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控施工方案-

上传人:ail****e2 文档编号:43510035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楼宇自控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楼宇自控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楼宇自控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楼宇自控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自控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方案及施工重点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电管预留预埋-设备开箱、检验、材料检验-DDC控制 器箱体及辅控箱安装-楼宇控制前端设备安装-DDC控制器的保护管敷设- -缆线敷设校接线终端机房设备安装接线仪表单回路调校各 DDC子系统调试-联调-系统集成调试。172 线缆敷设缆线敷设注意事项如下: 电缆敷设前仔细核对电缆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在桥架中应用扎带固定,电缆两头应留足够的长 度,并挂好标志牌;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 槽孔内;电气配线要求排列整齐,接线应尽可能走线槽; 在管内或线槽内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

2、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 或用端子连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腐蚀性的助焊剂。2.1 线缆施工敷设要求 线缆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 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根据线缆表的编号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 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至现场传感器、执行器、电控箱的预留长 度宜为0.5 1.0 m, DDC空制盘内为1.0 2.0 m。有特殊要求的 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槽内线缆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线缆进出线槽部位、

3、转弯处 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线缆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线缆应每 间隔1. 5m固定在线缆支架上。电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 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 5 10m处进行固定。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 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线缆的类别、数量、缆径、 线缆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 1. 5m间距应均匀,松紧 适度。2.2 线缆终接要求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线缆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一般需采用冷压接头,特殊要求的地 方采用锡焊工艺。线缆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线缆

4、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线缆标识内容是否正确,线缆两头必须套上机 打号码管。对于有极性的线缆,必须区分极性进行终接,一般要求线缆的红色线接 正,其他颜色的线接负。2.3 校接线 由于楼控系统中接线端子多,在校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仪表校接线除设计规定可用 500V 兆欧表检测绝缘外,其余一律不 得用兆欧表,应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常规的采用万用表);DDG箱及辅控箱内布线应用绝缘尼龙扎带捆扎,切忌用金属代用, 以防线乱而产生电容效应,导致误信号; 弱电接地保护与弱电接地取消静电网络应严格区别,绝不能混淆, 以防强电在瞬间对地短路对弱电系统的模块损坏; 为保证导线无损伤,剥线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到导线; 导线

5、与端子排间采用焊接或压接方式,均应牢固可靠; 控制器及辅控箱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 1 根,不得超过 2 根。对于插接式端 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3 设备安装3.1 系统设备安装条件(1)室内装修和BAS表面安装的元件、设备的协调作业方案,已经得到 确认;(2)地面、墙面的预留孔洞、地槽和预埋件等应与合同一致,并经过业 主方验收;(3)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施工用电;(4)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已提前清除;(5)与BA系统相关的各设备已安装完毕(或需要配合共同安装);(6)BA系统设备安装完后有条件并能采取进行成品保护措施;3.

6、2 系统设备的安装中央控制器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 后安装;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 层;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确定其外形完是否完整,内外表面漆层是 否完好,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UPS打印机、HUB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 其主机与DDC之间的通讯线; 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到位,电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2.1 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安装在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 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

7、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 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 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 2m。(2)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 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 5mm。(3)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Q, 1kQ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Q。3.2.2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1)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2)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安装在风管直管段或应避开风 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3)风管型温、湿度传

8、感器应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安装。(4)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3.2.3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1)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2)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 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 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和震动较大的位置。(4)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可安装在 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 部。(5)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3.2.4

9、 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1)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2)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 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5)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 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 验前进行。(6)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 开孔及焊接处。(7)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 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

10、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 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速死角和振动较大 的位置。8)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9)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 0.5m ;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 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3.2.5 水流开关的安装(1) 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2)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 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3)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 4)水流开关应安

11、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3)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3.2.6 电磁流量计的安装 (1)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 地。(3) 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 直管段,长度为L= 10D(D-管径),下游段应有L= 4-5D的直管段。( 4)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 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 精度。3.2.7 电动阀的安装 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12、。 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 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满足设计要求。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适当加防晒、防雨措施。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 (关阀的压力 ) 必 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电动调节阀安装

13、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 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3.2.8 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安装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 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 垂直角度不小于 85。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 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其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

14、书的要求。 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 相连,但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3.2.9DDC 控制器箱体及设备安装DDC空制器箱体安装内容包括:箱体安装、模块安装、变压器和继电器安 装及接线端子排安装。其具体注意事项如下:控制器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安装在轻质墙上应采取加固措 施; 控制器安装时要横平竖直,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度在误差范围内,且接 地应牢固良好;对所有需进行二次安装的插件(模块),在插拔时要轻拿轻放,切忌 生拉硬拔;变压器元件质量

15、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通风 良好; 继电器元件质量要良好,在辅控箱内要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接线端子排在箱体内应无损坏,绝缘良好,安装时固定牢固。电磁阀的安装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口 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磁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如条件许可,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

16、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4 现场仪表、控制屏仪表到DDC空制器的配管注意如下:弱电与强电线管要严格区别,切不可混合安装与互调;弱电线路线管与箱盒配接时严禁使用焊接,必须进行丝扣连接,并可靠接 地,电缆管支架不应焊接或固定在吊顶龙骨上,应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 物固定;所有明配及暗配管的管口必须用挫刀修复毛刺,电管之间用丝扣连接,并 作跨接;明配管及暗配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不得出现明显的折皱;从桥架上引出的保护管应水平垂直于桥架,桥架处应采用机械开孔方法, 并用护口保护;保护管至仪表连接须用金属软管过渡,其软管长度不能超过 0.

17、5 米。电管 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采取补偿措施,留有适当余量;设在多层和潮湿的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做密封处理。5 系统安装调试5.1 数字量输入测试5.1.1 信号电平的检查 干接点输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逻辑值; 脉冲或累加信号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发生脉冲数与接收 脉冲数一致 , 并符合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最小频率、最小峰值电压、 最小脉冲宽度、最大频率、最大峰值电压、最大脉冲宽度; 电压或电流信号 ( 有源与无源 ) 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进行确 认。5.1.2 动作试验。 按上述不同信号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全部测点进行测 试,并将测点之值记录下来。

18、5.1.3 特殊功能检查。 按本工程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高保安数字量信号输入以及正常、 报警、线路、开路、线路短路的检测等。5.2 数字量输出测试5.2.1 信号电平的检查继电器开关量的输出 ON/OFF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输 出的规定的电压电流范围和允许工作容量。输出电压或电流开关特性检查:其电压或电流输出,必须符合设备 使用书和设计要求。5.2.2 动作试验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测试全部数字量输出,并记录其测试数值和观察受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开关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果受控单体受电试 运行正常,则可以在受控设备正常受电情况下观察其受控设备运行是 否正常。5.2.3 特殊功能检查。按本工程

19、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按设计要求进行三态 ( 快、慢、停 ) 和间歇控制(1s、5s、10s)等的检查。5.3 模拟量输入测试5.3.1 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量 程(容量)、设定值 (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5.3.2 温度、湿度、压力、压差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按产品说明的要求确认设备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与实 际相符。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接人模拟 输人信号后在传感器端或DDC则检查其输出信号,并经计算确认是 否与实际值相符。5.3.3 电量、电压、电

20、流、频率、功率因数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输入信号的检查。 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 量程(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传感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严防电 压型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端短路和电流型传感器的输出端开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输入量程范围分别在传感 器的输出端或DDC则检查其输出信号,并经计算确认是否与实际值 相符。5.3.4 电磁流量传感器的检查与测试。输入信号的检查。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 拟量输入的类型、量程 (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其内外部连

21、接线正确。静态调整:将流量传感器安装于现场后 ( 探头部分必须完全浸没于 静止的水中),在DDC侧测试其输出信号,如果此信号值与零偏差 较大,则其将按产品和系统要求进行自动校零。动态检查:模拟管道中的介质流量,然后在 DDC则测试其传感器的 输出信号,经计算确认其是否与实际相符。5.3.5 动作试验。用程序方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 AI 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测试并记录各 测点的数值,确认其值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5.3.6 模拟量输入精度测试。使用程序和手动方式测试其每一测试点,在其量程范围内读取三个测 点(全量程的 10、50、90) ,其测试精度要达到该设备使用说明 书规定的要求。5.3.7 特

22、殊功能检查: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5.4 模拟量输出测试 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定其模拟量输出的类型、量程(容量)与设定值 (设计值)是否符合。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认该设备的电源、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 与实际相符。确认各种驱动器的内外部连接线是否正确。手动检查:首先将驱动器切换至手动档,然后转动手动摇柄,检查驱 动器的行程是否在 100范围内。在确认手动检查正确后,在现场按产品说明书要求,模拟其输入信号 或者从DDC俞出AO信号,确认其驱动器动作是否正常。动作试验:用程序或手控方式对全部的 AO测试点逐点进行扫描测试, 记录各测点的数值,同时观察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是否正常。 特殊

23、功能检查:按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保持俞出功能、事故安全 功能等。全部 DO、DI、AO、AI 点应根据监控点表或调试方案规定的监控点数量 和要求,按本规定的上述要求进行。5.5DDC功能测试运行可靠性测试,抽检某一受控设备设定的监控程序,测试其受控设 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关闭中央监控主机、数据网关(包括主机至 DDC之间的通讯设备),确 认系统全部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后,重新开机后抽检部分 DDC设 备中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同时确认系统框图及其他图形均能 自动恢复。关闭DDC电源后,确认DDC及受控设备运行正常,重新受电后确认 DDC 能自动检测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状态并予以恢复。

24、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按产品说明书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 行测试。DDC点对点控制。在DDC则用笔记本电脑或现场检测器,或者在中央控 制机侧手控一台被控设备,测定其被控设备运行状态返回信号的时间 应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在现场模拟一个报警信号,测定在 CRT图面和触发蜂鸣器发出报警信 号的时间必须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在中央控制机画面开启一台空调机,测定电动阀门的开度从0-50 的时间。5.6 新风机单体设备调试 检查新风机控制柜的全部电气元器件有无损坏,内部与外部接线是否 正确无误,严防强电电源串人 DDC如24VAC应确认接线正确,无短路 故障。 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装在新风机上的温、湿

25、度传感器、电动阀、风 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和输入、输出信号的类 型、量程是否和设置相一致。在手动位置确认风机在非 BAS受控状态下已运行正常。确认DDC空制器和I /0模块的地址码设置是否正确。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后,观察 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是 否正常。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提检测器检测按附表记录的所有模拟量输人点送风 温度和风压的量值,并核对其数值是否正确。记录所有开关量输入点 ( 风压开关和防冻开关等 ) 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强置所有的开关量输出 点开与关,确认相关的风机、风门、阀门等工作是否正常。强置所有 模拟量输出点、输出信号,确认相关的电动阀 (冷热水调节阀

26、 ) 的工作 是否正常及其位置调节是否跟随变化。启动新风机,新风阀门应联锁打开,送风温度调节控制应投入运行。模拟送风温度大于送风温度设定值(一般为3C左右),这时热水调节阀 应逐渐减少,开度直至全部关闭 ( 冬天工况 ) ;或者冷水阀逐渐加大, 开度直至全部打开 (夏天工况)。模拟送风温度小于送风温度设定值 (一 般为3C左右)时,确认其冷热水阀运行工况与上述完全相反。 进行湿度调节,使模拟送风湿度小于送风湿度设定值,这时加湿器应 按预定要求投入工作,并且到使送风湿度趋于设定值。如新风机是变频调速或高、中、低三速控制时,应模拟变化风压测量 值或其他工艺要求,确认风机转速能相应改变或切换到测量值

27、或稳定 在设计值,风机转速这时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 的要求记录 30、 50、90风机速度时高、中、低三速相对应的风 压或风量。新风机停止运转,则新风门以及冷、热水调节阀门、加湿器等应回到 全关闭位置。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功能和调试大纲规定 的其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的要求。单体调试完成时,应按工艺和设计要求在系统中设定其送风温度、湿 度和风压的初始状态。5.7 空调处理机单体设备调试按新风机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启动空调机时,新风门、回风风门、排风风门等应联锁打开,各种调 节控制应投入工作。空调机启动后,回风温度应随着回风温度设定的改变而变化,在

28、经过 一定时间后能稳定在回风温度设定值的附近。如果回风温度跟踪设定 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 PID 调节的比例放大作用;如果系统稳 定后,回风温度和设定值的偏差较大,可以适当提高 PID 调节的积分 作用;如果回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 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 稳定为止。 PID 参数设置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其 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设置不宜过分,应避免系统振荡,并有一 定余量。当系统经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机械或电气装置中 是否存在妨碍系统稳定的因素,作仔细检查并排除这样的干扰。 如果空调机是双环控制,

29、那么内环以送风温度作为反馈值,外环以回风温度作为反馈值,以外环的调节控制输出作为内环的送风温度设定 值。一般内环为 PI 调节,不设置微分参数。空调机停止动转时,新风机风门、排风门、回风门、冷热水调节阀、 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和调试大纲规定的其 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程序控制的要求。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的风量、风压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定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 30、 50、 90风机速度时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 (变频、调速 ) ;还 应在分档变速时测

30、量其相应的风压与风量。按新风机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和确认。 如果需要,应使模拟控制新风风门、排风风门、回风风门的开度限位 设置满足空调工艺所提出的百分比要求。5.8 送排风机单体设备调试按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检查所有送排风机和相关空调设备,按系统设计要求确认其联锁、启 / 停控制是否正常。按通风工艺要求,用软件对各送排风机风量进行组态,确认其设置参 数是否正常,以确保风机能正常运行。5.9 空调冷热机组调试按子项的要求完成测试检查与确认。 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冷热水泵、冷却水泵、 冷却塔、风机、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下,在DDC侧或主机侧检测该设备的

31、全部 AO、 AI 、 DO、 DI 点,确认其满足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求。启动自动控制方式。确认系统各设备按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顺序投入运行和关闭自动退出运行这二种方式。 增加或减少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系统负荷数值, 确认能启动或停止的冷热机组的台数能否满足负荷需要。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以及整个机组停运,检验系统是否自动启动一 个预定的机组投入运行。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规定,模拟冷却水温度的变化,确认冷却水温 度旁通控制和冷却塔高、低速控制的功能,并检查旁通阀动作方向是 否正确。5.10 第三方设备通讯接口的测试确认第三方设备运行正常。按设计和监控点表要求检查 DDC与第三方设备之

32、间的连接线或通讯线连接正确,确认其相互之间的通讯接口、数据传输、格式、传输速率 等满足设计要求。在主机侧按本规定的要求,检测第三方设备的全部监测点,确认其满足设计、监控点表和联动连锁的要求。5.11 基本应用软件设定与确认确认BAS系统图与实际运行设备一致。按系统设计要求确认BAS中主机、DDC网络控制器、网关等设备运行及故障状态等。按监控点表的要求确认 BAS各子系统设备的传感器、阀门、执行器等运行状态、报警、控制方式等。系统功能与监控点表的功能一致。 确认在主机侧对现场设备进行远距控制操作。5.12 系统联动调试5.12.1 系统的接线检查。按系统设计图纸要求,检查主机与网络器、网关设备、

33、DDC系统外部设备(包括电源UPS打印设备)、通讯接口(包括与其他子系统)之间 的连接、传输线型号规格是否正确。通讯接口的通讯协议、数据传输 格式、速率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12.2 系统通讯检查。主机及其相应设备通电后,启动程序检查主机与本系统其他设备通讯 是否正常,确认系统内设备无故障。5.12.3 系统监控性能的测试:在主机侧按监控点表和调试大纲的要求,对本系统的DO、 DI、AO、AI 进行抽样测试。系统有热备份系统,则应确认其中一机处于人为故障状态下,确认 其备份系统运行正常并检查运行参数不变,确认现场运行参数不丢 失。在主机侧对上述单机设备进行抽样测试。5.12.4 系统联动功能

34、的测试:本系统与其他子系统采取硬连接方式联动,则按设计要求全部或分 类对各监控点进行测试,并确认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系统与其他子系统采取通讯方式连接,则按系统集成的要求进行 测试。6 重点、难点施工方案本工程线缆量大,接线端子多,在校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如下: 仪表校接线除设计规定可用 500V 兆欧表检测绝缘外,其余一律不 得用兆欧表,应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常规的采用万用表) ;DDC箱及辅控箱内布线应用绝缘尼龙扎带捆扎,切忌用金属代用,以防线乱而产生电容效应,导致误信号;弱电接地保护与弱电接地取消静电网络应严格区别,绝不能混淆,以防强电在瞬间对地短路对弱电系统的模块损坏;为保证导线无损伤,剥

35、线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到导线;导线与端子排间采用焊接或压接方式,均应牢固可靠;控制器及辅控箱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 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2 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二、定义1 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

36、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6)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2)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办公小用品

37、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6)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1)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2)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3)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 4)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5)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4 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 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三、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 元/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