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260055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同步练习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A.整体性特征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经度地带性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35题。3.

2、南方丘陵区和黄土高原区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区域,据此判断两地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原因 是()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过度攫取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致A. B. C. D.4.造成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土壤地貌水文气候A. B. C. D.5.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读漫画“把云留住”,回答6

3、7题。6.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7.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89题。8.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 C.地形 D.洋流9.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回答1011题。10.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 为()A.甲图反映纬度地

4、带性 B.乙图反映纬度地带性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11.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地区相似,则该 地()A.自然带为热带疏林草原带 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1214题。 12.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 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13.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14

5、.以下各项中,按地带性分布规律,前者对应两种自然带,后者对应两种气候类型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海洋性气候苔原带D.地中海气候热带荒漠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5题15分,16题15分,共30分)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甲、乙两幅区域图。材料二 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5分)甲:江汉平原乙: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6、5;×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5分)(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 原因。(5分)16.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 , , 。(4分)(2)图1中自然带从表示的是自然带的 和 。(3分)(3)自然带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原因是 什么?(3分)(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 (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 ,成因是 。(3分)(5)自然带在 洲分布最广,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 地区

7、。(2分) 答案与解析 1.A2.C 解析:1.图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图中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因此发育了贫瘠的红壤。3.D 4.D 5.B 解析:3.由于两地开发较早,人口较密集,人口增长过快,人们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之过度攫取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导致两地人地矛盾尖锐。4.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形成的基本要素是地貌和气候。5.从题干可知,实例体现的是一个区域的情况,从而排除C、D;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体现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

8、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B正确。6.C7.A 解析:6.云量和降水量在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同的,从漫画中看,植被的破坏影响最明显。 7.植被与云量和降水关系密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B 9.A 解析:8.图中的绿色工程地处撒哈拉沙漠,主要功能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水分是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9.绿色工程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延伸,与纬度地带性一致。10.A 11.D 解析:10.甲图各自然带分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故A正确;乙图各自然带分异主要受降水的影响,体现了经度地带性。11.依据A地的积温情况可知该地处于热带,由地年降水量情况可知该地的年降水量在1 200

9、 mm以上,故该地应位于我国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我国没有热带疏林草原带,长绒棉主要分布在光热条件优越的南疆地区,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2.A 13.D 14.B 解析:12.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 13.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14.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形成的气候条件可以是温带季风气候,也可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15.(1)从

10、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等(只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可)(2)大陆性气候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即可)(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解析:(1)两地中甲为江汉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作物为水稻,乙为宁夏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化明显,研究性学习针对当地情况,合理选择即可。(2)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及河流径流,能净化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保持

11、生物多样性等。湖泊减小,湖泊变为陆地,气候大陆性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河流出现凌汛现象的原因是有结冰期的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结冰期和融冰期都有可能出现。该河段自南向北流,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因此可能出现凌汛现象。16.(1)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3)无。该纬度全部是海洋。(4)温带荒漠带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5)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解析:该自然带分布图综合了纬度地带性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判读难度较大。根据图中的雪线以及纬度的分布等因素可以判断出自然带的名称。分别为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是不存在的。自然带在我国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带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分布最广泛。根据46°S以及图示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美洲,A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处因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