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43514412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思想引领行动 细节决定成败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依据之一命题指导思想山东卷: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题能力依据之二山东卷的试题特征1、试题主导形式仍是“三新试题” 2011年的试卷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为特征的“三新试题”为主。8道选择题均为材料式选择题,其中2道题为图片材料、2道题为图表材料,其他4道题为文字材料。这不仅是山东文综卷,也是全国各地高考试卷近年共同的特点。从表面上看,其发展趋

2、势非常明显:过去那种考查再认再现课本知识的试题已经被淘汰,高考命题不再拘泥于课本,已经与课本渐行渐远 。2、试题考查重点仍是主干知识 2011年山东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有:科举制度、铁器牛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雅典民主制、欧美资本主义经济、七十七国集团、黄宗羲、孟德斯鸠与近代民主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全是立足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 3、注重阶段特征的把握 从2007年至今,全国大部分新课程试卷依然按照大家所熟悉的中外两个通史的顺序编排试题,很多试题的落脚点仍是横向的阶段特征,注重考查一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如山东文综卷2010年第14题

3、,考查的是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第14题是通过一组关键词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2008年第15题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今年,第15题考查的是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第16题考查的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第29题则以武汉钢铁厂为切口,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的“时代背景”。4、注重学科价值观的引领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中学历史教学的归宿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因此,课程改革后,高考命题已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为学科价值观立意。近五年来,山东文综卷一直保持着这个

4、鲜明的特色,精彩纷呈,亮点多多。例如,2011年第9题突出了公平、公众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利于全国的团结统一和人民参政的热情;第12题突出了民族主义;第14题突出了司法的公平公正;第27题突出了全球视野下的民主、传统和交流问题;第34题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等。5、在史学探究方法的探索方面锐意创新 山东卷2011年27题也突出了史料解释、史论结合能力、历史评价能力的考查、成为试卷的一大亮点。 第35题“(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则突出了史料辨别、史料运用的能力。同时,选择题第12题也渗透了“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的史学探究原则。6、

5、在原有特色上有所弱化 地域特色方面的弱化 思维开放方面的弱化 史观转变方面的弱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高考试题的命制不会守成不变,会不断创新突破,而那些被人们所认可的、成功的命题技术中还会在今后循环出现。依据之三二轮复习的特点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结合一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一轮复习成果。基本策略一、搞好专题复习1历史专题的设计 (1)专题设计方法:专题复习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和高考要求设计具体的专题。要选好专题,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以高中历史新课

6、程标准为参考,将三大知识板块划分成若干小专题进行教学;二是掌握基本史学理论观点,纵横联系教材知识点,理清思路,注重史论结合;三是关注社会热点,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寻找专题突破口。(2)历史专题设计要勤于四种思考: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中外问题的对比思考;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3)历史专题要体现切口小、视野大、程度中、知识全的特点:专题设计应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突出规律性的东西,考虑到时间因素和复习特点,不宜搞太多专题,不宜搞大专题,而采用大知识块小专题复习,并把每个小专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做到“以小见大”,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思维过程,对提高复习效率大有益处。2、

7、基本专题举例(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包含三本必修的的第一单元,重点突出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2)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与思想包含必修一的第二单元和必修三的第三单元,重点突出雅典民主政治。近代史2个(3)近代欧美的近代化历程(包含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包含必修一的第三单元、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和必修三的第三单元,重点突出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4)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包含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思想解放潮流)包含必修一的第三单元、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和必修三的第五单元,重点突出工业化和近代中国(5)现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包含必修一的第七

8、单元、必修二的第三第五单元和必修三的第六单元,重点突出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6)新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指南)包含必修一的第六单元、必修二的第四单元和必修三的第五单元,重点突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7)史观教学(8)史学研究方法教学3、基本专题示范国际格局下的中国外交策略与成就 以课件为例二、纲举目张,整体把握,凸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适当培养学生的通史能力。从宏观上和整体上帮助学生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走向,总结每一专题历史知识给后人的启示。举例世界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线索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线索中外历史上的重

9、大改革基本脉络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突出两个视野,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三、注意阶段性特征的把握。要求:一要“准确”,即能在全面认识历史知识体系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归纳概括;二要“延伸”,既要注意以阶段特征为切入点,加深对阶段内容的理解,也要注意阶段特征间的联系与区别,要把某一历史阶段特征纳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动态考察和把握,使历史阶段性特征成为通向历史规律的“阶梯”;举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就可引导学生概括出如下特征:一是战国家分裂,诸侯混战,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战?有哪些主要的战争或战役?性质和影响怎样?二是变社会变革,帮助学生理解变什么?为什么变?怎样变的

10、?三是民族融合;四是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等。其中前两个是基本特征,其他就是一般的特点(如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文化异常繁荣、科技世界领先等)四、注重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认为: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比学生掌握若干现成的结论更重要。所以,近年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高考试卷特别强调史学探究能力,其突出的表现是:注重区分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等基本的史学要素,注重信息提取、史论一致、孤证不立、史料辨伪等原则和方法,注重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等基本环节等,注重史料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充分性。以课件为例说明。五、加强史料辅助教学,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

11、已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就是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史料也就成了历史教学的基础。另外以材料作为试题的载体,既可以避免各版本的差异,又可以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特别是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比较差。以课件为例说明。六、注意新的史学动态教学中要适当地介绍、引入史学动态 史学动态从哪里来?(1)丛书 如“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2)单书 如二十世纪的唐研究、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戊戌维新运动专题研究、欧洲文艺复兴史:总论卷、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

12、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等。 (3)杂志历史教学:该刊特色之一即是致力于沟通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注意约请专家撰写此类文章。如2010年3月上半月刊发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对“中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概念进行了学术史的梳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也介绍了新说,即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没有陷入萧条。 历史学文摘: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系季刊,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学理论、考古学和各专门史等。每期从上百种学报、专业期刊的历史文章中筛选观点突出、有一定新意的文章汇集成刊,便于读者把握历史学科研究的动态。优点是:一年只有4期

13、,不会造成阅读的压力,而信息量又大。 (4)报纸中华读书报章开沅辛亥革命研究60年:从无到有,从宏观到专精,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仍无定论,朱英从单一政治史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史综合研究,马勇应重建构我们的问题意识。 (5)网站 中国历史课程网:其中的“历史研究”栏目有一些介绍史学研究动态、新成果的文章。七、注意分层次能力的培养能力考查是高考测试的落脚点(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察的载体)。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注重考查考生在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调动所学知识、运用基本历史观点和方法阐释历史结论、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初步学科能力,充分发挥了试题本身在测试过程中的生成性功能几乎没有简单的记忆

14、再现,不仅是知识的简单“搬家”和调用,更是根据材料和问题情境对知识的重组、融通、提炼,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获取和解读、调动和应用、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的四项能力要求。试题遵循的是传统的以材料为载体的小切口、深分析的案例教学的特点,大跨度、粗线条的重复训练无异于南辕北辙。在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具备初步历史阐释能力的前提下,其具体的分层次的综合能力要求有:分析历史意义、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探讨历史原因和目的、揭示历史本质、比较历史异同、评价历史事物,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品格要求有:归纳并提炼问题、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原因和意义、比较不同点、简要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八精讲多练,熟悉各种题型。2011年全国

15、各地的高考试题运用了多种类型的材料,如图片、示意图、漫画、海报、宣传画、表格、媒体报道、诗歌、歌谣等,有的甚至是学生的课堂笔记。虽然一张试卷上(单纯山东卷)不可能出现全部类型,但我们要加强平时的练习。一旦遇到,也不会有陌生感。并且培养考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论点或者说明某一观点的能力。 九、适当增加开放性小论文式题型的训练过去四年,山东文综卷一直坚持在思维的开放性方面进行探索,还且也是比较成功的,其基本的特点是:对问题的评价和认识不是只有一个结论,而是有多个选择。例如2007第27题“.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

16、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2009年山东第27题“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2010年第27题在在开放性上更进一步:“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宇左右”。与此相适应,该题采用了采意评分和分层评分的方法(即SOL0分类评价法)。但是在2011年的试卷中,这一特色没有相应体现。今年应该重视 。十、.以文明史观为指导,创新对历史问题的新认识 历史是客观的,而

17、历史学是主观的,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一旦我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原来的史料就会被给予新的诠释和意义。而课本的编写,只能采用一种史观对历史事物进行解读。因此,高考命题就可以运用不同的史观,对大家熟知的一些历史事物进行重新解读。尽管2011年在这方面有所弱化,但我们也应让学生有此意识。我们不必花很多时间,下面以课件为例说明。十一、注重现实热点问题和重大周年问题的专题教学。n 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n 京师同文馆创办150周年n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140周年,继昌隆缫丝厂开设,上海申报创刊n 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n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n 1932年一。二八事变80周年n 新中国

18、土地改革完成60周年n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邦交正常化40周年n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30周年n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九二共识达成20周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0周年。n 世界史有哥伦布到达美洲520周年n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90周年n 英国1832议会选举改革180周年n 苏联成立90周年n 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70周年n 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20周年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从文明史观的角度以新的材料创设新情境深化、认识,(如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工业化的关系;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欧盟的建立与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发展的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