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5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3056333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5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5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5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5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51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5-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大同模拟)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他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位降低土壤肥力下降ABC D【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2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

2、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错误,正确。【答案】 1.A2.D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3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 第3题,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

3、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答案】 3.A4.C(2017山东济南调研)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6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及可能后果的正确叙述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

4、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题,、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故A项错误;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圈导致大气污染加重的过程,故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B项正确;碳排放量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自然原因不是导致碳排放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人类的生产活动无法改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故D项错误。第6题,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故A项错误;建设水电站后会减少洪涝灾害,故B项错误;发展火电站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故C项正确;北京冬

5、季燃煤取暖导致大气污染,故D项错误。【答案】 5.B6.C(2017郑州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78题。7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 B淡水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大8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解析】 第7题,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第8题,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B选项正确。【答案】 7.C8.B(2017济南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910题。9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中蒸发、降水

6、环节的分别是()A BC D10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海陆间水循环过程C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D土地盐渍化的形成过程【解析】 第9题,根据图示,由于土壤湿度增大,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使空气湿度增大;同时由于蒸腾作用加强,导致降水增加,使土壤湿度增大。第10题,由于灌溉,所以带来以下各种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 9.C10.A1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

7、】 大量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是由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与二氧化碳无关;氟氯烃的排放与臭氧层空洞有关;“生物泵”作用与洋流流速关系不大。【答案】 A二、综合题(共56分)12(28分)读某地区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本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2)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中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所导致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地势东高西低。铁路主要经过西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形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第(2)题,图中城市主要沿河、沿海

8、、沿铁路线分布。影响原因从地形、交通等角度解释。第(3)题,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相应的改变。如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地区旱涝多发、三角洲增长加速等。【答案】 (1)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西部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2)沿交通线,沿河流,沿海分布。原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周边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3)河流中下游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物种数量减小;地下水水量减小,水位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13(28分)(2017武汉调研)读图(图中等高线单位

9、:m),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其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气候、生态环境、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主要从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和建坝条件进行分析。【答案】 (1)热带雨林。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2)A处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A处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成本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