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训练落实:1.3地球的运动1.3.3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273558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训练落实:1.3地球的运动1.3.3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 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训练落实:1.3地球的运动1.3.3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 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训练落实:1.3地球的运动1.3.3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训练落实:1.3地球的运动1.3.3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人教版版地理必修一训练落实:1.3地球的运动1.3.3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课时作业提升五一、选择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1.B2.B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34题。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2、是()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答案:3.C4.A解析: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刻,今日昼长为11小时48分,明日昼长为11小时50分,略短于12小时且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且正向北移动,位于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之间。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56题。5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A BC D6此日三地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 BC D答案:5.A6.C解析:第5题,夏至日是位于同一条经线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此时

3、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看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角度和方向,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第6题,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图中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也是如此。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A北温带 B南温带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8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A夜长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答案:7.D8

4、.B解析:第7题,图中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图中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月22日的度数,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第8题,图中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太阳直射该地,则该地正午旗杆无影长。9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答案:D解析:自3月21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6月22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故北极圈的极昼范围从小到大,再变小;北京正午

5、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北半球夜长的变化是先变短,再变长;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慢,再变快。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11当太阳光线为时,该日山东省()A正处梅雨季节 B全省草木葱绿C一年中日出最晚 D各地昼夜等长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由于该停车场位于山东省(北半球),在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所以,在夏至日时正午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第11题,由上题中的分析可知,图中箭头代表夏至日,箭头代表春分日、秋分日,

6、箭头代表冬至日,故当太阳光线为时,该日山东省在一年中日出最晚。杭州(120°E,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给热水器的支架安装了可以根据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而调节集热板倾斜角度(图中角)的装置。据此完成第12题。1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应尽可能使每天的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因此,每年3月21日这一天,图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A30° B45°C60° D90°答案:A解析: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即是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纬度

7、77;当地纬度|,图示正午太阳高度与是互余关系;3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30°60°,集热板与地面夹角30°。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314题。13黄赤交角为24.2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1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约4万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南

8、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小纬度为22.1°A BC D答案:13.B14.C解析:第13题,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第14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错;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错。1

9、5在每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B解析: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南半球各地相反。二、综合题16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日期是_,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_。(2)这一天,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点,处于极夜的是_点。(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最小值的范围是_。(4)图中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点,的角速度关系是_。(

10、5)此日后,我国昼将变_(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大或小)。答案:(1)冬至12月22日前后23°26S(南回归线)(2)(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地(4)相等(5)长大解析:(1)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必为二至日。北极圈内为极夜,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23°26S。(2)这一天,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赤道,即,处于极夜的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选地。(3)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各地。(4)自转线速度自赤

11、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图中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5)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昼将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17下图为“北半球光照图”,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时期正值北半球的_(节气);图中弧PM是_(晨线、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P、Q、M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2)该日,Q地的昼长为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时。(3)该日东营市(37°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该日之后,东营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将_(变大、变小)。(4)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答案:(1)夏至日晨线(0°,23°26N)P、Q、M(2)183(3)76°26变小(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