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讲座方案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42978417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讲座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讲座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讲座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讲座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讲座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班级家长学校讲座方案班 级中二班教学时间2016.3执教教师杨倩课题名称:中班幼小衔接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理论阐述让家长了解中班幼小衔接中的常见误区。 2通过例证与分析,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面对幼小衔接所需要的准备。 3 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建议,让家长能更好做好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准备:演讲稿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理论阐述让家长了解中班幼小衔接中的常见误区和幼儿在面对幼小衔接所需要的准备难点: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建议,让家长能更好做好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由于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只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健康快乐

2、地发展。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

3、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象。2、 基本部分:PART A:中班幼小衔接中的常见误区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许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既然是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阶段,那就一定只要在大班的时候操心这件事就行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幼小衔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期,都要做好各方面的培养,包括性格、行为习惯、能力等。其中,中班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阶段。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学校、培训机构的事儿虽说好的学校与培训机构能够给孩子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发展。在做中班幼小衔接

4、的时候,各位家长应该与学校、培训机构共同努力,多多交流沟通,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与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的教育。无论是择校还是选择培训机构,都应该从师资力量、教学方式、人文环境多方面考察,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PART B:做好中班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1)端正学前教育思想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学前教育的重点放在为小学打基础。幼儿园会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使用小学的教材,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会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

5、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会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2)做好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要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必须重视一个客观因素,即实现幼小之间时间和环境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从中班幼小衔接开始,我们就应该慢慢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遵守作息时间,养成幼儿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离园的好习惯。加强幼儿体育锻炼,重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使之入小学后能坚持小学的紧张生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缺乏自理能力,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不

6、会做值日,就容易产生自卑感。(3)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在幼儿园阶段要让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

7、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关系。自控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教师和家长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自控能力。PART C幼小衔接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儿童从学前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家长起着十分要的作用。家长工作包括端正家长对儿童入学前后要求的认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入学过渡的要求和教育措施,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以及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许多家长在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上,往往存在各种不正确的认识。比如有的认为入学前就应该让儿童学会读和写,学做数学题;有的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求过高过急,而不太重视儿童入学前的健康准备和入学

8、后的作息时间;不少的家长对儿童的游戏不理解,持有疑义;更有家长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不善于引导和帮助,打击或压制了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1)激发幼儿入小学的兴趣。为让孩子愿意上小学,产生做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愿望,家长应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带孩子去邻居的小学生家做客,了解小学的生活,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学后学到了许多本领,这些都是幼儿园所学不到的;早上送孩子入园,路上看见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可以对孩子说:“瞧,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作为家长,应用积极的语言来教育幼儿,一定不能用恐吓的语气说:“你再这样皮,就让小学老师来打你,教训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孩子对

9、小学的适应。(2)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3)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

10、师。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帮助。(4)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引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

11、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5)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在家里,家长指导孩子多开展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如听故事,看图书,既培养他的倾听能力,又可培养他的阅读能力。并配合教师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作准备。结束部分:总之,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