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3504377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程林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程林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程林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程林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林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一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人教版4、所属的章节: 第四章第三节5、课时:两课时6、学时数:45  分钟二、教学设计1、对课标的解读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

2、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

3、观和人地观。 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河流的演变过程;对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教学难点: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4、学法和教法分析(1)学法:讨论探究法(课堂上通过与同桌的讨论,相互交流,探究学习,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观察对比法(课堂上观察图片并进行对比,达到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的目的)。(2)教法:案例试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材料整理课件)、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

4、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提升的目的)5、教材内容分析: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所以本文以河流地貌作为典型案例,剖析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详细介绍河谷地貌的演变过程。并在这部分内容之后设计了“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地理学以致用的一个体现。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教材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形成过程。通过

5、设计了案例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第二部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紧接着,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描述 第一课时(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展示学生拍摄的汉江沿岸不同河道景观图片问:不同图片河道形态和地貌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观察不同景观图片答:弯曲度、河床宽窄、土地利用方法等不一样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讲授老师:没错

6、,河流是我们最容易见到的事物,河流所形成的地貌也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之一,不同河流对周边地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一河流不同河段对周边地形的影响也不一样,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不一样”的原因。展示幻灯片:黄河壶口瀑布、崇明岛提问:它们的成因一样吗?讲解: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是侵蚀的结果,一个是堆积的结果,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的侵蚀地貌认真看图片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一样了解实际案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河流的侵蚀地貌老师: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他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

7、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幻灯片展示:河流的侵蚀地貌“虎跳峡”老师: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位于长江上游的“虎跳峡”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得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侵蚀类型中的哪一种?归纳: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得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什么呢?幻灯片展示:横剖面图讲诉: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说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较窄,因此剖面呈”V”字形。这就是河流地貌发育的第一个阶段。老师:在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

8、主要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横剖面呈V型。幻灯片展示:河湾图片老师:到了中期,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像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被拓宽,这就是河流侵蚀的侧蚀作用。问:为什么河流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依据图片展示讲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思考:若要建一个码头在凹岸好还是凸岸好?老师:随着河流地貌的发育,也就进入了河流侵蚀地貌的成熟期。在成熟期河谷不断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问: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展而来的。河谷和沟谷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了解?幻灯片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老师

9、:这是黄土高原,可以看出有很多沟谷,为什么他们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在哪呢?其实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承转:既然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河谷的发育过程。幻灯片展示:教材图4.17及归纳的河谷不同阶段特征比较表格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资料分析) 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老师引导归纳: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使得河流两岸峭壁耸立,水流湍急。 ···&

10、#183;·学生讨论回答:会使河床变深,河谷变长回答:溯源侵蚀、下蚀·回答:“V”字形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略回答:下蚀、溯源侵蚀学生讨论描述河谷形成发展过程结合图片便于学生客观的认识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和归纳,同时进一步加深记忆河流的堆积地貌承转: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选取一幅景观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过渡到河流堆积地貌:以长江三角洲的发育为例多媒体展示:“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1)洪积-冲积扇图片;(2) 河漫滩平原图片;(2)三角洲平原图片;教师归纳: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但是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的

11、山前,冲积扇形成于湿润、半湿润的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很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流水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的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和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在中下游地区,河流的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12、。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海滨地区。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学生活动2:讨论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教师引导点拨:三角洲的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河流搬运能力弱学生观察分析图片,识别河流堆积地貌。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找出这几种地貌的形成位置和形成机制。 通过阅读和识图,学生概述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发育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解释所问问题锻炼学生自

13、主处理整节课的知识,效果更好探究学习使知识再现,既深化本节课的重点,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应用所学原理进行迁移,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以以河流地貌为案例进行分析,认识了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了解了河流地貌分为河流的侵蚀地貌和河流的堆积地貌两种类型,以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做总结 四、板书设计 溯源侵蚀 侵蚀类型 下蚀 河流的侵蚀地貌 侧蚀 (河谷) 初期:河谷横剖面呈“V”形 河谷演变 中期: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流地貌 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河流的堆积地貌 河漫滩冲积平原(河流中游) (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在认真分析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握得很好,教学目的明确,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能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同时紧密了解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能紧密了解教材内容,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实用价值。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