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104819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编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及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了解影响交通路线分布影响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利用材料及图示分析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围绕“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时要趋利避害,按自然规律办事。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教学重点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1.地形对聚落形态、规模等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

2、态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媒体显示:教材P88图41、图42及“半坡村落”材料。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距今680062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从聚落的复原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的聚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制陶区、墓葬区、防御壕沟等。在我国,类似半坡的古村落遗址还有许多,它们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当时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师 居住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具有悠久的历

3、史。聚落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它的形式和规模,要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该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什么是聚落呢?按其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哪几类呢?板书: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推进新课板书:1.概念生 (自主学习后回答)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师 多媒体展示表格,由学生填写。板书:2.聚落分类型类目项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承转)在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

4、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媒体显示:教材图43、图44 生 图43是山区聚落。因为丘陵和山区地形复杂,故村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图44是平原聚落。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故村落的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师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较完整、开阔、平坦,呈团聚型、棋盘式;但像我国南方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形态多呈带状。因为沿河岸分布,既有供水之便又有运输之利。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回答问题。投影:材料:丽江古城在我国云南西北部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市内,有一座被列入世界文

5、化遗产的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西北部,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生1 丽江纬度较低,冬季因山岭的重重阻挡,不受冬季风、寒潮的影响,故无严寒;夏季因地势较高和多阴雨天气,故无酷暑。生2 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且地势较高,北、西两面依山,东、南两面开阔,便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惠顾,三股干流也便于居民用水。师 可见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时,要适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再请大家阅读教材P70活动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材料和图47,回答问题

6、: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读教材P90图47生合作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生1 城镇多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大多位于山前冲洪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生2 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师 (小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除地形外,还有以下因素:(多媒体展示)师 (承转)刚才我们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交通线沿盆地边缘的山前冲洪积扇中下部分布。反映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下面我们学习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板书: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因素(设疑导学)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呢?在自然条件下,哪种因素

7、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结构如下:师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维持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运输。同时,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交通运输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对象,并且塑造了交通运输网的地域组合特征。另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为该地区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对象。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是凭借天然和人工的线路在运动中进行的,它涉及的空间很大,自然环境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有些自然因素如水力、风力和空气的浮力等,是水运和航空运输等不可缺少的辅助力。所以,一定深度和达到一定浮力的天然河道是水运发生和分

8、布的基础。高山大川和地质灾害区,则是陆上交通的阻力,它影响着线路的质量、走向、分布和投资。科学技术的提高使交通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年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有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尽管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有许多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然条件比重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师 多媒体播放图48、图49,请学生读图、析图,回答问题。指导学生读教材P91图48、图49。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生1在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显

9、著的区域差异。第三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最大;而一、二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小。生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而交通线路密度也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原因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对交通建设限制较少;第一、二级阶梯地形以盆地、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选线限制较大。师 (承转)在中等尺度地形区内,交通线路会呈现出哪些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呢?板书: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图410、图411,请学生分析川西高原、四川盆地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特点。指导学生读教材图410、图411生1川西高原,山河纵列,相间分布,且山

10、高谷深,故线路稀疏。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生2四川盆地中部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特别是成都平原,对交通限制较少,故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师 (小结)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媒体显示:“公路选线”公路选线平原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少。但是一般平原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城镇、居民点和工业设施很多,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公路

11、选线限制较大。生 阅读教材P93图414铁路选线,回答问题。生 相对合理的是B方案。因为B线铁路沿线等高线相对稀疏坡缓,同时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为河谷地形,地势相对平坦。而A线路,要翻越山地,坡度陡,若挖隧道,工程量更大,费用更高,故不选A方案。媒体显示:教材图415、图416。成昆铁路盘山路段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设疑导学)现代化的交通线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依靠的是什么?生 科学技术的进步,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和技能。师 (小结)交通运输中的线路,如铁路、公路、航道,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不同类型的交通运输线,同一类型的交通运输线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影响的因素不同

12、,但它们的建设都需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会了如何趋利避害进行选线,并知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影响将不断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要因素。投影:1.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种不同风格的民居传承了人类悠远的文化。(1)请分析下表所给的信息,按要求完成该表。图片地理位置、地域气候、民居的材料和功能、当地的生产方式窑洞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地的人们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而是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垂直的壁面上向纵深开挖,建成窑洞。窑洞具有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当地居民以农耕为主

13、蒙古包蒙古包主要见于内蒙古高原,那里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蒙古包通常用羊毛毡、柳条等材料搭建而成,不仅能防风御寒,而且易于拆建。当地居民以游牧为主竹楼(请填写)(2)由上题的信息可以概括出,形成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和 。(3)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通常在南北向纵轴线上建正房,供长辈居住,在东西方向横轴线上建对峙的厢房,供晚辈居住,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下列陈述中最能反映北京四合院文化内涵的是()A.结构封闭、安全舒适B.尊老扶幼、长幼有序C.就地取材、因地制宜D.坐北朝南、顺应自然(4)比较上海的石库门与窑洞、竹楼、蒙古包和四合院的异同点,将它们分为两类,石库门可与其中的

14、 属于同一类,其理由是 。2.读下面某规划区的示意图,现在规划区中要确定一条公路干道,干道的主要任务是联络火车站A和县城B,按照交通线路的选择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点,请你比较三个方案,填表:比较项目方案1方案2方案3交通量线路长短占用耕地过河桥梁最佳方案参考答案:1.(1)答案: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风气候、竹木建造、隔潮防虫蛇等、农耕为主。解析:窑洞、蒙古包、竹楼都是文化景观。地表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至关重要,各种文化景观都要直接或间接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题目要求,并结合窑洞和蒙古包的描述,不难做出答案。(2)答案:地理环境经济状况解

15、析:文化景观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由于地区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不同,人类为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居。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建筑材料不同,当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也形成了不同的民居风格。(3)答案:B解析: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观察,既可以了解一地的物质文化环境,也可以了解一地的精神文化环境。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达两千余年,儒家文化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所以最能反映北京四合院文化内涵的是B。(4)答案:四合院它们都是砖木结构解析:上海的石库门与窑洞、竹楼、蒙古包和四合院都是民居,属于同一种文化景观。进一步分类并且和石库门属于同一类,只能按其材

16、料来源和结构形态来划分。2. 比较项目方案1方案2方案3交通量未联络CD城,交通量小三城镇都有铁路联络,交通量大居中线路长短短长居中占用耕地少多居中过河桥梁短长居中最佳方案方案3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地理规律趋利避害的实例很多。本节只是从地形角度进行了分析。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就会更好地利用自然条件为人类服务,减少不利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概念及分类2.地形平原:团聚型、棋盘式山区:分散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因素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空间分布形态特征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气候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探究内容: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对聚落结构、功能、形态、布局等方面产生哪些具体影响?探究过程、方法:课后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实地考查探究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