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的SCP分析——兼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353771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金融业的SCP分析——兼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金融业的SCP分析——兼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金融业的SCP分析——兼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业的SCP分析——兼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业的SCP分析——兼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金融业的SCP分析兼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The SCP Analysis of Chinese Finance Industry【摘要】: 本文从历史角度观察金融业把握发展的规律和总体趋势,在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国的金融产业进行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分析过程中采用了修正的信号博弈模型,发现了国家的强势作用扭曲了整个市场,造成了总体低效率。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国际(区域)金融联盟来实现弱化政府的垄断、行政势力的新观点。【关键词】:结构-行为-绩效,勾结国家,国际(区域)金融联盟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Chinese finance industry

2、 with SCP model and game theory. Through analysis, the author discovers the state dominates the market too much that it rends the whole society inefficient. In the end, there comes up a fresh idea of reducing the power hold by the state in the finance market that is setting up an International (Regi

3、onal) Finance Alliance.Keywords: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Colluded State, International (Regional) Finance Alliance目录一 前言2二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2三 中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与日美的比较分析3与美国金融市场结构的比较4与日本金融市场的比较4四 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和总体绩效5五 金融低效率背后的国家角色6六 中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展望建立国际(区域)金融联盟7七 总结7参考文献8一 前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息息相关,而与产业结构、政策变迁紧密相联

4、系的是资金的运用结构和运用机制。“金融正是通过其资金形成、资金导向等作用机制来改变资金的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 张南: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机制,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第115页,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政策的更新换代。因此通过研究金融业的结构变迁,分析新环境下各市场主体的行为调整,最终考察金融业的总体绩效,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改革方向,有利于从最根本处出发制定促进经济稳健增长的产业政策。本文首先从介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开始,以求从历史角度获得对中国金融业的总体认识,并大体上认识其发展的规律和总体趋势。由于资料可得性和所学知识的限制,接下来,本文将按照哈佛学派的S

5、CP分析框架对中国金融产业进行分析。在研究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时,将与日本和美国的进行比较。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曾经通过对金融市场的改革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的突飞猛进的。他们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金融业在改革上多多借鉴。在分析市场主体行为时,主要论述历史遗留问题积累所导致银行资金运用的两难困境,而正是这种历史的、人为的不合理的金融市场结构导致了金融业的低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为什么金融市场存在着普遍的低效行为呢?政府在这方面应当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虽然政府对金融的严格管制在历史上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对稳定中国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银

6、行等金融机构兼并和混合经营的不断普遍化,政府似乎更应该创造一个利于金融创新的环境而不是通过管制保护国内市场。文章的最后参考了当前金融界的几大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关于中国金融业改革方向的一点意见。二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中国金融业真正形成于1978年,在这之前,所有的金融机构几乎都是零散的,无论从功能还是从规模上都存在着局限性,仅满足人们在基本生活上浅层次的生活需要,如存取款、借贷款等。这一阶段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准备阶段,我们称之为起步期。起步意味着上路,但中国的金融业还未正式上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对金融业进行改革,继成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后,仿效美国二十年代的做法

7、,允许银行开办证券、信托等业务。这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中国金融业的尝试阶段。该阶段显著的特点是混合经营。但混合经营建立在薄弱的金融发展基础上,金融市场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仅“混”且“乱”的现象。这种缺少规范经营体制必然导致新一轮的改革。国务院于1995年通过商业银行法把分业经营的思路上升到法律层面。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分业经营设计得更为严格,分得更为彻底,不仅分业经营,而且分业监管。 参见王东京:解读中国三大金融热点(上),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2-10,http:/busiL这第三个阶段称为中国金融业的实践阶段,主要特点是分业经营下严格的分业管制。这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从演化路

8、径来看是与我国金融业发展阶段、监管水平以及金融企业的风险内控能力是相适应的。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许多专家看来走向综合经营的条件日趋成熟 参见千龙网.王宪章披露人寿综合经营思路 建立3大产业集群. http:/fiLaLce.qiaLHoL 2004-5-20 ,因此近年来围绕银行、证券和保险是分开经营、还是混业经营的问题,学界议论纷纷。通过对金融业的SCP分析,我们试图跳出分业经营和混合经营的金融业经营模式,而是通过界定国家的作用来寻求一种高效率的金融业经营环境。三 中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与日美的比较分析中国金融市场确切地说是国家垄断的,一直以来,国有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

9、额;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程度非常低,绝多数外汇和黄金由国家持有;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比其他产业低,是加入WTO后过渡期最长的产业。下面将从金融业最典型也是最主要的部分银行业来分析金融业的集中率。在95年改革之前,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完全由国家垄断,改革后,虽然非国有商业银行曾不断增加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仍占据全部银行总资产的绝大部分。如下图所示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占全部银行资产总额比例图1数据来源:1995-2002的数据根据1995-2003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综合汇总形成,并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数字。、其

10、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及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载表的综合汇总数字,其中1999-2000不包括海南发展银行和中国投资银行。整理而成;2003,2004的数据是个大致数据,从新华网得到。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至2001年期间,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占全部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90%上下波动,2002年下降到81.9%,2003年后(包含2003),由于逐步降低银行的进入门坎,加上为了解决国有银行长期积累

11、下来的坏账问题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比重显著下降,2003年末为55%,2004年末进一步下降至51%。虽然国有银行总资产的比重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可以看到,目前还是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从而推知在银行业中存在显著的垄断势力。由于银行业是金融业的典型又是构成金融业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可以推断,金融业中存在较强的垄断势力。为了考察中国金融业的垄断势力在国际上的位置,这里将其与美国和日本的金融业市场结构作比较。出于可比性考虑,将尽量从银行业角度洞察整个金融业的集中率。与美国金融市场结构的比较美国金融业近十年来一直是混合经营的模式,金融自由化,并购浪潮一浪接一浪,并购后前十大

12、银行的资产可由下表看出。“1998-1999年的一年时间里,美国银行及银行集团的数目减少30%,而前八大银行总资产的份额却从22.8%增加到了35.5%” 范国英:分业还是混业-美国的金融制度变迁,锦威金融策划网. http:/www.ifpc.org.cL/yjgj/hyqs/hyqs3.htm .。考虑到99年后的大型并购,前八大银行的总资产份额仍会有所上升,但考虑到并购的范围在十大银行之内对总资产份额的比重才有大的影响,理性估计该份额将不会超过50%。取美国前四大银行的总资产份额以便和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公平的比较,综合考虑发展趋势粗略计算其低于30%,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最低的总资产

13、份额2004年的51%相差甚远。可见,同美国金融业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垄断势力大得多。表1.美国最大的10家银行1999年收入状况表(单位:百万美元)总资本总资产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花旗银行497007181002013237105美洲银行444326325741823714069大通银行23617406105874413473富国银行2213121810293557420第一银行公司2009026942590218692第一联合银行1670925302474526933舰队波士顿1530719069267996949JP摩根1143926089815417140美国银行公司763881530

14、32612759太阳信托银行76279539031451660资料来源:The Bank, March,2000与日本金融市场的比较如果说美国的垄断法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垄断势力,与中国的政府管制协助国有商业银行垄断有大差距,那么引入与政府介入程度很深的日本金融市场的比较,则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从两个不同角度比较,将会得出比较完善的结论,以便下面的分析。和中国相似的,日本的现代金融体制是在政府的策划和大力推动下建立的。不同的是,日本政府于1872年确立了“国立银行制度”,成功地将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制度引入了日本,1893年实施“银行法案”,鼓励竞争,银行的进入门坎很低,导致了银行数目大量增加,竞争

15、日益激烈。但由于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和国际并购浪潮的影响,现在日本银行四大巨头瑞穗金融集团、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又称日联银行),占据日本金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政府介入导致了强垄断势力,这点和中国的情况接近。注意到目前两个国家的银行都深陷巨额坏账的困境,是不是政府过多地介入扭曲了金融市场,日积月累而形成了这些坏账呢?下面进一步分析行为和绩效,来验证这个结论。四 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和总体绩效 金融市场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银行和政府。个人主要以存款者的地位存在,企业是主要的借款人,银行是资金的中介机构,而政府则是监督银行的官僚机构。这里主要考虑后三者的行为,并

16、将其中的企业分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目前中国资金市场的特点是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低,民营企业融资难,银政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分离导致银行在政府的行政管制和保护下常常面临利润和风险的两难选择。下面将把这种情况抽象成类似米尔格罗姆-罗伯茨模型(Milgrom-Roberts)的信号博弈模型,通过找出其混合均衡和分离均衡来发现低效率。首先假设:1. 政府以0.9和0.1的概率指示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如果银行违背政府贷款给国有企业的指示将受到惩罚原有收益要减去1;如果政府指示贷款给民营企业而银行却贷款给国有企业则银行不受惩罚即收益不变;2. 银行选择贷款给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行政指令,

17、银行贷款给何者是无差异的; 3. 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高,二者从银行那里接收到资金的信号,做出采取行动H或L的策略。两种不同的企业采取行动H(高效率)、L(低效率)所获得的收益如图2所示,括号内第一个数据表示银行的收益,第二个数据表示企业的收益。民营企业得到贷款后对银行接收到的指令(0.9,0.1)的信息分布为(p,1-p),国有企业得到贷款后对银行接收到的指令(0.9,0.1)的信息分布为(q,1-q)。图2. 资金分配信号模型(3, 7)(0, -5 )(3, 7)(0, -5)(0,-4)(3, 9)(-1,- 4)(2, 9)政府HHHH0.9LLLL0.1国有民营p1-p

18、q1-q国有民营下面在假设基础上对上述信号模型进行分析:首先,倘若银行贷款给民营企业即民营企业得到贷款,如果民营企业选择行动H,其得到的收益为9p+9*(1-p)=9,选择行动L得到的收益为-4p-4*(1-p)=-4,显然行动H严格优于行动L,所以民营企业选择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H。同理,如果国有企业得到贷款,出于理性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考虑,国有企业也会选择行动H。接下来,银行预知两类型企业的上述战略,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银行倘若接收到政府贷款给国有企业的指示,如果贷款给国有企业能获得收益3,但是这时贷款给民营企业要受到惩罚只能得到收益2,故而银行会选择贷款给国有企业。若接收到政府

19、贷款给国有企业的指示,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收益都为3,此时带给何者对银行来说是无差别的。知道了上面两点后,接着考察混合均衡和分离均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存在混合均衡不管政府发出什么样的指令,银行都只贷款给国有企业;同时存在分离均衡政府发出贷款给国有企业的指令时,银行就贷款给国有企业,政府发出贷款给民营企业的指令时,银行就贷款给民营企业。紧接着,比较两种均衡下银行和企业的总体福利。混合均衡下总福利为(3+7)+(3+7)=20,分离均衡下的总福利为(3+7)+(3+9)=22。显然从社会总福利角度看,分离均衡优于混合均衡。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强行的作用与金融市场,即政府不对银行进行惩

20、罚,则将存在另一个优于上述两种均衡的混合均衡不管政府发出什么样的指令,银行都只贷款给民营企业,也就是银行贷款给经营效率高的企业,实现社会福利的优化。这时的社会福利为(3+9)+(3+9)=23。因此我们得出政府介入金融市场,强行把资金引到国有企业上,导致了总体的低效率。而政府的这种行为和国家的状态是分不开的,因此有必要了解金融低效率背后的体制问题。五 金融低效率背后的国家角色国有企业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其在今天问题重重,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资金。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有支持国有企业的激励,而且有强劲的行政武器。在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互相竞争的,政府可以持续侵犯民营企业权利的激励(阻碍银

21、行贷款给民营企业),把从侵害民营企业权利的利益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国有企业。政府的这种行为损害经济总体的效率,并有损害民营企业未来经济收益的可能性。金融低效率背后国家的均衡状态类似于青木昌彦描述的勾结国家。这种勾结国家可用图2来表示:图3 :勾结国家 参见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冈崎哲二编著:市场的作用 国家的作用,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政府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所有权的部分转移 政治支持由此看来,政府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的角色过于强势,导致市场的扭曲,从而产生社会低效率。那么中国的金融业该如何走向高效呢?六 中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展望建立国际(区域)金融联盟 由上述分析,很自然地想到金融市场要走向高效

22、,应该从某种程度上弱化政府的强势作用。那么该如何弱化呢?当前进行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变卖国有资产等都是弱化政府作用的尝试。然而也必须肯定政府管制的积极作用:保护国内金融业、稳定金融市场。考虑到金融的全球化导致国际金融领域的风险加大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以其快速传导和强破坏性证明了这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国际(区域)金融联盟逐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这样做一方面为金融业的开放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这种国际联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的角色中国以大国的形象和长远的目光,会在关键时候选择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国有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这在多数时候表现为行政让步于市场。在这个过渡过程中,

23、政府的强势弱化,但不会退化,而是以新的姿态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弥补市场主体无法弥补的市场缺陷。 参见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七 总结通过对金融产业的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势力下,市场主体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从而导致总体低效率。要提高总体效率,应该弱化政府在金融市场上的强势作用。而一种较为新颖的观点是通过建立国际(区域)金融联盟实现弱化政府垄断、行政势力和保持政府的合适地位的双重目标。参考文献1. 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冈崎哲二编著:市场的作用 国家的作用,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2. 青

24、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3. 张南: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机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4. 窦晴身:何去何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缺陷与战略选择,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5. 傅艳:产融结合之路通向何方中国产业与金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6. 美罗伯特基本斯:博弈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王东京:解读中国三大金融热点(上),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2-10,http:/busiL8. 千龙网.王宪章披露人寿综合经营思路 建立3大产业集群. http:/fiLaLce.qiaLHoL 2004-5-209. 范国英:分业还是混业-美国的金融制度变迁,锦威金融策划网. http:/www.ifpc.org.cL/yjgj/hyqs/hyqs3.htm.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