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精品教案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30058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必修2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精品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2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精品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2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精品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精品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地理:1.1人口的数量变化精品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第2课时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考虑一下: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师:首先,总的来看,世界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延续有怎样的变化趋势?生:不断增长。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吗?生:不是。师:那就人类历史而言,什么时候出现过明显的改变?生: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期间。师:什么时候世界人口的增速最快?生:20世纪以来。师:这样看来,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是有不同特点的。那么,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相同吗?生:不同。师:人口形势

2、不同,相应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政策呢?生:也不同。师:像日本、俄罗斯采取什么政策,我国采取什么政策?世界上采取和我国相同政策的有哪些国家,能举一两个例子吗?生:日本、俄罗斯鼓励生育,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现在像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基本采取了和我国相同的政策。师:很好。大家都掌握了。那请大家想一下,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论什么地方,关于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常用什么数值指标来衡量?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师:它与哪些数值指标有关,并与它们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生: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三项指标就构成了人口增长模式。(新知识传授)人口增长模式及其

3、转变(板书)(展示教材图1.6和表1.2所制的多媒体插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师:图1.6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什么?生:纵坐标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横坐标表示三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师: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大家再注意一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距离坐标原点的远近,想一想,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生:是不是时间?师:对,很好!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人口增长模式是要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反映的,但好像这幅图中三种模式倒是全都标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标示出来了,可自然增长率好像没显现出来,那我们怎么从图中读取呢?生:(思考后)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在这幅

4、图中,我们只要在某一时间点处作一垂线,交图中红、蓝两条线于两点,垂线在两点间的截距所对应的应该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师:很好!是它。(演示)教师在电脑上演示图1.6中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承转)师:图的坐标和各项参数我们都知道怎么看了,下面咱们就根据这幅图和7页案例1中表1.2提供的有关数据,看一看,想一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阶段?各自显现出怎样的特点?生:观察图表,判读数值指标的高低,思考各种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历史阶段。师出示下表中的框架,提示学生如何对比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师生互动)师生讨论比较,共同完成下表。(启发引导)师:大家再想一想,从三种模式出现的历史阶段

5、,我们应该可以联想出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状况,这样的话,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成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生:自主学习:阅读6页图文和案例1思考后作答:原始型:以渔猎、采集为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种群为维持延续而出现的补偿性生育多,出生率高;但食物供给还很不充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死亡率也很高,因此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先后发生、发展,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速明显加大,人们的生存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古代和近代医学发展,人们抵御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率先开始大幅减小,而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的

6、依赖,使出生率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自然增长率明显增大。现代型:社会化大生产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开始减少,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增长快,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们面临的社会择业竞争激烈,教育、培训开支增大,这些都使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自然增长率又变得很低。(小结承转)师:从以上情况可以发现,各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不一样的。先后出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可见,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师:那就目前来看,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生:当然不同。师:那下面我们来看

7、看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现在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生:阅读6页有关段落,思考后完成下表内容。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备注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整个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现在已经进入现代型,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传

8、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生: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师:中国现在属于哪一类国家?生:发展中国家。师: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一种?生:现代型。师:怎么会呢?生:因为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小结归纳)师:那就是说,即便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也会不一样。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在空间上有差异。最后请大家再来读一读“案例1”,我们好好归纳一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生:阅读67页课文,列出芬兰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模式、形成原因,完成“活动”1和“活动”2。师: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历程:前工业化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劳动生

9、产率低下,劳动力需求量大,因此人口出生率很高;生存环境恶劣,死亡率也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是原始型。工业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化开始,社会化大生产的逐步发展,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大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高。为传统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大幅下降。转变为现代型。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和自然环境都会影响一个地方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10、、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课堂练习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 ()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极低死亡率,很低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3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

11、农业和工业的出现4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是1.22%,死亡率是0.62%,自然增长率是0.6%,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 D以上都不是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答案:1B2C3A4C5B一、中国人口控制对世界的贡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将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的过快

12、增长。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了90年代的更低水平,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下降到了10以下。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人口环境。同时,中国的人口控制也为减缓世界人口的快速发展态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全世界每年要增加7800万人口,4年要增加3.12亿人口,而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少生了大约3.5亿人口。另外,以1998年为例,中国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质量的提高,使世界人口出生率下降3个千分点,总和生育率下降0.5,自然增长率

13、下降3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下降6个千分点,出生预期寿命延长2岁,总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推迟5年。特别是,中国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人口转变的。二、以积极姿态面对人口问题“人口爆炸”并非空穴来风,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口问题仍将困扰着我们。然而,世界人口并没有“爆炸”,“世界末日”也没有到来。相反,全球的经济仍然在增长,科技仍然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在不断提高。在过去的30多年中,全球人口年增长率已经从2%的高峰下降到了今天的1.3%。60亿人口也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主张在实现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

14、环境的大框架内解决人口问题,这表明,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有了新的发展。虽然全球的发展不平衡,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的全球化为全面而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动力;虽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重,但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解、共识与合作也在不断深入;虽然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高峰已经过去了,人们仍能在21世纪看到稳定人口状态的前景;虽然60亿人口要消费,但也带来了强劲的生产动力和广阔的市场。面对60亿人口的客观现实,我们没有理由盲目乐观,但我们也不应杞人忧天。人口问题固然严重,但60亿人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蕴藏

15、着无限的智慧与力量,有着强大的解决人口问题的积极力量。只要各国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全球性的人口问题,共同寻求解决人口问题的良策,人类社会必将更加稳定、繁荣。三、21世纪全球人口新变化21世纪人口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上半世纪,出生率虽会有所下降,但人口数量依然会有较大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人口增长的主体。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全球的人口与家庭也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其主要趋向是: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全球人口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5亿。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到2025年人口分布格局仍是亚洲居第一位,亚洲人口将达到49.0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7.65%,10大人口国中有6个在亚洲

16、。非洲人口将超过欧洲,拉美人口将超过北美。人口大国的变化。到2025年,中国人口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50年,印度人口会超过17亿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人口将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印的第三大人口国。墨西哥、伊朗、越南都会成为上亿人口的大国。城镇人口将超过乡村人口。1995年,全球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380个,到2025年将增加到650个,占世界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致使全球城镇人口大为增加。贫困人口增加。1995年,全球贫困人口为24亿,约占总人口的23%。到2025年,全球贫困人口将增加到33亿,占总人口的33.8%。人均寿命延长。1995年全球人均寿命为65.4岁,预计到

17、2025年,全球人均寿命将增加到72.5岁。家庭总数增加。1995年,全球家庭总数为13亿个,到2025年,将增加到21.5亿个,增长1倍多。家庭规模缩小。1995年,每个家庭平均4.3人,到2025年将减少到4人,其中发达国家不足3人。家庭模式多元化。除保留少量三代人家庭之外,以两代人家庭为主体,但单身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不婚而居和不婚而育家庭均会增加。妇女生育率下降。1995年,每个妇女生育3.17个,到2025年降为2.36个,2050年将会不足2个。婴儿死亡率下降。1995年婴儿死亡率为5.9%,2025年降到3.1%,其中美国的婴儿死亡率会降到0.2%。女性收入增加。1995年

18、女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0%,到2025年将上升为20%,2050年可能达到40%以上。四、计划生育在各国的发展早期的计划生育运动适应了妇女摆脱家务束缚、走向社会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妇女由于多生育带来的痛苦,同时也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本身的发展;几十年来,之所以有大批妇女能积极地参与到经济活动和政治生活中来,妇女在社会、家庭的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计划生育的开展功不可没。在欧洲,芬兰妇女在同工同酬、男女平等、就业机会、妇女参政、物质条件等各方面堪称世界之首。瑞士在1971年妇女获得选举权后,又制定了一系列男女平等措施。在生育方面,欧洲的产假时间较长,妇女有较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在教育方面,目

19、前欧洲的许多大学里,男女学生数已逐渐趋向各占一半。婚姻家庭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尽管未婚同居仍是欧洲家庭形式的一大特点,但希望两性关系严肃,希望传统婚姻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亚洲地区,19751985年的“联合国妇女十年”以后,亚洲地区国家也开始重视妇女的利益。计划生育对妇女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就是改善了妇女的健康。实行计划生育大大减少了因怀孕和分娩而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和疾病的危险性。计划生育通过帮助妇女推迟生育,或者防止未成年妇女的怀孕和生育来降低孕产妇死亡、患病的危险性。至1997年,计划生育已在全球大大普及,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计划生育在全球的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普及率仍

20、很低,欠发达地区的避孕普及率为53%,而最不发达地区的避孕普及率仅为20%。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过去的40年中总和生育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在众多的欠发达国家中总和生育率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与这些国家多年来着力开展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计划生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消除了非意愿怀孕,消除了相当一部分由于怀孕、分娩所造成的伤害。五、东亚和东南亚世界上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欧洲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不过,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却是东亚和东南亚。在19701996年间,日本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即从7%猛增到14%。

21、从本世纪初起,中国也将面临同样的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韩国、台湾、泰国等由于生育水平的急剧下降,也将出现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这些地区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变化与欧洲部分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些欧洲国家经历115年的时间,才达到目前的人口老龄化水平。迅速的老龄化,使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很可能就健康保健支出、社会保障、代际平等问题发生经常性的激烈争论。出生率低俄罗斯民族百年后消失俄罗斯由于人口死亡率大大高于出生率,适龄的俄罗斯妇女平均仅生1.25个小孩,“灭族”的危机开始浮现。莫斯科大学教授兼著名人口学家鲍里斯提出警告,如果俄罗斯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的问题不受重视,俄罗斯民族将

22、在21世纪末从地球上消失。他指出,1999年俄罗斯出生人口只有121.58万人,但死亡人口却高达214.03万人,如果持续下去,俄罗斯民族将在21世纪末从地球上消失。六、人口老龄化指数最高与最低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指数是指同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的相对比值,即与每100名014岁人口相对应的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对52个对象国的研究表明,2000年时,只有德国、希腊、意大利、保加利亚、日本等5国的老年人口数超过了014岁的人口数。然而,到2030年时,预测的所有发达国家老龄人口指数都将超过100,其中几个欧洲国家和日本的老龄化指数将在200以上。最高的意大利、保加利亚、日本将

23、分别达到261、244和231。目前,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指数一般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这种格局很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如果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生育率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老龄化指数的绝对变化就小。据预测,到2030年时,发展中国家中老龄化指数最低的马拉维、利比里亚、危地马拉、肯尼亚等国,分别只有10、11、18、19。不过,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老龄化指数上升的潜力都较发达国家大。如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老龄化指数分别从2000年的32、38、27上升到2030年的125、96、96。同期,中国的老龄化指数也将从27上升到91。(摘自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一)作者:张纯元)七、人口政策国家直接调节

24、和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和人口分布的法令和措施的总和。人口政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人口政策是指直接调节人口再生产和迁移活动的法令,其目的在于影响人口诸变数沿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广义的人口政策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旨在直接影响人们生育行为和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措施。有些社会政策,其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尽管客观上对生育行为有一定影响,但不属于人口政策范围。一国的人口政策,总是从本国的具体的人口、经济、文化情况出发并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相联系。鼓励增殖人口政策或控制人口政策都是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服务。军事的、民族的、宗教的因素也对制订人口政策有所影响。具体说来,

25、人口政策包括:(1)有关调节生育率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措施;(2)有关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措施;(3)有关优生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措施;(4)有关人口迁移(国内迁移和国外迁移)的政策和社会经济措施。各个国家对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倡优生优育,大都持赞成态度,因而,各国人口政策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鼓励或控制生育、鼓励或限制国内移民和国外的移民入境或出境上。在社会主义国家,制订人口政策必须考虑以下基本原则:(1)有计划地使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有计划地提高人口质量,使社会成员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考虑人口惯性的作用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3)考虑制约人口再生产变动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4)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在生育问题上引起的经济利益和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