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551112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并为“十三五”发展提供支撑,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围绕“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十大推进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技术前沿、产业高端和未来发展,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重大技术产业化和

2、重大产品示范应用推广,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打造重点产业链条和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前瞻布局。聚焦全球科技前沿,对接国家战略,立足江苏发展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和重点产业布局,加快实施符合我省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增长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 创新突破。围绕十大产业重点领域,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以技术突破带动重大产品创新,以重大工程实施推动产业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竞争力。 集聚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3、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全球范围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在更高起点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协同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引领发展。聚焦发展重点,着眼长远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对重要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培育先导产业。围绕重大需求,在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行业形成一批支柱产业。 (三)主要目标。 到2016年,通过实施15个重大工程和28个重点专项,促进我省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高、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目标任务提供保障,为“十三五”发展提供支撑。 1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4、和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全省占比50以上,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推进一批示范应用。实施100项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以示范促辐射,以需求促发展。培育一批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引导消费模式升级。 3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培育1 00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500家高成长性优强企业。 4建设一批产业园区。立足技术和市场两大需

5、求,以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等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建设30个创新活力强、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重大工程和主要任务 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总体要求及重点任务,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十大产业领域,组织实施15项重大工程。 (一)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重大工程。 把握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的时机,抓住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系统、支撑系统等基础设施的IPv6升级改造的机遇,积极推动各类业务向IPv6过渡,突

6、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社会管理、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新兴应用拓展和网络建设的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业态,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到2016年,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安全保障不断健全,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重点实施的专项: 1下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加快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宽带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重点支持IPv4IPv6网络互通设备、基于IPv6的高速高性能网络和终端设备、支撑

7、系统、网络安全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智能终端、网络存储、信息安全等信息化关键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数字电视下一代传输演进技术、接收终端、核心芯片、光通信、高性能宽带网等研发与产业化,推进三网融合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应用,建立广播影视数字版权技术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联网、云计算和下一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研制与应用。 2移动互联网产业专项。围绕移动通信标准、芯片、系统设备、终端、操作系统、浏览器、安全服务、应用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加强TD-SCDMA、TD-LT

8、E及第四代移动通信(4G)设备和终端研发,重点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及其新型应用系统、面向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高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其接入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强化商业模式创新,重点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新媒体、移动娱乐、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和石油、电力、制造、交通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应用。在移动支付、移动社交、远程教育、移动办公等方面开展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应用服务的示范工程。 3软件和信息服务专项。重点支持基础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工业嵌入式软件、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关键软件的开发,促进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办公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基础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云计算、

9、大数据等在工业、电网、交通、教育、电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手机应用、电子出版等数字内容产业。依托信息惠民示范工程,带动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的信息服务。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支持重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二)物联网应用和云计算服务重大工程。 结合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物联网区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基于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物联网示范应用,培育壮大物联网新兴服务业。围绕增强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能力、关键技术产品供给能力和信息

10、安全保障能力等关键环节,完善云计算及大数据公共支撑体系,推动我省云计算及大数据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到20l6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协同并进的云计算及大数据发展格局。 重点实施的专项: 1物联网应用服务示范专项。在智能制造领域,突破新型传感、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智能诊断等关键技术,开展智能管理、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的综合集成创新,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纺织、机械、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在智能农业领域,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智能管理、养殖场远程监管、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跟踪等

11、方面的综合应用,推进智能种植和智能养殖。在智能交通物流领域,加强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感知、数据处理、服务推送、重要物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以及特种车辆监控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交通畅通、安全和绿色节能管理水平,物流系统运转管理和服务效率。在智能安防领域,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家居环境感知与远程控制、建筑节能与智能控制、公共区域管理与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公众生活信息化水平。在智能环保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建设具有智能感知能力、高性能计算能力、海量数据存储能力、视频分析能力的环保信息感知和管理体系,加强在太湖水质监测监控、污染源排放管理、

12、空气功能区管理、重点区域噪声管理、环境智能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应用,为改善环境、建设生态江苏提供有力支撑。在智能医疗领域,以社区卫生服务、医院信息化为切入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在人群健康管理、常见疾病诊治、紧急救护、医院治疗、药品及医用器械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公众就医、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智能旅游领域,以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为应用切入点,结合旅游城市发展,将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等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等领域,进一步提升智能旅游试点城市水平。在社会管理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智能化社会管

13、理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扩展和延伸服务范围,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2云平台和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专项。突破云计算平台管理、云计算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等关键技术,建成一批通用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推进专有云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一批面向专有云建设需求的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突破大数据清洗、大规模数据仓库、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流式处理引擎、大规模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建设处理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能够支撑多种应用的大数据处理平台或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骨干企业联合拥有大数据的机构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大力发展公共云计算

14、服务,建立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产业链,形成完善的云计算公共支撑体系。 (三)高性能集成电路重大工程。 围绕重点整机系统应用需求,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术,大力支持移动互联、模数混合、信息安全、数字电视、射频识别、传感器等芯片的设计,形成系统方案解决能力,以封装测试为重点,加强自主装备研发和应用,积极支持下一代封装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先进生产线和特色生产线工艺技术引进与升级,提高先进封装和测试水平。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强关键设备,仪器和材料的开发能力,强化芯片和软件的集成应用。到2016年,芯片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取得重要进展,封装测试水平保持国内领先,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等对全行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

15、增强,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培育出l一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国内领先的微电子产业集聚区。 重点实施的专项: 1集成电路设计专项。围绕移动互联、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面向服务器、移动智能终端、数字家庭、新一代智能卡、现代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和重点整机应用需求,突破核心技术,重点开发高端服务器CPU、移动智能终端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智能穿戴设备芯片、智能工业控制与驱动等量大面广的高性能系统级芯片(SoC)产品,形成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 2集成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专项。加强芯片设计与制造、封测、装备等环节的良性互

16、动,强化相互支撑,促进协同发展。在芯片制造环节,持续推动先进生产线建设,加快45nm32nm28nm先进工艺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动2220nm、1614nm芯片技术的研发,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支持先进工艺的IP库建设,提高制造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高低压、数模混合集成工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射频电路工艺、高压电路工艺等特色技术开发,满足芯片制造业发展需求。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材料在生产线中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链整体能力。在封装测试环节,重点支持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硅通孔(TSV)、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17、提升封测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四)新型平板显示重大工程。 把握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以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重点,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突破一批引领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以产业链配套完善为目标,以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装备、材料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前布局,完善产业配套;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加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引导和加强产业的垂直与水平整合,提升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到2016年,TFT-LCD面板技术水平和面板产能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低温多晶硅和金属

18、氧化物等背板技术取得突破,关键材料本土化配套率达到20%。AMOLED研发与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实现批量生产,初步确立大尺寸AMOLED量产技术工艺路线。3D显示、柔性显示、激光显示、全息投影显示等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重点实施的专项: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专项。加强显示面板关键技术和新工艺开发,重点支持TFT工艺技术和OLED技术,支持低温多晶硅、金属氧化物等技术以及OLED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推进3D显示、柔性显示、激光显示、全息投影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和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AMOLED面

19、板和第六代及以上TFT-LCD玻璃基板、AMOLED有机发光材料、金属和氧化物靶材、光刻掩膜板、蒸镀金属掩膜板、偏光片及各类光学薄膜、驱动IC等关键材料,以及特种气体、湿化学品、光刻胶、彩色光阻剂等重点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AMOLED面板和第六代及以上TFT-LCD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高温退火炉、准分子激光退火设备、涂布显影设备、干刻蚀设备、溅射设备、有机膜蒸镀设备、玻璃封合设备等面板生产线关键工艺设备及部件研发与产业化。 (五)北斗卫星应用重大工程。 围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需求,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车联网、电信、电力、应急救援、气象、物流、水利、林业、渔业

20、、测绘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在卫星导航(GNSS)、地理信息(GIS)、遥感(RS)、卫星通信等重点领域,重点突破芯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建设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综合应用系统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标准体系研究,促进卫星应用产业规范发展。到2016年,初步掌握北斗卫星应用关键技术,基本建立北斗卫星应用服务体系。 重点实施的专项: 北斗导航关键技术产业化及应用示范专项。重点支持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创新,突破高精度定位技术、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智能服务技术以及基于多模组合导航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导航、通信等多模融合芯片

21、和天线,以及导航传感一体化核心部器件等产品。研发导航、授时、精密测量、测姿定向等行业应用产品,以及集成定位和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导航等终端电子产品,全面提高产品性价比和成熟度。围绕保障民生需求及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需要,以行业应用服务为核心,开展卫星导航应用示范。推动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在公安系统车辆、公共交通车辆、出租车等特殊营运车辆上安装北斗多模车载终端,加强对特殊运载车辆的时空定位,搭建车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制定行业标准,实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及道路运输状态,为营运单位及监管部门提供信息集成服务。推动卫星应用应急管理示范工程,以旅游景点等应急重点区域为试点,开展卫星

22、综合应用,提升安全防控能力。对灾害易发地区以及城市内涝地点进行实时监控并预警,利用位置服务实现灾情信息的快速搜集、整理、调查和评估,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动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基于卫星综合应用的物流监控系统,加强对交易产品、运载车辆的时空定位,为物流企业与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整合、配送决策等服务。 (六)新能源集成应用示范重大工程。 结合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微电网区域示范等建设,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资源。重点开展基于风电、光电预测预报的电力运行调度体系建设,促进新能源电力与常规电力协调运行。实施城镇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重点开展分布式太

23、阳能光伏示范区、城镇新能源清洁供暖以及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提高新能源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选择适宜地区,开展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微电网示范建设。到2016年,基本形成具有在全省推广价值的新能源集成应用模式。 重点实施的专项: 1新能源电力发输储用一体化应用示范专项。以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为重点,统筹电源结构、电网架构、电力负荷、电能储存、电力输送等现状和发展,建设以智能电网为依托,以发输储用一体化、新能源为主的电力运行示范系统。重点推进基于风电、光电预测预报的电力运行调度体系建设、新能源电力与常规电力协调运行与实时控制系统示范工程。 2城镇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专项。选择基础

24、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展各类新能源及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城市规划(如与新能源结合的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如热力管网等)、终端能源利用(如太阳能中高温工业化利用)等工作中,重点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和地温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示范,建立完善的区域绿色能源利用系统。推进建设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城镇新能源清洁供暖、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新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 (七)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示范重大工程。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的部署与要求,重点围绕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和充电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市场推广和服务模式等三个方面实施

25、重大工程,支持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攻关及产业化。到2016年,完成一批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并批量投放市场,力争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规模达到1万辆以上,形成累计产销2万辆的消费市场;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供应体系,具有较为完善的测试评价规范及能力;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相适应,满足重点区域内或城际间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 重点实施的专项: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应用专项n重点支持全新设计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产品平台的开发,积极开展整车及系统部件的轻量化研究。加快能量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功率型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新型动力电池电

26、解液等研发及产业化,实现电机一传动系及控制器的一体化设计。推进测试评价能力和产品开发数据库建设,构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测试体系,实现第三方测试机构与企业测试中心的测试标准规范、测试数据互换和测试资源互补,建立开放和共享机制。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扩大在私人消费领域的应用规模。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充电设施,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建设适度规模的满足集团用户日常充电和个人用户临时充电需求的集中充换电站,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探索新型商业化运营模式。 (八)关键材料升级换代重大工程。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我省实际,以前沿领域和高端产品为主攻

27、方向,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引导各地新材料产业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到2016年,实现一批重大工程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产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重点实施的专项: 1关键基础材料技术升级专项。围绕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核电等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关键材料,重点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急需、需求量大的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合金、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及其结构功能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实

28、现高铁轮对和轴承材料、高温合金气轮机叶片及涡轮盘、飞机用铝镁钛合金、汽车轻量化用铝镁钛轻质合金、高强高模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自主保障能力。积极开展用于交通运输的高阻尼橡胶、特种密封橡胶等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 2高性能功能材料升级换代专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发展需要,重点推进纳米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稀有金属及稀土材料、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石墨烯、光纤材料、先进电池材料、绿色建材、环境治理材料、电力节能材料、先进碳材料等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在关键领域的升级换代和批量应用。围绕医用高分子界及超超临界

29、火电等极端使用环境对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重点支持核电装备用钢、各向同性核级石墨、四代核电和节能减排的高效碳化硅换热器、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电站汽轮机用耐热合金、海洋工程用耐蚀钢板、高湿热海洋环境下岛礁基础设施用钢以及特殊行业高品质铸锻件等关键材料研发、产业化及应用示范。 (九)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产业化重大工程。 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的四项约束性指标,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和供给能力,以大气、水体、土壤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鼓励绿色消费,开发推广一批急需的技术装备和

30、产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环保技术,推动先进成熟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到2016年,重点环保装备与产品的产值有较大提升,为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重点实施的专项: 1环保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面向环境治理重大需求,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境生态处理与修复、减震降噪、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重点支持水处理用膜材料、高效蒸发除盐、污(废)水高效低耗处理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技术、中水回用技术、洁净燃烧、湿式静电除尘、高效长袋脉冲袋式除尘、余热利用、高效低温电除尘、非电行业烟气脱硝、高温除尘滤料、脱硫脱硝脱重金属一体化技术、

31、富营养化控制与生态修复以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技术与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环境服务保障能力。 2先进环保技术和产品示范应用专项。按照研发一批、示范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提高优势技术的产业转化率,推进先进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处置、污染场地修复以及生态修复等领域的首次应用,重点支持示范作用明显、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项目,引导用户单位选用示范意义重大的技术,扩大先进、高效的装备与产品的市场需求。支持制造企业积极购置节能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更新制造工艺,改造和新建产品生产线,提高制造能力和总成水平,提升市场急需的重大环保装备与产品供给能力。 (十)重要

32、资源循环利用重大工程。 围绕国家、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部署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重点支持适应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推广和装备产业化,突破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废旧商品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率。到2016年,初步形成主要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的成套化生产,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体系。 重点实施的专项: 1资源循环利用专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电器电子等城市矿山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开发精细分离、自动分

33、拣、高效提纯以及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业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研发高值化回收利用技术与成套装备,推动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广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城市矿山资源循环经济生态链。围绕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废物等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发资源高效选冶、分离提取技术,研发大型高效、节能的采选关键设备,推动资源化深度综合利用技术、新型再生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及装备产业化。 2再制造专项。为提升重要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水平并形成资源化能力,着力攻克高效无损拆解、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先进成形与加工等关键技术,重点支持大规模再制造生产的高效、深度拆解技术与自动化装备产业化,研

34、发适合再制造产品表面涂覆层残余应力状态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和寿命评估设备,研制多参量多信息融合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推动智能化纳米复合再制造设备、自动化再制造成形加工系统等研发与产业化,实现装备再制造加工一体化。 (十一)智能制造重大工程。 围绕实现制造业智能、高效、协同、绿色发展,重点突破新型传感器、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智能诊断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传动、激光器等智能部件与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在汽车、机床、电力装备、工程机械、航空、石化、食品、纺织、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带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使生产效率、

35、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到2016年,形成较完整的智能装备产业制造体系,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装备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重点实施的专项: 1智能化生产线专项。围绕汽车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自动化需要,建设基于机器人的汽车车身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围绕数控机床关键部件伺服电机、主轴、丝杠等制造,建设具有不同零部件适应性的数控机床关键部件制造自动化生产线。针对电力装备变压器、隔离开关、低压电器、控制器等制造,建设满足大批量复杂零部件和电工产品特殊工艺要求,以及具备自动化物流输送、装配检测、信息管理功能的输配电设备制造自动化生产线。

36、针对机械零部件锻压、铸造、焊接生产过程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的工艺流程,建设机械零部件热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围绕化纤生产的切片干燥、纺丝、卷绕、加弹、丝饼输送、质检、仓储包装等工序,建设化纤自动化生产线,满足多种纤维、织物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实现来源不同的纺机无缝协同工作,并将现场级、控制级、MES和ERP集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 2数字化车间专项。支持汽车发动机加工数字化车间建设,围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精密加工和装配,建设部件批量机械加工数字化车间。加快中高压开关设备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针对中高压开关设备的制造,在钣金加工、壳体制造、绝缘工艺、表面处理、开关装配、在线检测等方面,

37、综合运用柔性钣金制造系统、激光切割等数字化生产加工手段,提高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建设具有一定批量的板材加工与机加工混流的电工产品数字化车间。建设石化数字化工厂,围绕石化工艺流程,实现各生产装置的控制、生产运行管理、先进控制与优化、安全控制与防护、能源监控与管理、运营管理与决策的智能化。建设食品加工数字化车间,重点针对乳品饮料加工和包装过程的质量、安全需要,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需要出发,建设食品安全可追溯的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车间。建设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数字化车间,针对家电、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个性化、全球化、绿色化、快速响应制造的需求,建设从零部件配送、加工装配检验、立体化仓储、

38、到全流程可视化监控、智能化调度、精细化管理的数字化生产车间。 3智能装置专项。重点突破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三维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制造系统、激光加工等关键制造技术。控制系统重点支持分散型控制系统、紧急停车安全系统和火灾与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系统,以及离散制造中广泛应用的可编程控制系统、机床数控系统、装备专用控制系统和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工业机器入主要支持机器入主机及系统,机器人模块化、标准化、平台化技术,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可靠性及试验检测技术,视觉、触觉、力觉传感技术等关键应用技术和高性能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器,RV减速器等关键部件研发与产业化。三维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重点支持

39、选择性沉积技术、选择性粘合技术和三维增材制造新型装备研发与产业化,推动金属材料、树脂材料等关键耗材的产业化,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机械加工、生物医疗、修复和再制造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智能制造系统重点推进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等智能制造系统研发与产业化。 (十二)海洋工程装备总装集成重大工程。 按照“市场为牵引,创新为驱动,总装为领头,配套为骨干的发展思路,以深海油气开发装备为重点,突破一批深海勘探装备、钻井装备、生产装备、海洋工程船舶及配套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工程示范应用,促进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发展,全面提升我省海洋工程装备

40、的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和系统配套能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协同发展。到2016年,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竞争力不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和总承包商。 重点实施的专项: 海洋工程装备总装集成专项。围绕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在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等关键环节的装备需求,加快主力装备系列化研发,重点开展物探船、半潜式钻井生产支持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等主力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开发,重点支持自升式钻井储卸油平台、浮式液化气储存和再生气化装置、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等装备开发,提升设计制造能力。推动升降锁紧系统、深水锚泊

41、系统、动力定位等配套系统和设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提升配套水平。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特点相适应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海洋工程装备的总装集成和总承包能力,打造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总装制造企业(集团)。鼓励由用户牵头,联合油气勘探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设备配套企业、研发设计等单位建立产业联盟,推动海洋工程装备的应用,开展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的示范。 (十三)生物医药创新重大工程。 围绕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满足人民健康和重大疾病治疗需求,以开发临床用药为目标,建设若干研发与产业化技术平台,加快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开发抗体药物、重组

42、蛋白药物、疫苗等生物技术药。到2016年,实现一批生物医药新品种投放市场,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治控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水平明显提高。 重点实施的专项: 生物技术药物专项。在抗体药物领域,重点支持针对肿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加快开展生物相似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建立从靶点确认、抗体工程到产业化技术开发的新药开发能力,提高抗体药物规模化生产水平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安全性。在重组蛋白药物领域,重点支持针对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发展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品种,包括胰岛素、GLP类似物、干扰素、粒细胞生长因子、红细胞生长因

43、子、神经生长因子等重组蛋白药物大品种的长效产品。在疫苗领域,重点支持多联多价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开展部分免疫规划疫苗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针对突发、新发传染病,提高应急疫苗的研发和快速生产能力。在小核酸药物领域,重点支持用于治疗肿瘤、血液疾病、突发病毒传染病、肝炎等重大疾病的小核酸药物开发及产业化。 (十四)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重大工程。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抓住我国医疗设备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提升高性能医疗设备及核心部件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完善高端医疗设备优势产业链,建设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基地,树立优质品牌,提升产

44、业竞争力。到2016年,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医学影像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核心技术,建立一批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 重点实施的专项: 高端诊疗设备产业化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支持多排螺旋C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高性能彩色超声成像设备及专科超声诊断设备、PET-CT及PET-MRI、数字化X射线机(DR)、电子内窥镜(软镜)、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高性能无创呼吸机、手术导航系统、血液净化设备、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等技术研发和设备及高端医疗设备配套试剂制造。支持医疗设备企业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建

45、设影像、检验、血液透析、放射治疗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临床应用示范中心,探索新商业模式。 (十五)智能电网重大工程。 围绕我省日益增长的风电、光伏及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需求,以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加强已有智能电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的力度,推进智能调度技术、储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重点突破新能源接入电网关键技术和微网技术,组织实施一批智能电网工程或微电网示范工程,提升我省智能电网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到20 1 6年,在新能源接入电网关键技术、微网控制及应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高电网对风电、光伏和分布式能源接入、运行管理水平和吸纳能力,解决新能源及分布式能

46、源并网发电问题。 重点实施的专项: 1新能源接入电网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开展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实时监测控制、功率预测和误差评估、调度运行控制和安全防御策略、系统设计集成和运行管理等关键技术,突破机组低电压穿越、谐波抑制、电压频率控制、变浆控制等技术,建立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有效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运行的技术瓶颈,提高电网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消纳能力。 2微网控制及应用示范专项。围绕分布式能源、储能、接入与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应用研究,掌握微网的相关控制及应用技术,实现微网经济运行与分布式电源优化调度,实现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下的大规模配电网经济

47、调度。根据区域新能源资源特点,将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分散式接入风电、沼气发电、小水电、储能系统、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高度整合,开展“多能互补”的微电网示范。在逐步掌握微电网中新能源电力与储能系统匹配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同时,探索微电网项目规划与建设方法,研究并实践微电网项目可持续运营的管理模式。 三、组织实施和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作用,组织协调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任务,建立健全组织实施、评估考核、跟踪问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根据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需要,制定年度计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支持重大工程建设。加强

48、部门间分工合作,充分发挥省十大产业跟踪推进小组作用,对口推进相关工作。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发和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加大财税扶持。 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本方案明确的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加强与其他产业专项、科技专项的衔接,统筹利用各部门、各渠道的资金资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鼓励各市、县利用财政资金加大对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支持与配套。强化政策支持的连贯性,在产业链全过程中,注重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的连续性,确保资金使用效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切实落实鼓励创新、

49、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三)强化金融支持。 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本方案确定的重大工程提供融资支持,加大对重点专项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立覆盖研发、孵化、转化、市场应用等多环节的资金支持体系,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投入机制,带动各类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拓宽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 (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支撑服务体系。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由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重大工程技术联合创新与实施

50、机制。围绕重大工程实施,建设若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成员构建专利池、制定技术标准。加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定落实专利导航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强化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引导新兴产业高端发展。 (五)营造良好环境。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改革力度,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新型商业模式及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制定产品技术标准,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构建有利于重大工程实施的市场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省级层面人才引进计划和相关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强化重大工程的人才支撑。围绕重大工程产业化和示范项目,全面落实政府采购和重大装备首台套等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