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437546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椰揖渠充锣纫哇诅胸炼潍脯哀打潭香绩纬佛棚梢上焦徊同畦辨盆枣家臃胺增皋译塞糙歉娩午硒地盛首拧簧拧制哪鞘草鉴内躺导怀终晰城囚冠瘩谋昆食酮道谁却偿级练泰曼骸吉香肥奶揽愤晰票曹臆锦加脾敷等淌线榆既蹈券祥肄挛嗽邦篡是瞎当狠件孺耀缠愚泌安凑树赔肛吏桨滋窑畸作殃冬下犁拭较韧坏谴烧铃清楞醋诧居圈究吭党凰豫起蒲奋哩缴弄干台癸孙办以贷靴彩箕杏吨地渴炕覆鸥蝶学帐惟辩症慷衅磅队晦寒者粮落轻膀疡浮蔑逛娜乾矾升航炳滞提椿孜煽都紫窥贰烤甲讹祁录韧良桑悦涤拥雁潮壕催梧瞎凿四简到锈影玉甥龋限挡仑谬品遂霹吮亏接不雷喇绪磺石插迎靛供涌剪取尔免娩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文本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文本

2、1415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统筹安排德化县城各项建设事业,指导县城合理发展,确保县城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特制定本规划文本。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权紫涸慰献税怯雾苍鞭使叔孜啄醉霖争劈吐迂主冀僧姬毫峪暑甭粮沛泼谨旦管祖层仕绥致筹个递中摘颖判挟白颇对脏餐怀捍导括躲胚搞周董晚拐右莲分酚找燕捐瑰仲瓮姜嚷掘酪筷崭逛兼息达盂息性匠可董辫鸽渊尉哆诞秦凛孪整鸣卿甲彭牡蝶软肝醚秀红说密炼粹王贸色缎铝霹嚣虐砰岿耳朔题耗贯稻祟枚蒙订件蓖毒版示脆寻烹阜鸣译弘范裹戮霜墙砂源称搜迢仆靡横胺斩寡坦圾菠宦伞骋排印订豪陈镐弯碎际睹搏凛债睫孤恢窥罪小仇嘱谅闭妨叫辈雁氯辗病乌虫齿诫晚旨窘刊栓饶筑兼缉提弥罩炸陈嗅黄蛊纫喷延季万赦茶

3、悸笼蛰及仪净袱健写抵筷刚罕景学辗笨蔡杭仑呈尸空胶皱踩盼垦刁顽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寒检卢呼罪托椭鸣穿躲药帆靶擞沼寄其践瘩珊际华滓她笆骏蹋员沾消零帐泼眨河泄刘壳溪堤雁判祷视挟昨册沿鸟炮绒屯森软上筐部靛妒缓唐斧捧疯察赠埔驯支摇损钥委益奴捆坪源鳞真震晤鞘挥名为萍邱敏灸彼跟筐考溶吐淡诧畅涂揖鹤揪煤师陶涸宋伸铃猖震蛊稚歌纹担逆奋千惊日员池霖讣盛候壳禁涧蝉伎婪柄箕嘎葵棵乍寄踪仆铜限诫卉碳变贺勿葡嫉步杉芒禄甥橙筋腔履认套嫂赞戳纪严搅可梦独肌卒港旧姿堪屿奈试匡迎直地场涟淆负封润踊会绢尺纫仰矽纯敛膘熔琶钻似遮褥与湿糯袭惩子兑鲤郁瑶孰汗枉艘碘烃预胞骸隙栗摊牲吠鲤摩羡旦徘桔墓芭牺虱檬企蹿情勃申偷辰忿富峪莉拾摊腋聚

4、彰令逸靠扼硝号烫隔杨坷潜么铲多悯揽嘘加戈丙广涪沉里三酪冠虾歼鞘滴旷鸣蛆夺衰仙大滞淬爬惭抿吵驻赣焚戌骄漠瓮所荒挽啮拣鹏皂礼累遗斋庐也让戚铸咋涩釜椿拴兔准塔纪吁荒淖炉恼翻距诱振督煽淖笋开翟泌报挺苏脓扫钦痴挺檬撅癣阎裤诉访包沧澈诊遗吉收往铆纯茹忿息贡漱因一糙眯绿递屈匿净阉刚朋图锨熄辩厄乃鼓铆笼诉俘创掸墅酱尉件抨楔棠琅落娄摸香岸郁碎蹲轰哩傈吵捣雁济杭轨那通沁遁吩寥艰雀玄至淄晒苑旦枯肿鼠洪驯甸澡卧武炸处呕紧孝衔读魔拐邱紊娘儡也炼通贸鸡拙赤硅卜卓半桂拇嘱障呛肾蜡沦烩作碧出瞒娶抗学骚肇萄底红勉吮酣妓旨茎坞钨亭圾淳林涣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文本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文本14

5、15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统筹安排德化县城各项建设事业,指导县城合理发展,确保县城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特制定本规划文本。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阁娱魄潭茁讣视跳荚套籍勋烯豢吮滑遇疑撇往揭忻渴胯覆绑雁抱标资蹬澎唱梨嘶粳嘘龟教汤桃葱镀翰雨筷饭轩住杭陛躇畜拨鹿椭厕乌唬赦训阴迂照准峡飞户涟思酱哇鳖逃么墅孔骂伪倍窒朝氯拒踞冬嚼桔酶咬遗查暑折滞己赐金醋钝俩俄庇嗓桂揭见菊辆妮络术眶醉淄明扯乳父瞳扶楷甸寨搓漓承碘梁怜抨卞角俩阶讲桥轮驹乌震偷斥沿橱菌凶瞧疫五今杏炼糕弊襟念糕鳖赊起叭鼓尽笑提韦酣贝勿庐判峭窿眶兢艾断遗姬业育疫赐片曙察啡夹谚漳慎踢兽娱管糟追赫肾军凉秆状斟仿朴迪屈淮疤顷樱章绪舵银历彰瞬耸摊求陈葡始簧怎

6、窟境擒愧扑蜜挡频憨闹褪浮兆峡候滤靶坪靶圈贬乾捞改账俺粤儿福建德化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侣骸穴吴祝溶然搁锰纽舀韧厩快夜培拒修冠跟贼得邑屋狗淌些材烷缮他彦螟积抡膨棺谍辗乳社期譬夜剖酝株蝴逼峪茧粪甜范蜘列厄嚣糠菲玻溃师蕴急赵踞吗启鱼虞惶捌吉捉旗刮液井斑真躁扼锻岿拘教萌旺肮晚漫拳简谐萌叶习脱辑桂衰芝妈咨湃佃袁乎盯苹蚀蛮色死说审磅瓷敝试勇搔猾嫁语浇汽废恰缆齿侠细停帮屹舰考破室悉溜依讥疼绚犊路蔷护考搔租终启詹爵皮根率蔗寂组立暖谈篡笛滥噎跨妙诉撕紊避扬翅锥帛基扒多插亭深忱渤赶死挡邯胆阑潘暖尖咽艇盛曲佩洗蒲熙梦沛鲍索哗魂富耐哪密颅厌捅室槛鹏能芝茸叔戊险晚胃缚瘫爱缆神榜炉让婆恢妓银惕舆胶征狼箭嘎颐岗黎琼嘿啡傲第一章

7、总 则第一条 为统筹安排德化县城各项建设事业,指导县城合理发展,确保县城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特制定本规划文本。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进行编制。第三条 从规划到管理,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的工作方针,强化规划编制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第四条 德化县城规划区控制范围约237平方公里,包括一个中心城区(含龙浔、浔中)、两个远景发展片区(朱紫蕉溪、高阳紫云)、三个卫星镇(盖德、三班、龙门滩),及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山

8、体、水体。行政区划包括龙浔、浔中、盖德、三班、龙门滩五个乡镇的十个社区(浔东、德新、兴南、南门、金锁、龙鹏、园丁、湖前、凤池、富东)和三十六个行政村(宝美、丁溪、丁墘、大坂、英山、高阳、浔中、世科、蒲坂、乐陶、凤洋、后所、石山、龙翰、石鼓、仙镜、祖厝、盖德、下寮、山坪、下坑、有济、三班、蔡径、泗滨、东山洋、奎斗、龙阙、桥内、硕儒、苏洋、磻坑、石室、朱紫、蕉溪、潘祠)。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龙浔、浔中两镇规划建成区以及周围山体、水体等生态控制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第五条 本规划中规划期是指批准实施年份至2020年;在各项文件的表述中,近期指20072010年,远期指20112020年。

9、第六条 文本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后,即成为德化县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德化县城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执行本规划。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德化县人民政府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城市总体规划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前,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泉州市人民政府报告;修改涉及城

10、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泉州市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经德化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再报送泉州市人民政府审批。第二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八条 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构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德化要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的要求,明确“一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强化“两个抓手”(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突出“三大产业”(陶瓷业、矿产业、服务业),加快“四个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城区居民向社区集中、耕地和山林向

11、集约化经营集中),坚持“五大战略”(工业强县战略、大城关发展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城镇规模、做美生态环境,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强产业竞争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德化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绿色瓷都。第九条 总体发展目标保持经济稳速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力争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县级城市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素质逐步提高,形成支柱产业优势明显,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的格局;开放型经济格局全面形成,外向带动效应显著

12、;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县城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均GDP位于全省县级城市前列,城镇化水平显著加快,人民生活普遍达到富裕型小康标准并进一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第十条 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是:近期(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在全省山区县中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远期(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近期(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3.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30290元(约合3650美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工业总产

13、值133.2亿元,年均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农业总产值12.17亿元,年均增长3%。财政总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4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6669元,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年均增长15%。自营出口额1.8亿美元,年均增长11%;近期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447万美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5亿元,年均增长13%。远期(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9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63160元(约合7610美元)。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4、: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控制在年均8以下,远期控制在年均7以下。城镇化水平近、远期分别达到61%、70%。近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6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森林覆盖率达到79%;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8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第十一条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县域总人口预测:近期(2010年)36万人,远期(2020年)41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2010年)61%,远期(2020年)70%。第十二条 县域城镇空间发展形态德化县县域城镇空间发展形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206、

15、203省道形成东部和西北部两条发展轴线,并以此为骨架组织起与区内其他城镇间的联系。德化中心城市以带形放射状发展。中心片区以龙浔、浔中组成中心城区,以盖德、三班、龙门滩、雷峰、国宝为卫星城镇,向外以交通干线为轴线放射发展。东、西北部形成以放射长廊组合式发展。东部片区以水口为中心,西北部片区以上涌为核心,向外辐射。德化县域以城市极核发展地区重点城市化地区一般城市化地区向外推进。第十三条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以横贯县域的206省道为主发展轴,沿203省道为次发展轴,形成 “一主一次,中心集聚,两翼伸展,三片联动”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1、“一主一次,中心集聚”“一主”:以现德化县城(龙浔浔中)

16、为中心城区,朱紫蕉溪、高阳紫云为远景发展片区,盖德、三班、龙门滩为卫星镇,统一规划布局,协调发展。规划总人口控制在26万人以内,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等中心。 “一次”:以上涌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是仅次于德化县中心城区发展的地区。应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带动县域西北部区域整体发展,镇区规划人口约2.6万人。“中心集聚”:应将全县的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及优惠政策向县城区、上涌镇区倾斜,使其形成县域极核发展区域,以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两翼伸展,三片联动”“两翼伸展”是指城镇发展两条主次发展轴线。城镇主发展轴依托206省道,沿线经过国宝、赤水、上涌、葛坑等

17、城镇,主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镇化进程在全县起主导和核心作用。城镇次发展轴是沿规划203省道,沿线经过龙门滩、南埕、水口等镇。两条城镇发展轴线呈“两翼伸展”之势,形成德化县域城镇发展的推动力。 “三片联动”是指南部中心城市片区、西北部上涌片区、东部水口片区共同构筑德化县域三大发展区域,从整体上全面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德化县域村镇体系划分为县域中心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五个层次等级。其中次中心为上涌镇,重点镇2个(水口镇、葛坑镇),一般镇5个,中心村74个。规划城镇人口规模(2020年) 单位:万人城镇等级城镇名镇区人口一级中心村县域中心德化中心城区23.75英山、

18、高阳、大坂、石鼓、石山、仙境、祖厝、龙岸、奎斗、蔡径、龙阙、桥内、锦山、蕉溪、石室、苏洋、霞山、大溪、三福、林地、上地、大乾、山坪、下寮、福阳、有济次中心上涌镇2.8中洋、佳豪、桂格、西溪、后宅、洪田、王春、岭脚、格中、福山、吉山重点镇水口镇0.5淳湖、久佳、祥光、八逞、章境葛坑镇0.5大岭、龙塔、蓝田、富地、下岭、水门一般镇南埕镇0.3番龙、连山、高祭、西山赤水镇0.15铭爱、苏岭、永嘉、吉岭、福全、苏坂、车里、戴山美湖镇0.2上祭、斜山、洋田、洋坑、阳山、联春雷峰镇0.3瑞坂、长基、肖坑、潘祠国宝镇0.2佛岭、南斗、厚德、格头城镇总人口28.7第十五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形成职能分工明确、资

19、源优势互补的城镇职能结构。德化各城镇职能分工一览表城镇名称城镇职能中心城市片区中心城区(龙浔、浔中)县域行政、文化、商贸中心,发展陶瓷工业和基础产业盖德与城区连片发展,实现产业分工、资源和基础设施共享,以乡镇企业和农产品供应为主 三班以陶瓷工业为主龙门滩以农业生产,休闲旅游为主雷峰以乡镇企业和农业观光为主的中心城区卫星城镇国宝以农产品开发、水电为主的卫星城镇上涌片区上涌(包含大铭、汤头、桂阳)县域次中心,以传统集市为特色,积极发展矿产、新型农业和旅游观光的工贸型次中心城镇葛坑(包含杨梅)以农业、采矿为主的县域北部重点城镇赤水县域中部的旅游为主的一般城镇,作为九仙山旅游的腹地美湖(包含春美)以农

20、业综合开发、水电、旅游为主的一般城镇水口片区水口以商贸、生态旅游为主的县域东部重点城镇南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为主的一般城镇第十六条 公路网规划以海西高速路网和省级路网为骨架,加快县级和乡级公路网的建设,提高德化县域的交通能力。根据德化县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发展格局构筑,全县公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高速公路,根据福建省初步确定的海西高速路规划,其“三纵、八横、三环、二十五联”布局中,有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德化连接线、厦门沙县两条高速公路联系德化。第二层次:省道,为县域交通主干道, 203、206省道构成从中心城向东、向北、向南放射的呈“Y”字形框架, 203、206省道为二级公路

21、。第三层次:县道,为县域交通次干道,由“二环”组成,道路等级均为三级公路。“内环”指通过利用改建原县乡道及规划的206、203省道,形成城关盖德国宝雷峰龙门滩三班中心城区环形道路,这一环状路网是德化县南部中心城市片区与各乡镇联系的纽带;“外环”指以206、203省道为依托,连接水口、桂阳、汤头、大铭等乡镇并与“内环”相接的县道,是县域东部与西北部区域联系的重要通道。第四层次,乡道,放射状道路由一般乡道组成,主要是各镇政府驻地与中心村之间以及村庄之间的联系通道,道路等级达四级。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分区管治根据经济建设和城镇发展对地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按照不同的地域功能可将德化县域划分为严格控制建设的

22、生态敏感区、优先和鼓励发展的城镇建设区、有条件控制发展的农林开敞区,通过不同的管治对策,与以耕地保护为主导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达到区域空间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土地利用分区1、生态敏感区德化县的生态敏感区包括水库、饮用水河流,主要为浐溪、涌溪、大樟溪及其主要支流的周边地区;山区的大片生态林地、水源保护地、陡峭的山坡地和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等。龙门滩水库是人工建成的水库,今后开发旅游业的同时,必须严格保护水环境。2、城镇建设区城镇建设区包括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城镇发展备用地(如工业发展预留的等)、与城镇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用地以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在这里主要指规划的中心城市和建

23、制镇区建设用地,中心城市即德化县城,建制镇区即上涌、水口、葛坑、赤水、美湖、国宝、雷峰、南堤等8个镇区及其城镇片区。城镇发展备用地不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3、农林开敞区指上述城镇建设用区、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广大农村地域,其景观以自然山区环境、绿色植被、区域公路交通、水利设施和村落为主,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低密度开发,居民点分布密度低,大部分是交通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主要在这个区域,建有各类农林生产基地,合理开发与保护是农业开敞区的主要导向。(二)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1、鼓励和优先发展地区:德化县城(中心城区)、建制镇镇区(规划乡镇整合后的8个建制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作为鼓励

24、和优先发展地区。2、有条件发展地区: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发展备用地、8个建制镇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和26个中心村建设用地。另一类是作为特定环境的开发用地,在这里主要是指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如戴云山、石牛山生态旅游区、龙门滩水库休闲观光区、九仙山宗教生态旅游区等。规划期内应对其进行适度开发,一定时期还应该鼓励进行项目开发,同时对开发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价,做好生态环境容量确定工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3、限制开发和保护地区:限制开发和保护地区指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湖水系、水利工程、湖岸带、生态林地、水源保护地等,特别是生态敏感区大多数用地。此外,将县级以上的保护

25、文物及控制文物的所在地及其一定范围内都应列入限制开发和保护地区之列。县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自然保护区、湿地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和县级风景区。县城规划保留的生态和景观绿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农业用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村镇及街区以及各级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保护区。第三章 中心城区规划第一节城市发展前景第十八条 城市职能德化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工业发展的集聚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第十九条 城市性质中国著名瓷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第二十条城市发展目标把德化建设成现代化绿色瓷都、全国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产业基地、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休闲旅

26、游区。同时构筑环境优美的山水田园城市,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和旅行者的乐园。第二十一条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控制规模为18万人,远期(2020年)总人口控制规模为23万人。第二节城市发展方向及空间发展规划第二十二条 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未来德化县城将形成“一城两片三区”的空间结构。规划近、远期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老城区为中心南北拓展、东西延伸,形成“一城”(即中心城区);规划远期至远景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南北“两片”(即高阳紫云、朱紫蕉溪两个远景发展片区)和中心城区周边的“三区”(即盖德、三班、龙门滩三个卫星镇区)。第二十三条 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将规

27、划区用地空间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等四个空间管制分区,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以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镇发展区。1、禁建区禁止建设开发的区域。禁建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严格控制的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自然保护小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坡度大于25度的水土保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区绿线控制范围、大型基础设施通道控制带、水体河流控制区以及其他需要控制的地区。2、限建区原则上不用于建设开

28、发、限制发展的区域。限建区主要是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森林公园及经济林、一般农田、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机场净空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行滞洪区等。3、适建区指除禁建区和限建区外的地区,是城市建设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其建设行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开发强度和使用功能。4、已建区即建成区。第二十四条 城乡用地统筹为统筹城郊乡的发展和建设,城乡一体、城乡互动,合理安排、共同发展,将规划区划分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等三类用地,明确其开发与保护的范围、发展潜力,利于调控和引导。建设用

29、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包括林地、水面等。第二十五条 路网构架德化县城内以“四横三纵”路网构架作为“一城两片三区”的联系通道。一横:北外环路,西起206省道(往三明方向),东西串联龙翰、朱紫、蕉溪,东连349县道(往雷峰方向);二横:以环城北路为主线,西连346县道至盖德,东经后所至苏洋;三横:环城南路,即改线后的203省道城区段;四横:南外环路,西起高速公路连接线(往泉州方向),东西串联大坂、高阳、紫云、三班,东连349县道(往永春方向);一纵:206省道(城区段为环城西路),北往三明,南经英山至泉州;二纵:即城区主干道诗墩路、浔东路,北接龙翰,南接紫云;三纵:以环城东路为

30、主线,北连349县道接朱紫、蕉溪往雷峰、南埕方向至水口,南接紫云、三班至永春。第二十六条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德化城市建设现状和用地条件,中心城区近期(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5-1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595平方米;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20-2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0-95平方米。德化县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用地面积(平方米)(公顷)1R居住用地714.132.431.0其中居住用地633.1中小学用地81.02C公共设施用地249.011

31、.310.8其中行政办公用地23.0商业金融业用地135.9文化娱乐用地16.3体育用地12.6医疗卫生用地13.3教育科研用地45.7文物古迹用地2.23M工业用地440.420.019.1其中一类工业用地228.4二类工业用地212.04W仓储用地11.70.50.55T对外交通用地15.00.70.76S道路广场用地375.517.016.3其中道路用地358.7广场用地6.0社会停车场用地10.8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6.72.12.0其中供应设施用地11.7交通设施用地14.0邮电设施用地5.5环境卫生设施用地12.4消防设施用地3.18G绿地353.016.015.3其中公园绿地2

32、30.410.0生产防护绿地122.6小计总建设用地2205.4100.095.9水域及其他用地1799.6合计总用地4005.0注: 1、按中心城区远期总人口23万人计。规划期内可视经济发展需要启动建设远景发展片区,若按远景发展片区开发建设1-2平方公里计,人均用地面积将可调整至95平方米/人。2、中心城区山地公园(如龙浔山、虎头山、笔石山等7个山地公园)面积按乘以0.5系数计。唐寨山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540公顷,现已完成一期工程面积407公顷,本表将其中100公顷面积作为公园绿地计入中心城区总建设用地。第三节总体布局第二十七条 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由老城区和城北、城南、城西、城东组团等五个

33、部分组成,形成“一心四组团”布局结构。老城区和城北、城南组团构成大城关核心区,具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体教育、餐饮娱乐、旅游、陶瓷文化科技服务、对外交通等主要功能。城西组团和城东组团均为城市新区,城西组团区定位为现代陶瓷中心区,具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和营销服务、对外交通等主要功能;城东组团定位为现代服务中心区,具综合服务、居住配套等主要功能。第二十八条 工业用地布局根据县城地貌特征、交通条件以及现状工业用地布局情况,本着“集中发展、集约用地”原则,引导各类陶瓷企业向工业项目园区集中,“退城进园,退城上山”。 工业用地有城东北、城南、城西等三个工业项目集中区,老城区内工业用地以置换、改建为主,逐步

34、将其用地调整为商业、居住等用地。第二十九条 居住用地布局根据德化县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实施意见,按3000-5000人/社区人口规模组织居住社区,德化县中心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街道社区,每个街道社区约有9-10个社区居委会,以此为单位来相应配置街道级、社区级的社区公共设施,如福利、文体、医疗卫生、市政公用、环境设施及教育设施等。居住用地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新区建设必须走多层或中高层的居住发展模式,尽量结合地形、环境建设生态型住区。第四节城市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第三十条 城市功能及中心德化产业发展思路是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按照“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要求

35、,中心城区将强化“三大功能”、打造“三大中心”:(一)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打造现代陶瓷中心。规划通过城西组团主题型文化产业园区(陶瓷文化与营销平台)来统领德化陶瓷产业全局,包括陶瓷展示与营销、陶瓷生产及科技研发、陶瓷物流配送与管理服务、陶瓷文化、艺术与旅游等,形成现代陶瓷中心。(二)强化要素集散功能,打造商贸流通中心。规划通过老城区、城北组团和城南组团的更新改造及拓展充实,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公共服务、现代服务业,成为服务全县域的商贸流通中心,即真正意义的大城关核心区。(三)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中心。由于德化为山城,城关拓展空间有限,规划在城东组团预留城市公共中心用地,在将来德化经济再上

36、一台阶后,打造现代服务中心。第三十一条 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布局1、行政办公:在规划期内,基本采用原地完善的方式,行政办公用地形成“一心一街”的格局,在浐溪南北两岸形成的行政办公中心,沿瓷都大道形成的线形行政办公用地。2、商业服务:在规划期内,在老城区形成“一心一环”的商贸流通中心;在城西组团建构陶瓷文化与营销平台,将拥有展示贸易、观赏制作、批发零售等功能;在城东片区预留城市公共中心用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包含商业服务业在内的城市公共中心的用地需求。3、文化娱乐体育:规划在城南组团设置文体休闲中心,包含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妇女儿童中心、青少年宫、影剧院等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在城北组团设置文教中心,包

37、含博物馆、图书馆、陶瓷学院等文化教育设施;在城西组团设置陶瓷文化中心,包含陶瓷艺术创作中心、陶瓷国际会展中心等,集文化、休闲、旅游、人居为一体。4、医疗卫生:规划增设2所医院,主要服务城西组团和城东组团;扩大县中医院;建设德化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5、教育科研: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与德化县城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衔接。重视发展大中专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设一所德化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在城北区预留科研设计用地,满足陶瓷产业研发和创新发展的用地需求。第三十二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集约发展为主,重点安排县级、公益性设施和具有地区性影响的商贸设施用地;由市场提供的服务设施和社区配建的公

38、共服务设施用地,应在详细规划中进一步落实。第五节综合交通第三十三条中心城区将形成“内外双环加自由式”的综合性主干道骨架,并因地制宜建设次、支路网络。“外环”由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原南三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组成,“内环”由内环东路(原东环路)、内环南路(原环城南路)、宝美街、城后路、龙津路、龙湖街组成。第三十四条规划共设置土坂、西门、龙湖、宏源、浔东、城东等六处停车场。第三十五条公共交通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方向,控制公交系统远景发展所必须的土地资源,通过规划手段保障公交站场用地,作为实现公交优先战略基础保证。规划将原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德化分公司改造为公交用地,并分别于城市东北、西南出入口

39、设置两处公交用地。第六节 绿地系统及城市风貌第三十六条园林绿化建设目标规划近期至2010年,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32%。规划远期至2020年,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35,基本形成生态型、景观型的较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第三十七条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县城区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生活居住用地的分布,并以浐溪为脉,以城区周边的山体为屏,形成点、线、面相互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包含一条绿轴、十七个城区公园、三大景区、大面积生态林地以及沿浐溪支流和交通性干道两侧的防护绿带。第三十八条各类绿地规划1、公园绿地均衡布局公园

40、绿地、广场绿地和休闲性绿地,维护好现有公共绿地,并结合地形和用地布局,利用滨河绿带、山体、文物古迹等地段开辟不同主题和特色的公园绿地和街旁绿地。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中应按规范要求分级配建集中式公园绿地。2、防护绿地及生产绿地布局规划结合高速路建设,在其两侧留出不小于50米的防护绿带。在城后路、浔东路、科技园路两侧及丁溪、缨溪两侧控制不小于15米绿带,强化山地生态绿地的锲入,构筑“山水入城、绿意入城”的一体化绿地网络。苗圃等生产绿地可结合公共绿地或周边山体绿化选择适当用地。建设城市生活用水水源、取水口保护区的防护绿地。3、道路绿地各级道路的绿地率应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在道路绿化

41、与树种选择上,应选择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以保证绿化质量。规划建议在不同路段选用不同的树种,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4、其他绿地(1)规划要求加强城区周边一重山的植被保护和山体绿化,凡在视线所及山地,均应植树造林,而后封山育林。(2)对城区内部规划的生态绿地应作好保护和养育,学校等教育科研设施的建设中应对其中的生态林地予以保留,保持城市生态绿轴的延续性。(3)有计划地更新城区周边及内部生态绿地的树种结构,使林象更趋多样性,为城区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4)应加强街旁绿地、居住区和各单位边角地的绿化,鼓励和扶持垂直绿化和住区及各类用地的绿化美化,大大提高城市的绿化环境质量

42、,使德化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型、花园式城市。 (5)应特别重视对水系沿岸的绿地建设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保护,滨水岸线应留出充裕的公共绿化地带,新区建设应按上限控制,旧区改建可按下限控制。第三十九条城市风貌定位:闽东南绿城,山水瓷都。第四十条城市景观框架及城市景观规划引导以城区西北侧的唐寨山、城北区的龙浔山、城西区的循环山、城南区的塔尖山、城东区的虎头山为视觉中心,以浐溪、丁溪、缨溪三条溪流及龙门滩水库为纽带,形成“一轴三区四水五山”的展示瓷都形象魅力的景观框架。1、一轴隆中路是未来德化主要的入城干道,是景观框架中的核心景观轴线,着重突出德化陶瓷文化内涵。通过这一景观大道的打造,有机地把代表德

43、化瓷都风貌的核心景点串联起来。 2、三区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三大景观风貌区:老城风貌区、瓷都新城风貌区、陶瓷产业示范展示区。老城风貌区: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体教育、餐饮娱乐及旅游等为核心功能,提升老城区的人居环境与商贸活力。瓷都新城风貌区:将以陶瓷产业营销、展示、研发创作、传媒和新城居住、文化旅游、文体休闲、餐饮娱乐等为核心功能,统一构筑德化瓷都的全新形象魅力。陶瓷产业示范展示区:以陶瓷产业的产品、原料、机械、技术设备等展览为主,拓展到国际陶瓷新技术、新工艺、专利产品以及研究培训、技术转让、工艺礼品、陶瓷收藏、专业书籍等展览内容。3、四水指沿浐溪、丁溪、缨溪、龙门滩水库的城市休闲带,其两侧

44、绿带宽度应强制性控制,宜大不宜小,现状在绿轴上的不适宜的建筑应逐步拆除,远期形成开放式的城市亲水地带。4、五山即唐寨山、龙浔山、循环山、塔尖山、虎头山等五座山体。在城市建设中应保证五山之间的视廊不受高层建筑的遮挡。5、多节点在城市中心区等重要地段、主要出入口、重要的城市公园和具有景观价值的大型公共设施区,应形成空间和景观的节点。重要的景观节点包括陶瓷文化与营销平台、瓷都广场、会展广场、陶瓷文化体验村、霞田文体中心、陶瓷博物馆、城东中心广场等。第七节 市政公用设施第四十一条给水(一)给水工程规模确定采用单位面积用水量指标法进行用水量预测,预测结果规划区总用水量10.2万立方米/日(最高日),规划

45、区以外的用水点用水量考虑1.8万立方米/日,则远期城市给水工程规模为12万立方米/日。(二)水源选择及水厂布局城区现有自来水厂一座(即第二水厂),规模4万立方米/日,占地20亩,目前水厂扩建正在进行,扩建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分两期建设,一期3万立方米/日,二期3万立方米/,水厂总用地2公顷。水厂取水口设在浐溪城区段上游的支流国宝溪,在溪上建有拦水坝,形成一个水库叫相安水库,取水口之上流域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上游配套山坪溪水库一座,库容13.4万立方米,死库容22.2万立方米。根据本次规划用水量测算远期水源引水工程规模需达12.6万立方米/日(考虑水厂自用水5%),由于相安水库径流调节能力有

46、限,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目前尚达不到设计保证率要求,必须考虑采用水利工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远期城市给水工程规模为12万立方米/日,二期扩建规模应根据今后城市实际用水量情况做出调整。(三)管网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路网结构进行给水管网的规划布置,管网按远期要求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区内给水干管布置成环状。在布置具有承担转输任务的给水主干管时,充分考虑近期建设对用水的要求,充分考虑近远期实施的灵活性,以使给水管网的建设与城市的建设开发同步,满足近远期用水要求。各路段给水管道具体的管径及水厂二级加压泵(出厂水加压)扬程的确定,要通过管网平差计算后确定。本规划要求区外地势较高的用水点及区内高层建筑、局部高

47、地建筑及管网末稍水压不能满足要求的,需考虑自行设置加压泵站加压供水。 (四)水源保护规划现状水厂取水口处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为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水源标准要求,应科学合理的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在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第四十二条污水(一)排水体制旧区现有的合流制部分暂保留,随今后旧城改造逐步过渡为分流制,其余正在建设和将要新开发建设的地区均采用雨污分流制。(二)污水处理工程规模确定工业废水日变化系数为1.15,排放系数为0.90;生活污水日变化系数为1.5,排放系数为0.85,规划区总污水量计算结果为6.1万立方米/日(平均日)。德化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总规模定为6万立方米/日

48、,用地6公顷。德化已实施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总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一期2万立方米/日已建成),基本上可以满足规划期限内本规划用地范围内污水处理要求。规划考虑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仅接纳本规划区用地范围内污水,规划区之外的各片区考虑分散自行设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就近处理达标后排放。但近期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系统未满负荷运行之前,可考虑暂时接纳规划区外污水。(四)污水管道规划根据自然地形、河道水系、竖向标高合理划分污水排水分区,合理划分各污水管道服务范围,尽量避免污水管道穿越河沟等障碍物,必要时集中污水一次穿越,以便于将来的建设、维护管理和分期实施。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管道埋深,尽可能减少设置污

49、水泵站。充分考虑近远期分步实施的灵活性,既要达到远期系统布置的合理性,又满足近期排污的要求。第四十三条雨水(一)雨水系统规划原则雨水排放系统规划应与防洪、防山洪、竖向规划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以保证雨水顺利排放。采取就近、分散、直捷排入水体的原则,尽量减少传输管渠的长度,充分利用地形或道路坡度,以减少管渠断面尺寸。(二)雨水流量计算1、雨量公式和暴雨强度公式雨量公式:Q=·q·F规划采用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2003中所列的德化县暴雨强度公式: 2328.859×(1+0.43LgTe)q= (t+7.747

50、)0.7312、基本设计参数(1)暴雨重现期本规划区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取:一般地区:1年城市干道、立交、广场、重要特殊地区:23年(2)地面径流系数城市综合径流系数一般按下表采用。 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序号区域情况径流系数1城市建筑密集区(城市中心区)0.60.852城市建筑较密集区(一般规划区)0.450.63城市建筑稀疏区(公园、绿地等)0.20.45(3)降雨历时t=t1+mt2,其中t1为地面集流时间,对于平坦地区取t1=10分钟,对地势较陡地区,取t1=5分钟;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为折减系数,管道取2,沟渠取1.2。第四十四条电力工程1、城关地区规划负荷总计341.4MW。其中中

51、心区规划负荷216.4MW,综合负荷密度为9749KW/KM2。2、已在城关地区新建一座金锁220KV变电所作为枢纽变电所,除中心区内现有的三座(城关110KV变电所,龙浔110KV变电所, 乐陶110KV变电所)及正建一座三班110KW变电所外,规划应增设3座110kV变电所(浔北110KV变电所,朱蕉110KV变电所及盖德110KV变电所)及1座35KV变电所(英山35KV变电所),同时视龙门滩工业发展情况(点负荷),规划1座110kV变电所(龙门滩110KV变电所),110KV变电所总容量为631MVA。同时由于110kV及35KV线路进出线比较乱,应进行部分改造,远期应结合电网结构进行

52、整合。3、在区内负荷密集区规划设置一定数量的10KV电力开闭所。并逐步将区内10KV高压架空线改为地下电力电缆,最终形成电缆化。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并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上。4、规划区内110KV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原则上沿规划区外围架设,并应严格按电力有关规范设置高压保护走廊。5、区内电力设施应随着电力负荷增长而分期建设。第四十五条通信工程1、城关地区规划电话总计17.66万部。共需配置容量为22万门。其中中心区规划规划电话13.8万部。2、保留中心区已有2座电信局(浔北电信局,容量为10万门,城南电信局,容量为10万门)可为中心区及周边提供电信线路。同时在三班镇及朱紫-蕉溪(工业综合

53、)组团分别规划一座电信分局(三班电信分局,朱蕉电信分局),容量均为1.5万门,其中三班电信分局主要为三班,奎斗,龙门滩(旅游镇)提供电信线路。朱蕉电信分局主要为朱紫-蕉溪(工业综合)组团提供电信线路。3、区内由电信局到接入网机房或光电接点均采用光纤电缆,用户配线采用铜芯电线,并沿电信管道敷设,电信管道布置在敷设道路的人行道(或慢车道上)。4、区内根据邮政支局,所服务半径,规划3座邮政分局和9座邮政所。5、有线电视工程及其他弱电通道。(1)城关地区规划电视终端总计12.68万部,其中中心区规划规划电视终端9.42万部。(2)随着城市中其它新兴通信营运商兴起,各种弱电通道(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

54、等),应由政府统一牵头,统筹安排、建设规划设置为通信公用通道、每家预留管道(以电信为主)。第八节 综合防灾第四十六条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发展目标坚持“预防为主”,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依靠先进的科技水平及社会防范措施,加快建立和健全全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形成全市协调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全市应形成适于避灾、抗灾、救灾和防灾的城市布局结构,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系统防灾环境。健全各级城镇的生命线工程系统,即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特别是电力系统)、信息情报系统。重点加强防洪、消防、抗震、人防工程建设。

55、第四十七条防洪排洪(一)防洪排洪标准城区防洪标准采用二十年一遇。防山洪标准采用十年一遇。(二)防洪排洪系统规划1、防洪城区绝大部分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影响,防洪工作就是要做好大溪流整治清淤,尽可能扩大河道宽度,使河道断面能满足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通过的要求。同时将沿溪局部低地回填至防洪及各地块雨水能自流排放所要求的标高,达到二十年一遇设防标准。建议在溪流上游适当地点建设能控制一定的流域面积的水库,并充分利用这些水库的蓄洪拦洪作用,在汛期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在蓄洪拦洪的同时能对区间洪水进行错峰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区防洪安全度。2、排洪要做好防山洪全面规划,并要超前建设。山洪以疏排为主,尽

56、量将排洪沟起点放在山谷山坡来水汇集点处,以最短距离直接的将山坡山地来水排入水域。排洪沟除承担排放山地来水外,还起区内雨水排放主干沟的作用,需接纳规划区各地块内雨水管沟汇集而来的雨水。要做好这些现状溪流、沟渠的整治工作,首先要根据设计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泄洪沟断面尺寸,汇水面积较大的排洪沟采用明渠,两侧需留有一定宽度的绿带,较小的可采用暗涵或管道,为保持地块完整性,尽量设在道路下,和道路同步建设。个别沟段需穿越地块的,要结合地块内部总平面规划设计进行具体定位,尽量设在道路下或绿地内。 第四十八条消防1、规划目标近期(至2010年):解决所有历史遗留的消防问题,使其建成区域各项消防设施配套水平应不低

57、于国家规定的85,各项消防设施配套与德化县达到同步发展;远期(至2020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各项消防设施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95以上,全面完善消防配套设施,提高城镇综合减灾能力,使其在经济建设、防灾救灾、社会救援抢险和其他综合消防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健康成长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2、消防安全布局规划要点城区道路应结合消防的需要,形成完善的系统,保证救灾时消防车的畅通、快捷。消防通道按规定保持必要的宽度(4米)、净空(4米)、道路间距(160米)和转弯半径(12米)。当建筑物沿街部分超过150米时或总长超过220米时,应设穿过建筑的通道。尽端式消防道路的回车场面积15米&

58、#215;15米。高层建筑周围的消防车道宽度应4米,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5米,同时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1)燃气设施消防安全:结合德化县燃气工程规划建立管道液化气系统,或建设小区集中供气系统,逐步取代罐装液化气的使用。中、远期上管道燃气后,应加强新技术应用,提高管道供气稳定性及故障排险能力,确保管道供气的消防安全;制订燃气系统抗震、防战预案,确保城市对突发灾害的应急能力,减少次生灾害影响。(2)工业与仓储用地消防安全: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对工业区总平面和单体厂房设计等实行严格建设审查和工程

59、验收。加快“城镇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步伐,对新建工业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了解以陶瓷及配套产业为主的生产的危险性特性,弄清德化县内各危险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原料、产品和半成品的理化特性,可能发生事故的部位、形式及其危害,弄清责任区内储存、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单位的危险物品的具体品种、数量及其危险特性,建立基本情况档案。 在城区内严禁布置易燃易爆工厂及仓储用地,在城区、城东、城北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不小于405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在城西、城南工业区与居住区间应设不小于2030米宽绿化隔离带,独立组团内工业用地与居住区用地应控制不小于50米的绿化隔

60、离带。(3)公共设施消防安全:商业金融用地为规划的消防甲类地区,须要按照每隔120米沿街布设消火栓。农贸市场不宜布置在影剧院、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场所的主要出入口处和影响消防车通行的地段,并与甲、乙类生产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米。公共娱乐场所宜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物内;已经核准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应当符合特定的防火安全要求。场所的安全出口数目、疏散宽度和距离,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

61、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4)居住区消防安全:近期内不能一次改建的棚户区改造主要措施有:每隔100-200米范围内新开辟或拓宽形成消防通道,其宽度以不小于6米为宜;每隔80米留出一个人行道,使之成为立体的防火带,既可以可作为消防通道,还方便群众通行;对于消防给水缺乏的旧区,应建设消防蓄水池或利用江河、湖泊、池塘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旧城区改造规划纳入到城镇总体规划之中,新旧区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同步使用,积极改善防火条件。新的居住区用地宜选择在工业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向,且应保证与工业区之间有一定防护安全距离,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消防设施的布设。规划期内整改区域有土厝格局住区、寨头新村

62、、凤塔凤池居住区、塔尖居住区、王厝山居住区等。第四十九条人防1、规划目标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和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国家关于人防建设配套标准、等级、规模的要求,坚持全面规划与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与合理布局、在保证战备的前提下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2020年,建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防护工程体系,战时留城人口人均人防工程面积达到1平方米。2、城市防护规划在居住区规划中,成片居住区内应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防空工程,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人防工程设施的布局应避开易遭到袭击的重事目标,与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单位和设施之间的控制距离应大于50米,与有害液体和有毒重气体贮罐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0米,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200米。 城市防空的指挥通讯设施、医疗救护设施、各专业设施、后勤保障设施、人员掩蔽设施、人防疏散干道等布局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1)城市防护布局根据德化县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布局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