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珊:《漫谈家常课一二三》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42943609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蔡明珊:《漫谈家常课一二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蔡明珊:《漫谈家常课一二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蔡明珊:《漫谈家常课一二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蔡明珊:《漫谈家常课一二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明珊:《漫谈家常课一二三》(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漫谈“家常课”一二三 加法的运算定律观后感作者:蔡明珊这是一节四年级教研组研讨交流课,整堂课透着平实和常态,没有像经过无数次打磨的优质课那么精致华丽,也没如名师课堂那般雍容大气,却小清新,非常地接地气,在这一节家常课中折射了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平常课堂中共性的现象,从中能总结出一些家常课常出现的问题和普遍需要的技能,纵观这节家常课,我再次陷入家常课实施过程中该关注哪些问题的思考中,虽然零散,亦可共勉。青年教师郑老师的这一节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中学段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定律中最早的两个,它们是学生今后进行简便运算的重要依据。在前面几年的计算中,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已

2、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加法运算更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加法交换律也常一直在计算中运用,只是没有正式的把它上升为理论,提炼为定律。加法的交换律,学生看似不用教都会了,一节课也似乎“无教头”,然而越是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越难教好,要上得有血有肉,就更难了。从郑老师的教学来剖析,不难看出,郑老师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举例发现归纳验证应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总结经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设计得非常合理,而且练习设计的层次分明,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练习的量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加法交换律。郑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亮点一

3、 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数学的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藏在生活之中,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还能有效激发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伊始,郑老师导入的设计就显得亲切富有策略,郑老师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切入,旨在让学生体会虽位置不同但总数相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激发求知欲,课题进入得自然而且有实效。郑老师继而创设了两次“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具体问题情境,并以此为本堂课的教学主线,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从加法交换律“游”向结合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乐意地解决了旅

4、游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不少新知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亮点二 鼓励多途径思考,在活动中发现规律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思维活动开展的条件,多途径思考是规律发现的保证。郑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引导学生提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列出不同的算式,然后引导观察比较,发现几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内在的联系,即:“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最后引导学生举例验证,把特殊的数学现象推广到普遍的数学实事,从而提炼归纳出加法的几个运算定律。这样

5、来发现加法运算定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学生在列式、计算、观察、比较、验证中理解和掌握了加法的定律并形成共识。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一环节,郑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而是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规律,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思维,学生分别用画图形、写文字、写字母等多种形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并有了精彩的创造,最后一起总结提升!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亮点三 课堂教学朴实到位,教法简单有效,思路清晰郑老师抛开繁琐的教学形式,整节课以看图列式计算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6、为主线。紧紧地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后面的研究,由收到放,再由放到收,收放自如,学生自己想,自己举例,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说是应用知识的有效方式,更是理解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新知的学习和练习中,郑老师始终把学生的说放在重要位置。有效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说中促进信息的传递,达到互教、互

7、学、互帮的目的。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和谐。本课的目标达成比较踏实,在规律的提取上没有硬邦邦,而是层层深入,通过剖析自然生成。但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我觉得这节家常课中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商榷与探讨:1.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在我们精心筛选的教学素材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到位就能让我们的教学素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更能拓展学生思维,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故事朝三暮四的引入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声有色,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但既然展示了这么有趣的故事,何不就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挖掘出更多的内涵。比如:教师让学生列式计算猴子每天得到的桃子数,

8、当3+4=4+3出现时,就让给一定得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去讨论,仓促进入下一个环节,让3+4=4+3的出现犹如蜻蜓点水,丢失了珍贵学习契机。若这样来设计师:从上面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运算符号没有变,数字没有变。生2:3和4的位置变了。生3:和相等。师: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来表达,该怎样表达呢?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师:从一个算式就得出一个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我们现在就把它当作一个猜想,我们想办法去验证它。那么我们怎么去验证它呢?生:用其它的算式去验证它师:我们从理论上说应举无数个例子才能验证,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就每个人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同学就有很多例子了。生举例

9、:师:有没有什么例子来证明刚才的规律是不正确的?如此设计,不仅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合作寻求好的方法去验证上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更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推广”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想。2.顺势利导,适当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适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不仅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更饱,更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一定的铺垫,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科学理念。本节课中,加法交换律是在两个数相加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练习后可以适当地拓展:三个数相加、四个数相加、更多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会不会变呢?同理,加法结合律

10、的练习也可适当拓展:先把第一和第三个数相加再和第二个数相加,和又会怎样呢?四个数五个数相加可不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了呢?这两个运算定律可以同时使用吗?等等,让学生更能灵活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并形成知识的小体系。3.注重知识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设定及教学过程,更多体现的是动态生成,寓数学思考探究发现于一体的数学活动,郑老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出示例题后,学生列出了第一个算式“88+104+96”,紧接着第二个学生列出了第二个算是“88+(104+96)”,当时我的心里一喜,想:哟!学生配合得好啊!郑老师也一直在追问这位学生是怎么算的,这真是一个绝好教学契机,可以顺势利导引出加

11、法结合律和凸显出其的简便之处。没想到在学生说完计算过程后,郑老师轻描淡地问了一句:“对吗?”就转到“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最后和加法交换律一样:观察算式找相同和不同用字母表示练习就结束了,我觉得如果在学生列出上面两个算式后,让学生分组比赛口算,计算“88+(104+96)”的小组肯定会马上口算出来,计算“88+104+96”的学生一定觉得这个比赛不公平!并阐述不公平的理由,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两个式子虽然加数相同、和相同,但是第二个式子的计算简便多了,既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结合律的优越性,知道计算时不是简单的、盲目的两个数的交换与结合,又更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本节课的学习就更有意义。 4.溯源

12、新知识。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本源,在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若能帮助学生追溯知识的来源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并自如地理解运用新知识,加深印象。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不可以着眼于其根源加法的意义来进行呢?比如让举例的同学来阐述,说说他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用等号连接,学生就有可能从加法的意义着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加法本身就建立在求总数的意义上,只要加数是相同的,那总数一定是等同的等等,这样会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为什么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为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从而推广到加法运算定律在四个数五个数多个数相加的运用,岂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5.大胆放手。相信学

13、生,大胆放手,学生一定会给你惊喜。学生的学习不能一直让教师扶着走,只有适当的放,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例如本节课中在观察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和有什么发现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多说,创造更多的机会生生对话,亦可师生对话,组织必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交流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主动构建知识。6.评价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与兴趣,多角度形式丰富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同学之间相互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等。课堂上评价还应该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本节课中

14、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生的评价缺少指向性,也没有体现评价的分层性,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结合律时用一个学生用到了三种方法表示,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在我们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家常课毕竟才是主要的上课方式,家常课就像我们的家常菜那样虽然朴实无华,可也必须要讲究营养搭配,我们可能没有时间也可能来不及准备精美的学具和精致的课件,但我们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到老学到老的钻研精神,因为家常课也需要新理念的指导,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灵活的转换教学行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严格遵循新课堂应有的教学模式,以完成新课标的“双基”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努力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服务。我想,在郑老师的这节加法运算定律的家常课中展现出来的亮点和值得商榷的地方应该就是我们数学家常课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努力上好家常课是每个老师的首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