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31238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15区域地理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15 区域地理一、选择题(2011北京文综T54分)读图4,回答第1、2题。 图4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2.在6月到8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小 B.日出时间比早C.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地开展科学考察【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经纬度确定图中各点代表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区。(2 )“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

2、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变化特点。(3)点的地理位置。【精讲精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经纬度确定图中各黑点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与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一致。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根据6月到8月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与纬度差可能小于与的纬度差B项、大致在同一经线上,而位于北面;6月到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位置越北,白昼越长,因此日出较早C项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地位于北半球,故地白昼时间先增加后减少D项地位于南极洲,6月到8月是冬季,气温低,且有极夜现象,不利于开展科学考察(2011海南地理T359分)读图2,完成3

3、5题。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5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思路点拨】由图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出地势状况。(2)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属于西印度群岛,位于东北信风带内,甲河流域位于迎风坡,甲河流程相对乙河较长且有支流。(3)甲河流域形成的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精讲精析】3选B,4选D,5选A。第3题,图示河流总体从中间

4、向南北两侧流,且图中显示的三个山峰大致呈东西向排列,所以该岛屿山脉的主体走向大致是东西走向。第4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A项甲河位于山脉的北侧,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B项甲河比乙河流程长且有支流,说明甲河流经地区坡度较为缓和,流速慢C项甲河流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D项甲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且流域面积较乙广,支流也多,所以河流径流量大第5题,甲河流域根据经纬度正常分析应该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景观是热带雨林。(2011安徽文综T31328分)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

5、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56题。5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6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思路点拨】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及其时间分布的差异是解决该题组的背景;图中重心轨迹的变化是思考问题的关键。【精讲精析】5选B,6选D。第5题,随着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向

6、西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GDP重心向南移,GDP重心更靠南。第6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能源生产:中西部 缩小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东西差距 开发东部地区能源能源消费:东部(2011北京文综T24分)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7题。图27.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发生地质灾害最多省区位置。(2)选项中山脉分布位置。【精讲精析】选A。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横断

7、山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之间;秦岭位于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与图中云、陕、川多地质灾害相一致。B项雪峰山与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均不相邻C项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巫山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界线,而图中各省级行政区均不在长江中下游D项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之间,甘肃地质地貌灾害较少(2011江苏地理T2324双选6分)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B

8、.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9.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关键点是从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和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判断各选项的正误。【精讲精析】8选BC,9选AC。第8题,由图12可知,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是逐年减少的,减少的幅度差别很大,减少最快(下降幅度大)的年份是2002年2003

9、年;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都在1.2亿公顷以上。第9题,由图13可知,2002年2007年我国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加;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是退耕还林的结果;而耕地大幅减少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未利用地是减少的。10. (2011北京文综T44分)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思路点拨】掌握我国各省所在的地势位置及主要地形是解题的关键。【精讲精析】选B。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宁夏位于第二级阶梯,辽宁位于第三级阶梯,湖南主要位于第三级阶梯B项三省均位于第三级阶梯,台湾以山

10、地为主,山东半岛为丘陵,西部是平原,江苏以平原为主C项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广东位于第三级阶梯,山西位于第二级阶梯D项广西有一部分位于第三级阶梯,甘肃位于第二级阶梯,河南位于第三级阶梯(2011福建文综T7912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113题。1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B. 0.30 0.50 C.0.55 0.35 D.0. 30 0.351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

11、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1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G D.H【思路点拨】运用等值线的判读规律看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把结合该区域中影响等值线的因素作为突破口。【精讲精析】11选B, 12选A,13选D。第11题,根据两条等值线间闭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E处四川盆地介于0.450.65之间,E附近有0.45 ,且E位于0.45内,应小于0.45;F处附近有0.45,其等值线介于0.250.45之间,且F在0.45等值线之内,应大于0.45。因此应选B。第12题,结合柑橘生长习性

12、,其成熟时间为秋冬季节,温度过低,寒潮霜冻不利于其成熟。图示E、F两地纬度大致相同,E处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北部有秦巴山地阻挡冷空气入侵,受影响较小,风险度低;F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秋冬季节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大,气候风险度高。因而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大气环流、地形,故选A。第13题,四地中H地气候风险度最高,且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全球气候变暖,H地气温升高变化最明显,气候风险度降低也最明显。因而选D。(2011海南地理T689分)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14

13、16题。14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15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16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思路分析如下: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 青藏高原的 高原气候,降水量少山坡植被少谷地中的青稞和油菜 河谷农业 海拔高,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灌溉水源 【精讲精析】14选B,15选C,16选C。第14题,根据题意可知,该地区发展的是河谷农业,河谷的海拔较高,应该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高原气候的年降水量较少,是导致山坡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该地区虽

14、然昼夜温差大、地质灾害频发,会影响植被的生长,但不会导致寸草不生。第15题,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进而成为河谷农业的灌溉水源。第16题,结合第14题的结论,由于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所以只能选C。二、非选择题(2011浙江文综T3630分)17.(30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表2月份甲乙气温()降水(mm)气温()降水(mm)16.745.612.490.046.064.03.375.5720.576.619.1118.5108.963.06.596.0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

15、比较、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10分)【思路点拨】由题目可获得以下信息:该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区;圣劳伦斯河发源于五大湖区;雪带主要位于湖泊的东南部;蒙特利尔市位于铁路交会点和河边;甲、乙同月相比,乙地气温低、降水多。【精讲精析】第(1)题,河流水量稳定应该是补给量稳定,五大湖对圣劳伦斯河具有调节作用,有削峰补枯的能力;比河段更靠近河流的上游,结合流经的地形,流速快、流量小;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流域冬季气温在0以下,冬季河流有结冰期,的纬度位置比低,封冻期短。第(2)

16、题,雪带分布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出。北美五大湖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盛行从北冰洋吹来的西北风,经五大湖水面后,水汽得到补充,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降雪。第(3)题,要从小麦产区、出口的可能性、运输距离、河海联运、货物性质、国际市场等方面分析:位于河边,可发展水运;离海较近,可河海联运;陆路交通发达;该地小麦出口量大;小麦适合长时间运输等。【参考答案】(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河段较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

17、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2011江苏地理T27综合14分)18.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6分)(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3分)(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3分)(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2分)【思路点拨】本题隐含考查了北非热点区域(石油、铁矿、煤矿等资源;水资源;民族冲突,政局动荡,如利比亚局

18、势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像中的有效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2)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3)北非矿产、交通线(主要是铁路)、城镇及等高线分布状况。【精讲精析】第(1)题,由图16总结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气温差异要从各月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等方面回答,降水差异从降水总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通过分析甲、乙两地的气温、降水特征可知,甲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甲地夏季、冬季分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乙地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第(2)题,乙地(尼

19、罗河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最突出的有利条件是气候、水源。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质少);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第(3)题,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沿海有沿海平原,地势平坦;该地区沿海大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内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沿海气温比内陆地区低、降水比内陆多,气候更加适宜人类居住;临海还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上交通发展经济,故城镇在此分布。第(4)题,由图可知,陆路交通线

20、基本沿等高线延伸,附近有矿产分布,聚落比较多,故影响因素主要是聚落、矿产资源、地形。【参考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2011海南地理T2210分)19.19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试种茶树成功,从此,茶叶一直是斯里兰卡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此外,斯里兰卡也出口橡胶和椰子,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分析图文资

21、料,推测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的原因。【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斯里兰卡位于南亚赤道附近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其次要懂得茶叶种植的区位条件:降水丰富且排水通畅的坡地。【精讲精析】斯里兰卡是南亚的岛国,纬度低,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根据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可判断斯里兰卡中部地形是山地,适宜茶叶种植,四周平原地区主要发展橡胶、椰子和水稻。【参考答案】斯里兰卡位于热带(赤道)地区,纬度差异小,(平原地区)水热条件的空间差异较小(全年高温多雨)。根据放射状水系和山峰(海拔2 524米)推知,中部地区为山地(四周海拔较低,为平原)。各种作物相比较,茶树更适合在山地

22、种植,其他作物(橡胶、椰子、水稻)适合在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区)种植。(2011福建文综T3737分)20.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

23、分)(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思路点拨】本题以河流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径流量的因素、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等地理核心主干知识。(1)从气候的降水因素对植被分布影响角度分别分析大峡谷谷底、南壁、北壁植被景观差异成因。(2)本小题抓住与西部沿海地区对比,从R河沿岸自然地理位置、社会因素分析导致该河沿岸工业不发达的原因,考查对比分析区位因素的能力。(3)阅读分析材料获取地理信息,从“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展开分析造成河口断流的人为原因。(4)本小题注意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

24、整体性的原理角度,从径流量减少延伸分析下游地区水文、土壤、植被、生物、气候等要素变化问题。【精讲精析】(1)从图中空间定位R河大峡谷海陆位置深居内陆;纬度位置受少量西南气流影响,峡谷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在峡谷地形的影响下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注意审题要求分别说明成因。(2)注意对比R河沿岸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自然、社会区位因素的差异性。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比较,R河沿岸地区大部分位于内陆山区,降水较少,中上游大量建水库和引水工程,导致径流量减少,用水不足且沿岸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不便;沿岸地区城镇少,人口

25、较少,科技水平远低于西部沿海地区。(3)从材料“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分析人为原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大量拦坝引水截流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口断流。(4)抓住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演化伴随着水文、土壤、生物、气候等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量减少,泥沙沉积减少下游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 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严重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生长与栖息 气候更加干旱,

26、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参考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

27、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2011新课标全国卷T3718分)21.(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图9(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分)(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思路点拨】由题目所给的图示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解答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图

28、示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概括总结,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的工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精讲精析】第(1)题,联系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并分析题目所给图示可知,图例所示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城市,其中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最为集中,而西北部地区数量明显较少,即该事物总体上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第(2)题,根据该事物的分布特点,可举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典型地区和城市为例,分析其吸引企业总部投资的优势条件,可以联系所学的工业区域选择的有关知识,如从位置、科技力量和水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信息通畅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举例。优势条件。(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