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优秀教案(共8页)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43168011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登高优秀教案(共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登高优秀教案(共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登高优秀教案(共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登高优秀教案(共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优秀教案(共8页)(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登高 杜甫【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生平、本诗的写作背景。2 在吟诵的基础上,体味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3 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与忧思。【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诗人情感,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教学时数】 一课时【导入】通过颁奖词的形式进行导入。同学们都看过感动中国吧,里面那一段段的颁奖词让我们记忆深刻。老师今天也来说一段颁奖词,同学们来猜猜他是谁呢?他,如漂泊浮萍;自烟云中走来,细数着大唐的繁华和颓废,以血泪撰写辛酸人生。他,如苍鹰暮年,从离乱

2、里退去,看尽了人民的疾苦和哀伤,一怒火锻造不朽诗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年少豪气万丈的呼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他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青丝转白发,心未冷,梦未碎,国天下在心头。历史的洪流汹涌,他璀璨的光芒不灭;且行且吟,永恒的脚印,烙印在后人的心中。对,他就是杜甫,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登高,就是他的一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诗人简介】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

3、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

4、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

5、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背景介绍】登高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有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严武不久病逝,杜甫又一次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了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达

6、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品读课文】一、 朗读1、 学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首先就是要进行的就是朗读,诗歌教学非常明显的体现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特点。所以授课的第一步我的安排是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2、 名家朗读示范3

7、、 选两位学生进行朗读4、 齐读二、 诗歌分析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在这种基础上读得更出色。提出刚才最后一点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诗人的创作往往是为了表达思想和内心的情感需要,由此引导学生,要想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就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内心的情感需要。于是进入诗歌的情感分析。1、 读过这首诗,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的整体感受?明确:悲伤、忧愁、孤独2、 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自由讨论)明确: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的秋景的悲。主要体现在首联和颔联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此处分析诗歌的意象(1)首联

8、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八种。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江水。 特点: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2)这些意象是如何将秋景之悲体现出来的?明确:分析诗歌的意象将意象的特点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重点分析:猿,引用郦道元水经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鸟,引用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鸟的意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与本诗中的鸟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落木,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作者带病登高,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江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流水总会让人想

9、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诗人的悲,还体现在他的境遇上。主要集中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评万里一句,“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3、 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悲是什么?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

10、年老 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 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 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 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分析完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再让同学进行朗读。相信较之前一定有进步。在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这首诗为何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明确: 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延伸拓展】以“我看到了一个_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先小组,再全班交流。明确: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杜律最

11、工”,更在于诗中跳动着一颗赤诚的心。即便贫病漂泊仍深忧国运,悲叹自己年老力衰,报国无门。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杜甫!任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此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震颤,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杜甫的诗,是悲壮而不是悲哀。【作业】 选取本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以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它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字【板书】板书设计: 风天猿渚沙鸟孤独哀伤 写景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韶光易逝 悲秋作客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抒情 苦恨霜鬓新停酒杯 忧愤苦闷【参考文献】1. 陈伯海唐诗汇评2. 闻一多唐诗杂论 杜甫3. 张忠刚 20世纪杜甫研究述评 4. 李彩云 愁到深处不言愁 杜甫登高赏析5. 唐淑丽 杜甫登高的苍凉悲壮美6. 多篇登高优秀教案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