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59564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9.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新安中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本题3分)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会晤w数载zi指摘zhi孜孜求学zB商榷qu殷勤yn聘请pn砥砺德行dC訾詈z弭谤m造诣y道义相勖xD切磋co肄业y敷衍yn能裨实用p2(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史铁生走了,他走得安静,走得坦然,走得无悔,因为他使生命绽现了辉煌,使人生取得了最大值。逝者如斯,而他

2、留下的精神,将永远地激励着我们。B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浩繁而言,我所学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还远不能说了解了它的全貌,但是,我从中汲取的文学元素和精神营养却足以让我享用终身。C在一场场的灾难当中,伟大的中国人民演绎了多少如泣如诉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彰显了中华民族善良勇敢、勤劳智慧、坚强不屈、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D季老讲课,语调平稳,语言朴实,旁征博引中没有半点张扬,更没有一丝的煽情,可就是在这平静的讲说诱导中,叫你不能不正襟危坐,洗耳恭听。3(本题3分)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

3、点。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故有“秋老虎”之说。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A BC D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默写4(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 ,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

4、江面上。(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本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砧声: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时发出的声音。5写出首联、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6全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阅读(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5、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被称为“五言之冠冕”。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6、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诸侯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8下列加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 失其所与,不知B及其所之既倦 足以极视听之娱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向之所欣 或因寄所托9对该文段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在这一段中,作者在前面极写乐的基础上引出了对人生的感慨。B人生一世虽各有所好,但终会随着时间和心境的变化而变化。C人生难测长短,所以作者在文中感慨地说道:“死生亦大矣。”D作者感慨人生来去匆匆,难以把握

7、,所以在文中表达感情的时候显得非常悲观。10翻译选段中画线的句子。(1)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本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书院自唐代兴起,至宋世获得发展并呈显赫之势。元廷虽支持书院,却进行政策规划而使之官学化。明代初期,朝廷重学兴教,以科举选士,而以讲学为主要内容的书院则仅仅维系而已;到中后叶,书院才振兴繁盛起来。为什么明代中后叶书院会再度辉煌呢? 明代中叶以来,由于科举与官学的一体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哲学蜕变为士子敲开科举之门的砖块,人们奔竞于科举仕途而变得不择手段

8、,诚所谓“率天下而为利欲所迷之童子,学问由此而衰,心术由此而坏”。而且,公然卖官的纳粟之例一开,“使天下以贷为贤,士风日陋”,愈益不可收拾。这说明官学教育的失败,同时也提出重建新的理论以维系日益涣散、败坏之人心的任务。同南宋乾淳之际的理学大师一样,以王阳明、湛若水为代表的杰出思想家出而批判、解构官方哲学,并从此入手,承担起建构新理论、重振纲常以维系人心的艰巨使命。王阳明认为,在程朱理学普及,尤其是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人人必读官方教科书的同时,理学的精粹之处就已被淹没了,完全成了拘缚人们思想的僵死教条,而且程朱理学本身“言之太详,析之太精”,势必造成“章绘句琢”,以至废弃圣人之学的局面。此外,他在

9、镇压统治阶级内部宁王朱宸濠叛乱及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和农民起义即所谓“破山中贼”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程朱理学的繁琐、无用,凭此而欲“破心中贼”委实不易。因此,阳明以“破心中贼”为目标,创建起以“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心学思想体系。与之同时,陈献章的得意弟子湛若水,指出朱熹的大学章句只可用于科举考试,而不足以作为修身指南。他修正、发展师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命题。主张动静、心事合一,承时随地去发现“本心”、践履“天理”。尽管王、湛之说在表述方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如阳明所说,二者乃“殊途同归”,亦如若水所说是“皆圣贤宗旨也”。正是经过他们的大力提倡,心学蔚然成潮。 正

10、德年间开始形成的王、湛心学所以能发展成为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泛的思潮,是与其与书院活动一体化分不开的。阳明、若水都把书院作为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重要阵地,并都在书院讲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学术主张和思想体系。书院与学术思想互为表里、一体发展: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论又有力推动着书院勃兴,这和数百年间南宋书院与朱熹、陆九渊之学一体发展的情形颇为仿佛。 明代书院的辉煌局面主要是由王、湛后学在嘉靖薮、隆庆之际营造的。兹试以阳明后学为例略予阐述:王阳明殁后,各地王门弟子或建书院、或立祠宇、或创精舍、或办讲会,皆以传播、弘扬师说为己任。所在书院数不胜数,此外,阳明弟子中有不乐仕进,一生讲学传

11、道于下者,如钱德洪“在野三十年,无日不讲学”,他们的努力使王学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当然,阳明弟子中也有位至公卿,讲学倡导于上者,如徐阶在嘉靖、隆庆之际执政朝廷。这又使王学及传播王学的书院获得了广泛而崇高的社会声誉。正是这些王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努力,将王学和书院一起推向发展的高潮。 (摘编自陈寒鸣王湛心学与明代书院辉煌)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兴起的书院,至宋代获得了发展并呈显赫之势,这和南宋乾淳之际理学的发展有关。B.元代统治者对书院有了政策性的规划,使之官学化。这种对书院的支持行为,促进了书院的发展。C.明代初期,朝廷重学兴教,以科举选士,但是书院的主要内

12、容只是讲学。这导致书院仅能维系。D.明代中叶以来,官学教育失败,王阳明、湛若水等思想家承担起建构新理论,重振纲常的使命。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普及的同时,其精粹之处也被淹没,而程朱理学本身“言之太详,析之太精”也导致圣人之学废弃。B.王阳明认识到程朱理学的繁琐、无用,是其在镇压宁王朱辰濠叛乱及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农民起义等实践中得出的。C.王阳明、湛若水二者之说的思想实质是一致的,“殊途同归”,“皆圣贤宗旨”,只是在表述方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D.王、湛心学在正德年间开始形成,其借助书院活动而得到发展,最终成为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泛的思潮。13根

13、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时代“率天下而为利益所迷.“士风日陋”之时,就需要思想家们构建新的理论了。B.宋明两代书院辉煌时,书院与学术思想互为表里、一体发展: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又推动着书院勃兴。C.王阳明心学被推向发展高潮,主要是靠王阳明在朝中做高官的弟子如徐阶等讲学倡导于上。 D.在嘉靖、隆庆之际明代书院出现辉煌局面,固然是时代发展使然,但也与王、湛后学的共同努力分不开。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杂文糠菜团子豆腐渣粒 砂很冒昧地问一句:眼下,能称得上“匕首”“投枪”的杂文,有吗?有,但少而又寡,寥若晨星。如今的杂文多了些“媚”,少了些“刺

14、”,越看越不对劲,甚至有些杂文简直成了糠菜团子豆腐渣,还没击中目标,自己先散了。这是一种悲哀和尴尬。眼下,卓尔不群的杂文家及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杂文,如凤毛麟角。而多的是吞吞吐吐、拐弯抹角、个人叹唱的所谓杂文,多的是无病呻吟、不痛不痒、隔靴搔痒的所谓杂文,多的是人云亦云、四平八稳、游离时代的所谓杂文。一向被称为“匕首”“投枪”的杂文,如今怎么啦?咋成了“银样镴枪头”?成了糠菜团子豆腐渣?我们寻觅那种诛伐邪恶、匡正时弊的杂文;我们呼唤那种淋漓尽致、桀骜锋利的杂文;我们渴望那种有思想深度、有幽默趣味的富于逻辑力量、思想锋芒和阅读美感的杂文。在乌鸦聒噪杂音频起的年月,我们悉心聆听君子坦荡荡般雷鸣闪电的药

15、石之言,那种怒目金刚的逆耳之言!哪怕那声音是微弱的,我们都会认真地辨析和聆听!是的,杂文的确是有“诸多不便”,也确实难写。正如有人所言:“杂文是个奇特品种。太黑暗或太光明的时代都没有她用文之地。天下太无道,不准庶民非议,庶民不敢公开非议;天下太有道,放手让庶民非议,庶民则无可非议。”同时,杂文还有别种尴尬,那就是“别人做得,我却写不得”!但,那就妥协了吗?这绝非杂文及杂文家的个性!什么是杂文?杂文就是良药、银针、解剖刀,就是黄钟大吕暮鼓晨钟。它于微末中见大义,于褒贬中知趋避,能警策人心,使人清醒,更能明是非正风气知兴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杂文作为文学的社会认识价值,应与杂文家“唤起民众”的启蒙

16、责任感相称。这就要求杂文家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侠骨柔肠赤子之心。鲁迅先生受到世人敬仰,不正是如此吗?作这样的判断,并非一味否定目前的杂文地位或状况。而是说,目前的杂文不尽如人意之处太多太多。若问什么是优秀的杂文,何谓卓绝的杂文家?你读读鲁迅横眉冷对的嬉笑怒骂,晚年巴金剖心自省的忏悔真话,你读读邓拓、吴晗、廖沫沙,便会从中找到答案!14眼下,能称得上“匕首”“投枪”的杂文,寥若晨星。在作者看来,当下“杂文”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6分)15阅读第自然段,分析“太黑暗或太光明的时代都没有她用文之地”的原因。 (4分)16从文章来看,杂文家应该具备怎样的个性? (2

17、分)(本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张昭军章太炎曾前后两次在北京讲国学,但两次都不是为讲学而来。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独裁期间。1913 年8 月,章太炎因发表反袁言论,被袁诱至京师,入住共和党本部,即被袁所派巡警监视起来,失去自由。“幽居”无味,友人劝他“以讲学自娱”。12 月9 日,章太炎开始讲学,地点在共和党本部,具体组织者为章太炎在北京的弟子马裕藻、钱玄同、朱希祖等。听众中除马裕藻、钱玄同等大学教员外,还有毛子水、顾颉刚、傅斯年等青年学生。顾颉刚回忆说:“我从蒙学到大学,一向是把教师瞧不上眼的,所以上了一二百个教师的课,总没有一个能够完全慑住我的心神

18、。听了太炎先生的演讲,觉得他的话既渊博、有系统,又有宗旨和批评,我从来没有碰见过这样的教师,我佩服极了。”章太炎此次虽借讲学以自娱,却从未忘记与袁世凯斗争。当时袁蓄意称帝,下令尊孔祀孔,扶植孔教会。但章太炎讲学时,拒绝孔教会成员听讲。同时,他还撰写讲义反对孔教为国教,解说孔教与国学的不同,引导青年学子明辨是非。因此,国学会开讲还没满一个月,他就被袁世凯圈禁起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依然坚持国学研究,除改定检论、审定章氏丛书等著作外,还与吴承仕合作完成菿汉微言一书。菿汉微言由章太炎讲授,吴承仕笔录,于1916 年初完成,融汇诸子学、佛学、西学,实际上是一部特殊境遇下的国学讲义。第二次是在日本侵

19、华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章太炎因对当局表示不满,其公开活动遭到监视与限制,他只好埋首著述,陆续撰写了春秋左氏疑义答问、古文尚书拾遗等著作。但日本入侵,民族危机加剧,令他义愤填膺。“ 一二八”事变后不久,他不顾安危,辗转北上,想利用与张学良、冯玉祥的私交,“代东南民众呼吁出兵”。 2 月2 日,章太炎到达北平,请求张学良出兵抗日,“大声疾呼,声震瓦屋”;又拜见吴佩孚,要求吴佩孚与张学良共同御侮。之后,他才答应各高校,前去讲学。章太炎在北平停留约三个月,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作学术演讲。3 月24 日,章太炎在燕京大学讲论今日切要之学,认为在亡国灭种关头,历史学可以唤起青年的

20、爱国之心,研究历史最为切要。关于章太炎北平讲学情形,钱穆师友杂忆记载:“太炎上讲台,旧门人在各大学任教者五六人随侍,骈立台侧,人在旁做翻译,一人在后写黑板。太炎不能操国语,引经据典,以及人名地名书名,遇疑处,不询之太炎,台上两人时语,或询台侧侍立者。而听者肃然,不出杂声。此一场面亦所少见。”张中行也有回忆,他说:“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鲁迅称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学问与革命

21、如剑之双刃,既有所区别,又浑然一体。他两次在北京讲国学,感人至深的不仅是国学大师的博学,更有革命家的风采。1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本文借翔实的史料追忆了章太炎前后两次在北京讲国学的经历,写作的侧重点在于表现章太炎先生渊博的学问知识,表达了对章太炎的赞美之情。B、本文标题点明了传主的身份特点,揭示了本文的主题,结构上与结尾鲁迅的评价相呼应。C、章太炎因发表反袁言论,被袁世凯诱至京师,失去自由。“幽居”无味友人劝他“以讲学自娱”,于是章太炎开始借讲学来与袁世凯斗争。D、章太炎讲学时,拒绝孔教会成员听讲;为解说孔教与国学的不同,他还撰写讲义,引导青年学子明辨是非,

22、以此反对袁世凯蓄意称帝。E、检论、章氏丛书、菿汉微言等著作,实际上是章太炎在特殊境遇下的国学讲义,这些书融诸子学、佛学、西学为一体。18本文从几个方面叙写了章太炎先生的哪几件事迹,请简要加以概括。(4 分)19文中多处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请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20(本题5分)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21(本题6分)右图是一汽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

23、用语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评卷人得分七、作文22(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9参考答案1C【解析】A,载:zi; B,聘:pn:D,裨:b2D【解析】A项,逝者如斯:指流水或时间逝去。此处望文生

24、义。B项,沧海一粟:形容渺小,而不形容少。此处不合语境。C项,如泣如诉:形容声音悲凉凄切,此处应为“可歌可泣”。此处用错对象。D项,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恭敬地坐着的样子。3A【解析】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在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在前,在后。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在前,在后。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应放在最后。两句具有因果关系,在前,在后。46分(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5、55分“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65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伤感依恋之情和关切勉励之意。【解析】5找到句子中的意象,然后分析意象的传统的意义,再结合全诗分析情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此题“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6注意答出文章的手

26、法,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最后分析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借景抒情,注意解释什么景,什么情感。7D 8B 9D10(1)但是当他们对所遇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符合

27、了自己的心意时,便愉快地感到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2)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决定,最后期限是趋向灭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 事啊!”怎么能不令人悲痛呢!【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不正确,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之”:动词,往,达到;助词,的。A项“与”,动词,结交。C项“以”,介词,凭借。D项“所”,所字结构,所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

28、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在文中表达感情的时候显得非常悲观”错,作者因时光流逝而悲慨,但是从全文内容把握,作者是积极的,人生短暂,人们应该趁着有限的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一些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文言现象。(1)“欣于所遇”,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得”,符合,适合;“曾”,竟然。(2)“修”,长;“期”,趋向;“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B 12B 13C【解析】11不合逻辑。“政策性的规划,使之官学化”虽曰支

29、持,实则限制了书院的发展,而不是选项中的“这种对书院的支持行为,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12原文只是深切感受到程朱理学的繁琐、无用,并非才从中得出。曲解文意。13“王阳明心学被推向发展高潮,主要是靠王阳明在朝中做高官的弟子如徐阶等讲学倡导于上。”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未比较在野弟子和朝中高官弟子贡献之主次,故“主要是”错误。14 6分多了些“媚”,少了些“刺”,缺少批判性;多转弯抹角,少一针见血,缺少针对性;多人云亦云,少卓尔不群,缺少思想性;多隔靴搔痒,少怒目金刚,缺少战斗性。(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154分 太黑暗的时代,将不准杂文作者非议政治,杂文作者不敢公开非议;太光明的时代,要让

30、杂文作者非议政治时,但也没有值得非议的内容了。(每点2分)162分 有不与现实相妥协的独立个性;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或“唤起民众”的启蒙责任感;具有侠骨柔肠、赤子之心。(每点1分)【解析】14试题分析: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如今的杂文多了些“媚”,少了些“刺”,还没击中目标,自己先散了。卓尔不群及其让人眼前一亮,如凤毛麟角。而多的是吞吞吐吐、拐弯抹角、个人叹唱的所谓杂文,多的是无病

31、呻吟、不痛不痒、隔靴搔痒的,多的是人云亦云、四平八稳、游离时代。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5试题分析: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天下太无道,不准庶民非议,庶民不敢公开非议;天下太有道,放手让庶民非议,庶民则无可非议。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文本的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

32、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杂文还有别种尴尬,那就是“别人做得,我却写不得”!但,那就妥协了吗?这绝非杂文及杂文家的个性!杂文家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侠骨柔肠赤子之心你读读鲁迅横眉冷对的嬉笑怒骂,晚年巴金剖心自省的忏悔真话,你读读邓拓、吴晗、廖沫沙,便会从中找到答案!从中概括答案。、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4分 AE18 4分本文从有学问和革命家风采这两方面来叙

33、写章太炎的事迹(1分)。他引经据典作学术演讲,撰写讲义,埋首著述,是一个学问渊博成果丰硕的国学大师。( l分)他借讲学之机,与袁世凯的独裁作斗争;日本入侵,他不顾安危,辗转北上,呼吁抗日;有革命家的风采。( 2分)196分 引用顾颉刚的回忆,表现章太炎学识渊博,令人佩服;( l 分) 引用“代东南民众呼吁出兵”“大声疾呼,声震瓦屋”等语(或引用“一二八”事变后不久的言语),意在表现章太炎在日本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时义愤填膺的爱国情怀;( 1分)引用钱穆、张中行等人的回忆,生动再现了章太炎在北平讲学情形;( l分)引用鲁迅的话,意在强调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l 分)这些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4、,增强了文章的真实信,再现了章太炎的形象风采,表达了对章太炎的敬仰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7C、写作的侧重点是表现章太炎先生革命家的风采。E、“特殊境遇下的国学讲义”“融诸子学、佛学、西学为一体”的只是菿汉微言。共5 分,答对一项得3分。18此题考查概括能力,从有学问和革命家风采这两方面进行概括,注意两个时间标志“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独裁期间”和“第二次是在日本侵华期间”。19分析引用的作用,可分别回答文中的四处引用的好处,比如:引用钱穆、张中行等人的回忆,生动再现了章太炎在北平讲学情形。20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

35、,他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变换句式中的长句变短句。答题时要找到句子的主干成分“马克思是一位天才”;还要把“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取出来,因为它表明了马克思的身份地位;然后把“从上帝那里极致”再分成两句。21一汽图标由一个椭圆形内的“1”与变形的“汽”字组成,表明“一汽”。组成一个展翅雄鹰的形象,象征着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腾飞(或:象征着一汽如雄鹰一样飞向天空迎接挑战,赢得竞争。)【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图能力,也就是所谓“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包含一问:描述画面内容但两个要求要注意:一是内容完整,表达准确,二是语句要连贯。解答时,注意组织答案顺序即可。注意“汽”的变形,和鹰的象征义。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曼德拉博大的胸怀与宽容精神给世界带来了震撼,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启示,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悲痛和怨恨是牢狱。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放开纠结的过往,踏步向前。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学会宽容 2忘掉悲痛和怨恨,勇往直前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