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312403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14四川文综T5、68分)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题。1.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地B.地C.地D.地【解析】选B。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地风功率密度等级小,风力资源不丰富;地风功率密度等级高,风力资源丰富,而且距能源消费市场(沿海地区)近;地虽风功率密度等级高,风力资源丰

2、富,但离能源消费市场(沿海地区)远。2.(2014北京文综T36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8分)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

3、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8分)【解析】本题以海河流域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流域开发中的区域整治措施。第(1)题,海河流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加之流域内的地貌、水文、水系条件导致旱涝灾害多发。流域西、北部为上游汇水区,修建水库可以削峰补枯,调节径流量变化。东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挖掘入海新河可以加快排洪速度,降低洪水危害。第(2)题,注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回答措施。第(3)题,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会导致水体污染和水量减少,因此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合理规划。第(4)题,京津冀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能耗企业的淘汰,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劳动力,因此会促进

4、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多样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了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

5、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忽视了修建水库对海河流域干旱灾害的防治,仅仅考虑到洪涝的治理。(2)不注意审题,导致回答的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措施超出了农业生产的范畴。(3)列举的环境问题与后面的措施不对应。(4)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全面,仅仅局限于工业结构的升级。3.(2014新课标全国卷T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

6、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水分是沼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与当地的降水、排水、蒸发、下渗等有关。(2)叶尼塞河与鄂毕河所处的纬度位置差别不大,但流经地区地形差别明显。(3)注意材料中制约鱼类资源数量的因素。【解析】第(1)题,注意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纬度位置和

7、资料中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以及由于河水泛滥带来较多的水分,即可分析出其沼泽广布的原因。第(2)题,由图中叶尼塞河及其支流流经地区的等高线可判断地势变化较大,河流侵蚀作用强烈;鄂毕河流经的地区主要为平原,河流的沉积作用明显,含沙量较小。第(3)题,鄂毕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且经过大面积的沼泽,使水体中营养物质减少;且鄂毕河纬度较高,河口更是位于70N以北的北冰洋南岸,而北冰洋因纬度高而营养物质缺乏。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对“沼泽的形成过程”这一基本的地理现象不理解,不能考虑全面而遗漏“河水泛滥”这一要点。(2)易忽视“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只回答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审题时对“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等关键词把握不够,导致不能正确回答出营养物质少的原因,使要点不完整。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