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考研知识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3593791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古考研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古考研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古考研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考古考研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考研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大版 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考古学导论1、 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3、考古图新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灰坑窖藏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4、田野考古学 大面积揭露法5、考古三大杂志6、考古学年代 地质年代学宣和博古图 洛阳铲 浮选法金石录水经注探方 探沟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 罗盘水平方格法相对年代 气候年代学考古学文化 三大气候系统 脂肪酸分析 失蜡法 合金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三大信息库年轮法区系类型六大环境系统7、考古学文化研究8、环境考古学 植硅酸分析9、技术与经济 大题1、考古学与

2、历史学 、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2、中国考古学史旧石器时代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放射性时钟 C14 AMS 中间理论植物考古学旋回地层学达曼表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polanyi 模式一.解释题人类化石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腊玛古猿 禄丰古猿 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 县人 建始人 蓝田人北京人 金牛人 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 柳江人河套 人山顶洞人文化遗址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 丁村 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加工工具石锤石占制作技术类石料加工各部

3、名称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技术模式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技术研究方法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技术理论莫维斯理论 竹木文化说 石器工业南北二元结构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人类与文化起源理论与研究特异进化镶嵌进化 夏娃理论区域连续进化理论中心营地说旧石器环境黄土:午城黄土 离石黄土 马兰黄土 青藏运动 昆仑一黄河运动共和运动【.卜、4考古学豕桑志华魏敦瑞步达生裴文中贾兰坡二大题1周口店3南北

4、技术系统5纟田石器7中国旧石器时代技术演变9旧石器分期及各期代表 新石器时代2区域渐进理论4华北两大技术系统6莫维斯线及其意义8中国旧石器时代最早人类与分布中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黄河流域 裴李岗文化 兴隆洼文化 长江流域 彭头山文化 青莲岗文化 化 遗址 舞阳贾湖秦安大地湾水坡半坡遗址铜石并用时代龙山时代磁山文化 老官台文化大地湾文化李家村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白石村文化新乐文化城背溪文化 皂市文化 陶寺文化造律台文化 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薛家岗文化王湾三期文化龙扎文化后岗二期文化河姆渡文化客省庄文反山墓地白音长汗 姜寨遗址 东山嘴 瑶山墓地牛河梁陶寺遗址莫角山

5、朱封大墓郑州西山城夹山咀 西淮阳平粮城八十垱城头山甑皮岩玉巉岩仙人洞吊桶环贝丘遗址沙苑遗址西阴村仰韶村后岗良渚遗物石器类磨制石器石磨盘技术管钻法-tv J=n. n,P 牙冃器龟甲器卜甲卜骨蝶形器牙璋骨耜玉器钩云形器玉琮壁环炔瑗玉猪龙陶器红顶碗尖底瓶陶鬶觚形器夹炭陶原始瓷蛋壳陶彩陶黑陶灰陶尊陶 白陶技法 泥条盘筑纹饰兽面纹 朱书陶文 绳纹 之字文 附加堆纹 丁公陶文 云雷纹泥片贴塑轮制法墓葬制度瓮棺葬居室葬 土墩遗址萨满教奠基牲二层台建筑类地穴式 半地穴式 土骨泥墙 干栏式文化研究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 区系类型学说 文化因素分析法 文化功能观 文化系统论条 块说满天星斗说农业起源研究山地说

6、华南说 外来说 边缘起源学说广谱革命国家起源研究聚落形态 酋邦理论 分层理论 古国 方国 王国三部曲与三模式 著名考古学家安特生李济 梁思永1陶瓷起源3、良渚文化遗存发现与研究5、文明起源7、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9、龙山时代11、考古学文化研究三代考古苏秉琦 张光直严文明夏鼐2、农业起源和稻作起源4、陶寺墓地与文明研究6、中石器时代&各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谱系12、概述北方地区中期文化及共同的特征10、新石器发现的早期城址及其意义1. 考古学文化: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东下冯文化、商文化、周文化、先商文化、先周文化、岳石文化(平度东岳石)、湖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赤峰)、夏家店上层文化、

7、吴城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四坝文化、西团山文化、光社文化、蜀文化、吴文化、越文化、下七垣文化、2.遗址:二里头遗址、东下冯遗址、大师姑城址、岳石城址、二里冈遗址、东下冯商城、垣曲商城、盘龙城遗址(黄坡)、焦作府城遗址、偃师商城、殷墟、三星堆遗址、新干大洋洲、周原遗址、丰镐遗址、金沙遗址、燕下都、临淄齐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侯马晋故 城、楚纪南城、成周、秦都雍城、周公庙、北赵晋侯墓地、3. 墓葬:西北岗王陵、妇好墓、琉璃阁商墓、武安村大墓、丰鸡台墓地、屯溪西周墓、上村岭虢国墓、蔡侯墓、曾侯乙墓、中山王墓、秦公1号大墓、赵卿墓(太原金胜村)、印山大墓、真山墓地、京观、大堡子台、苏埠屯大墓(益都)

8、、燕侯墓、湖北大冶铜绿山、江西瑞昌铜岭铜矿(商中期、战国早期)遗物:铜器类:司母戊方鼎、大丰簋、利簋、何尊、令彝、宜侯矢簋、盂鼎、克鼎、史墙盘、毛公 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吴王光鉴、鄂君启节、兆域图、裘卫四器、铁刃铜钺、青铜,红 铜,黄铜、货币类:刀币、空首布、布币、鼻蚁钱、齐法化、齐之法化、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造长邦之法化、秦汉考古1. 遗址:汉长城、未央宫、东汉洛阳城、明堂、九庙、太学、灵台、辟雍、罗经石遗 址、京师仓、铁生沟、瓦房庄、滇文化2. 墓葬: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阳陵、刘焉墓、满城汉墓、大葆台汉墓、南越王墓、 马王堆汉墓、沂南画像石墓、卜千秋墓、洛阳烧沟汉墓、罗泊湾汉墓、

9、和林格尔墓地、望都 汉壁画墓、安丘画像石墓、武威雷台汉墓、石寨山墓地、武氏石祠、孝堂山石祠、3. 墓制:画像石、画像砖、黄肠题凑、外藏椁、回廊、便房、砖石墓、崖墓、石棺墓葬、 大石墓、空心砖墓、金缕玉衣、绞裘之制、买地券、朱书解除文、摇钱树、模型明器4. 遗物:铜器:商鞅量、秦诏版、秦量、秦权、新莽嘉量、长信宫灯、大司农平斛、铜镜、铜奔马、昭明镜、日光镜、规矩镜、五铢钱、半两钱、新莽钱技术:金银错、鎏金工艺(涂金工艺)铁: 生铁、块炼铁、块炼钢、百炼钢、灌钢、炒钢、胆铜法、书刀、熟铁;技术:生铁技术、熟铁技术、铸铁技术陶器: 低温釉陶、解谪瓶、高温硬陶、瓦当、空心砖、漆器:银口黄耳、技术:锥画

10、工艺、堆漆工艺、戗金工艺、金银平脱工艺、涂金工艺、石器:石翁仲、天禄、辟邪、刻石、画像石、正始石经、熹平石经、石阙技术:粗线刻、细线刻、凸面刻、浅浮雕、透雕纺织:通经短纬、旌旗竹木:简牍、居延汉简、天水秦简、江陵秦简、临沂银雀山、汉简、简帛文字、云梦秦简、 凭几、里耶秦简、告地策、遣策、封泥、滇王之玺、广陵王玺、汉倭国玉玺、5. 工商制度:工官、铜官、铁官、尚方、考工、盐铁令、6. 建筑:竹马7. 考古著作: 三辅黄图、考工记、元和郡县图志8. 其他: 西北科学考察团、斯坦因、斯文赫定 论述题1. 铁的早期发现及冶铁技术的发展2. 商周至秦汉陵园制度的形成3. 秦咸阳城的发现4. 汉代诸侯王墓

11、形形5. 汉画像石墓的发现6. 洛阳地区汉墓7. 汉代的工业8. 秦始皇王陵与兵马俑9. 西汉帝陵特点10. 先秦文化探源11. 汉代铜镜12. 汉代画像内容与流行魏晋隋唐考古1. 遗址、城址: 尼雅城址、楼兰遗址、大明宫、大明宫含元殿、兴庆宫、含嘉仓、正 仓院、金镛城、瓮城、2. 其他:大雁塔、龙兴寺、法门寺、慈恩寺塔、渤海遗址、永宁寺、华清池、3. 窖藏:何家村、丁卯桥4. 墓:永固陵、司马金龙墓、姜【】墓、徐显秀墓、湾漳墓、茹茹公主墓、崔芬墓、 北周李贤墓、安伽墓、虞弘墓、封氏墓地、李秀润墓、永泰公主墓、李贤墓、史思明墓、张 九龄墓、王处直墓、南唐二陵、刘华墓、王建墓、李静训墓、渤海公主

12、墓、李宪墓、东吴朱 然墓、小河墓地、冯素弗墓、模印拼嵌画像砖墓、5. 石窟类: 克敦尔石窟、炳灵寺石窟、天龙山石窟、响堂山石窟、麦积山石窟、6. 制度: 墓葬制度哪个朝代的(这个时期的)、墓道、甬道、天井(狮子山,楚王墓就有)、壁龛、影作木结构、号墓为陵、衰册、别敕墓、祔葬墓、7. 其他制度: 里坊制度、萨宝府、文思院8. 遗物: 专门随葬遗物:墓谒、墓刺、墓志、魂瓶、堆塑瓶、陶牛车、墓龙、镇墓兽、(为葬而葬)铜镜: 神兽镜、画像镜、宝相花镜、四神十二生肖镜、螺钿镜、平脱镜、葡萄镜、钱币:开元通宝、会通开元、乾元重宝、月痕开元、得壹元宝、玳瑁币陶器、俑:三彩器、鸡首壶、堆塑罐、积色瓷、琉璃瓷窑

13、:安阳窑、刑窑、黄堡窑、洪州窑、吉州窑、长沙窑、定窑、官窑、越窑制陶工艺: 釉下彩、绞胎工艺、堆塑技法(仿锤揲花纹)金银器工艺:金花银器、步摇、锤揲技术纺织工艺:庸调布、通经断纬、缂丝、缂毛技术、蜡缬、绞缬、夹缬、染色、织花、印花其他:走马楼吴简、华元罄、开成石经、汲冢竹书、9. 中西交流: 文字类:法卢文书、李柏文书、粟特文书、其他:萨珊玻璃、伊斯兰玻璃、波斯陶、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玳瑁币、 佛教类:中心塔柱、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佛因缘故事、金刚石指环、键陀 罗艺术丝绸之路、绢马贸易、丝绸战争10. 相关著作:水经注、大唐西域记历代名画记、封氏见闻记、世说新语、元 和郡县记、洛阳伽蓝记论

14、述题1唐长安洛阳城2隋唐城址类型3唐墓壁画形制及演变4. 唐陵5里坊制度6. 邺城7. 六朝壁画形制 宋辽金元明考古1. 城址:辽上京、黒城遗址、元大都、锯鹿古城、高昌故城2. 墓葬:白沙宋墓、张士城母亲墓、黄昇墓、萧沙姑墓、宝山大墓、耶律羽之墓、陈 国公主墓、齐国王夫妇墓、明定陵、时立爱墓3.其他遗址:南海一号、黑石号4.墓葬制度:五音姓利墓地、漏泽园墓、攒宫、石藏子5.建筑;界壕边堡、瓮城、永乐宫6.窑址:建窑、景德镇窑(御窑遗址)、浮梁瓷局、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德化窑、龙泉窑、磁洲窑、7. 遗物瓷器:青花、彩青、釉里红、釉下彩、绿红、水彩、粉彩、珐琅彩、法华器、冰裂纹、秘色 瓷

15、、甜白、脱胎瓷、绞胎瓷、芒口、鸡冠壶、铜器:湖州镜其他:碑石、平江图碑8. 著作:东京梦华录、南村缀耕录、元故宫遗录、陶记、格古要论、梦溪 笔谈、天工开物、营造法式、清明上河图、宣和博古图、园治、水经注9. 论述题1. 汴梁城2. 辽上京3. 元大都4. 砖室墓5. 瓷器 (注意中西文化交流)6. 宋元明地方城市布局及类型举例史前考古学导论知识点概要第一章:1. 考古学的定义与学科定位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遗物、遗迹、遗址)3. 考古学的研究层次(器物本位 一聚落本位一文化本位一宏观的史学观)4. 考古地层学(定义、原理、简史、缺陷及地层关系)5. 考古类型学(定义、原理、简史、缺陷及研究方法)

16、1)相对年代关系的研究 一器物类型式的划分 一文化遗存的分期研究2)类、型、式的概念与型别组合的文化意义6. 考古区系类型论(定义、简史、意义)1)研究方法:文化因素分析法,遗址和文化间的文化因素比较研究7勘测技术的应用:航空考古、遥感探测、地下勘探&分析检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第二章1环境考古学(定义、原理、简史、特性一互动性)2. 环境考古的研究方法1)地质环境考古学方法 一以黄土为例2)动物环境考古学方法一以动物的适温性为基础3)植物环境考古学方法一孢粉分析法与硅酸体分析法3史前考古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1)古环境对人 一多样性、变化(宏),遗址分析、文化传播(具)2)人对古环境一改变、

17、反映、精确4史前时代的环境概况1)地理概况一三大阶梯、三个季风区2)旧石器时期的气候特征 一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3)新石器时期的气候特征一以华北地区为例(三期六段,先暖后凉)第三章1人类演化简史1)认知的简史2)演化的简史一古猿类一森林古猿一腊玛古猿?一南方古猿一直立人一智人3)腊玛古猿位置的争论、中国直立人、中国智人的发现4)古代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研究一镶嵌进化与劳动造人5)中国人的体质特征与性状认知的局限性,分区的体质特征第四章1年代对考古学的重要意义2相对年代与测定方法(地层学、类型学、生物地层学)3绝对年代与测定方法(文献、年历学、纪年遗物、自然科学测年法)4世界史前考古学的分期旧石器

18、一中石器一新石器一金石并用一青铜时代一早期铁器时代(意义与局限)5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分期一旧、新各四段6中国史前考古学分期1)东北:兴隆洼文化 一赵宝沟文化一红山后文化一小河沿文化2)西北:甘中青东、天水地区(师赵村)3)华北区:泾渭区、三省交界、郑洛区、冀南豫北、海岱区4)华中区:杭州湾河姆渡文化一二层一一层一良渚文化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一崧泽文化一一良渚文化江汉平原5)华南区与西南区第五章1人类用火技术的发展(旧石器时代)与意义1) 初期(不明确) 一早期(用火)一中期(撞击取火) 一后期(摩擦取火)2)对体质、对自然2旧石器的制作1)术语相关2)制作流程:选料 一一次加工一二次加工3) 制作

19、技术:直接打击法(锤击法、砸击法、碰帖法)、间接打击法(压制发、胸压法)4)加工技术:直接加工、压制法5)分类:加工工具与使用工具3新石器的制作1)选料2)制作流程:选料 一打割一修琢一磨光一钻孔3)分类:农业工具、木器加工工具、武器4陶器的制作1)陶器的考古学意义:断代、区分文化、比较研究2)陶器的制作流程:选料 一成形一晒干一磨光一施纹绘彩一烧纸3)施纹绘彩的方法与陶器的色彩分类5铜器的起源1)考古发现:仰韶时期、龙山时期2)制作技术3)文化意味1旧石器时代的经济形态初阶(早、初) 一发展(中)一高级(后):其中的生产工具与生产对象2农业起源问题:1)农业革命的意义2)农业起源假说:环境决

20、定论、人口压力说、文化自然进化说(内容与局限)3. 中国农业起源1)起源的环境背景(降温、自然渐进)2)粟作农业起源(定义、考古发现、问题)3)稻作农业起源(定义、考古发现、起源假说、传播理论)4)家畜饲养的起源(猪、狗、牛、羊、鸡、马)4. 中国史前农业发展过程发生期一确立期一发展期一兴盛期(断代、考古发现、工具、技术、社会形态) 第七章1. 聚落与构成要素2. 聚落形态考古与构成要素3. 聚落形态考古简史与意义4. 聚落单位的界定5. 房屋研究1)分类:大小、平面形状、建造方式、房屋结构2)反映的问题6. 聚落的起源(旧石器中期)7. 聚落的选址(水、资源、安全)8. 聚落的平面形态(地理位置、社会组织结构)9. 聚落形态的演变(四期)10. 史前时代城址的考古发现第八章1. 墓葬与葬俗起源(万物有灵、灵魂观念、祖先崇拜)2. 墓葬的分类(七种墓形与特色)3. 葬式分类(埋葬人数、埋葬次数、尸体放置方式)4. 葬具分类(陶棺、石棺、木棺)5. 埋葬习俗(随葬习俗、饰终习俗、割体习俗、墓祭)6. 埋葬制度(公共墓地原则、成人与幼儿分葬原则、朝向一致、等级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