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教案合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857087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教案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教案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教案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新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教案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六单元教案合集(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编数学北师大版精品资料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主教者:班级:时间: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折纸 78-80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

2、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生:我可以列出:1/43/4。生:我可以列出:3/41/2。生:我可以列出:1/85/8。生:我可以列出:5/81/4。(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

3、行了整理。)师: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2自主探索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教学过程生:我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41/2=2/6。生:我也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41/2=1/42/4=3/4。生: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81/4=1/82/8=3/8。生: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1/81/4=2/12。师:刚

4、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师:我听了很多同学的不同意见,但现在谁也说服不了谁,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中,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正确。3图像验证生:老师,我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生:我也发现了“1/81/4”在图上的结果是3/8。师:那么这个3/4与3/8是怎样得出的呢?生:我发现了,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的,才可以相加。生: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

5、,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相加。4小结5练习79页第1、2、3题板书: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星期日的安排 81-84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计算下面各题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题二、探究新知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1 创设情境。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整

6、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和图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列式解答。3观察算式:这是一个连减混合运算的题;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4学生独立解答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5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5反馈练习:6第二种解法(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

7、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学过程7学生独立解答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8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9反馈练习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四、随堂练习填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后算_五、布置作业182页第1、2题282页第3题六、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看课外

8、书时间(分数、小数的互化) 85-86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教学难点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在什么时间看课外书?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板书:看课外书时间,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时间单位。2、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幻灯展示统计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1)明确数学信息:林林0.4时,明明14时。(2)明确,0.4和14是两个不同形式表示的数。板书:分数与小数。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解决问题(1

9、)提出问题“谁用的时间多?”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2)学生思考并记录解题过程 (3)班内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把时化成分来比较,把分数化成小数和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让班内学生进行评价和质疑,在讨论中理解这几种方法。师小结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比较分数大小时候,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2、分数化成小数(1)独立练习,探索转化方法。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15 18 425教学过程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 小组内交流方法(3)班内反馈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

10、相当于除数,所以可以这样转化。3、小数化成分数把0.3 0.27 0.75 0.125化成分数做练习,探索小数化成分数,过程同“分数化成小数”。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就把小数化成十进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4、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和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把下列分数化为小数,把小数化为分数。320 23 0.4 1.5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完成过程中,有学生可能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2) 班内反馈,反馈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四、班内反馈总结五、作业布置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

11、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练习五87-89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巩固练习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1)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2)把下列信息内容中的分数化成小数。中国用占世界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人口。( )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的。( )黄土高原的地下的煤占全国煤储量的。( )(2)、把小数化成分数,把

12、分数化成小数。 2 3 5.625 0.27 0.3 2.4(提问互化方法)2、解方程x+= +x=1 x = 3、计算下面各题 + + + 教学过程二、练一练。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2、第3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3、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4、第6题。(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三、实践活动。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1)让学生统计家中

13、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2)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3)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2、建造“分数墙”。(1)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2)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组合图形面积90-91 课时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

14、合图形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通过动手拼图,认识组合图形的形成及特点。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等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正方形,请你用这些图形拼一个复杂的图形,并说一说像什么。2、 请学生将拼出的各式各样的图形,介绍给大家:你拼的图形什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先说说基本图形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并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组合图形的组成特点。二、探索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

15、题。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的问题,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图形的特点。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只要求主面积,就知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那么能直接算出来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图形进行分割,图形割后,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4、小组探索学生动手算一算,想一想,不能直接算怎么办,动手画图,怎样他割。学生介绍自己探索中采用的分割方法。教学过程(1)、学生分别按照黑板上的方法计算主客厅的地板的面积。(2)、学生发独立观察图并且解决问题,然后,集体汇报、订正。一般学生会运用分割的方法,将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对于分割的方法,需要与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合理的分割,让

16、学生懂得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也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分割后的图形难于找到相关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分割就是失败的。讨论添补的方法。讨论:为什么要补上一块?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练一练:第1题:分三个层次练习,第一层请学生任意分割,只要分割成已学的图形,即达到解题要求。第二层请学生分割为最少的学过的图形。第三层适当添上相关的条件进行分割,要求分割得合理,能计算分割后的面积。通过三个层次的分割,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4、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5、 作业:快乐同步练个性设计及改进教

17、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成长的脚印92-94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重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教学难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2、出示挂图(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提问: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约是46

18、cm2)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小。(通过情境,联系自己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3)、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小。教学过程(4)、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小。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5)、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

19、密切的关系。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二、布置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脚的生长速度回放慢。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方格是1cm2)(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尝试与猜测 课时教学目标1、通

20、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2、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教学重点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1、出示例题。2、从有1只鸡开始一个一个地试,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头/个鸡/只兔/只腿/只2011978202187620317742013754学生交流时:从1只鸡开始一个一个地试,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 3、学生小组内将表格进行分析。学生小组内将表格进行分析。然后,学生比较后,再列第二张表格,减少举例的次数。让学生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列表格

21、。采用举取中例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有20只,所以,各取1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再列表格。4、在学生已有的初步方法上,进一步探究跳跃列举列表法教学过程5、画图的方法。(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先画出20个圆圈,代表20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鸡,共画40条腿,剩余的14条腿,只要逐一添上就行了。让学生动手画图,用画圆圈代表20个头,看谁画的快,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二、练习巩固1、数据稍变化,再画图方法完成。2、解决练一练,2、3、4题,用最快的方法解决。学生做练习,完成练一练14题先独立解决,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指导学生开展练习,可采用举例的方法,画图的方法

22、。)第4题的答案有多种,启发学生找出不同的答案。讨论第4题与前3题所给条件的不同,从而让学生知道哪些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哪些题是有多种答案的。3、 作业:完成相对应的快乐同步练4、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点阵中的规律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2、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一些规律

23、。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观察所提供图形的基本形状。1、提供的四个图形的均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除外。板书:1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2、观察四个图形均是正方形(第一个除外)你能写出算式吗?1×1 2×2 3×3 4×4 ×3、第三、四组的四个图形请示去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观察提供的第一组点字图,交流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观察第二组四个图形,点字的个数有什么变化,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两组图形点不变化的情况,有什么规律。二、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1、点字图是三

24、角形的点字个数后一层比前一层多。2、正文形、长方形点子数是成倍增加。3、第(4)组图点子数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过程学生先独立思考:各图形点子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三、指导学生观察前后的算式。仅观察图形并不能直接发现规律,并与图形对应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所给图形的基本形状及点字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四、练习巩固。第1题,有两小题都是根据图形的变化的特点,推理出后续的图形。第2题,是观察图形排列的变化学生补充完算式,找出规律再写出一个算式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

25、交流。(通过这样的观察,也能知道后面图形排列的特点,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根据图形变化发现这一变化规律。)5、 作业:快乐同步练6、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整理与复习(三)99-102 课时1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分数的加减法与图形的面积(三)两个单元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重点放在对解题的基本方法的整理上,通过方法的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难点重点放在对解题的基本方法的整理上,通过方法的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前准备

26、教学过程一、你学到了什么?1、分数加减法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概括计算方法:先通分,后加减。2、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先归纳出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进行计算。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怎样将分数化成小数,小数怎样化成分数。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先说一说计算方法,然后例举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方法,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整理出小数化分数,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再实际运用教育处两道题。(通过学生说写,掌握异分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本方法。学生归纳知识内容,简单地标明解题的思路,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产生

27、积极的影响。)二、图形与面积(二)1、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用画图表示的方法,写出哪些图形适合运用“分割”方法哪些图形适合运用“添补”方法。2、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先用估计的方法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然后把不规则的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教学过程再计算。学生总归纳解题思考的方法。然后进行面积计算。学生先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实行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再用基本图形计算。(通过方法的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 作业快乐同步练5、 小结6、 你有什么收获?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28、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整理与复习(三) 课时2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教学重点对解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难点对解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分数加减法计算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加减法同分母法则。2、再说一说异分母分法的加减法。先通分再计算。3、练习。+、-、+、+学生说同分母加减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再指名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复习巩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多做练习,其思考的深度比直接练习要

29、深得多,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学生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2、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和0.83 和 0.89和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数怎样转化成分数,分数怎样转化小数。再说一说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读题目,读懂后,再画线段图进行分析。然后一一解答,全班汇报。教学过程三、解决问题练一练第3、4、5、6题,均是计算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题意,请学生先作浅段图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解答。四、图形面积的计算。1、不

30、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可以运用图形分割也可以用添补的方法。2、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种,学生可举例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经营活动一练第8、9题,然后交流计算的方法:数格方法分割成基本图形添补法。(通过学生交流扩大他们的视野,以便让每个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解答方法。)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摸球游戏103-106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试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

31、小课前准备教学过程1、 用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1、我们已经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请大家看以下盒子:2个红球 2个白球 1个白球1个红球 1个白球7个红球7个白球1个红球分别从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说一说从不同的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如果用数表示从第1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2、用0表示不可能摸到白球,因为0代表没有。3、第2个盒子呢?4、用1表示一定能摸到白球。5、怎样用数表示从其他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与同学进行交流。小结:从一个只有1个红球与1个白球的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2。从一个1个白球7个红球的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32、1/8。从一个7个白球1个红球的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7/8。6、从上面各盒子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教学过程三、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事件的可能性1、在生活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0?2、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3、能举一些其他的例子吗?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2个红球 2个白球 1个白球1个红球 1个白球7个红球7个白球1个红球从一个只有1个红球与1个白球的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2。2.从一个1个白球7个红球的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8。从一个7个白球1个红球的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7/8。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

33、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设计活动方案107 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重点灵活掌握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灵活掌握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二、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开展自主的设计,因此,可以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的讨论中进行。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各种与众与不同的方案。开展交流,首先请各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对于学生设计出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教师也不要急于否认

34、,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并从他们的想法中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三、做一做学生独立设计正方体,并表述清楚,怎样能使3朝上的可能性为1/2。四、巩固练习在开展练习中,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可以把练习作为学生独立的设计活动。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仍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小组共同设计,以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与掌握。教学过程五、实践活动本题的设计是呈开放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打折的销售设计。二是摸奖销售设计。摸奖销售也可

35、以分为两种,三是打折与摸奖混合的销售设计。即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内),剩余部分的让利进行摸奖。对设计的结果尽可能开展交流,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板书设计:一、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二、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迎新年 课时教学目标本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由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与面积计算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灵活掌握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与面积计算的三个方内容。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综合

36、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活动一:完成调查表组织学生适当地先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随后按顺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迎新年”的活动在呈现数据表后,可以请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答。而后,当场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本班学生迎新年的设想(如果本级的人数较多,也可以把调查活动安排在小组内)。活动二、接力长跑“长跑接力”的活动应组织学生开展多次讨论,第一次讨论5个接力点的位置。每个位置的确定都应是有根据的,不要出现盲目的现象。第二次讨论位置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为什么不合理的理由。第三次讨论重新设计的问题,在讨论前也可以行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然后

37、再组织讨论新的设计。 活动三:有奖游戏教学过程“有奖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在回答第个问题时,并不一定以中奖的可能性大小来确定参加的游戏,它还包括各人对奖品的喜爱程度。所以,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先把每一种游戏获奖的可能性表示出来,随后再说一说每个学生愿意参加的项目,并说出理由。第题的设计也是开放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板书设计:活动一:完成调查表 活动二、接力长跑 活动三:有奖游戏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丘友平主教者:班级:时间:2012 年 月 日 周 星期教学内容课题 铺地砖110 课时教学目标l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

38、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汇报课前调查情况,做好设计准备1、 师:要铺地砖,我们必须先选地砖,那选地砖时必须要考虑哪些条件才能选好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各种地板模型及规格。(40×40,50×50)二、联系实际,小组讨论计算。1、 出示卧室地面的平面图,并介绍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5米,宽4米。2、

39、师指定50×5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16=125(块)125×5=625(元)通过计算用40*40地转铺地更省钱教学过程三、活动小结

40、,发散联想师:通过本节活动课你受到什么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布置装饰家居时)还有哪些方面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板书设计: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16=125(块)125×5=625(元)通过计算用40x40地转铺地更省钱个性设计及改进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