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2章 中国地理 422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31030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2章 中国地理 422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2章 中国地理 422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2章 中国地理 422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2章 中国地理 422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第4部分 区域地理 第2章 中国地理 422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读我国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界线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常年10月30日初霜冻南界界线在甲、乙两地段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因素分别是()A大气环流地形 B地形洋流C海陆位置纬度 D海陆位置地形答案D解析初霜冻南界界线可以理解为0 等温线,该线以南气温高,没有霜冻现象,该线以北气温低,有霜冻现象。甲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明显,初霜冻南界界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呈东北西南走向。乙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受山地的影响,初霜冻南界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2关于

2、丙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初霜来临时收割小麦C属于我国中部崛起地区,经济发达D所在地形区成因和吐鲁番盆地相似答案D解析图中丙地位于渭河平原,地处暖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位于陕西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初霜来临时,当地正值冬小麦播种时节;渭河平原地质构造为地堑,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与吐鲁番盆地成因相似。下面为我国某地植被、土壤、基岩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区()A冬季降水偏多B图示剖面为夏季风的迎风坡C最冷月气温低于0 D地表水短缺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山体基带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

3、的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 ,年降水量大于800 mm,降水集中于夏季。根据平原地区为水田,可知地表水丰富。该地夏季风为东南风,图示剖面为东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4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中M地适合种植()A椰子 B茶树 C可可 D咖啡答案B解析地表土为红壤的丘陵地区适合种植耐酸性的茶树。读我国三江并流图,回答56题。5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南高北低,横断东西C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D流水侵蚀,切割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北高南低、山高谷深;流水侵蚀、切割作用是三江并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板块挤压

4、、地壳抬升是其形成的内力作用,它们不是地形特点。6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A河流水流湍急 B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C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 D该河为地上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系特征的成因,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江并流地区河流水系流域面积小主要是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读我国某地水系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79题。7M河沿岸、地的自然景观最有可能是()A冰川、绿洲、荒漠 B绿洲、荒漠、冰川C绿洲、冰川、荒漠 D荒漠、绿洲、冰川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季节性河流判断,该地位于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顶,景观为冰川,位于山麓地带,属于绿洲,缺乏河

5、流水的滋润,可能形成荒漠。8M河()A北段流域宽广,水量丰沛B南段蒸发量大,水量较少C北段夏季用水多,易断流D南段冬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答案D解析M河是季节性河流,北段为下游,水量逐渐减少,A错误;南段为上游,水量较大,B错误;南段河流中游地处山前平原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夏季用水多,蒸发大,易断流,C错误;南段冬季气温低,冰川融水减少,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正确。9近年来,N湖的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临湖地区的冰川消融量增加B临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地下水位上升C湖水大量蒸发,临湖地区的降水量增加DM河实行分段用水制度,下游水量增加答案D解析临湖地区没有冰川分布,A错

6、误;临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会加大用水量,地下水位会下降,B错误;湖水加剧蒸发,湖水水位下降,C错误;M河实行分段用水制度,下游水量增加,使N湖水位上升,D正确。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宜兰多雨的原因是()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A B C D答案C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宜

7、兰位于台湾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春季气温不会很高,故不可能以对流雨为主,则错误。由此可判断C正确。11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中不可信的是()A甲处温泉是该地重要景点B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C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D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答案D解析图中丁处位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再加上沟谷流域面积小而难以形成河流,故D说法不可信。台湾岛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温泉,故A说法可信;乙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说明该地地势陡峻,故B说法可信;丙处为河流分水岭,故C说法可信。二、综合题(共2题,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下图为“塞上江南”景观组图。材料三材料一图

8、中所示乙区域是中国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P市有中国最大的葵花油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上葵花籽需求量大大减少,出现了葵花籽滞销现象。(1)图中甲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请你用地理学原理加以解释。(8分)(2)说明不合理灌溉导致甲平原次生盐碱化的过程。(8分)(3)据图分析图示乙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8分)(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地区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河网稠密,河汊纵横;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形成了如江南水乡一样的景观。(2)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水位上升,加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

9、聚集,形成次生盐碱化土地。(3)该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黄河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4)观点一:应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理由: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理由:向日葵耗水量较大,当地水资源缺乏,种植向日葵会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张,且目前出现了葵花籽滞销现象。(观点及相应的理由任答其一即可)解析(1)甲平原为宁夏平原,由材料二所给的景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平原地势平坦,黄河与众多引水渠道纵横交错,广大的农田得以灌溉,光照条件好,河流冲积使地表形成肥沃的土壤,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形成了如江南

10、水乡一样的景观。(2)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土壤表层盐分增加,产生土壤盐碱化。(3)可从气候、水源、市场、交通等方面作答。(4)从赞成的观点分析:种植向日葵需要的劳动力较多,所以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种植向日葵的经济效益高,所以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从反对观点分析: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而当地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大量种植,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又因目前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大量种植会加重积压现象。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然而近年来利润连年下滑,采油难度不断加大

11、。面对严峻的形势,不少人士认为依靠单一的石油消耗型发展不可持续。2014年大庆市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用15年时间建成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下图为大庆市及周边地区略图。(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6分)(2)甲河是嫩江左岸较大的无尾河流,也是中国第二大内流河,简析其成因。(8分)(3)分析图示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6分)(4)简析促使大庆市由“石油城”向“光伏城”转型的原因。(8分)答案(1)地势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地势起伏小;中南部平原面积广,东部和西部有丘陵分布。(2)来自河流中上游的泥沙不断在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淤积,造成河口淤塞,河水排泄不畅,失去河

12、床,河水四溢,形成大片沼泽,成为无尾河流。(3)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冬半年气温低,蒸发量小;冬季有季节性冻土,阻滞水分下渗;汛期时河水泛滥。(答出三点即可)(4)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石油资源日趋枯竭;采油难度不断加大,开采成本升高,利润减少;光伏产业的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我国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等。(答出四点即可)解析第(1)问,地形特征的描述包括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高低起伏的趋势等。第(2)问,应主要从河口处泥沙淤积,河水排泄不畅,河水四溢形成沼泽等方面分析。第(3)问,沼泽广布的原因要从来水、去水、蒸发和下渗等方面分析。第(4)问,从产业特点方面分析产业转型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