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685607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编者按】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是高中数学考试的必考内容,而且是这几年考试的热点跟增长点,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会考、高考,都是高中数学的必考内容之一。因此,马博士教育网数学频道编辑部特意针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和题型总结归纳了具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高中的同学们,让同学们有更多、更好、更快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的经典解题技巧。首先,解答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性问题,同学们应该先把基本概念和定理完全的吃透了、弄懂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1了解

2、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2能在具体问题情景中识别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3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好了, 搞清楚了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的上述内容之后, 下面我们就看下针对这两个内容的具体的解题技巧。一、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考情聚焦: 1可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2 该类问题出题背景选择面广,易与函数方程、递推数列等知识综合,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3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高档题目。解题技巧: 某些递推数列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解决,其转化途径有:1 凑配、消项变换如将递推公式( q、 d 为常

3、数, q 0 , 1)。通过凑配变成;或消常数转化为2 倒数变换如将递推公式( c、 d 为非零常数)取倒数得3 对数变换如将递推公式取对数得4 换元变换如将递推公式( q 、 d 为非零常数,q 1 , d 1 )变换成,令,则转化为的形式。1 ,前 n 项和 Sn 满足 Sn 1 - Sn n 1例 1:( 2010福建高考文科7)数列 an 中 a 133( nN * ).( I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an 以及前 n 项和 Sn ;( II )若 S , t ( S1+S ), 3( S2+S ) 成等差数列,求实数t 的值。12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基

4、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思路点拨】第一步先求an 的通项,可知 an 为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求解出 Sn ;第二步利用等差中项列出方程求出tn 1n 11n【规范解答】 (I) 由 Sn 1Sn1得 an 11n N ,又 a1133,故 ann N,331 1n从而 Sn1nN23( II )由 ( I )S1, S4 , S13 , 从而由 S1, t ( S1+S2 ), 3( S2+S3 )成等差数列可得1329327134 1321 4 t ,解得 t 2。392739【方法技巧】要求数列通项公式,由题目提供的是一个递推公式,如何通过

5、递推公式来求数列的通项。题目要求的是项的问题,这就涉及有关“项”与“和”如何转化的问题。一般地,含有Sn 的递推关系式,一般利用 anS1,n1SnSn 1, n化“和”为“项” 。2二、错位相减法求和考情聚焦: 1 错位相减法求和,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列求和方法,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2 该类问题背景选择面广,可与等差、等比数列、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综合,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3 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高档题。解题技巧: 几种求通项及求和方法( 1)已知,求可用叠加法,即( 2)已知,求可用叠乘法,即( 3)设 例 2:( 2010 为等差数列,海南宁夏高考理科为等比数列,求数列T

6、17)设数列an满足a1的前 n 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2 ,( ) 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令 bnnan ,求数列 bn的前 n 项和 Sn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的求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形式,找到规律,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思路点拨】由给出的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求数列的前n 项和 .【规范解答】( ) 由已知,当n1时,an 1( an 1an ) (anan 1 ) L ( a2a1 ) a13(22n 122 n 3L 2)222( n1) 1而 a12 ,满足上述公式,所以a的通项公式为 an22n 1.n()由 bnnan

7、n ? 22 n 1可知,n1?2 2 ? 233 ? 25L n ? 22n 1s从而22 sn1?232 ? 253 ? 27L n ? 22n 1得(122 ) sn22325L22n 1n? 22n 112n 1即Sn(3n1)22【方法技巧】利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三、裂项相消法求和考情聚焦: 1 裂项相消求和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列求和方法,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2 该类问题背景选择面广,可与等差、等比数列、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综合,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3 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中、高档题目。解题技巧: 裂项求和的几种常见类型( 1);( 2

8、);( 3);( 4);( 5)若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则;( 6);( 7)( 8)。例 3:(2010山东高考理科18)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 a3 7 , a5 a726 , an 的前 n项和为 Sn ( 1)求 an 及 Sn ;( 2)令 bnan1( nN* ) ,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裂项法求数列的和, 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等价变形和运算求解能力.【思路点拨】 (1) 设出首项和公差,根据已知条件构造方程组可求出首项和公差,进而求出求an 及 Sn ;(2) 由 (1) 求出 bn 的通项公式,再

9、根据通项的特点选择求和的方法.【规范解答】 (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因为 a37 , a5 a7 26 ,所以有a12d73,d2 ,2a110d,解得 a126所以an321)=2n+1n(n-1)2.( n; Sn =3n+22 = n +2n( 2)由( 1)知 an2n+1 ,所以 bn=1=11= 11=111),an21 (2n+1) 24n(n+1)4( n -n+1所以 Tn = 1 (1- 1 + 1 1 + L + 1 - 1 ) = 1 (1-1 )=n,422 3nn+14n+14(n+1)即数列 bn的前 n 项和 Tn =n.4(n+1)【方法技巧】数列

10、求和的常用方法:1、直接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注意对公比q1 的讨论 .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3、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4、裂项相消法:主要用于通项为分式的形式,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项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注意一般情况下剩下正负项个数相同.5、倒序相加法:把数列正着写和倒着写相加( 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四、与不等式有关的数列问题考情聚焦: 1数列综合问题,特别是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重要内容。2该类问题

11、可与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导数函数等知识交汇,综合命题。3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高档题。例 4:( 2010天津高考文科22)在数列an中, a1 =0,且对任意kN * , a2k 1 ,a 2k ,a 2k+1 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k.()证明a4 ,a 5 ,a 6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记 Tn2232ggg n2,证明32n Tn (2 n2).a2a3an2【命题立意】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思路点拨】()()应用定义法证明

12、、求解;()对n 分奇数、偶数进行讨论【规范解答】 ( I)由题设可知,a2a1 22 , a3a2 24 , a4a34 8 , a5 a44 12 ,a6a56a6a5318 。从而a4,所以 a4 , a5 , a6 成等比数列a52( II )由题设可得 a2k 1a2 k 14k, kN *所以 aaaaaa. aa2k 112 k 12k 12 k 12k 3314k4 k1.412kk1 , kN * .由 a10,得 a2 k 12kk1,从而 a2 ka2 k 12.2k 2kn21为奇数n2112, nn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或写为 an24, n N * 为偶数

13、, n2( III )由( II)可知 a2kk1, a2k2k 2,以下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2 k 1( 1)当 n 为偶数时,设 n=2m mN *若 m1,则 2nnk22 ,若 m2 ,则2 akkn k2m 2k2m 1 2k 12m 4k 2m 1 4k 24k 1k 2 ak 1 a2 kk 1ak 1 2k 2k 1 2k k 1k2 k 1m 14k 24k1m 12m2k k12k k 12mk 1k 11112kk 122m 2 m 11 112n31 .2m2nn k 231,从而32nn k 2所以 2n2n22,n 4,6,8,.k 2 akk 2 ak()当 n 为奇数时,设n 2m1 mN * n k22 m k 223122m 12m 1k 2 akk 2 aka2 m 14m22m 2m m 111314m2 m 12nn122n k 231,从而3n k22,n3,5,7,.所以 2n2n 12nk 2 akk 2 ak2综合( 1)和( 2)可知,对任意 n2, nN *, 有 32nTn 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