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含图纸)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648488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含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含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含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含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含图纸)(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CAD图纸,工序卡,QQ153893706设 计 者 指导教师 台州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9月20日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原始图纸(见附页)生产类型:中批量生产设计内容:1、零件图 1张2、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份4、机械加工工序卡 1份5、夹具装配图 1套6、夹具零件图 若干7、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班 级 06机械自动化2班 姓 名 何剑峰 学 号 0610210222 指导教师 方淳 目 录前言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1.2零件的工艺分析二、工艺规程的设计

2、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2基准的选择 2.3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2.5确定孔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3、 专用夹具的设计 3.1问题的提出 3.2夹具设计四、总结五、主要参考文献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全面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就我个人而言,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今后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通过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一、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55、60、65、75、176的外圆柱面,50、80、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20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粗糙度方面表现在键槽两侧面、80内圆柱表面为Ra3.2um,大端端面为Ra3.2um,其余为Ra12.5um,要求不高;位置要求较严格,表现在55的左端面、80内孔圆柱面对75、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 2

4、0孔的轴线对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0.05mm,键槽对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W,保持均匀。 通过分析该零件,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2、 工艺规程的设计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根据零件的材料,但从经济方面着想,锻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击韧性常用于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下的工作零件。本零件生产批量为中批量,所以选择锻件中的模锻。2.2基准选择本零件为带孔的管状零件,孔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

5、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守“基准重合”的原则。具体而言,即选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由于本零件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而孔作为精基准,应先进行加工,因此应选外圆及一端面为粗基准。2.3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为保证达到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及各项技术要求,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路线。由于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故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的工、夹、量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之外,还应降低生产成本。工艺路线方案;铸造,退火工序: 1、粗车176外圆柱面及端面 2、粗车、半精车、精车55、60、65、75的外圆柱面,倒角 3、扩、钻孔10*20 4、粗车右端面至30,倒角 5、钻

6、右端面中心孔 6、粗镗内孔50、80、104;半精镗内孔80 7、铣键槽 8、钻斜孔2*8 9、去毛刺 10、检验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确定圆柱面的工序尺寸 圆柱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只与加工余量有关。前面已确定各圆柱面的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应将毛坯余量分为各工序加工余量,然后由后往前计算工序尺寸。中间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确定。本零件各圆柱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表面粗糙度见下表:表1外圆柱面176轴段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粗车3IT106.3176

7、176毛坯±3179179±3表2外圆柱面5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精车 1.0 IT61.65555半精车 1.5IT10 3.25656粗车2.5IT126.357.557.5毛坯±260表360轴段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精车  1.0 IT60.860半精车 1.5IT103.261粗车2.5IT126.362.5

8、毛坯±265表46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精车  1.0 IT61.665半精车 1.5IT103.266粗车2.5IT126.367.5毛坯±270表575轴段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精车  1.0 IT60.875半精车 1.5IT103.276粗车2.5IT126.377.5毛坯±280表6104内孔加工余量计算工序

9、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粗镗 2IT106.3104毛坯±2100表780内孔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半精镗 1.5 IT73.280粗镗 2.5IT106.378.5毛坯±276表850内孔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 序工序基本尺寸/mm标注工序尺寸公差/mm经济精度/mm表面粗糙度Ra/m粗镗 2IT106.350毛坯±248 2.5确定12孔的切

10、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粗车外圆至57.5 切削深度:单边余量ap=1.25 进给量:根据切削手册表1.4,选用f=0.65 计算切削速度:见切削手册表1.27 Vc=Cv*Kv/(T*apxv*fyv) =242*1.44*0.8*1.04*0.81*0.97/(60*1.25*0.65)=108.6(m/min) 确定主轴转速:ns=1000vc/(dw)=1000*108.6/(60)=576(r/min) 按机床选取n=600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dn/1000=*60*600/1000=113(m/min) 检验机床功率:主切削力Fc按切削手册表1.29所示公式计算 Fc=c

11、FcapxFcfyFcvcnFckFc所以 Fc=2795*1.25*0.65*113*0.94*0.89=1016.1(N)切削时消耗功率Pc为 Pc=Fc*Vc/60000=1016.1*113/60000=2.25(kW) 由切削手册表1.30中C620-1机床说明书可知,C620-1主电动机功率为7.8kW,当主轴转速为600r/min时,主轴传递的最大功率为5.5kW,所以机床功率足够,可以正常加工基本工时:t=(L+L1+L2)/nf=(84+2+0)/600/0.65=0.22(min)3、 专用夹具的设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觉定设计

12、第四道工序-钻扩10*20mm的孔。本夹具将用于立式钻床上。3.1问题的提出本夹具主要用来钻扩10*20mm孔,且都需要均匀分布。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3.2夹具设计(1) 定位基准的选择。由零件图可知,孔20对圆孔80有位置度要求,所以为了减小定位误差,甚至至于零,其设计基准为孔80及直径为75的一段轴。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决定用高速钢刀具对孔进行加工。 (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刀具: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直径为19.98mm 钻孔时轴向力 (查切削手册)公式中=600,=1 , 0.7 ,是修正系数 所以 (3)定位误差的分析。定位误差主要取决于作为

13、基准的内孔,以及夹具中钻套轴线与固定夹具中的孔的同轴度。 (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如前所述,在夹具设计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设计时由于装夹时,可能会出现轴的旋转,因此需要足够的力来使轴固定住,因此在轴跟箱盖之间放一个弹簧来产生力,起到夹紧力的作用。保证夹具箱盖与轴不产生相应的位置滑动。夹具底部与钻床进行固定。四、总结通过这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使我进一步地理解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及具体运用了这些知识。这次课程设计,也使自己对工艺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会了查图表、资料、手册等工具书。通过实例对工艺规程的编制和切削用量的选择计算等做了一次练习。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

14、(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也学会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了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的专用夹具的能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进一步使自己的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有了更大的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五、主要参考文献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光斗 主编机床专用夹具图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李旦 邵东向 王杰 主编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艾兴 肖诗纲 主编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凡 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陈明 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中国计量出版社 廖念钊等 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