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094074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课时作业(十二)第12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一、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材料一图K121为历史时期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气温距平及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K121材料二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双季稻播种面积大为减小。在江浙一带,水稻不能正常成熟,多空壳瘪粒。在广东地区,一年三熟制不复存在,一年两熟制的范围也大大缩减,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制约,常有烂秧、少穗和较高空秕率现象发生,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1历史时期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A持续上升B波动上升C稳定 D波动变化2导致材料二所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战乱使农业设施遭到破坏B气温偏低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停滞不前D劳动力

2、不足3为应对明清时期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种植耐寒的粮食作物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从国外进口粮食A BC D澳大利亚有关部门在澳大利亚洲海岸附近发现了漂浮的冰山。目前新西兰沿海海域有数百座巨大冰山逐步向新西兰靠近,如此规模的冰川漂浮现象70多年来实属罕见。据此回答45题。4在离南极如此之远、水温相对较暖的海域出现数百座巨大冰山的主要原因是()A现在南极地区处于夏季,气温高B现在南极地区处于极昼,气温高C全球变暖引起南极地区降雪量增多D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和大气温度上升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川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淡水资源B冰川正被人类大量直接利用C新西兰沿海海域有数百

3、座巨大冰山将影响轮船航行D随着气候的变迁与温室效应,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冰山融化漂流图K122为一张北极冰盖融化时的图片,酷似哭泣的人脸,被人们富有深意地命名为“大自然母亲在哭泣”。据此完成67题。图K1226图K122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海洋环境污染 B生物多样性减少C臭氧层被破坏 D全球变暖7针对此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植树造林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BCD图K123为我国两个时段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变化比较图。读图,回答89题。图K1238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9气

4、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D油菜开花期滞后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012题。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化合物00.000 852.2501023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10.在表中所列的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CO2的

5、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11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12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世界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冻冰加快融化,令北极

6、丰富的资源有了被开采的机会,也给俄罗斯等北冰洋沿岸国家提供了新的北极航道。石油公司可能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材料二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1)为什么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图瓦卢人却“日夜难眠”?(2)有媒体报道,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俄罗斯的很多建筑面临巨大威胁,但粮食产量会增加。为什么?(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公众积极参与。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这方面你能做些什么?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

7、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摄氏度。材料二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材料三“可怕的全球变暖”(图K124)图K124(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3)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课时作业(十二)1D解析 读图可知

8、,历史时期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气温处于波动变化之中,暖期和冷期交替出现。2B解析 读图可知,明清时期处于寒冷时期,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对农业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3C解析 由材料二可知,气温偏低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减小、产量减小,因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不符合气候背景;明清时期国际贸易还不太发达,受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从国外进口粮食不现实。4D解析 解答此题审题是关键,注意对“在离南极如此之远、水温相对较暖的海域出现冰山”的理解,A、B两项本身正确,但不是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C项属于干扰项,与题干联系不大;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和大气温度上升,使得气温高于同期温度,导致

9、冰川融化断裂移入海洋,才出现这种现象。5B解析 由于冰川主要位于两极和高山地区,现在还不能被人类大量直接利用。6D解析 北极冰盖融化等是全球变暖所致。7B解析 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发展新技术和新能源等。8D解析 对比两个时段的等温线变化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19932000年多年平均等温线向北扩展最明显。9C解析 气候变暖将导致甜菜种植区域北移,小麦种植海拔升高,水稻种植北界北移,油菜开花期提前。10D解析 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这是由于在几种温室气体中,CO2浓度最高。11D解析 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

10、形式又将能量返还给地面,故温室气体有较强的保温作用。12B解析 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今后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小矿物能源消费比重,减排温室气体;而限制核工业、杜绝使用煤炭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13(1)全球变暖使北极地区矿产资源易于开采,将会带给爱斯基摩人更加富裕的明天;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拔较低的图瓦卢被淹没。(2)俄罗斯地处高纬,冻土广布,很多建筑物建在冻土上,全球气候变暖后,冻土融化,建筑物受到威胁。全球气候变暖后,俄罗斯的热量条件改善,降水量增加,生长期变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生长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增加。(3)节约能源(具体行为也可),保护森林(或植树

11、造林),不用一次性木筷,乘公交车(或步行)出行,等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解析 第(1)题,冰川融化将使埋在冰川下的矿产资源“出露”,容易开采,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拔较低的图瓦卢被淹没。第(2)题,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多冻土,部分建筑物坐落在冻土之上,全球变暖,冻土融化将对其建筑物造成威胁;光热不足是限制俄罗斯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从节约资源和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等方面回答。14(1)自然因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解析 第(1)题,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第(3)题,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高纬地区积温增加,生产期延长,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低纬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