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305409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A卷鲁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下列古诗与所对应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喀斯特地貌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山地垂直地带性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南的梅雨天气D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冬冷夏热,全年多雨2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

2、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回答35题。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4M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5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读下图,完成68题。6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3、()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7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 Bdef Cace Dbdf8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2010年4月24日19时09分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最大风速达18.4m/s(8级),瞬间极大风速28m/s(达10级),最小能见度0米,顿时伸手不见五指。历史上美国20世纪30年代也曾因为对草原过度开

4、垦而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据此回答910题。9沙尘暴天气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地域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10上述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深翻扩耕 B施用绿肥 C退耕还林还牧 D大力发展农业读下图,回答1112题。1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正确表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氧气二氧化碳B动物绿色植物二氧化碳氧气C绿色植物动物二氧化碳氧气D绿色植物动物氧气二氧化碳12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

5、互制约的整体A B C D下表是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14题。城市平均气温()1月5117月2927平均降水量(mm)1月47757月150513.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14城市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15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Aa Bb Cc Dd16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Ab Bc Cd Da17e带一直延伸到大洋边缘,是因为()A气候的影响 B洋

6、流的影响 C人类的破坏 D岩石的性质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下图为该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1819题。18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1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 B C D20与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最符合的剖面图是()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7、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共50分)21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号填入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 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A_;B_;C_;D_。(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3)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原因是什么?(4)南坡雪线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什么?22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此图反映出地理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的要素是_。(2)图中A、B、C、D箭头中,表

8、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填字母)(3)结合“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作用吸收CO2,可通过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自然界碳的循环体现了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写出碳在各个圈层中的存在形式(各举一例)。大气圈_;岩石圈_;水圈_;生物圈_。(3)桂林山水的形成参与了自然界碳循环,用化学式表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中碳的运动?用化学式表示石笋、石柱等地下喀斯特

9、地貌形成中碳的运动?24在南方抗击低温冰冻灾害中,云贵高原复杂的地形气候对贵州电网的重建制约很大。下图是“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分)(1)图中陡崖M处崖顶的海拔高度范围是_。(2)山顶B的气温比村落P处的气温约低_。A、B两山的相对高差约是_。(3)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甲、乙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_处,原因是什么?(4)图中甲处一直是P村落的传统耕作区,梯田种植水稻是其农业生产特点,试分析该处修建梯田的条件(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答案1CA项对应的应是由地形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B项表示昼夜温差大,D项表示喀斯特地貌。2B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说

10、明各个地理要素形成了一个相对一致的整体,B选项表明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CM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D从图示得出,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丰富且海拔高。5A受地形影响,图中山脉东侧气流下沉高温干燥,形成非地带性沙漠。6A7.B8.D此图反映了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和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盐碱化一般发生在相对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江淮地区位于南方,其年降水量800毫米,为湿润地区,况且将旱地改造成水田,土壤更不会因为湿润积累盐分,成为盐碱地。9B10.C出现沙尘暴现象是人们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破坏引起

11、的,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想遏制这一势头,必须要恢复原有的植被,即退耕还林还牧。11A12.D该题组主要考查四大圈层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由此引起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变化。第11题,仔细审图可知,可以变为泥炭、煤等,确定其为绿色植物,其他几个便可推论得出。第12题,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3A14.D由上表数据可知,地气温高的夏季降水较多,是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在其控制下所形成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气温低的冬季降水较多,为冬雨型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在其控制下所形成的陆地植被为亚

12、热带常绿硬叶林。15A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多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高度,a处纬度低,海拔较高,可出现从热带到寒带的垂直带谱。16A地中海气候区所对应的b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除了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17Be为热带荒漠带,受寒流影响,直达海岸分布。18C19.C第18题,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气候和植被也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第19题,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20C沿XY方向可以看出,该平面图反映出来的地势状况是X、Y两地地势高,沿线有三处沟谷。21(1

13、)(2)垂直从赤道到两极(3)南坡山麓的海拔比北坡低(4)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2(1)整体性生物(植被)(2)CABD(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加上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将泥沙大量带入河水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一个整体,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还表现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23(1)光合呼吸(2)气态CO2碳酸盐类岩石溶解的CO2生物体内的碳(3)CO2H2OCaCO3=Ca(HCO3)2Ca(HCO3)2=CaCO3H2O

14、CO2解析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绿色植物参与了碳循环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气圈中气体CO2,岩石圈中煤、石油以及碳酸盐的存在,水圈中水中溶解的CO2,生物圈中生物体内的碳,都是碳循环中的环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也参与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4(1)1 250米1 300米(2)2.12.450米150米(3)乙甲、乙相比,乙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且海拔较高。(4)甲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该地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湿润;甲处又位于向阳坡、迎风坡位置,水热条件充足。解析(1)图中等高距为50米,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和递变规律可以确定陡崖M崖顶的海拔高度应在1 250米到1 300米之间。(2)由等高线先计算出村落P与山顶B的高差;再按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出B处与P处的温差。(3)图中甲、乙两处比较,乙处等高线较密,坡度较陡,且海拔较高,应优先退耕还林。(4)梯田的修建应选择坡度较小、水分较充足且向阳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