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2688998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一 加强政治学习,把德育放在首位。      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中,我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二、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标。教育创新和改革发展 ,关键在教师。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培训任务,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初步掌握了新课标的理念。(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1)

2、课程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2)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第一,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第二,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第三,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第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没有忽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3、只是更要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一门学科,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追求彼此联系,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 。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与以往的不同,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体系。(4)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

4、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5)课程学习方式:突出学习方式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成为本次课改的亮点。(6)课程评价:重在“发展性”和“多元化”新的课程评价鼓励个人思考,运用学

5、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不断完善。(二)、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1)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2)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3)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5)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6)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造意识(7)信息交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

6、转变树立反馈意识教育在发展,观念在更新。要使新课程能有效实施,就要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实践。三、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理论和业务都获得了很大提高。在业务上,主要学习中小学数学的有关知识和美术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多听课,做好笔记。多总结,写好教后记。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努力构建"平等、民主、

7、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素质。一年来,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理论、业务和教学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做得不够,今后还要加强自学,坚持参加校本培训,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一 加强政治学习,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中,我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二、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标。 教育创新和改革发展 ,关键在教师。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认真完

8、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培训任务,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初步掌握了新课标的理念。(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1)课程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2)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第一,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第二,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第三,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第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

9、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没有忽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只是更要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一门学科,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追求彼此联系,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 。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与以往的不同,是一个“开放”

10、的,“创新”的体系。(4)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5)课程学习方式:突出学习方式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探究

11、与合作学习,成为本次课改的亮点。(6)课程评价:重在“发展性”和“多元化”新的课程评价鼓励个人思考,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不断完善。(二)、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1)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2)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3)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树立主体意(4)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5)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12、6)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造意识(7)信息交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教育在发展,观念在更新。要使新课程能有效实施,就要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实践。三、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理论和业务都获得了很大提高。在业务上,主要学习中小学数学的有关知识和美术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多听课,做好笔记。多总结,写好教后记。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素质。     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理论、业务和教学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做得不够,今后还要加强自学,坚持参加校本培训,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