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793505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训练14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2011年6月17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1 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旺盛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和地形、

2、降水、土质、植被、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结合我国自然地理分区状况不难看出,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第2 题,土壤次生盐渍化多和气候及不合理的耕地灌溉方式有关。北方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答案:1.D2.B3.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阅读资料,完成第34题。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m3195713.314.64200013.030.983 民勤地区成为沙尘暴沙源的根本原因是()。A.热量不足B.降水不足C.植被覆盖率较低D.人类活动不合理4.针对民勤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3、()。A.在山体上撒草木灰,增加融雪量B.跨流域调水C.培育耐旱作物D.提高水价,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比较可知,近50年来石羊河的年均径流量变化不大,而下游减少严重,主要是由于上游过量取水导致。第4题,民勤地区出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取水过量,导致下游水资源紧张,对此提高水价、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是最可行有效的办法。答案:3.D4.D5.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56题。5 图中反映出()。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

4、不明显6.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小流域综合治理C.设置沙障固沙D.恢复天然植被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较高,输沙率越低。第6题,植被覆盖率越高,输沙率越低,所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答案:5.A6.D7.目前我国西部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 500亿元。据此完成第78题。7 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到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 ,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8

5、.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恢复自然植被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模式A.B.C.D.解析:西部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多的地区。恢复自然植被,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模式是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答案:7.C8.B9.下图中图甲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图乙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图丙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甲图乙图丙(1)若图丙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图丙空格中表示,表示

6、,其主要危害是。(2)若图丙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图丙空格中表示,表示;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4)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产生的自然背景分别为、。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区位的判读能力和中国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布及防治措施。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相联系,贫困使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往往不顾及生态环境保护,对资源盲目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生态环境恶化又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贫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第(1)题,A地区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本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的土地

7、荒漠化,从关系图中可知,表示土地荒漠化,表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第(2)题,B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区,本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读图乙可知,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第(4)题,C处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D处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两地区由于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答案:(1)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3)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4)土壤

8、侵蚀C处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D处为亚热带丘陵地区10.(2013山东文综,34)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从图中不同植被距海远近、地形起伏和图例可以得出,甲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生态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植被在沿海的平原地区,主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而丙地植被在沙质海岸上,主要功能是固沙阻浪。第(2)题,根据题干得知,该地位于华北沿海地区,气候较干旱,特别是春季蒸发旺盛,而且是荒草

9、地,如果将荒草地开垦为耕地,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11.(2013江苏高考,30D)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农

10、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解析:本题结合天气实例主要考查沙尘暴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a地与b、c两地相比距离沙尘天气的风源地较近,风力强劲;沙尘天气的沙源来自西北干旱的沙漠地区,a地距离沙源地较近,沙源多;a地位于西北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第(2)题,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植被和土壤。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植物生长,毁坏农作物;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吹走地表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造成土地沙化。第(3)题,建设防护林、农作物收获后留茬等可以有效地减弱近地面风力,从而减轻沙尘的危害。第(4)题,注意强调的是适合中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宣传、开展募捐等都是适合中学生参与的方式。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