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3 地球的运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075410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3 地球的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3 地球的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3 地球的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3 地球的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1.3 地球的运动(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2、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2.时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带范围和天文四季的划分。教学难点1.恒星日、太阳日的概念,时差的计算。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投

3、影:(投影表格,提问检查)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黑子光球耀斑色球太阳风日冕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总结,并依次投影展示如下: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黑子太阳光球上的暗黑的斑点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为11年光球耀斑太阳色球有时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的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色球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师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投影: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

4、转地球公转生 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表格空白内容。师 投影表格,巡视检查指导学生自学情况,并板书课题及表格内容。板书: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生 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方向转动。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如下图所示。通过演示,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么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小时吗?生阅读教材,完成P16活动内容。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课件显示: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图1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

5、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推进新课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分步显示讲述: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360)。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动画的过

6、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生学生回答。师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因为是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它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图2图3师若以图3中的太阳作参照点,则太阳日的长度应为E1到E3的时间间隔(显示太阳日的长)。师指图分析,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

7、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生自转了一周多。师观察得很仔细。(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太阳日,长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师地球自转的速度主要有线速度和角速度,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读图提出探究性问题:(1)如何计算地球自

8、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赤道上的地点自转的线速度是60N上的几倍?如何证明呢?从地球自转线速度考虑,发射卫星是在海口好呢,还是在太原好?为什么?生 观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小组合作探讨以上问题,由小组推荐代表发言。生1 地球自转一周为360,所需时间约为24小时,故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360/24小时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不同纬度的纬线圈长度除以24小时。生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均相等,都是15/小时。生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师 学生回

9、答后教师激励性评价并讲述:关于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60N上的几倍问题,我们可用画图分析的方法寻找答案。师画板图如下图,R为地球半径,r为60N地球自转的半径。生到讲台,在黑板上证明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60N上的2倍。如下: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V=2R24小时60N上的自转线速度v=2r24小时r=Rcos60=1/2RV=2v师 (承转)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师 请同学们观察动画“地球的公转图”,这是从地球的北极上空观测到的公转情况。投影:请同学们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下列问题讨论回答: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生 自

10、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师 问题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否位于这个轨道的中心位置?太阳的位置在那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否变化呢?生 椭圆轨道图投影:师 (简单介绍椭圆的基本特征:长轴,短轴,椭圆中心,焦点)生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有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师 展示表格时间速度快慢平均角速度远日点7月近日点2月问题3: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如果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吗?生 是变化的。近日点最快,过后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师 问题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生 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巩

11、固训练)生 填表,完成自转、公转基本特点表格。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地轴由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60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0地球公转太阳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画横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投影逐步显示)课堂小结本节课内容

12、较多,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学习时可采用列表对比法,加以理解掌握。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请同学们根据投影表格所列项目思考回答:投影: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地轴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60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0地球公转生 根据教师提问分别回答。师 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显示答案。毛

13、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据此,思考下列问题:诗中所说的“地”位于何处?这种现象是由哪种地球运动造成的?生 (回答)“地”在赤道地区,这种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师 地球自转运动除每日绕地轴旋转一周外,还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呢?板书: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推进新课师 按教材P17活动要求将已备好的材料放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教师用手电筒(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关闭教室电灯或灯管,请学生想象,教师启发思考:(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光线照亮了球体的多少?为什么?(2)昼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14、的光线和教材插图中太阳光线有什么不同?(4)昼夜之间的分界线叫什么?它与太阳光线的方向有什么关系?(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录像和课件演示昼夜的形成;没有地球仪的学校,可用一不透明的球体如篮球、足球等演示说明)生 观察、思考后回答。师 生小结: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从而可以看出,昼夜形成的根本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师 由于太阳距离地球非常遥远,我们粗略地把太阳光线看作平行光线。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并且晨昏线平分赤道(即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

15、8时)。教师课前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好几个点(如北京、伦敦、纽约等),作出了标志(彩色粉笔画点或贴一彩纸点等),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提出启发性思考题:(1)当太阳光照射北京时,哪些国家在白天?哪些国家是夜晚?生 观察回答:北京为白天,伦敦、纽约是夜晚。(2)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观察,北京和纽约是在白天还是晚上?生 观察后回答:北京为夜晚,纽约成为白天。(3)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生 连续转动地球仪,上述城市的白天和夜晚不断转换,引起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4)转动地球仪时,观察晨昏线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关系?生 晨昏

16、线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晨昏线是自东向西运动。(5)地球上某地一个白天和晚上周期大约是多少时间?生 (回答)为一个太阳日,约为24小时。以上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边演示边启发学生思考,也可分组演示,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回答。投影:判断图中E、F、G、H四点哪些在晨线上、哪些在昏线上?学生回答:E、G、H在晨线上,F在昏线上。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发现,家乡河流的右岸冲刷比左岸严重,厨房排水时,水是逆时针方向排出的,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现象呢?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将获得明确的答案,即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发生偏移造成的。板书:(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偏

17、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师 拿一把雨伞,撑开,将其比作北半球,则伞顶端代表北极,伞的支架杆代表经线。若雨伞不动时,从“北极”向下用水杯倒水,则发现水珠从布上沿“经线”向“南”流动;若将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水珠流动轨迹是否和刚才相同;如不同,水珠偏离“经线”的左侧还是右侧?若将雨伞逆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转动时,水珠如何偏离?生 观察演示实验,分组讨论: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有何规律?举例说明有何影响。如何用左右手定则判断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师 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

18、时,可采用“左右手法则”,具体方法如下: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如下图所示。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个现象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板书:(三)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1.地方时师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提出启发性思考题:(1)同一纬度上的东、西两地如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先见到日出,哪个先送走落日?为什么?(2)地球上经度每

19、隔15,地方时相差多长时间?每1相差多长时间?生 认真观察并回答以上问题。北京较乌鲁木齐先见到日出,也先送走落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上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师 如何计算地方时?步骤如下:(1)画数轴如下图,计算经度差:A、B两地的经度差为118+45=163(同减异加,即同为东经度或西经度,两地经度数相减为两地的经度差,两地分别为东经度和西经度,两地的经度数相加为两地的经度差)。(2)确定东西方向:A向东走可到达B地(采取此法时不能过日界线)(3)利用公式计算:板书:2.时区和区时师 指导学生阅读时区划分图,提问:(1)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

20、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2)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从北京出发到伦敦的游客,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4)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有什么区别?二者相差多长时间?生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生1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划分为12个时区。生2伦敦中时区,开罗东二区,莫斯科东三区,北京东八区,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从北京到伦敦后手表要拨后8小时。生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生4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不同,北京

21、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16分钟。师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并分析区时计算的方法与步骤(与地方时的计算相同)。计算公式:生 完成教材P22活动中训练题。地球上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板书:3.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师 启发学生思考哪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个时区的时刻最晚?为什么?师生结合下图分析师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仔细观察,日界线和经线吻合吗?

22、生 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师 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投影:1.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八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当地时间是()A.10月2日15时B.10月2日3时C.10月1日15时D.10月1日3时读下图,回答23题。2.若该图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判断甲地时间为()A.8时B.9时C.15时D.16时3.若该图中心

23、点为地球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其余部分为7月7日,判断甲地时间为()A.3时B.9时C.12时D.15时4.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小时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5.一架飞机于10月1日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变更为()A.不变B.10月2日C. 9月30日D.9月31日6.通过我国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A.120EB.东九区中央经线C.120WD. 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答案:1.C2.B3.B4.D5.C6.A课堂小结本节课我

24、们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了解了昼夜交替、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地转偏向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区时等知识,特别是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多加训练,熟练掌握。按教材P18P22活动要求,测量学校所在地的经度。板书设计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现象(二)(三)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1.地方时2.时区和区时3.日界线第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投影:思考: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第29界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伦敦杰克先生要观看现场直播,他应该什么时候收看比较合适? 1. 一大组的同学向西求结果。2. 其余组的同学

25、向东求结果。0时区东8区12时区12时区生 根据教师提问分别回答。师 总结引出课题-日界线推进新课师日界线走向及换算规律生 观察、思考后回答。师 生小结:日界线大致经过180度经线,过日界线日期要变换一天,东减西加。板书:日界线 大致过180度 东减西加师 日界线上的趣闻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26、 难到就只能这样吗,你有何高见?生 观察,讨论回答。师 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总结。师 补充:自然自界线 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板书:自然日界线 时间为0点 东加西减(自然过渡)师 基训P13页14题:图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NA的经度为_;NB的经度为_。2)此时,北京时间为3月_日_时。第4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一侧偏移。还了解了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那么地球的公转运动又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下一部分。板书:三、

2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推进新课投影:“阳光花园”正午阳光变化示意图师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师 要想帮助赵亮弄明白阳光被挡住了的问题,还须要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地球上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是否取决于近日点或远日点距离的变化呢?生 不是。北半球冬季为近日点,夏季为远日点。师 不是地球距太阳远近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同学们观看地球公转状态的图片和公转的动画演示。媒体显示:生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

28、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师 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2326,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请同学们看图中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呢?生 6634。师 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轨道位置的变化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定的空间内来回移动。师 板书知识结构,并请同学们看图说出黄赤交角的概念。板书:师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投影:图片师 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它与地球

29、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图中连接日地中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直射点。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相同?(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界线在哪里?(3)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上?过后它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展示动画:“地球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观察后学生讨论回答生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生2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纬2326,最南界线是南纬2326。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生3春分日(3月21日),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过后直射点

30、将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时移动到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上。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9月23日)阳光直射赤道。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日(12月22日)移到最南位置,太阳直射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此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第二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重新回到赤道,如上图所示。师 我们把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回归年。请同学们根据动画演示,填写下表: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师 需要注意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

31、显的区别。不能混淆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颠倒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生 观察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近日点与冬日点的位置。生 (回答)时间上夏至日比远日点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点早一些。夏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远日点,冬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近日点。师 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太阳直射点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回归运动,在地球上产生了哪些现象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22活动和P23的阅读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生 合作探究,完成活动1、2、3题,阅读P23材料,结合前边地球自转现象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晨昏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师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世界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

32、和冬至日是太阳光线直射点可能达到的最南和最北的纬度位置;当太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有的地方会出现24小时全为昼或夜的现象,即我们所说的极昼和极夜。通过观察和绘制太阳光照射图,我们能较容易找到一年中因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的界线为南北纬6634两条纬线。根据太阳直射范围和极昼极夜的范围,我们可将地球划分为五带,如下图所示:地球上的五带图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南北极圈以北、以南的地方为北寒带和南寒带。学生活动:(1)看图说出五带的界线和名称,各热量带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的情况,并以此说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原因。(2)填表北寒带

33、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界线范围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无阳光直射现象课堂小结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其周期为一个回归年,并产生了五个不同的热量带。板书设计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5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不仅产生了地球上的五带,还导致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太阳高度发生了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本节课第二个问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推进新课师 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请同学们读图观察。课件展示图片(地平线、太阳光线图,地

34、球侧视图阳光直射赤道)生 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师 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呢?生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师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变化规律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下图。课件显示:“春、秋分日的阳光照射侧视图”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师 图中正午太阳高度数值大小是怎样变化的?生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即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师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越大还是越小?生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师 请同学们看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

35、件展示:“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照侧视图”夏至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冬至日全球夜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师 冬、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呢?生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生 填表板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师 同学们已观察了夏至日太阳光照图,请思考下列问题:地球上哪个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为什么?生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因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此刻为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时候。南半球此刻为一年中

36、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时刻。师 冬至日的状况如何呢?生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师 春分日和秋分日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如何呢?生 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师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规律:(1)地球上总有2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且以直射纬线南北对称分布。(2)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生 阅读教材P24活动,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距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小,而且某地

37、区和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和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相差多少。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求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了。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纬度差,我们就可以以这样的公式来求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即H=90-。式中的H为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地理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任何一天的可以在天文年历中查到),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投影:分别求算出二分二至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春、秋分日:H90-40-050夏至日:H90-40-23267326冬至日:H90-40+2326=2634师 我们现在再回头看赵亮的房子的问题,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原因?生 因为赵亮父

38、母6月份去看的楼房,此时由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赵亮家前楼的影子较短,而到了1月份,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前楼的影子较长,所以遮住了赵亮家的楼房。晨昏线是地球上白昼与黑夜的界线,既有日变化又有季节变化。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1内容,让我们共同分析晨昏线的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板书:昼夜长短的变化师 请同学们看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晨昏线的变化。思考:不同的季节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生 春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所有的纬线被晨昏圈平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偏离,夹角越来越大,到夏至日夹角达到最大,为2326,因此晨昏线也偏离北极2326,故北纬663

39、4以北的纬线全部在白昼中。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逐渐减小,到秋分日晨昏圈与经线圈又重合在一起,此时晨昏圈又平分所有的纬线,直射点继续南移,晨昏圈又偏离经线圈,到冬至日交角达到最大,为2326,此时经线圈偏离北极2326,北纬6634以北的纬线全部在黑夜中。师 请同学们看动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展示课件),总结出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越向北昼越长,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长达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昼越长,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长短

40、变化师 (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情况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低值。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师: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特别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最明显,这样就产生了四季。在天文学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昼

41、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由于地球不停地公转,地球上春、夏、秋、冬也就不停地更替。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课件演示,了解了黄赤交角的产生、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范围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五带和四季的更替等内容,建议同学们学习本节内容时,一定要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在头脑中初步构建起动态的变化的空间思维能力。板书设计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总结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

42、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 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则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时的夜长=14时51分 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 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夜长=24小时 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 5、在某地,与夏至

43、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

44、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如:某日,太阳直射在10N,则从70N开始出现极昼,从70S开始出现极夜。7、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如:夏至,6634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则从6634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某日,80S的午夜太阳高度为0,则从80S至90S出现极昼现象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1)图中

45、圆心O点为直射点,左侧弧CAD为晨线,右侧弧CBD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A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右侧昏线的中点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OC或OD(视直射点O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12时 若此时为两分,则A、O、B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点为北极点,D点为南极点 若此时非两分,则A、O、B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 a、若O点在北半球,则沿OC线北极点在C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C点所在经线与OD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若O点在南半球,则沿OD线南极点在D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D点所在经线与OC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2)沿着COD线,太阳高度与O点相差多少度,

46、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E点与O点相差30,则两分时,E点为30S 夏至时,E点为30-2326=634S 冬至时,E点为30+2326=5326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如

47、:某日太阳直射20N,则90N的正午太阳高度=20(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如,622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 =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如,622时,70N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 =2326-(90-70)=326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10,则85B的午夜太阳高度=15-(9

48、0-85)2 =5 =10-(90-85)=5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6:00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18:00后日落 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6:00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18:00前日落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 如:622时20N是5时23分30秒日出,则1222时该地的日出时间=12-5:2330

49、=6:3630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 =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 如:622时60N是21:1430日落,则1222时该地的日落时间=36-21:1430=14:45305、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8、赤道总是6:00日出,18:00日落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1、直射纬线的判定 (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 如 (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 (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 2

50、、直射经线的判定 (1)地方时为12的经线 (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 (3)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 (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五、季节的判定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 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