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毕业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848756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毕业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一种拳法,博大精深;硬气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杂技表演,精彩刺激;它们都通过巧妙的应用物理学的原理,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运用合力原理、杠杆原理、惯性原理、动量定理以及能量转换等力学原理解释了太极拳省力而又能达到最大打击效果的原因,利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原理粗略计算并解开了腹上开石不伤人的秘密,用角动量定理和受力分析等方法分析计算,找到了胳膊断木棍、头断铁片的原因。关键词:太极拳;硬气功;物理原理Physical princal in shadowboxing and Ha

2、rd Qigong Abstract: Shadowboxi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widely spread traditional boxing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atrial Arts,.Hard qigong is a kind of acrobatic performance which is widely seen by many of us. Its exciting and wonderful. They all apply a lot of physical laws dexterously to get

3、 significant result. This article tells us why shadowboxing can get the significant effect in saving-power ways by using physics laws such as force principle, leverage principle, theorem of momentum, law of inertia, elastic potential energy and rotational energy . Also it finds the reason why actors

4、 can be safe in acting of splitting a big stone on the abdomen by using physics laws such as laws of inertia,theorem of momentum,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and the cause why they can brick the stick by arms and brick the iron by head by using the physical laws such as the theorem of angular mo

5、mentum and stress analysis.Key words: shadowboxing; Harding Qigong; physical principles目 录1 引言32 太极拳中的物理原理32.1 合力原理的应用32.1.1 斜合力的应用322.1.2 力偶的应用52.2 杠杆原理的应用62.3 惯性原理的应用72.4 动量定理的应用72.5 “缠丝劲”的物理原理分析93 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103.1 腹上开石103.2 胳膊断木棍123.3 头断生铁板条144 总结14参考文献141 引言引言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拳法,它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拳理博大

6、精深,内涵深厚,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包含了有关技击、生理、心理、哲学以及物理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深受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运动简便,老少咸宜,关于太极拳研究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富1-8, 但应用物理学原理作较深入研究的不多;我3们在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硬气功表演腹上开石、头断铁板、胳膊断木棍等,精彩刺激。但利用物理学原理来深入研究硬气功的比较少,而且是只言片语9,10;作为对传统武术感兴趣的学物理的人,深感有责任对其进行较深入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在参考大量相关视频和学术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锻炼的经历,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力图对太极拳中的一些招式动作和硬气功中常表演的内容进行科学解释,谈谈物理学原理在

7、太极拳及硬气功中的巧妙运用,以便大家理解其物理原理,更好的学习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2 太极拳中的物理原理太极拳中的物理原理通过对太极拳套路中招式动作的分析与研究,已发现太极拳主要应用了以下几个的物理原理:2.1 合力原理的应用合力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在太极拳的攻防中,太极拳对合力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1.1 斜合力的应用甲方将力作用在与乙方身上,作用力为F1, 此时乙方也将力作用在甲方身上,作用力为F2,其中甲方施加F1的点为A,受到F2的作用点为B,或甲方施加作用力F2的点与受到的力F1的作用点都为A,两个力方向不同,这时两个力将产生斜向合力

8、F3,F3的方向由Fl与F2决定,我们称它为斜合力。斜合力的示意图如下:AF1F2F3F2F1F3(a)(b) AB图1所显示的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力的作用,他们的合力的大小为 (1)22213FFF图图 1 斜合力斜合力4 F1F2F3图图 2 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如果两个力F1、F2方向不垂直而成一定的夹角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如图2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 F3为F1、F2的合力,它的大小为 (2)22312122cos FFFF F对抗中练习者主要是通过改变对方来力的方向,把对方的技击动作运使过程中发放的劲力打偏,通常所说的以横破竖、有横不见横等就是运用了不同方向力的合成原理。这个原

9、理用的很普遍,因为在实际的技击中,在同一直线方向上的作用力很少,更多的时候是两个力形成一定夹角。用一个小力作用于一个大力,使大力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减弱或消除大力作用的效果。斜合力在运用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形式是甲方用右手推乙方胸部或其它部位,这时乙胸部稍含,同时用左手向右横推对手的肘部,由于两力同时作用的结果,便产生一个斜向的合劲,因而将对手的右手招法产生的劲力向我体右侧方向化掉,如图1(a)所示;另一种形式是甲方用力向乙方胸部推来,乙方随对手甲方劲力的变化,用胸拥住,同时身体向左或右转动,由于乙方自身身体动作的转动,也就改变了对手甲方的劲力运使方向,也形成了一种斜合力,使甲方的手向乙方一

10、侧滑脱,如图1(b)所示。在实际运用斜合劲时,两种形式的劲力往往同时运用。例如在技击实战过程中乙方右手抓住甲方衣领不放,甲方右手管住乙方右手,同时甲方左肘放在乙方右肘处,然后由左向右转动,腰胯要求同时向右旋转,甲方身体重心随之下降,将乙方拨倒在地。综上所述,斜合力是一种以横破直的技术,在对抗过程中可以有效制约对手的技击动作发挥,使对手有劲用不上,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技术水平1。斜合力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起势”的应用5:当甲方用右手向自己的左前方发动进攻,这时甲方产生一个向乙方的左胸垂直的推力,这时乙方就用双臂顺时针画弧向右掤开对手的右手,产生一个向右的推力,这样应用斜合力,就巧妙的5化

11、解了对方的攻势。2.1.2 力偶的应用在太极拳中,力偶有很重要的应用。力偶是指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个不同的点A、B上且方向相反的一对力,这一对力就被称为力偶。它的特性是既不能合成一个力,又不平衡,能产生旋转的力矩,使得物体具备旋转的条件。力偶在太极拳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两力同时作用在同一肢体上的A、B两点上,力的方向相反,使肢体翻转或折断;二是两力同时作用在两个肢体上的A、B两点上(注:由于两肢体的相互接触,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力的方向也相反,通过力的弧形化解与转向,使一方翻倒或受控于另一方,如图3所示1。F11F2F2F1力偶在太极拳中应用广泛,例如“懒扎衣”式中5,对手在自己右方,其

12、双手搭在自己的右臂上,其左腿在前右腿在后,自己右手往捧,对手则按住自己右臂,这时候自己就可以让右手往左引,同时右腿往右方前进,插入对方的左腿的后面,左手往对手的方向进,可以乘势拿住对方的右臂,右边的肩肘对对方的肋骨处施加一个向后下方的靠的力,同时右腿往外对对手的左大腿处施加一个向前上方的力,这两个力组成一对力偶,产生旋转力矩,使对方重心不稳翻倒。在实际技击过程中,招法动作运用是复杂多变的,劲力的运使与发放也呈千姿百态。不可能总是以某种单纯的合力的形式来发放对手,而是往往同时运用几种合力将对手引进落空、推出或推倒,从而达到制胜对手的目的,这时候往往应用的是顺合力、斜合力或力偶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三

13、种,如何巧妙运用这些方法,关键是看练习者的应变能力和功力程度。 2.2 杠杆原理的应用图图 3 力偶示意图力偶示意图6杠杆原理告诉我们,要想让一根受动力和阻力的杠杆平衡,必须使其动力矩与阻力矩相等,即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3)1122F LF L式中,F1为动力,L1为动力臂,F2为阻力,L2为阻力臂,其示意图如下:F1F2L1L2支点 O显然,若F2大于F1,要使杠杆平衡,就要使力臂L1大于L2。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也就应用了上述的原理,在阻力较大的情况下,让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这样在对战过程中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实现小力胜大力的目标。杠杆原理在太极拳的实战

14、技击中也有很重要应用。例如在“撤步闪身抓腕后拉”动作中(如图 5 所示) 4,左图是甲方向乙方进攻的状态,其中 F 是甲向乙冲拳的力,V是身体前移的速度,G 是重力,Nl和 N2是支撑力,摩擦力忽略不计,稳定角BOG大于AOG,身体容易在力 F 方向失去平衡。此时重力作用线在支撑面内,可以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当乙躲开甲的冲力 F 并顺势抓腕后拉时,拉力 f 与冲力 F 形成合力p,该合力 p 产生使甲方失去平衡的力矩 ph,若 ph 大于 GL,则甲重心前移,右脚离地,重力产生的恢复力矩 GL 不能使身体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随着倾倒的加剧,重力对支点的力 L 不断缩短,恢复力矩的作用不断减少,

15、当倾倒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图图 5 撤步闪身抓腕后拉撤步闪身抓腕后拉图图 4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7点时,恢复力矩变为零,重力力矩(Gb)则起着加剧倾倒的作用,在两倾倒力矩 ph 和Gb 的作用下,甲快速绕支点 A 向前倒下。合力 p 的大小,决定于两分力的大小和分力间的夹角,夹角越小,合力越大。综上,在太极拳的技击实战中,充分的利用好杠杆原理,有利于在对抗的过程中得机得势,取胜对手。2.3 惯性原理的应用惯性是指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属性。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同时,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

16、体若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由于惯性,将继续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在太极推手中,惯性原理的应用表现为:起初双方处于静止状态,当自己利用一种动作,使身体相互接触,并意欲加力于对方身上时,对方如果用大力抵抗,自己就很自然地立即松手,在对方的动作上减少或者撤销自己的力,使对方落空,破坏对方的静止状态,对方身体受惯性的支配,不由自主地继续前进而失去平衡。此时,自己就可趁对方重心动摇,立即发劲击他。对方如果身体前倾并不甚猛,而正在挣扎,自己还可以运用叠加力的原理,顺着对方迸击力的方向加力于对方身上,对方就很容易失重而倒。太极推手中的“引进落空”正是利用了惯性原理,又恰当地利用力的合力来达到以小胜

17、大的效果。例如,甲用肩背向乙胸“靠” ,乙则及时转腰闪身,使甲的靠力落空,甲受惯性支配,身体继续向前扑而失去平衡,这时乙顺势在甲背后朝运动的方向一“拨” ,使甲身体沿着运动方向产生加速度,跌得更远更快;又例如,甲方用左拳向乙方胸部击来,乙方顺势向左转螺旋下沉,同时左手臂管住甲方左手腕,右手管住甲方左肘部,借助甲方劲力的运使,向左后将甲方捋出。所以说,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正是在充分、灵活的应用惯性定律的基础上,达到以小力胜大力的效果7。2.4 动量定理的应用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叫运动物体的动量,一般以mv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冲量,一般以Ft表示

18、,F表示力,t表示时间。动量定理即:物体在时间t内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一般以P=Ft= mv2mv1,其中v2指变化后的速度,v1表示变化前的速度。8由动量定理可知,当对方的初速度一定时,末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v越大,则动量的变化量mv越大,因此当施展的力的冲量Ft越大,mv越大;要将一个人从静止状态推出或击倒,达到很大的速度,可以用三种方法: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时间,即将对方猛力击倒;用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将对方缓缓推出;使力F和作用时间t都增大3。太极推手以转动和移动对方身体为主要练习,为了移动对方,使其快速移动致失重,或摔跟斗或腾飘,往往会应用这三个方法中的一种。第一

19、种方法受年龄、体重、力气等因素的制约,只有身高体壮者才能办到;第三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最省事,不过随着年岁增长,太极拳练习者增大力气的希望会变小,这种方法也不合适;而使用第二种做法时,力的作用不必太大,只要具有太极拳的“粘随”劲,牢牢的粘附在对方身上,随对方实质性的劲力运行方向,微微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以满足力的持续作用及作用时间长的要求即可,而且这种能力会随着练习的深入而增长。 由此,我们得到结论:太极拳及太极推手讲究的是在用小力的作用下,通过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达到最大的作用效果。在太极推手中,增大作用时间的方法就是“极柔软”的操作,即一出手就要有意识地粘住对方身上不间断地加力,以延长力的

20、作用时间,从而增大动量改变量mv。太极拳的发劲最讲究一个“透”字,透就是意味深长,人被放出,余意为尽。发放用长劲,发前是拿,发时仍有拿仍有控制,力的作用时间并不短。发时,有力尽管爆发,加上边发边拿,发时总不失拿,使力的作用时间尽量长,如此,Ft就相当可观了,人被腾空抛掷,情理之中3。上述方法在太极拳及太极推手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6中,研究人员曾经对太极拳大师张志俊的出拳发力机制进行过缜密的研究,通过科学仪器获得数据,并且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发现张老师打出的拳的力度最小,但是力的作用时间很长,产生的效果很显著,这也正体现了太极拳充分利用动量定理,在较小的力的基础上,通过延长作用

21、时间,增加力的作用效果的特点。当然,动量定理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动量定理适用于具备速度变化的物体。因此,要把人推走有个诀窍,即乘势,乘对方的运动趋势即速度变化时加力。要抛掷人也要观察到人有后退的预先动作,此时加力,力和力作用时间的累积才起作用。太极拳讲得机得势,为的是创造动量定理适用的前提,为的是让力和力作用时间的累积起作用。9同时还要注意,在施发长力的过程中,对手的质量m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动量定理可知,当Ft一定时,对手的质量m越大,对手的速度变化量v就会越小,这样就越难达到效果。2.5 “缠丝劲”的物理原理分析在太极拳的发力过程中, “缠丝劲”非常的重要。 “缠丝劲”涉及到能量的转换,一

22、方面,腿部的弹力克服身体的重力做功,另一方面,肌肉的旋转拉伸、筋骨的旋转起落开合释放能量,即旋转能量。太极拳正是通过整体发劲,将弹性势能、旋转能量充分整合起来,将这些能量转化为力度,增加打击的能量。下面我们就结合“掩手肱捶”这个例子来分析一下。“掩手肱捶”的发力动作如下:(1) 发力前预备动作:左脚尖落于右脚内侧成丁步,两臂上下交叉相叠于小腹前,掌心向下;上体稍右转,左脚跟擦地向左开步;上体左转,两掌内旋向两侧分开,高于肩平,掌心向外。接着重心螺旋右沉,左掌外旋至体前,掌心向上,高与肩平,右掌外旋变拳屈臂合于胸前,拳心向上,此时,要结合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松胯等技法,使脊椎和全身各关节螺旋

23、松开拉长。(2) 发力动作:右腿蹬腿拧腰,身体螺旋左转上升,腰椎合拢,裆劲扣住,蓄而待发,如矢之待发,待劲力上升,身体拧紧到极点之时,也就是节节合紧之时,右拳突然内旋转前冲,后重心左移,上体左转成左弓步。(3) 发力后结束动作:发力后的神经、肌肉、筋腱的放松即为发力后结束动作(在动作外型上则无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整个发力过程,我们可大致描述其能量转换的过程: 最初状态,运动员双腿压缩,身体的躯干螺旋拉紧,这时候左手前伸,右手也是处于压缩状态,等待发力。可以说这时候运动员处于蓄能状态,腿部、躯干(包括脊椎及附近的肌肉)都发生了形变,腿部和右臂都积蓄了压缩的弹性势能,躯干积蓄了旋转压缩的弹性势能。

24、 在发力的过程中,腿部和右臂舒展,释放了压缩的弹性势能,同时躯干旋转的能量释放了原来旋转拉紧的脊柱骨及附近的肌肉、韧带的弹性势能,同时增加了右臂的动能,由于重心上移,在发力的过程中运动员克服了一定的重力势能,将剩余的机械能转化为右臂打击的动能。10竖直方向上,发力释放的能量大小为: (4)2112Emg hkx 其中mg是人体的重力,h是人体重心的位移,k是身体筋骨的弹性系数,x是在能量蓄发互换过程中弹力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动作过程中有身体的旋转变化,那么就必然有旋转能量的变化,这个旋转是太极劲的一个重要来源,不仅仅是肌肉的旋转拉伸,同时也包括筋骨的旋转起落开合,这种螺旋缠绕在太极拳中称之为

25、缠丝劲。根据研究证明,旋转能所释放的能量大小为 (5)2222yzzx12Ehxy其中h为旋转体的高度,xz,yz为剪应力。(yzx2zxy2)是我们通过微元来代表参与动作的部位面积,h2(yzx2zxy2)则代表了参与动作的体积,E2代表了旋转产生的总能量。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参与旋转的压缩和拉伸的部位越多,同时旋转的力度越大(在不损坏身体的情况下),这个旋转的能量也就越大,这就是太极要求周身一家、追求整劲的原理2。从上面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太极拳练习者通过整体用劲,将积蓄的弹性势能和旋转能量有机的整合起来,转化为瞬间的冲力,这种冲力迅猛而强大。这也是太极拳不

26、同于其他拳种释放能量的特点。3 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硬气功中的物理原理硬气功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朵奇葩,表演者腹上开石、臂断木棍、头断铁板的绝技让人瞠目结舌。表演者为什么不会受伤呢?这些表演中应用到哪些物理原理呢? 其实硬气功是表演者在通过自身的锻炼,加强肌肉硬度、骨骼密度的基础上,表演时绷紧肌肉,使身体的肌肉变硬10,通过巧妙的应用物理原理,达到炫目的效果。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例子进行简单的分析计算来验证一下:3.1 腹上开石 “腹上开石”表演示范如下:一位表演者躺在板凳或地板上,其腹部放着一块大石板,另一位表演者抡起一个铁锤,向该表演者腹部的石板砸下去,表演的结果是:石板被砸裂,而压在其下方的表

27、演者安然无恙9。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运用物理原理简单的分析计算一下。11 表演中所应用到的工具是大石块和铁锤。该铁锤的手柄长度约为1米,铁锤的质量约为5kg,铁锤从举起到落下、砸到石头上,铁锤砸到石头上时垂直于石板的线速度v=11m/s,则铁锤打击石板一瞬间产生的动量大小约为kgm/s (6)1 155pmv铁锤与石板发生碰撞的时间约为0.02s,由动量定理,我们可以得到铁锤打击石板的平均冲击力约为N (7)2620pFt表演者表演时选用的石板面积约为0.21 m2,石板的质量m1=100kg。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简单的计算一下“腹上开石”表演中人承受的压强的大小和石板在碰撞中的位移大小。(

28、1) 碰撞一瞬间人承受的压强人在表演过程中受到的压强的平均大小约为Pa (8)12476.19FPS而人所能承受的压强大约为2.0105Pa 11,所以表演者所受压强在安全范围内。最重要的是,在碰撞一瞬间,力的作用从碰撞部位向石块的四周扩散,扩散时石板各部分都吸收了能量,石板各个点离碰撞部位距离不同,吸收能量的大小也不同,所以石板各部位运动速度不同,对人腹部的作用力大小不同,离碰撞部位越远的地方,作用力必然越小,压强必然也越小。(2) 碰撞瞬间石块的位移在碰撞的一瞬间,由于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整个碰撞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碰撞后铁锤的速度近似为零,石板此时的速度约为m/s (9) 2120

29、.52pvmm可见碰撞后石板的速度还是很小的。 铁锤与石块的作用时间约为0.02s,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到石块的位移约为 m=1cm (10)20.01sv t 碰撞后石块的位移非常小,仅有1cm,而人的肋骨允许的最大位移为2cm,所以这样的表演非常安全。123.2 胳膊断木棍“胳膊断木棍”示范如下9:一位表演者拿着长度约为1.5米,截面半径约为2.5cm的木棍,击打表演者的胳膊(木棍与胳膊的接触点离握棍处的距离约为木棍长度的),13同时人的胳膊往下微微一沉,木棍断裂而胳膊无损伤。下面我们运用物理原理简单的分析和计算。(1)不同的击打点胳膊的受力大小该圆柱形木棍的质量约为1.77kg,木棍从高处

30、向下转动。碰撞时,木棍的角速度约为,木棍的长度约为1.5m,对于碰撞点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2/ s 胳膊与木棍碰撞点离握棍的一端约0.5m处时,木棍末端线速度为3.14m/s,棍子发生作用的质量约为整个棍质量的,碰撞时间约为0.02s,木棍角动量的变化量约为 23kgm2/s (11)11121.853Jrmv受力物体为胳膊,碰撞过程中胳膊平均受力大小为 N =18.9133 kg (12)111185.35JFr t 胳膊与木棍碰撞点离握棍的一端约1.5m处时,木棍末端线速度为9.42m/s,碰后木棍速度为零,碰撞时间为0.02s,这时木棍的角动量变化量约为 kgm2/s (13)22225

31、.01Jr mv碰撞过程中胳膊平均受力大小为N =85.068kg (14)222833.67JFrt比较可知,F1F2,所以表演者在选择击打点时会选择离转心更近的点。同时,在击打的一瞬间,表演者的胳膊会相应的往下沉,利用角动量定理进行计算可得到往下沉的距离与碰撞时间、碰撞力大小的关系,如下所示:碰撞时胳膊下沉距离(cm)碰撞时间(s)碰撞力的平均大小(N)40.0463.1370.0638.8190.0731.28表表 1 胳膊下沉距离与碰撞时间、力大小关系胳膊下沉距离与碰撞时间、力大小关系13由以上数据可知,当胳膊下沉的距离越长,木棍与胳膊的碰撞时间越长,碰撞力就会越小,因为胳膊下沉会产生

32、较大的速度,下沉距离越大,胳膊与木棍碰撞的时间就会越长,即缓冲时间就会越长,下沉过程中木棍相对胳膊的速度减小了,碰撞前的角动量相对变小,这样下沉时碰撞的力度就会比不下沉时候的碰撞力度变小,所以表演者在演示时会选择让胳膊往下沉的技巧,以便于减小碰撞力度。 (2) 木棍的受力分析木棍击打胳膊的一瞬间,木棍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木棍击打胳膊受到的反作用力Fb、手握木棍向下的压力Fa以及木棍未被握住的一端的惯性力Fc,如图6所示。 FaFbFc击打点 O这三个力作用于木棍上的不同位置,其中Fa、 Fc分别位于木棍两端,而击打反作用力Fb位于离手握木棍处。13碰撞时木棍因断裂而离开碰撞部位的那部分角动量约为

33、kgm2/s (15)33327.413Jr mv则木棍该部分的惯性力大小Fc约为N=37.81kg (16)33370.52cJFrt对于击打点O处,Fa、Fc形成不同方向的旋转力矩,而且这两个旋转力矩必然大小相等,否则木棍与胳膊碰撞时不会断裂,因此Fa的大小约为Fc大小的2倍,即N=75.62kg (17)2741.04acFFFb就是(12)中得到的F1的反作用力,其大小为185.35N,它对木棍产生强大的压强。图图 6 胳膊断木棍受力分析胳膊断木棍受力分析14由上可知,Fa、Fc的旋转力矩平衡,Fb作用在木棍上,对木棍产生巨大的压强,最终木棍断裂。3.3 头断生铁板条头断生铁板条的原理

34、跟胳膊断木棍的原理大致相同9,10,不同的是表演者的头部由于长期练习,肌肉很厚,弹性很大,表演时用生铁板条击打头部,生铁脆容易折断,这样一来头断生铁板条的效果就出来了9。4 总结总结本文运用合力原理、杠杆原理、惯性原理、动量定理以及能量转换等力学原理解释了太极拳能省力而又能达到最大打击效果原因,利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等物理原理和受力分析等方法找到了腹上开石不伤人、胳膊能断木棍和头能断生铁板条的原因,这有利于科学的认识中华武术的现象和本质,更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的传统。参考文献1 李信厚. 太极拳技击遵循的原则和力学原理的应用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

35、 21-26.2 张正红,刘志兰,王阳春. 陈氏太极拳劲力蓄发的能量转换模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45(3): 64-67.3 蔡金明. 对太极推手过程的力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5. 26(3): 345-346.4 莫兰加. 浅析”四两拨千斤”的力学原理及训练方法J. 搏击武术科学, 2006, 4, 3(4): 48-50.5 马虹. 陈氏太极拳拆拳讲劲. http:/ 中央电视台. 最高境界的格斗术(三). 探索发现. http:/ 浅谈太极拳中所应用的力学原理. http:/ 太极拳中的力学原理. http:/ 中央电视台. 揭秘金钟罩. 走近科学, 2012, 5(137).10 王君. 硬气功的科学原理. http:/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 81-8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