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长度单位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43521778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单元整体设计——长度单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元整体设计——长度单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元整体设计——长度单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单元整体设计——长度单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整体设计——长度单位(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单元 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2、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五、单元教法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

3、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感受长度这个量:(1)出示新铅笔、教

4、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2)提出新问题: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结果。(3)学生同法操作,记下不同人测的结果。(数与单位齐全)(4)思维导向: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得的长度数据不一样? (5)揭示矛盾问题: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 故量出的长度也不同。(6)思维导向: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

5、介绍测量的工具:(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尺子有很多种,课件简介。请同学们拿出直尺。(2)这就是我们学生常用的尺子,叫直尺。请你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展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尺子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叫刻度线。长些的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字,从0到20。还有两个字“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补充板书:单位。板书: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1)在直尺上找: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交流得出: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

6、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问: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提示思考后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在生活中找1厘米: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举 例: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想一想:我们的作业本里哪种格子大约是1厘米宽?2、认识几厘米,感受几厘米的长度。(1)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2)指导操

7、作:用左手大拇指尖掐在直尺的0刻度线上,右手大拇指尖掐在2刻度线上。(3)两指尖之间是几厘米长?0到3呢?(4)小 结:(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5)再操作:掐在4和7上,这之间是几厘米?掐在5和14上,这之间又是几厘米?(6)小 结:(末端数减始端数的得数就是几厘米。)(7)比划一下10厘米是多长?问:你的直尺是多少厘米长?3、用厘米量。(1)课件展示测量纸条长的方法: 两对齐:直尺与长边对齐,不能斜着;0刻度线与纸条左端对齐。看刻度: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2)学生实测物体的长,并随机点名回答,防止单位说

8、错。板书数量与单位,介绍长度表示方法:几厘米,几。 测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同桌互换纸条测量,两人结果一致?量一量你的新铅笔和用过的铅笔分别长多少厘米。量一量练习本的长边多长。量一量你的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12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五、课堂作业:练习册六、板书设计: 一、长度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直尺、软尺、卷尺、皮尺等)长 度 单 位:厘米 cm1厘米 2厘米 3厘米

9、7厘米 10厘米 26厘米1cm 2cm 3cm 7cm 10cm 26cm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问:你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

10、厘米。启发思考:长边不止20厘米长,该怎么量?(在20厘米处做记号,再接着量,最后加起来)交流测量的结果。3、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并把结果告诉大家。4、请一名小朋友用直尺量黑板的长,再请他用米尺量。问:发现了什么?说 明: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5、揭 题: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1、认识米尺,感受1米的长度。(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

11、,也可表示为1m。课件展示:米尺放大图,感受米尺的结构。米尺的一面上有厘米刻度线,对应的数字是从0到100,有100厘米,也就是1米。米尺的另一面也有刻度线,这面是寸和尺为单位的,我们以后学,现在不管它。学生操作: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两臂张开长,看从左手指尖到右边哪里是1米。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身高,看从脚底到胸前哪里是1米。学生操作:用1米绳子比一比,课桌面长边有1米长吗?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感知几米的长度: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量出1

12、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学生操作:点两人合作,用米尺,量出教室地面长和宽分别是几米。(3)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再次展示米尺:米尺是1米长,上面有100厘米。启 发 思 考: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 生 操 作:用20厘米的直尺量一量1米绳子,看看绳子有多少厘米?小 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并引读:1米100厘米)2、用米量。(1)出示卷尺:这是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2)学生操作: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几条长绳子的长度。(3)小 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

13、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一的P8第3、4、5题。3题:用新铅笔在米尺上比出。4题:根据生活认识判断。5题:用卷尺直接量出黑板长,把卷尺靠在黑板前,轮流读出别人的身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厘米适合表示较短的长度;米适合表示较长的长度。五、拓展练习:比较长短,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1米 10厘米 40厘米 1厘米 1米35厘米 5厘米 28米六、课外活动: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用直尺和

14、1米绳子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七、板书设计:认识米和用米量工 具: 米尺 软尺 卷尺标 注:1米、2米、3米、6米、9米 进 率: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m=100cm 100cm=1m第3课时 认 识 线 段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教学难点:学会画制定长度的线段。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教学过程:直尺,细铁丝。

15、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小明家到学校有4条路,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导 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弯的、直的东西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认识线段。(1)出示:直尺、直的吸管、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问:你觉得这些东西哪些是直的?(2)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有两头的,我们就叫它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3)教师在黑板上画几条线段后介绍:线段都是直的。线段的两端有两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3、找线段。(1)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学生交流,说一说、评一评。)(2)P5做一做第1题。(并说出判断的根据。)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1、量

16、线段。(1)提出问题: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怎么量呢?点名说说,教师示范。(2)学生操作:量一量课本P5上线段的长度,并标注在线下。(教师巡查指导)。(3)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直尺不能把线段蒙住。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量折线。 (1)提出问题:小花画了一条这样的线,(黑板上画出折线),怎样测量它的长度? (2)点名回答,或启发回答:这里面有线段吗?可以看成几条? (3)小结量法:分段测量,再加起来。3、画任意线段:直尺放平,铅笔贴着直尺,从任意地方起,画至任意地方止,拿开直尺,标注端点。4、连接指定的两点成线段:转动直尺挨着两点,露出的差不多多,在两点之

17、间画直线。5、P5做一做第2题。6、画指定长度的线段。(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画了许多线段,都不知道多长。现在我们学习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2)示范画法:纸上合适的地方画左端点,确定线段起点;直尺平放纸上,左手指稍张按住直尺,右手拿笔,从0刻度线处按下铅笔,笔尖贴着直尺,往右慢慢画,到3刻度线停止。拿开直尺,在线的右边标注端点。(强 调:一定要按住直尺,在画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笔尖贴着直尺,把线画直。)(3)学生练习: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线下标注。同桌互查:量一量同桌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和10厘米。三、巩固练习。1、P6做一做: 1题:先量出那条线

18、段的长度,再在下面画一条。 2题:先把直尺靠上长线段,线段要看得见,让0刻度线与红旗下的黑点对齐,在3厘米刻度线处竖着画个短线,在短线上画花。画树和气球都要从红旗开始量。2、P9第6、7题: 6题:提示学生转动直尺或转动书本,尺线靠近,端点对齐。 看看测量的结果,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对边相等(一样长),正方形四个边都相等。7题:先激发兴趣,让学生两手握书,伸直手臂,看起来右边竖着的长一点;再把书横过来,伸直手臂看看,感觉上面那条长点。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怎样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怎样画线段。)五、板书设计: 认 识 线 段第4课时 练

19、习 课教学目标:1、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对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感受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比较长短。教学难点:用熟悉事物的长度来判断长度单位。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 在练习本上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2、 比一比,按从短到长排列: 10米 1米 5厘米 10厘米 1厘米 50厘米 3、 说一说前三节课我们曾经量过物体的长度。食指宽(1)厘米 食指长(3-4)厘米 中指长(5)厘米新铅笔长(20)厘米 一步距离(50)厘米 桌面长边(60)厘米米尺长(

20、1)米 教室门宽(1)米 黑板长(4)米教室长(9)米,宽(6)米 篮球场长(28)米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P7例8 2、引导分析: (1)要解决什么问题?(2)怎样思考?(在直尺上比出13厘米)要学生比划出13厘米,想一想,旗杆可能只这么长吗?那肯定是13什么? (3)还可以怎样想?(用熟悉的事物已知的长度来比较,例如:直尺是20厘米,新铅笔长20厘米,米尺1米,身高1米多,教室长9米)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用熟悉的事物来比较判断;防止题意理解错误,而用直尺在图上测量)四、题型练习:指导完成P9-10第8-11题。 第8题:(1)理解题意:判断单位对不对。(2)提示思考

21、:用熟悉的事物联想每个长度分别有多长。26米(篮球场长边28米);50厘米(课桌面长60厘米);3厘米(食指长3-4厘米)6米(教室宽6米);8米(教室长9米);10厘米(直尺的一半长)(3)然后判断事物长度表述是否正确第9题:(1)理解题意:先估计;再量一量,选择正确的答案画勾。 (2)引导估计,然后学生测量、判断。(大门比1米宽,房门比1米窄)第10题:看图理解题意,再提示思考:说得对不对,要看他们测量、读数、计算对不对。逐一引导判断,并引导说出正确说法。第11题:(1)看图理解题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乌龟,提出数学问题) (2)怎样思考?点名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思考。(乌龟爬

22、的是线段,几厘米可以用直尺量出来;)(图上还有蚂蚁的路线,提出数学问题肯定是问什么?)(它爬的路线是折线,可以看成几条线段?怎样测量?怎样计算?)(3)小 结:测量多条线段时要标注长度,防止忘记了。五、单元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知道了什么?或学到了什么? 1、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说一说为什么) 2、知道1厘米和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3、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 4、知道用厘米和米表示事物的长度。(例如)5、比较长度的大小时,单位要化统一才能比,不能用数字直接比。跟元角分一样。六、课堂作业。七、板书设计:用熟悉事物的长度来比较判断食指宽1厘米 食指长3-4厘米 中指长5厘米直尺和新铅笔长20厘米 一步距离50厘米 桌面长边60厘米米尺长1米 教室门宽1米 黑板长4米教室长9米,宽6米 篮球场长28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