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周惠中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3440440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38.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周惠中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周惠中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周惠中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周惠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周惠中(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经济学讲稿 周惠中 版第一章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经济”的含义:1、指节省、效率,即以较少的耗费获得较大的效果;2、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交换等活动,以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等。英文“经济”一词economy最早源于古希腊,原意指家计管理。后来又出现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说法。“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法国,指对国家事物的公共管理、政策和经济活动。19世纪,该说法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它范围太窄,有的认为它太宽。19世纪末,“经济学”基本上取代了“政治经济学”。但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重提“政治经济学”一词。现代经济学家认为

2、,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社会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科学。具体而言,经济学研究人类在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一、 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人的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1 经济理性:主要是指人们处理经济问题的行为的合理性和最优性。而这实际上涉及到人们知识和信息完备性、及时性、和无代价的假定。2 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人类社会的使用要求而言总是有限的。同时,资源又是多用途的。我们把数量有限而又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称作相对稀缺资源,或者稀缺资源。机会成本: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途性是经济学中的一对矛盾,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原因。因为当某一

3、定量的某种资源被用于一种用途时,就不可能被用于其它用途。我们把一定量某种资源被用于其它用途时所能产生的最大价值叫做这一定量某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只有稀缺资源才会有机会成本,而不稀缺的资源就不会有机会成本,或者说机会成本为零。作为经济学对象的只是相对稀缺的、机会成本大于零的资源。从这一角度说,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二、 方法论 1经济模型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经济模型就是对经济现实关系的某种主观抽象和概括,用来解释和预测现象的。经济模型一般都要经过检验才能加以肯定或者否定。经济模型有两种检验方

4、法:一是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描述是否有合理的现实依据。二是间接检验:即检验经济模型所揭示的规律或论断与实际经验是否相符合。要注意的是,任何经济理论和模型都只是大致上从某种角度对经济现实进行简化和描述。因此,某一理论或模型很可能会简化掉持不同观点的理论所特别强调的因素。这样一来,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检验常常是很困难的事。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在某一经济中是如何被配置和使用的,它试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它一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经济学家的个人价值观念。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往往涉及经济学家个人的价值观念。实证经济学和

5、规范经济学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要受后者的影响;后者是前者的导向和目的三、 “经济思维”学习经济学主要是学会“经济思维”,学会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得到一套现成的答案。这种思维的显著特点就是其成本收益分析。例一:票证买卖。 为解决物品紧缺问题,而实行票证 票证买卖违法,但说明票证分配不适应某些人们的具体的、实际需要 监督社会票证分配、禁止票证买卖需求花费一定的社会成本也会抬高票证的黑市价格。经济学家应该分析与权衡票证分配与自由买卖二者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然后得出结论,而不能轻率给以肯定或者否定。例二:排队问题。 排队的均衡说明:第一,要达到均衡,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十分关

6、键的。第二,人们的相互作用本身会产生或者披露新的信息,而这新的信息又会进一步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四、 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给 需求: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价格(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收入、偏好、预期、相关商品的价格。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需求规律(法则)供给:企业供给、市场供给。价格、生产技术、劳动、资本、原料等的投入品价格。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供给规律(法则)。市场价格:(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稳定性、趋势、调整非均衡价格的含义、后果非价格因素变动对于均衡的影响。第二章 消费者偏好和选择个人的消费行为构成了市场需求的基础。消费决策是需要(欲望)

7、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购买力约束之下,消费者的选择取决于他的偏好。一、 预算约束 1、预算约束:购买力(有效需求)的大小构成了人们对于消费品选择和购买的约束,而购买力(有效需求)则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预算约束函数(预算约束方程)为:其中,P ,P 分别为x, y商品的价格,X和Y分别为x, y 商品的数量,I 为消费者的收入。2、收入和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的影响:一般说来,收入增加后的预算直线会在原预算直线上方与原来的预算直线相平行。这是因为预算直线的斜率由商品的相对价格所决定,当价格被假定不变时,预算直线的斜率也不变,所以预算直线因收入增加而向上平行移动。同样

8、道理,当价格不变而收入减少时,预算曲线将向原点方向平移。在预算直线图形上,如果收入和Y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X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预算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会向原点移近,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大;反之,如果收入和Y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X商品的价格下降,则预算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会向原点右方移动,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小。在预算直线图形上,如果收入和X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Y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预算直线与纵轴的交点会向下移动,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小;反之,如果收入和X商品的价格水平不变,Y商品的价格下降,则预算直线与纵轴的交点会向上方移动,使预算直线的斜率变大。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增加(或者减少),则预算直线会平行向下

9、(向上)移动。其它变化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类推。至于多种商品和服务情况下的消费者预算约束,可以表达如下:3、税赋或补贴对预算约束的影响:它们使预算线不再是线性的。一般说来,灾民比较喜欢收入补贴而不是实物补贴。 因购买量不同而价格不同的价格制度称为非线性价格。二、 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1 关于消费选择的基本假设:(1) 完备性假设:给定消费空间里任何一对消费组合A和B,下列三者关系之一必成立:或者AB,或者BA,或者AB。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两组消费组合中作出一种明确的判断。(2) 传递性假设:如果某消费者认为A比B好,B又比C好,那么,他一定认为A比C好。这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一致的,

10、不会自相矛盾。给定三组消费组合A、B和C,AB且BC,蕴含AC。又,AB且BC,蕴含AC。由此,我们也可以导出AB和BC,蕴含AC。(3) 不饱和性:在大多数消费问题中,人们总是认为商品越多越好。这就是所谓的不饱和性,也叫做“越多越好”的原则,即在其它状况都一致的条件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以A(A ,A , ,A )和B(B ,B, ,B )表示两组消费组合,其中A 和B 分别是A和B中商品I的数量。如果对所有的I,A B ,并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j使得A B ,那么AB。此即不饱和性(“越多越好”原则)的逻辑表述。应该注意的是这原则并非消费中的一般规律。关键在于,这里强调的是合乎

11、情理的“稀缺商品”,而且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不符合这一前提的商品和服务,当然不会是“越多越好”。2,无差异曲线:所有给予消费者同等满意程度的消费组合的几何表示。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向右下方倾斜;(2)凸向原点。(3)消费空间中密布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4)无差异曲线的全体都已经对消费空间的所有组合排了序,因而完整地描绘了某一消费者对于各种消费组合的偏好态度。越是处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越是处于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低。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全体叫做消费者的偏好映照。(5)消费空间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绝不会相交,也不平行。应该注意,在一种物品“越多越好”而

12、另一种物品“越多越糟”的情况下,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而且越是处于右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意程度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补偿原则”画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还应该注意,经济学中的偏好概念通常是静态的。因为首先,经济学是以给定的个人偏好为出发点的。其次,经济学一般假定个人偏好在决策过程中是不变的。不过,事实上,人们的偏好并非固定不变。三、 替代品和互补品两种完全替代品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数量相等,就会使消费者得到相同的效用。于是,无差异曲线便是一条直线。当然,该直线的斜率不一定是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呈“L”形。多数商品既非完全替代品又非完全互补品,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呈凸向原点

13、的形状。这种形状即反映了人们消费多样化的心态,也反映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四、 边际替代率一般而言,如果X商品的消费量变化为x, 为使消费者的效用不变,Y商品的消费量必需相应增加或减少y,比值y/x的绝对值便是边际替代率MRS(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在两种商品都是越多越好的情况下,比值y/x为负。要使消费者的效用不变,一种商品增加(减少)时,另一种商品必需减少(增加)。边际替代率的精确表达应该是比值y/x在x趋于零时的极限的绝对值。在图形上,边际替代率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上某点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消费组合的点沿着无差异曲线不断向下移动时,边际替代率将变得越来

14、越小,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五、 消费者选择把预算约束和偏好映照放在一起就可以分析消费者如何选择其消费组合以达到最高满意程度(或者说最大效用)。一般说来,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应该是预算直线和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或者说,无差异曲线在最优消费点的斜率等于预算直线的斜率。这也可以说是,在最优消费状态下,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即MRSP / P 。其经济含义是,在最优消费条件下,消费者个人对两种商品的相对边际价值的估量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市场成本之比。当然,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的最优条件也有例外。那就是“拐角解”(corner solution)的情况。所谓“拐角解”是一种极

15、端的情况,它是当一种商品不被消费(或选择)而只消费另一种商品时,最优选择点出现在消费约束线的端点上的情况。当“拐角解”出现时,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在所有的消费水平下都大于价格之比。这时,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中的一种使其满足得以最大化。我们的书上把“拐角解”叫做“边界解”,意思是说,消费者的消费达到了消费空间的一个边界,再也不能沿原无差异曲线的方向进行调节了。“边界解”的产生是因为消费者个人对两种商品所赋予的相对价值与它们的相对成本(市场价格)相差太远,消费者便不得不放弃其中一种商品。一般说来,在完全替代品的情况下,最优选择常常是“拐角解”(“边界解”)。因为,完全替代品的需求对相对价格的反应十分

16、剧烈。有时价格的微小变动可以引起需求的大起大落。在通常情况下,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其需求对相对价格的变动就越敏感,竞争也越激烈。六、 消费者选择的应用1 实物补助、价格补助和收入补贴:如果给定救济拨款,灾民在收入补助方案下可能比在实物补助方案下得到更多的实惠。因为实物补助限制了接受者的选择范围,而价格补贴也会扭曲接受者所面临的相对成本,所以两者的效率都不如收入补贴。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于税收,一般而言,收入所得税、人头税对价格扭曲的影响比销售税、周转税要小,因此效率损失较小。 当然,这里仅仅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而没有考虑补助或赋税的社会、政治效果及其影响。2 时间约束和票证约束:预算约

17、束的概念可以推广到其它稀缺资源的约束。比如,时间。在计划经济中,价格一般并不承担平衡供求的作用。产品供不应求时,政府往往采用配给机制来调节,比如发放票证。也可以用时间机制来配给,比如“先到先买”的原则,通过花时间排队来调剂和配给产品分配。如书上所给的例子,在票证约束和预算约束并存的时候。票证约束会限制消费者使之被迫改变选择,因而造成福利损失,同时也会造成“非自愿储蓄”或者说“强迫储蓄”。第三章 效用函数 消费者选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己的消费效用最大化。而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满意程度。这样就必然涉及效用的衡量问题,也涉及效用函数的问题。一、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可

18、以明确加以度量、加总或计算的。他们认为的这种效用就是基数效用。但是实际上,效用却不容易度量,也无法度量。 后来,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消费理论可以建立在序数效用基础上。所谓序数效用就是指效用值的大小或者说效用程度的高低大致上可以用效用值大小的次序来表明,而效用值的准确的大小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认为,效用次序对于消费中的偏好选择是有意义的,而效用值的具体大小程度却意义不大。后来经济学家多数认为,消费理论可以基本上在序数效用理论基础上展开。实际上,序数效用和偏好映照是等同的概念。二、 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在最优消费条件下,商品

19、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都互相等。三、 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第四章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分析一、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正常品、低劣品和吉芬品 给定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就是相对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这里,我们先研究收入和价格变化对于需求的影响。在价格既定,收入变化的情况下:(见书中插图) 正常品:需求随收入增加而上升的商品。 低劣品:需求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商品。在收入既定,价格变化的情况下: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有双重影响:一是使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二是使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见书中插图)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负,所以,其总效应也为负,即需求随价格的变动而呈反向变动。低劣品的替代

20、效应和收入效应变动方向相反,其总效应的变动方向就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价格变化对需求的总效应为负。如果相反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价格变化对于需求的总效应为正,即需求随价格发生同方向的变动。这时,这种商品就被称为吉芬品。换言之,吉芬品就是需求随价格的升降而同向升降的商品。不过,吉芬品的存在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相近的替代品很少,因而其替代效应很弱;而是其开支占收入的比重很大,因而收入效应很强。完全替代品的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 市场需求和需求弹性1、 市场需求:个人需求的加总。2、 需求的价格弹性:弹性概念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 需求弹性是一个用来

21、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变化之后、需求量作出不同反应程度的概念。也可以说,需求弹性是一种测度某商品的需求量对某些需求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具体而言,需求弹性是指当某种需求影响因素的值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弹性是一个没有量纲的系数,所以可以计算出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对它们的敏感性进行比较。不过,在理论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都可以进行需求弹性的分析,但是实际上,由于某些因素难以进行数量化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只限于对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进行分析。 (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

22、化的百分数。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通常,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总是负值。一般地,我们总是关心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以便进行比较。我们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的商品称作富有弹性,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的商品称作缺乏弹性。 (3)几种较为特殊的需求价格弹性: 单位弹性: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1的商品称作单位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双曲线,需求量与价格的乘积为常数。完全无弹性: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0的商品称作完全无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完全弹性: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趋于无穷大的商品称作完全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平行

23、于横轴的直线。(4)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点弹性和弧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点弹性是指在连续的需求函数上的某一点处的需求价格弹性。如果需求函数Qf (P ) 是关于P可微的,则由Q/P可知,当P越来越小时,这实际上是个求极限的过程。即 这就是点弹性的公式。dP/dQ实际上是需求函数Qf (P )在(Q,P)点处切线的斜率。如果不知道需求函数,也可以求需求函数上两个点的平均弹性。平均弹性就是弧弹性。弧弹性有三种求法:一般说来,需求曲线上的不同位置,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同。 (5)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当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时,边际收益小于0,这时销售量增加,总收益下降;销售量减少,总收益增

24、加。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当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等于1时,边际收益等于0,这时销售量增加,总收益不变。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当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时,边际收益大于0,这时销售量增加,总收益上升;销售量减少,总收益下降。总收益与价格反向变动。(6)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 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替代性越小,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2) 是否必需品:即商品在人们消费中的重要性如何。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通常低于奢侈品的价格弹性。(3) 购买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总收入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4) 商品的市场饱和度越大,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25、(5) 考察商品和人们调节其需求的时期越长,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考察期越短,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3 需求的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其它因素不变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对某种 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一般说来,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会增加对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即二者会呈同向变动。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值。但低档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后,需求量反而减少,因而其收入弹性为负值。(3)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大小可将商品分为五类: 富有收入弹性的商品(E 1):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该类商品为优等品。如高档消费品和

26、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外出旅游等)。 缺乏收入弹性的商品(0E 1):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如一般消费品。 无收入弹性的商品(E 0):消费者收入变化后,这类商品的消费量完全没有变化。如,食盐。 单位收入弹性的商品(E 1):需求量随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衣服。 负收入弹性的商品(E 0):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等。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的概念是动态的和相对的。(4) 恩格尔定理 恩格尔定理:如果需求函数中的其它因素都不变,随着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不断减少。或者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

27、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恩格尔系数即一个家庭、地区或国家,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4、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1)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它反映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当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正负取决于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3)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商品间的关系 替代关系:当E 0,表示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代关系。 互补关系:当E 0,表示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 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

28、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互相独立:当E 0,表示Y商品的价格变动不会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既不存在替代关系,也不存在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是互相独立的关系。三、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是指用货币来度量消费者从购买并消费某商品中所获得的净收益。也可以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和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之差。第五章 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 本章研究企业的行为。我们把那些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技术,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品和服务并提供给社会的单位(有时是个人)叫做企业。一、 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生产过程就是投入要素和产出产品的过程。它一方面通过投入与生产要素市场相

29、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产品供应与产品市场相联系。所以,生产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一定的资源配置,同时也反映了生产者与供应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技术决定的。我们把这种由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投入产出关系叫做生产函数。准确地说,生产函数表示的是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定量投入所能生产的最大量的产品。常见的生产函数有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 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 在所有的投入都可以改变的时期,就叫做长时期;至少有一种投入在其中不会变动的时期,叫做短期。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二、 边际报酬递减率和规模报酬1、 边际报酬递减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

30、下,当其它投入保持不变,随着某一投入不断地增加时,也许边际产量会递增,但是,在达到某一界限之后,边际产量就会越来越小,或者说,边际产量最终一定会越来越小。这种情况就叫做边际报酬递减率。注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2、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上升;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31、时,平均产量就下降。当边际产量变动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和它相等。(参见书中的插图)。3、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是讨论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时,对于某些技术而言的效率变化问题。规模的扩大和缩小涉及所有的投入变化。经济学把规模变化简化为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的同一比例的变化。一般说来,给定生产函数f (K, L,M ),对于1,如果 f (,L,M ) f (K,L,M ) 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如果 f (,L,M ) f (K,L,M ) 则称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 f (,L,M ) f (K,L,M ) 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减。对于1,则将以上定义中的不等号反过来。三、 等产量

32、曲线 1、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一般也是无差异曲线,只不过它的含义有了变化。在某种技术下,完全互补的投入,其等产量曲线为“L”型。在另外某种技术下,完全相互替代的投入,其等产量曲线为直线型。2、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一定的投入组合条件下,为保持产量不变,两种投入之间的边际替代比例,叫做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大小是由两种投入因素的边际产量的大小决定的。两种投入因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产量之比。即:y/x = MP /MP,或者dy/dx MP / MP。边际技术替代率也是递减的。这反映了生产的技术特性,即一定的生产技术要求各种投入之间

33、有适当的比例。不过,对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两种投入之间没有任何替代性。边际技术替代率先是无穷大(在等产量曲线的垂直部分),然后突然下降为零(在水平线部分)。在两种完全替代投入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个常数。第六章 成本最小化和成本函数 一般说来,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含义是一致的。对于理智的企业来说,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一定会使其产量最大化;而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也一定会以最小的成本进行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决策时,一般会有两种情况:先根据生产技术条件、投入品价格等因素确定来确定各种生产水平下的最低成本,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目标、产品的价格以及其它外部条件来确定产量。我们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机

34、会成本。一、 成本最小化给定等产量曲线,可以在既定要素价格水平条件下寻找与该等产量曲线有一个切点的生产成本线,该切点所代表的预算水平即生产既定产量的最低成本。在达到成本最小化时,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这就是说,在时,有: 成本最小化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经济会使用不同的投入组合来生产同样的产品。二、 从生产函数到成本函数成本函数是指一定的产量与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给出生产函数就可以导出成本函数。(见书例题)三、 边际成本和其它成本的概念成本的基本概念 一般说来,成本是企业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而付出

35、的代价。具体说来,成本的含义又取决于它适用的目的。目的不同“成本”的概念也就不同。(1) 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作决策用的成本,与其相对应的成本就是非相关成本,即不适宜于用作决策的成本。(2)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被放弃的一定的资源被用于其它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替代性所引起的。在经济活动中,为获得一定的成本所付出的代价,不仅包括经济活动本身的资源投入,还应该包括所放弃的收益。资源的稀缺性和替代性也要求将资源优化配置,即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或者说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企业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最小的地方。这样,企业就放弃了将资源

36、用于次优的、被放弃的其它用途可能得到的净收入的机会。这种损失是一种机会损失。在作决策时必须考虑它。 会计成本是指会计师在帐簿上记录下来的成本。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因为它是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此外,会计成本只反映了使用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而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所付出的总代价。当然,会计成本也可以成为确定机会成本的基础。(3)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企业因作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 如果有成本不能因为企业的决策而发生变化(或者说,决策对于那些成本没有影响),那么,那些成本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一旦形成就再也不能避免。运用总量成本进行决策时,应该把增量

37、成本与增量收入作比较。在管理决策中,增量成本属于相关成本,沉没成本则属于非相关成本。(4)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则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5) 外显成本与内含成本 外显成本包括企业向供应其物品或劳务的对方支付现金的那些成本,退税偿付资源的实际现金流出量,即现时期的付现费用。会计上起支配作用的是外显成本。内含成本是指那些不是现时期现金实际流出量的成本。折旧即内含成本。一般经济利润是在会计利润基础上减去业主所拥有的作用的内含成本,即业主的自有资金和人力资本投放到别处去所能得到的收益。(机会成本)(6) 边际成本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

38、,给总的成本带来的变化量就是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对于分析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动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成本函数是可微的,边际成本就是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即MC(Q)d TC(Q)/d Q或者MC(Q)dVC(Q)/dQ。一般说来,如果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话,边际产量递减就等价于边际成本递增。因为我们不断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这种投入越来越多就是边际成本递增。但是,如果可变投入有两种以上,边际产量递减就不一定蕴含着边际成本递增。因为边际产量的定义只允许一种可变投入变动,而其它的投入都被假定为固定不变的。再说,当产量变动时,生产过程可以调节所有的可变投入来求得成本的最小化,而不必局限于只

39、变动一种投入。用于有了较大的调节余地,因而在所有投入的边际产量都发生递减的情况下,边际成本也不一定发生递增。例如,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1,1,但1时,两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边际收益却是递增的。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成本最终递增是符合实际的,一是因为有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二是资源的稀缺性造成获取成本会越来越高。此外,边际成本最终递增也不排除在一定范围内递减。因为“边干边学”、互相协作、规模报酬递增等等都会使成本减少。四、 短期和长期平均成本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投入可以不发生变动的时期。短期内,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叫做固定成本。长期是指所有投入都可变

40、动的时期。因此,长期中不存在固定成本。对于给定的总成本函数TC(Q),如果令产量Q等于0,就可以得到固定成本FC。从总成本中减去固定成本就可以得到可变成本。各种平均成本都可以由相应的成本被产量平均得到。如:ATC(Q)TC(Q)/ Q,AVC(Q)VC(Q)/ Q,AFC(Q)FC/Q。短期内,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是“U”字形,因为在“U”字形的左半边,平均成本中的平均固定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少,但是终究会达到一个限度(即最低点),之后,在右半边,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上升会超过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造成平均总成本的上升。这也可以说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造成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时的生

41、产规模称为经济的规模或者有效率的规模。一般说来,平均成本最小时,它与边际成本相等。因为这时,边际成本曲线穿过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关于各种成本曲线变动趋势的图形,可以参见书中所给的图形。在长期中,所有的投入都可以改变。而随着产量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当产量达到某个水平时,也许使用更多的或者更大的机器设备的效率会更高,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会出现。(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相反,生产规模的扩大如果带来了成本的上升,就是规模不经济。)这时,明智的企业当然会在只考虑这个问题时,在那个适当的产量水平上,采用更大的生产规模。这样,在长期中,各种与不同的固定成本水平相联系的短期平均成本就会

42、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努力下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形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注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可以是“U”字形,也可能是“L”字形。前者代表了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的变化。后者代表企业的生产规模一旦处在规模经济情况下就不再改变,或者是生产规模必须经历一个产量的极大范围的增加之后才会继续增加,但是,现实中往往达不到这个产量变化。此外,作为许多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只与唯一的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它的最低点。而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左边,则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左下方相切,而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右边,则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右下方相切。五

43、、 应用:多车间的任务安排第七章 企业、企业的目标及供求行为一、 企业的本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市场交换为研究对象,以价格为研究中心,而企业只是被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活动主体之一。在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看来,市场和企业,甚至价格,都只不过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不同组织形式而已。交易活动既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也可以在企业内进行。因而,企业也应该像市场一样被重视和研究。现代企业理论的两大支柱是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企业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于企业的本质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科斯首倡了从交易成本角度来分析市场和企业的研究方向。交易成本就是只与交换有关的成本,是交换过程中

44、消耗的稀缺资源(它们既不创造产品,也不创造利润)。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个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以权威来协调,市场以价格来协调。市场上交换各方是平等的,决策是分散的,信息由价格传递;而在企业中,交换各方是上下级关系,决策是集中的,信息通过指令和汇报传递。科斯认为,当人们感到市场上交易成本最小时,人们就会在市场上完成其交易;当人们感到企业中交易成本最小时,人们就会在企业中进行交易。而现存的企业与市场并存,也是人们选择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结果。至于不同组织中的交易成本不同主要是各个组织内信息不完备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在信息完备条件下,在企业中交易与在市场中交易没有什么不同。而在信息不完备条

45、件下,交易双方都企图从对方了解相关信息,监督对方的行为,约束和惩罚对方的违约行为。这些活动必然会消耗资源,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由于情况多变、人们的智力有限、信息不完全、合同(契约)的不完备。因此,交易成本无从避免。市场和企业也都无法避免各自的局限性。市场的合同可能有漏洞,企业的决策也可能有失误。前者会导致机会主义,而后者也会产生不平等。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到底是采用市场交易合算,还是采用企业内交易合算的问题。威廉森认为,如果某种交易要求其中一方或者双方从事专门化投资,那么这种交易的交易成本在企业组织里比较小。一般说来,在市场上,越是与少量的或者唯一的生产者进行交易,其市场交易成本就会很高。这时,把

46、市场交易变为企业内部交易,其交易成本就比较小。另外,当交易涉及到信息的不对称时,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较高。但是,企业内部的交易也并非没有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也会随着企业的扩大而越来越高(因为企业越大,监督和激励雇员的成本就越高)。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高到与市场交易成本相等时,企业就不会继续扩大了。这时,企业与市场是并存的,二者的范围也就大致相对确定下来。企业的缺陷同样在于信息的不完备和经济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只不过表现有所不同。由于监督和信息问题,奖金激励与集体业绩挂钩时,一般集体越小,越能促进效率;集体越大,就越无效率。此外,交易活动越复杂,监督和激励的成本就越高。比如,监督和衡

47、量工人业绩的方法与监督和衡量经理业绩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既不能单纯用利润指标衡量(这也许会诱使经理的短期行为,只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利益),也不能单纯用其它指标衡量。一般对于企业经理采用年薪制,其报酬既包括基本工资,也包括利润分成,还包括股票期权的持有等,其目的就是激励经理努力工作,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内部往往是集权决策。上级决策者和下级部属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下级往往希望并努力使上级只了解能作出于自己有利决策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企业在信息传递方面就可能产生两种交易成本:一是扭曲的信息造成决策失误或者不正确,因而形成效率的损失;二是企业与社会的稀缺资源被用于传递信息和影响决策的

48、过程中。企业越大、隶属和管理的层次越多,这种交易成本就越大,交易的效率就越低。二、 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目标一般是利润最大化,但也有产值最大化、预算最大化或平均收入最大化的。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目标也许和雇员的目标相一致,但也不尽然如此。比如,在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企业中,经理们的目标或许是“在职消费”(公款消费),或者是追求知名度。这和股东们的目标就不一致。这时,对于经理就要监督和激励。尽管监督和激励都有缺点,不能十全十美,但是,出于长远利益,经理们也不会背离企业目标太远。否则,他们将失去信誉,从而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失掉长远利益。而在所有权和管理权合一的企业,即企业主自己管理的企业中,这种问题就不

49、存在,因而这些企业就比较有效率。此即私有的小企业在改革中容易成功的原因。当然,私有企业的经理或老板也不一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三、 利润最大化企业的产量决策当利润为 (Q)TR(Q)TC(Q)时,如果满足MR(Q)MC(Q),则利润达到最大。MR(Q)MC(Q)就是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即目标函数(Q)TR(Q)TC(Q)的一阶导数为零,d(Q)/dQ = MR(Q)MC(Q) = 0.四、 利润最大化企业对投入的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投入生产要素时,也要遵循同样的原则。如:MR·MP w,即边际劳动要素创造的产值与边际劳动要素所花费的成本相等。这里,MR为边际收益,MP 为边际产量

50、,二者的乘积为边际产值。这也可以由求解利润最大化得出。如利润函数为:= TR(f (L,K)wLrK使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与资本的投入要满足以下一阶必要条件:上述条件也可以写为:MRMP = w和MRMPr, 由此可以得到MP /w = MP /r,将该式倒过来,则w/MP = r/ MP =MR。这同样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与前面结论相同。五、 生产者剩余我们看到,在短期内,有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现象,但是,这些亏损的企业仍然在经营。这主要是因为在短期内固定成本是无法避免的,无论企业生产与否都要付出。相比较之下,企业如果生产也许会减少总成本的付出,也就是说会减少亏损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

51、从生产中得到的利益可以用收益和可变成本之差来衡量。这个差额就叫做生产者剩余。 为此,我们可以给生产者剩余下一个定义:生产者因为参与市场行为而得到的额外的补偿。短期生产者剩余包括短期利润加上固定成本。长期生产者剩余包括投入生产要素获得的增加的租金。 在长期内由于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因此,长期的生产者剩余就是利润。在一般的经济分析中,比较有用的、直观的表达形式是用价格直线、边际成本曲线和产量直线所围成的面积来表示生产者剩余。因为在产品无限可分情况下,边际成本曲线就代表了可变成本曲线。六、 非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行为非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行为分析仍然可以使用利润最大化企业行为分析时使用过的方法。第八章 交

52、换 交换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础与核心问题。没有交换,就谈不上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但是,交换又和分工密切相关。劳动分工导致产品交换,而产品(商品)交换又促进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一、 自愿交换的利益交换的好处:(1)促进和改善资源配置(消费资源的配置和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2)促进和发展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 单纯交换埃奇沃思图市场价格的形成从最初来说就是交换比例的确定。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一般假定经济个体是利己的、理性的,在交换发生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障碍。 埃奇沃思图是用来说明物品交换比例在交换双方之间是如何形成的一种方法。图形如书第176页。三、

53、 帕累托效率我们说交换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交换使得交换双方的效用在付出努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了提高。我们把交换后消费效用提高的状态叫做帕累托较优分配。帕累托较优:在一个有n个社会成员的经济中,以X(X ,X , ,X )和Y(Y ,Y, ,Y )表示两个不同的配置,其中X 和Y 表示社会成员I在两个不同的配置下所得到的社会产品和财富。以AiB表示社会成员i认为A不比B差,以A>iB表示社会成员认为A严格地比B好。如果对如何一位社会成员i,都是X iY ;i=1,2,n而且对至少一个社会成员j,有X jjY ,那么,配置X就称为帕累托优于配置Y。一般说来,只要交换者认为经济中通过交换能够找

54、到帕累托较优配置,他们就愿意继续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一直要进行到再也找不到帕累托较优配置为止。也就是说,在给定配置下,只有当帕累托较优配置不再存在时,经济成员才会放弃交换。这时达到的配置叫做帕累托最优配置,或者帕累托效率配置。 帕累托最优配置表示在给定社会资源的约束下,不再存在帕累托意义上比当前更好的配置。帕累托最优配置在埃奇沃思图中的位置就是两个交换者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经济中,有无数多个帕累托最优配置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或者轨迹形成一条曲线,叫做契约曲线或者合同曲线。契约曲线或者合同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交换双方如果达成了交换契约(合同),那么,其契约规定的配置就一定是

55、帕累托最优的。这样,任何交换契约所规定的配置也都一定在契约曲线(即所有帕累托最优配置点的轨迹)上。四、 核与竞争均衡契约曲线缩小了交换后配置的可能范围,但是却不能确定进一步的具体位置。要想得到这个具体的准确位置,就必须进一步缩小均衡交换的可能范围。借助于两个交换者最初可以接受的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首先在契约曲线上确定一段位置或范围。我们把这部分契约曲线叫做核。核是给定初始配置后,任何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或者同盟)都不会抵制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全体。在核中的任何一个配置上,都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善自己的福利而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一般说来,交换结果的可能性范围越大,核也就越大。交换的范围越大,机会越大,核就

56、会缩小,并且可能最终趋于一个极限(不管交换过程重复或复制多少次,任何个人或同盟都无法抵制该点所代表的配置,这时,该点就是核在重复或复制经济趋于无穷大时的极限),达到某一个竞争的均衡点。这时,竞争均衡点所规定的交换率就是均衡价格。它也是最后被确定的契约曲线上的唯一的帕累托最优位置。五、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就是纯粹为了交换而花费的成本。它不会增加被交换物品的价值。交易成本不能与运输成本相混淆,二者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凡是交易,都要花费交易成本。不花费交易成本的交易几乎是不存在的,问题只在于交易成本的大小。但是,交易成本的存在却会阻碍人们的交易活动。因为人们不希望为交易而花费太大的代价。当交易成本大

57、于交易本身所能提供的好处时,交易就不会发生。实际上,随着交易量的增长,交易成本也在上升(尽管二者的增长不一定成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就是在不断地追求以尽可能少的交易成本达到其交易目的。因此,交易成本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于解释各种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的存在与发展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就是以交易成本作为其支柱性的概念和方法的。按照上述观念,交换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分工与专业化所产生的生产率和交易成本的制约的。而生产的分工与专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以及新的交易成本更低的交换机制和经济组织的出现与更替又推动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就在这样的不断过程

58、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货币发展变化的历史最典型地说明了交易成本对于经济生活和制度发生重要推动力。我们知道,在物物交换的条件下,交换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交换双方必须同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以及对方的要求,才能进行(或者完成)交换。这也就是说,物物交换条件下,交换的实现需要具有“双重巧合”的严格条件。为此,交换者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物力(财力)来实现交换。为了实现交换者的交换愿望,他们必须克服这种“双重巧合”难以达到的困难。后来,在交换中交换者们发现了可以适当减少困难的方法,那就是找到一种双方在多数场合下都容易接受的物品,只要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该种物品,再换回增加需要的物品就容易多了。这种

59、特殊的“物品”就是货币的前身。由于货币的特殊作用(价值职能、交换媒介的职能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人们往往愿意储存一些特殊“物品”。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交换,因为它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储存特殊的“货币”,也需要成本,这也是交易成本。人们在交换过程中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努力,去想办法减少储存“货币”的成本。后来,人们找到了贵金属(金、银以及当时稀少而又稳定的金属)。但是,实践中,交易成本仍然可以改进,于是,贵金属集中到了金银上面,而金银又演变为铸币。再往后,法定纸币取代了金属硬币。但是,纸币仍然要花费交易成本。现在又出现了电子货币、信用货币(信用卡)。可以预言,由于任何货币都不能彻底避免交易成本

60、,所以,今后货币还会发展变化。第九章 竞争市场 我们在本章讨论卖者和买者都非常多、又没有市场活动的障碍(即完全竞争的市场)的情况下,企业的行为。一、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产品的同质性:即各厂商市场和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厂商之间的竞争只表现为价格竞争。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不会采取相互勾结与合谋的团体行为。因而,他们分散的个别行为不会对于整个市场的供求产生任何一点影响。资源能够自由流动和转移。人们都具有完备的、及时的信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面临的都是剩余需求(即整个市场需求减去市场上所有其它厂商的供给后剩下的市场需求);消费者面临的都是剩余供给(即整个市场供给减去市场上其它消费者的

61、需求后剩下的市场供给)。企业剩余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大。现实中,真正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型只是一个理想的,经济分析中进行参照的模型。充其量,可以把期货市场作为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二、 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函数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CMR。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位于市场价格位置的一条水平线。也就是说,企业的供给量不会影响市场的总供给,因而不会影响市场价格。企业只是一个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就等于价格。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这样,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Q就由以

62、下条件决定:MRPMC(q)。我们可以分别作图表明这一原则在不同情况下的反映。企业的短期供给函数(曲线)只是企业的边际成本函数(曲线)上超过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的部分。因为在短期内,企业关闭的条件是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或者收益小于可变成本。企业的长期供给函数(曲线)则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高于平均成本曲线的部分。因为在长期内,企业关闭的条件是亏损(利润为负),或者市场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在这里,只有接受市场价格的企业才具有供给函数,也就是说,只有这种企业的产量才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自己设定价格的企业是没有供给函数(曲线)的。注意书中第202页的例题,如何具体求出企业的供给函数。三、完

63、全竞争市场的供给函数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函数就是市场上全体企业的供给量之和。市场的供给曲线就由全体企业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来。(可以画图表示)市场的供给量也会遵循供给规律,市场的供给曲线也会发生和单个企业的供给曲线原因一样的移动。市场的供给也一样存在着供给的价格弹性。给出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出市场的均衡价格。在市场均衡价格下,企业的产量就可以决定,因为这时MC(q) P,即该市场价格与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品的边际成本相等。如果需求变动,在短期内,供给曲线不变,需求会上升,价格会提高,企业的产量会有一定的增加,因而,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如果相反,需求收缩,价格会下降,企业的产量和利润也会随之下降。当需求下降的幅度大到使市场价格低于某些企业的最低平均可变成本,这些企业就将关闭。在长期内,由于企业可以任意调节该种投入,也可以自由进出市场,所以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