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 专项规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2787863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 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 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 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 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技术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 专项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职业技术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五” 专项规划为加快人才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有效提升人才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整体实力, 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教学、 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与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根据学校 “十三五” 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 人才与师资队伍现状 截至“十二五” 末, 学校共有教师 313 名, 包括专任教师233 名, 双肩挑教师 80 名。 其中: 具有副高职称教师(含工程系列) 71 名, 正高职称教师 9 名, 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25.6%; 具有硕士学历(学位) 的教师 178 名, 具有博

2、士学历(学位) 的教师 7 名, 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59%;“双师” 素质教师 144 名, 占教师总数的 46.01%。 另外,聘请兼职教师 249 名, 其中: 中高级职称人员 129 名, 占兼职教师总数的 51.8%。 现拥有省教学名师 1 名, 省“151 工程” 人才 5 名, 省高职(高专) 专业带头人 5 名, 国家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2 名, XX市第五批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人员及后备人才 23 名, XX市“十佳” 专业技术人才 1 名、“十佳” 青年社科人才 2 名、“四个一批” 人才 2 名; 3 名教师获得省高校教坛新秀称号, 15 名青

3、 年教师成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对象; 建成校级教学团队 10 个,其中: 省优秀教学团队 1 个。 “十二五” 期间, 通过全面启动并实施“攀登工程”、“培育工程”、“四个一” 工程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等活动, 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技术研究与开发、 业务进修与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教师专业业务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兼职教师队伍逐步扩大, 教师团队整体实力与水平有所增强。 但与现代职教发展的要求与趋势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与省内外优秀院校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教师总量不足, 生师比仍然偏高, 高学历、 高职称教师比例不高, 且

4、专业群之间分布不均衡; 专业带头人、 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数量不多, 教师整体教学能力、 实践能力还有待快速提高, 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教师在区域内对应行业的影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师极少, 高层次的教科研标志性成果与奖项有待取得突破;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度不快, 进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的兼职教师数量不多, 兼职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大力推进人才与师资队伍发展促进行动。 按照 “重在培养、 积极引

5、进、 改善结构、 提高水平” 的建设原则, 以“精英引领” 为重点, 以“两项工程” 为主体, 以“双师素质” 为基础, 以“XX 工程”为支撑, 以“借智发展” 为补充, 以“团队建设” 为载体, 以“五化” 为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战略, 积极创新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不断优化人才与师资队伍结构, 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 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人才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与师资队伍, 为学校改革、 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 发展目标 -建成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

6、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工总数控制在 450500 名, 教师人数达到 350 名以上, 其中: 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教师占教师总量的 70%, 博士学历(学位) 教师占教师总量的 10%, 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数量迅速增加, 正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量的 8%, 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 教师比例达到 85%; 有 8 名教师成为市厅级教学名师, 5 名教师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 并实现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 新增 5 名省“151 人才”。 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增长, 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超过 30%, 学校生师比达到 16: 1。 -形成一套衔接有序、 分层

7、分类、 梯次配备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 深入推进“攀登工程、 培育工程” 建设, 通过出国进 修、 访学等途径, 加大博士研究生、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培养并保持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精英人才、 专业带头人30 名; 拓展人才引进视野与渠道, 加大高学历、 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力度, 引进、 聘用高学历、 高职称教师 50 名以上, 柔性引进行业企业及高校专业技术人员 20 名, 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建立青年教师“双导师” 制, 重点鼓励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兼职锻炼, 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孵化工作站, 安排专项经费设立科研种子基金, 促进青年教师科技水平的快

8、速提升。 -打造一批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及科技创新团队。 修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加大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力度, 使每个专业群至少有 3 名以上区域内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重点建设 10 个左右“双素质、 双结构” 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 争取建成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6 个、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 个、 国家级团队 1 个;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与学校比较优势, 加大政策支持、 集聚各方资源, 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重点建设 8 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争取建成 2 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 1 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造就一支专业文化程度高, 符合高职教育特征和人才培养需要的管理队伍。 大

9、力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 以专业化、 职业化、 事务化、 多样化、 精干化为原则, 以爱岗敬业、 业务精湛、服务优良为目标, 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四、 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一) 以“精英引领” 为重点,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 加强与人事主管部门、 行业企业、 科研院所和弟兄院校联系,修订有关高学历、 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 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专门制订人才柔性引进政策, 大幅提高柔性引进人员待遇, 大力实施人才柔性引进; 以国家、 省、 市各类人才工程和科技中心、 研发中心、 重点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实施工程为依托,加大国内外访问学者的选送力度, 培养一批在教科研方面

10、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 使之成为区域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精英人才, 尽快进入“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 151 人才工程”、“国家级名师” 等行列。 (二) 以“两项工程” 为主体,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修订攀登工程考核办法、培育工程考核办法、教师培养进修管理办法 等管理制度, 完善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 进一步明确“两项工程” 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加大考核督促力度, 着力推进“两项工程” 建设; 科学组织、 合理选拔, 使教学业务能力、 科研能力、 管理能力突出, 并热心于学校建设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 重点选拔培养 30 名左右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11、 通过学历学位进修、 出国培训考察、国际学术交流、 国内外访学与培训等途径, 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 业务能力, 使之尽快成为区域行业领域有影响力专业人才。 (三) 以“双师素质” 为基础, 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 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 “四个一” 工程实施办法(试行)、 “双师” 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等制度, 健全学校“双师” 素质教师认定标准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 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 选拔相关专业教师通过培训和考核, 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鼓励专业教师兼评(兼考) 相应专业工程师、 经济师、 会计师、技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

12、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证书;实施分类分级考核,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大力营造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浓厚氛围, 科学合理安排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不断推进专业教师“四个一” 工程的全面实施, 确保每名教师每两年 2个月的实践锻炼时间; 充分发挥老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优势,实行“青年教师双导师制”, 进行“双主体” 的培养, 配强配好指导教师, 使青年教师“下得去、 站得住、 学得好”, 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 至“十三五” 末, 使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的比例达到 85%。 (四) 以“XX 工程” 为支撑, 优化教科辅人员队伍结构 加强教科辅人员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科辅人员在学

13、校改革建设、 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 促进和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 设立“XX 工程” 专项基金, 将教科辅人员队伍培 养工作纳入学校师资培养整体计划, 努力搭建培养平台、 创新培养方式、 拓宽培养渠道, 支持教科辅人员开展实践锻炼与理论研究, 鼓励教科辅人员在岗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 组织选送部分优秀人员进入知名高校培训深造, 使广大教科辅人员成为“XX 式”的“能干事、 巧干事、 干好事” 能手; 加大制度激励, 提高教科辅人员的待遇与地位, 逐步形成教师与教科辅人员的互通机制,通过转岗、 引进等方式增强教科辅人员队伍的整体实力, 优化教科辅人员的队伍结构。 至“十三五” 末,

14、使教科辅团队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拥有一名专职的教科辅人员。 (五) 以“借智发展” 为补充,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外聘(兼职) 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 等制度,充分借用社会资源, 弥补专业教师不足。 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 加大兼职教师聘请的政策扶持, 发挥合作企业的优势与潜力, 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储备制度, 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在学校挂职, 使专业教师专兼比例达到 1: 1, 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 30%以上; 明确和规范兼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管理, 健全兼职教师考核机制, 改善兼

15、职教师工作条件,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六) 以“团队建设” 为载体, 加强教学、 科技与文化创新 团队建设 科学谋划、 合理布局、 整合资源、 积极推进, 加强各级各类专业教学团队、 科技创新团队、 文化创新团队、 重点实验室团队等建设。 以团队建设为载体, 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优势与特长,广泛吸纳行业企业、 科研院所、 兄弟院校与政府部门的精英加盟,发挥团队人员之间的协同作用,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与技术的需求, 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培养、 科技开发与文化建设等工作; 努力争取各方支持,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团队建设与考核机制

16、, 激发团队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遴选好团队带头人, 鼓励和支持团队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促进团队快速成长。至“十三五” 末, 建成 10 个左右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8 个科技创新团队, 争创 8 个市级团队、 5 个省部级团队, 积极申报国家级团队, 努力争取实现国家级团队零的突破。 (七) 以“五化” 为目标, 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按照结构合理、 人员稳定、 业务素质高、 服务意识强的要求,建设一支“专业化、 职业化、 事务化、 多样化、 精干化” 的管理队伍。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正确的用人导向, 健全和完善干部管理办法, 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逐步扩大竞争性干部选拔力度,

17、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逐步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加强中层干部培训, 提升中层干部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增强干部的事业心与责任心, 完善干部岗位履职考核办法和机制, 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 加大干部队伍 培养力度, 重视培养选拔教学科研、 管理能力强的“双强型” 干部和能带动专业发展、 团队成长的“双带型” 干部, 积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 女干部和年轻干部, 造就适应学校建设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完善相关政策, 优化管理机构设置, 合理配备人员, 加强业务培训进修, 使广大管理人员更加安心本职工作, 努力钻研管理业务, 提升管理工作能力与

18、水平, 更好地履行管理工作职责; 高度重视编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修订完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 控制数量、 提升质量、 提高待遇, 使编外人员增强安全感、 归属感、 认同感, 更好地发挥编外人员在学校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五、 保障措施 (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营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 的理念, 突出教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建立师德教育、 培训、 监督、考评制度, 完善“优先体现教师利益、 有利于教师成长、 激励教师奋发向上” 的政策制度, 引导教师“敬业爱生、 教书育人、 严谨治学、 为人师表”, 增强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

19、会责任感。 构建“学术百家争鸣、 岗位公平竞争、 待遇公正公开、 人员能进能出” 的良性机制, 大力宣传在教学、 科研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教师的先进事迹, 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增强行政管理、后勤工作为教学、 科研服务的意识, 提高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积极倡导科学、 求实、 创新精神, 开展经常性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严肃处理在学术上弄虚作假、 剽窃他人成果的违法行为,提高教师知法守法、 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营造培养良好师德的学术环境。 (二) 设立专项基金, 为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 持续加大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设立引进人才专项基金, 重点

20、引进引领学科发展的学科 (专业) 带头人和学校特别急需的新兴学科(专业)、 特色学科高层次人才, 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大力加强教学与管理岗位骨干教师的学历(学位) 进修及专项进修, 结合其它鼓励政策的实施, 促进教师、 教科辅人员、 教育管理人员学术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设立优秀团队建设专项基金, 支持团队重点项目的实施, 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与成员, 促进各级各类“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 的快速成长。 (三) 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和人事聘用制度, 按照省、 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意见, 从学

21、校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实际需要出发, 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改革人员聘用制度, 对正业与副业不分、 教学效果差、 工作责任性不强、 师生反响强烈, 不适合在聘任岗位上的人员实行降级、 分流、 待岗、 辞退等, 建立人员“能进能出、 能上能下” 的良性机制; 推进教职 工分类考核试点, 实行绩效工资制, 按照“岗动薪动、 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建立重实绩、 重贡献, 向重点岗位和教学一线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坚持“感情留人、 事业留人、 待遇留人”, 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 重视民生工程建设, 努力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 工作和学习环境。

22、 附表 1: “十二五” 末学校教师基本情况 序号 专业群 名称 数量 高级职称 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双师素质 总数(名) 其中 总数(名) 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总数(名)其中 硕士及以学历(学位)教师比例(%)总数(名)其中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专任教师 双肩挑教师 教授 副教授其他系列副高博士硕士专任双师素质教师 双肩挑双师素质教师 1 现代园艺 13 9 4 7 16053. 85 91869. 23 128 4 92. 31 2 畜牧兽医 30 20 10 18 112560. 00 1531250. 00 2015 5 66. 67 3 建筑工程 7 7 0 2 01

23、128. 57 716100.00 22 0 28. 57 4 机电技术 28 23 5 10 15435. 71 1721560. 71 1915 4 67. 86 5 汽车技术 9 5 4 3 02133. 33 40444. 44 95 4 100.00 6 纺织服装 19 15 4 2 00210. 53 1301368. 42 139 4 68. 42 7 艺术设计 11 10 1 1 0109.09 20218. 18 33 0 27. 27 8 信息技术 41 28 13 6 13214. 63 2802868. 29 138 5 31. 71 9 管理 43 36 7 11 3

24、7125. 58 2702762. 79 2518 7 58. 14 10 国际贸易 40 33 7 6 14115. 00 3003075. 00 1511 4 37. 50 11 公共平台 72 47 25 14 112119. 44 3303345. 83 138 5 18. 06 合计 313 233 80 80 9531825. 56 185717859. 11 144102 42 46. 01 附表 2: “十二五” 末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项目建设情况 序号 专业群 名称 高层次人才情况(名) 名师(名) 团队情况(个) 国家级 省部级 市厅级 校级国家级 省部级 市厅级校级国家级

25、省部级市厅级校级 1 现代园艺 3 7 1 1 2 畜牧兽医 2 1 14 1 2 3 建筑工程 2 4 机电技术 2 10 1 1 1 5 汽车技术 3 1 6 纺织服装 4 1 7 艺术设计 3 8 信息技术 1 5 9 管理 1 9 18 1 2 10 国际贸易 6 1 11 公共平台 2 3 13 1 合计 0 5 19 85 0 1 1 3 0 1 1 8 附表 3: “十三五” 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目标 分校名称 内部培养 引进 备注 教授 (名) 博士 (名) 人才项目(个) 名师(名) 团队项目(个) 硕士 (名) 博士(名) 柔性 引进 (名)国家级 省部级 市厅级 校

26、级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生物与环境分校 3 2 3 7 21 1221224 7 5 6 引进人员中教授 4名; 团队项目中,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8 个, 市厅级科技创新团队 2个,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 个。 机电与汽车分校 2 2 2 4 1311 2 113 9 3 4 纺织与艺术分校 1 2 1 7 1 12 4 2 4 信息分校 3 1 1 3 16 111 113 6 2 2 管理分校 3 2 1 4 12 1 2 113 4 3 2 外语与贸易分校 2 2 1 2 13 1 1 13 4 3 2 社科部、 部体军艺部 1 1 2 4 15 1 1 12 3 2

27、合 计 15 12 10 25 93153101582037 20 20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和教师成长程,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着眼于打造一支国家示范名校的师资队伍,根据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与不足(一)“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成效1师资队伍构更加合理引进教师63人,教师队伍增至917人。聘请企业高管、行业精英和技术领军人才60余人,培养专业带头人60名、骨干教师248人,拔尖人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593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

28、称教师增至1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增至4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2教师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聘、培养及管理办法、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管理暂行办法、健全校院室三级“说课”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规范了教师教学,调动了教师教学育人和潜心科研的积极性。搭建平台,完善教师成长动力机制。深化实施教师成长工程,从顶层设计入手,规划了教师的成长历程,明确教师成长的目标、主线和任务;完善了教师成长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业务考核与教师成长晋级的协同发展。制定教师成长手册,实现了教师成长信息登记、审核、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

29、网络化。3高层次队伍建设取得进展引进泰山学者1名,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建成省级教学团队6个,培育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40余名教师荣获“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日照市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60余“山东省首席技师”、“高层企管”、“技术能手”等兼职学院任教。4双师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学院扎实推进专业教师企业顶岗,确保在3年内所有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满3个月,切实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全面推进专业教师技能测试工作,重点鉴定考核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技能测试成为推动教师技能成长的强力推手。学院建设了教师学习中心,扎实推

30、进校本培训工作,坚持开放培训、创新培训、实效培训,探索实践了“自主选修、小班授课、重在交流”的培训模式,结合说课比赛、观摩课等教学活动,依托质量工程项目团队,培育打造了校内讲训团队;围绕理念更新、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成长等内容,开发了一批特色经典项目,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常态化开展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改革能力。“双师素质”教师525人,占专任教师的89。5兼职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升公开面向社会招聘精英人才兼职学院任教,兼职教师增至650人,其中校内兼课教师193人,校外兼课教师31人,校外兼职教师426人。在校外兼职教师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75%,近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基本

31、合理。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二)“十一五”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尽管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按照新的形势要求,从学校实际情况看,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创建开放式、创新型的引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示范名校的总体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1尽管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引入了高层次人才,但是这与学校发展目标,高层次和高技能教师相对短缺,拔尖人才明显不足,与学院的科学发展求不相适应。2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职业教育能力

32、不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尚需提高。3教师队伍年轻化,老、中、青教师梯队尚未形成。4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提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5师资队伍的培养环境,没有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联动机制,培养体系不够健全。6个别教师师德水平需要提升。7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二、“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专业建设,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发挥作用”三个环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能力培养与学历学位提高并重、师德建

33、设与业务提高并重,加快教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依托,综合运用顶岗锻炼、国外研修、国内培训、技能过关等各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学院发展目标要求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为实现建设全国一流示范高职名校的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行为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专业带头人和一线教师待遇,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深入推进教师成长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设好教师学习中心,推行项目选修的培训方式,综合国外深造

34、、国内培训、学术交流、企业实践、校企互动等方法,着力提升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团队协作、科研开发和社会活动等六项能力。注意发挥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动作用,引导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以合作基地为平台,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绩效考核为保障,以文化融合为目标,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管理与服务,改变兼职教师校内地位边缘性,提高其兼职工作的稳定性,拓展兼职教师的工作职能,使他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材编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教育家精神,通过教育提高、制度规范、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组建

35、一支“忠诚教育、爱岗敬业;修身立德、为人师表;启智求真、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培育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三、“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引导教师增强职业的光荣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把个人的成长与学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校爱生,

36、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励自省,以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育人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进全院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3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 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制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同时坚持师德师风考核与业务业绩考核并重,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师风培训

37、制度,对新教师、辅导员等德育工作人员进行师德师风专业培训;设立师德师风信箱,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形成督促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工作1加强校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后备人选培养按照“择优选拔、重点培养、动态管理”的原则,确定校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后备人选,设立专项培养经费,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参加高级研修班、到省内外访学和采取灵活的教学科研管理办法等方式,着力培养在山东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师。2加强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修订关于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的暂行办法,在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着力在校内培养“校

38、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和高层次人才。3提升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40%以上,讲师占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以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4加强学历(位)培养制定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学位提升工程”建设计划,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政策上将给予倾斜,经费上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以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5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重视启动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对教师按照不同职务的要求进行全员岗位培训。其中

39、,初、中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每五年应参加至少三个月的业务培训;副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每五年应参加至少半年的业务培训;正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每五年应有至少半年以上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讲学、著书立说等活动为主的学术假期。要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评聘、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对在五年周期内未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的教师,在下一年度不予聘任教师职务。6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特别是未经过实际工作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在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验教学等活动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40、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加社会组织的认证类培训,对于取得与教学相关的、能够代表业务水平的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学院应给予一定的奖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人才共享”的用人方式,完善学院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扩大外聘教师的规模,积极聘用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的作用,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臵,提高学院的办学效益。3加强柔性引进工作按照“不求所有,唯求所用”的原则,加强人才柔性引进,以专业建设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等三种形式,从省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本校退休教师中聘请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指导或定期来

41、院上课,作学术报告、指导专业建设。(四)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把握教师条件,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认真落实新教师的试用期制度。新进教师原则上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新办专业接收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要从严控制。2创新教师聘用制度逐步推行淡化身份、强化岗位、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转岗聘任、不予聘任和“以岗定薪”、“优绩优薪”的有效激励的用人机制。建立教师退出制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师德师风差的教师、学生满意度低的教师等不符合高校教师岗位要求的教师应退出教师队伍。3创新教师考核制度修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实施办法。赋予系部或教学团队负责人更大的考核评价权。实施以学

42、生评价为主、同行教师和专家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与高层次人才成长相适应的教学教研考核机制。对评价和考核优秀以及学生满意的教师定期予以公示,将评价和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职称评聘、利益分配挂钩,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副教授述职制度,年度考核时,副教授在本系部组织的大会或学院教师大会上介绍自己的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的履职情况。4建立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的评选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教学名师,每年评选一次教学标兵;培养和选拔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治学严谨、成果突出的教师楷模,推动学院教书育人水平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5.建立专业课教师和

43、实习指导定期实践锻炼制度组织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事业单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岗位进行专业和工种生产实践锻炼。新教师在担任助级职务期间,至少应参加生产实践锻炼一年。其他职务教师每年应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参加生产实践。加强引导专业课的实习指导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和学习基地建设任务,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同时,邀请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和指导。6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坚持兼职教师的聘用条件,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7深化人事分配制度

44、改革充分发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导向作用,加大向重点岗位、优秀拔尖人才和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倾斜的分配力度,营造一种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教师津贴制度,制定向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倾斜的政策,体现工作绩效,岗位职责和实际贡献的激励机制,重奖在教学、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化推广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五)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支持1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决策咨询作用以及教授治学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在教学、教研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定期表彰奖励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

45、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困难,使广大青年教师能够安居乐业。根据需要为高层次人才、专业带头人建立工作室,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文化留人。2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学院从财务预算中单列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并不断提高经费比例,实行专款专用,专门用于教师培养培训开支。包括人才引进工作经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费;创新科研启动经费;教师进修攻读学历学位培训费。同时,积极改善广大教师的生活待遇,在校内津贴分配方案中,重点向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倾斜。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组织人事处为学院师资管理工作部门。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日常具体工作,组织实施师资评聘、考核、引进、招聘、进修出访等工作。教务处为师资管理工作的协管部门。负责开展全院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按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提出师资的年度需求计划,负责学院外聘教师的招聘工作。各院部负责本部门师资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所属专业师资需求的调研,提出师资配备意见。协同组织人事处、教务处把好教师“入口关”,抓好考察、试讲环节。制定本院部专业人员3至5年继续教育计划,提出年度进修培训意见。并负责督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