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共5页)

上传人:vc****3p 文档编号:42922381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受总校的委托由我对本次全镇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考试试卷作试卷分析,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试卷做简要分析:一、概况分析:试题主要由基础能力部分(包括计算、填空、选择、应用题)和探索发展部分(包括操作题、分析推理、探究规律也就是应用题的第6小题)两大部分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第一大题“计算题”,分值30分(包括了直接写出得数、求未知数X、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三个小部分)。目的在考查学生计算能力,方程中“等式思想”的掌握,算法与算理的掌握,使学生在千变万化的数学计算中能熟练应用各种性质、定理、概念、规律来解决

2、问题。第二大题“填空题”,分值26分,注重数学概念检测,对学生易混淆的点考核到位。试题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是相当精当的。如读数和写数;数的变化规律;单位之间的转化;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百分率、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与简单分数应用题,以及有趣的规律探索等。第三大题“选择题”,分值10分。该题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和数学思维的培养的检测,在选择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运算规律和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熟练应用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精度、广度、深度。第四大题“操作题”,分值18分。两道题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感到题目易于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完成题目,

3、学生想做、易做、能做、敢做,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一种数学情感体验,给学生一种应用数学大胆尝试的机会和可能。在考试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喜悦,消除考试的紧张情绪,使数学和学生的情感距离拉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性、有用性完全体现出来了。第五大题“解决实际问题”,分值36分。该题贴近身边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从总体来看,这份试卷的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的简化,各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而计算成份则很

4、少甚至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我仔细的看了以下试卷,题目所涉及的计算都非常的简单,可能操作题第1小题和应用题的第3小题步骤教多一点,但计算上也不是太难。),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轻计算,重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试题继续坚持“贴近生活”“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引导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凭借,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生发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中奥运会、玩具陀螺、买衣服、动手剪长方形等问题以及填空题中翻扑克牌的问题,既做到了知识的应用,又充分体现了生活。试题在强调思维能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

5、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计算、估算是学生良好的数感、思维能力的体现。试题仍然以大分值、大容量的手法突出这一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对几何图形的考查变公式运用为动手实践。注重能力考查,轻视死记硬背。如操作题的第1小题,画出环形路面平面图,标出应有的数据,而且列式计算上综合了两大类的知识(比例尺应用题和圆环的面积计算)这对大部分学生都是一个“软肋”。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计算方面就从试卷的第一大题来看,全镇十几个班级这次的计算都比较理想,由此说明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解答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可能这次计算的题目都比较简单,但至少说明了我们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以

6、及解题的技巧,这就足够了,不一定非要用那么复杂的数字来考验学生。)2、填空题的第10小题:求78和1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应该说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会的,但是全镇做对的同学只是在三分之一左右,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考虑到公约数13。大部分的同学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只考虑2、3、5、7十以内的质数,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字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常见、常做,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考虑一下20以内的8个质数,我想这样会大大提高正确率。3、填空题的第11小题,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是12.56分米,宽是多少分米?这一题其实考察了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程度。学生做的非常的不

7、理想,原因是学生对于圆的面积计算只是死记公式,而对于公式推导的过程,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并不理解。这样的过程涉及到长、宽、半径、直径、圆周长、圆面积之间联系与概念迁移,综合性较强,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相对不足。4、填空题第12小题,考察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如果学生再能拌有动手操作的话,我想这一题还是能够做的很好的。5、选择题上错误率最高的则是第2小题,体现了学生对于这类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个够理解,应用题的第5小题也体现出了这一点。6、第四大题操作有两小题,全镇的试卷中1题全对的才10人左右题,两题全对的就更的微乎其微。可见学生对操作题的理解和应用不足。第1小题画出平面图是思维活动的体现,只是展示设

8、计模式,图上的数据才是真正的思维结晶,而大部分学生只会利用直尺精确的测量画出和实际大小相符的图形,直观和抽象思维在“比例尺”教学中渗透不足。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动脑想、动手做数学的机会较少,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不足。而第2小题从折线统计图中抽象出有用的数据信息,应用数据信息进行汇总、计算、用得到的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是体现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指导实际生活这一理念。7、应用题正确率较高的是1、2、3小题,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还是比较到位的。能够较好的理解基础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4、5、6、三道应用题的错误率相对就比较高了,第4小题其实可以理解为一道简单的工程类应用题。

9、第5小题是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只要找到相对应的数量和分率就可以解决了;第6小题考察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能力。综上所述我感觉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平时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的较少,学生在做一道题目的时候只注重对数字及运算有强烈的反应,而对于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推理才能得出的结论,学生在解决时往往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二是缺少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比如,某道例题或练习,老师可能还为学生讲解过,有的学生就能够做到消化吸收,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有的学生却是懂在表面,当再次进行考查时,他又是模糊不清的。三是学生综合运用和灵活所学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比如说就以我所带的六(

10、1)班为例,基本公式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比如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等等,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能做也能说。但只要把题目换成求高或者求半径、直径的,只要是把公式倒过来运用的解答就不理想。充分说明学生思维不够灵活,对于公式、方法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三、几点反思及建议(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反思及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过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鉴

11、于此,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少一些知识转移、搬迁。数学思想是在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数学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有效途径。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算、推理而

12、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数学知识生长的基础,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数学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数学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数学方面的发展。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唤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数学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数学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最后是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1、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2、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的估算能力,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会量、会画等动手能力。 以上是本人对这次六年级模拟试卷所做的试卷分析,仅代表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到指处,请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