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地理科学毕业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850608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地理科学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地理科学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地理科学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地理科学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地理科学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最为重要的问题。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区域,并且近年来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全球荒漠化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而且也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与之有关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在西北地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土地荒漠化的形式日益严峻,给这一地区的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为262.2×104km2,占

2、国土面积的27.3%,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每年还以3.436×104km2的速度扩展1。因此,土地荒漠化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有清楚地认识。关键词:荒漠化;概念; 原因; 治理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2012 geographic science class towAbstract:Desertification has become the current glob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Des

3、ertificatio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 and south hemisphere midlatitude arid, semi-arid and dry subhumid areas. And desertification faster and faster 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desertification area is also increasing, this is not only a serious threat to our human survival, but also cause the

4、economic loss and related geological disasters frequently occur. China is the world affected by desertification hazard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untries. Here especially in the northwest,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growing of population pressure, the situation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s

5、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o the region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es and caused serious threat to surviva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china is 27268.8km2, it occupy 27% of the total land area, wind erosion and desertificatio

6、n of land is expanding at a speed of 357.344km2 every year. As a result, the desertification is more and more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In order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human life, we must on the cause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

7、g.Keywords:desertification;concept;reason;manage引 言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最为重要的问题。据联合国荒漠化公约,全球荒漠化发生在南北半球(以北半球为主)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区域,以非洲、西亚、中亚和中国北部、澳大利亚、北美中西部、南美西部沿岸地带以及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和欧洲西南的西班牙等地区最为集中,荒漠化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重。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2)的报告,截至1991年,全球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3600万km2,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几乎相当于俄、加、中、美四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并且以每年5-7万km2

8、的速度扩大,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420亿美元。全世界近100个国家的10亿人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威胁,1.35亿人口将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6。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km2,其中潜在和轻度荒漠化土地13.93×104km2,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104km2,重度的土地沙漠化土地7.909×104km2,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6.756

9、5;104km2,它们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的草原牧业带、半干旱雨养农业带和绿洲灌溉农业与荒漠过渡带。2000年2-5月西北、华北连续发生12次扬沙;2001年元旦北京等地出现沙尘雨雪天气,机场一度关闭;2002年4月19日华北出现近年来最强的沙尘暴,沙尘吹扬到南方,上海降泥雨。2004年3-4月,北方地区已经发生了近10次沙尘暴。总之,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弃耕、地质灾害频繁,而且造成的生态难民以及贫困人口的增加,更是难以计数。与土地荒漠化有关的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高达540亿元(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组,1998)。卢琦等(2002)估测的结果是,我

10、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平均每天损失1.76亿元。其中: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渍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约2889亿元/年。总之,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我们人类的生从,并且每年造成的损失也非常的大。因此认识和掌握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现状及防治措施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料与方法1.资料 自己的所学知识 阅读中国知网上的与土地荒漠化有关的文献2.方法 阅读相关论文,进行比较与总结上网查找一些论文格式与写作方法与同学合作结果与分析1.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

11、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这个定义明确了3个问题:“荒漠化”是指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引起和发展的;“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干燥半湿润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布范围;“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干燥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2。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较为缓慢的,而人类的各种活动的刺激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2.1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

12、(尤其是严重和长期的干旱条件)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从而引起荒漠化。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多分布在内陆腹地,是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和生态极其脆弱的环境地带3。近百年来,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气候,在一系列波动变化中呈现明显的变暖、变干趋势,伴随气候的干暖化,我国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递增4。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历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强供沙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与河北西北部近25万km2的沙化发展区5。而且,最近几年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程。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

13、土地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由降水量的变化引起土壤的含水量和含盐度变化决定着这些地区荒漠化发展的方向内陆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发展取决于周围山地的水资源的多寡和变化河流改道促使冲积平原生态环境变迁不同地区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中的植被类型和自我恢复能力6。2.2人为原因 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成为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不仅是荒漠化的成因,而且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最直接的成因有5种:过度开垦使土地衰竭;过度放牧使植被退化;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土地荒漠化;不良灌溉方法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过量用水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污染等7

14、。除此之外,人口的过快增长也是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造成了对丘陵山区陡坡地的开垦,在人口稠密区人为活动增强,垦植率高,植被破坏严重,加速了荒漠化的形成。而且樵采、乱挖中草药、地下矿床的露天开采、矿渣的堆放,建厂、筑路、挖渠、修建房屋和水库等都会产生大量弃土不做妥善处理等人类的不良行为,也能引起局部土地的荒漠化。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荒漠化是地球的癌症,是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荒漠化的害在于:a.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b.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沙尘天气越来越频繁,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c.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据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

15、估,我国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4.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4.1植树种草,遏制土地荒漠化在沙漠的周围地区人工种树、种草、绿化荒漠;抓紧落实中央的“退耕还林、还草和以粮代振”政策;禁止滥砍滥发;封山、封荒,加速自然地表植被覆盖,以固结泥沙;对沙化的土地,应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对不适宜植树种草的荒地不要轻易破坏地表结构;在沙漠边缘地带,加速构筑绿色生态屏障,阻止沙尘入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荒漠化扩展的势头,增加地面的粗糙度,削弱大风的速度,从而遏制沙尘暴的气动力,以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7。4.2限制

16、过度放牧,防止草原退化为了减少牲畜对种草沙地和草原的破坏,解决草原退化问题,要大力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力。在裸露的沙地和退化的天然草原,种植牧草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可采取飞播种草、围栏封育、草原补种牧草等方法。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实施草原划区围栏放牧,改善水利条件,增施化肥等,建立集约化的草原生产体系,满足牲畜对饲草饲料的需求。草原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也要优化结构,提高转化效率。只有当人类充分依靠科技,建立起高效的草原畜牧系统时,草原退化沙化的被动局面才能转变7。4.3推广节水措施,加强水土保持 水资源是限制荒漠化地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只有走节约用水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

17、实。传统的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大力推广各种节水措施,利用雨水蓄集技术,采用新的灌溉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搞节水农业、节水牧业,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水源涵养能力。越是荒漠化地区,水资源越是缺乏,节水意识淡薄将会加剧荒漠化7。4.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治土地荒漠化意识加强社区共管,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防治荒漠化的技能,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环境培训。要把土地沙化问题的危害性和严峻性,防沙治沙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向民众讲清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和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使防沙治沙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防沙治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搞好技

18、术培训,让广大农牧民掌握种树造林、种草、种植经济林果、特色养殖、舍饲圈养、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提高防沙治沙科技水平7。4.5健全法律法规,强制依法治沙。健全和完善防治荒漠化的法律法规。2000n年以来,国家相继制定实施了防沙治沙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了草原法,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8。2007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防沙治沙会议,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与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共同构成了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政策体系,是推进防沙治

19、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2008年1月24日,历时三天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闭幕。会议形成了主席总结报告,通过了北京声明。这些法律法规应与地方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结合,认真实施,落实规划任务,制定年度目标,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强化依法治沙。森林公安要加大对盗伐、滥伐森林的打击力度,环保等相关部门也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推行禁垦、禁牧、禁樵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4.6开发沙区风能、光能、热能为沙区群众开辟生活用能的新途径,减少由于薪采对沙区植被资源的强烈破坏9。结束语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问题,我国也是世界

20、上受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和威海的国家之一。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在北方,不仅土地面积大,而且发展变化也大,与之有关的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截止2004年,全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为263.62万km2,其中,北方地区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风沙化土地达167.38万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及风沙化土地面积的97.64%,北方地区的荒漠化形式非常严峻6。近几十年来,土地荒漠化扩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人们对于荒漠化的严重性还认识不足。因此,让人们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非常有必要。并且,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那波,贾树海,刘扬.关于荒漠化评价几个问题的探

21、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05-310.2.张海涛,刘鸿雁.浅谈荒漠化的成因过程动态J.3王涛,吴薇,薛娴等.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4,59(2):203-212.4于淑萍.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2):16-17.5吴正,刘贤万,李保生,等.风沙地貌与治沙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康锴.我国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3/2/257.谭艳,浅谈我国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朝德培.环境资源法论丛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9.彭津琴,刘永强,杨玉芳,等.遏制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必要性及技术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