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共5页)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42716051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氧气的制取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学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本介绍了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学生不仅要掌握三种方法的原理,还要掌握三种制法采取用的装置,装置有多种,介绍每个装置的优点的缺点,并要求学生掌握选择装置要考虑的因素。在本节中学生还将要接触到催化剂,学生还要了解催化剂的作用,以及催化剂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因为本节课中需要学生亲手做实验来制氧气,并且根据结论来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现在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特别的兴奋,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巩固了本节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种制氧气的原理

2、,以及在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特点。3.了解如何选择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过程与方法:1.在本节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2.初步学习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三种制取方法的优缺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重点氧气三种实验室制法的原理。难点1.三种制法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用品:双氧水、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等。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本节的内容,以及

3、实验中要注意事项。提出问题:1.氧气有哪些用途,这些用途利用和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导入: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我们这一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采用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 + 氧气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不需要加热采用且反应速率较快,所以一般过氧化氢的浓度采用10%至15%为宜,以免反应过于剧烈。掌握了原理之后,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实验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个别学生做答,比较答案的完整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们同桌之间进行分析计论,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都正确,但是彻重点不同,教师进行一一点评。学生们按照老师

4、的指导进行实验,真的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获得了成功。学生在教的鼓励下探究新的制取装置。此环节即检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以很好的发挥。教师提出了几套装置:1.用锥形瓶、双孔塞、长颈漏斗、导管组成的制取装置。2.用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导管组成的制取装置。 选择:因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速率较快,因此在操作时,过氧化氢用分液漏斗逐滴加入。收集气体:如何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若气体不溶于水则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同学们分别讨论这几组装置的原

5、理,以用优缺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每一组装置的使用情况和适用范围。掌握了这个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板书:二.氧气的第二种实验室制法: 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氯酸钾制氧气。1. 反应原理: 2KClO3=(加热、MnO2)2KCl+3O2采取固固加热装置。2. 制取装置:(见PPT)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气密性良好方法:用双手紧握试管、连接导管,放入水中,若有气泡产生,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主要是为了让试管受热、使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空气只能从导管逸出,在水中生成气泡。2、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原因:防止试管口的冷

6、凝水回流到热得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3、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4、导管伸入试管不易太长,刚透过橡皮塞即可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那样插进去,一部分氧气就出不去 5、先给试管匀热,后在药品下方固定加热6、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原因:外焰燃烧充分,温度较高。如果用内焰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7、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易立即收集,气泡冒出均匀时再收集原因:系统内存在空气的杂质气体 8、收集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原因:移走酒精灯后,试管内压强减小,如果先停止加热移走酒精灯,水会通过导管进入酌热的试管,使试管爆裂。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而使气流不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补充,使内容更加完整。在进行小结归纳时,可以使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归纳这种学习方法。三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原理: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实验装置:装置与氯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相同。注意事项:唯一不同点,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塞棉花原因:1.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主要)2.防止产生气体时吹出的粉尘使氧气带有紫色,干扰对氧气性状的观察(次要)学生积极动脑进行思考。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