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2491555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一单元 成长,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或正在成长。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并不相同。美国有一部一百多集的情景喜剧,叫成长的烦恼,曾经在黄金时段播出,吸引了很多很多的人,享有很高的收视率。剧中三个调皮可爱不断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欢乐,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让人们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到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启示。 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

2、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作一点具体说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3、但从成长的角度选人教材还是第一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文章先写百草园的无限情趣,这里有让人爱恋的可爱的动物、植物,有对神秘的美女蛇的回忆和向往,也有冬日里雪地捕鸟的乐趣;与此同时,又写自己稍大以后在书塾里的生活,这里有和蔼而博学的先生,有向先生求知学习的渴望,也有折蜡梅、做戏、描绣像的自由自在。因此,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出怎样的主题?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对于这两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可将这些见解讲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课

4、文做出自己的理解。文中还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像对百草园生活的描述、过渡段的安排等,可选择相应的语句让学生揣摩和思考。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来的,节选的是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小说其实展示的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部分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就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

5、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这主要是通过回忆儿时被打事件展示的。回忆当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也透露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语带双关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由于这是一篇节选文字,教师不妨给学生介绍一下整部小说的梗概,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这部小说,以便对本文内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一只

6、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作者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把丑小鸭的经历描写得令人关注和同情。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渴望,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最终从一个人人歧视、人人嘲弄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教学本文,也可以结合安徒生的生平讲一讲,因为丑小鸭其实是作者本人的一种自述。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会对文章把丑小鸭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多的启发。 诗两首,一首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首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前一首没有通常

7、所说的诗的意象,但多少年来却被人们广为传诵。作者的肺腑之言,殷殷劝慰,会使每一位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也会从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后一首诗,面对两条不同的路,“我”选择了那条人迹稀少、荒草没径而更加诱人的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读者稍一思考就会明白。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加上学生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或对未来的想像,看看能给自己哪些有益的启示。 本单元还有一篇文言文,是王安石的伤仲永。作者先讲述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这段成长历程,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一个孩子,五岁即能“指物作诗立就”,但其父因利而“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使他长大以后反而“泯然众人矣”

8、,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因此,教学本文,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方仲永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本文以前放人教材时,只节选了前两段,没有第三段的议论。虽然没有这一段的议论,学生读后也会有所领悟,但可能体会要肤浅些。因为作者不仅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说,而且还引发开去,说明贤人不受后天的教育如此,何况像我们大多数人那样的普通人呢?这其实也就是在告诫我们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可以让学生就方仲永这个故事本身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谈得合情合理就可以。 综合性学习说明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二单元 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

9、目的之一。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它们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杂文龈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诗歌木兰诗。 编者在编选上述课文时,不仅考虑了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健康、优美,而且充分考虑了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比如黄河颂虽然是一首抒情诗,但语言浅显,感情明朗,有一些表现手法与修辞方式,如直抒胸臆、呼告、比喻等,不仅容易理解,结合举例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运用。又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是一篇杂文,它篇幅短小,不足千字,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

10、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如果老师能结合黄河颂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引导,交待清楚时代背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篇文章晓喻的道理。最后一课,虽然主题比较深刻,但情节简单,并且又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讲述的,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个故事,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总之,这个单元阅读课文的编选力图贯穿一个原则:精选文质兼美、篇幅难度适当、贴近学生兴趣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作品的引导下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多种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这些课文作为同一单元的阅读材料,大多具有一些共同点,即都是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都有比较重要的写作背景,都有含义深刻的精彩语段,都是适合朗诵的语言材料等等。基于

11、此,提出本单元如下教学目标;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不难看出,这些要求兼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并且对上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 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国家与民族,爱国就是一种人

12、类共同的美好情操。尤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在经历了近现代历史上令人心痛的民族屈辱与苦难以后,更加希望建造一个“伟大坚强”的国家。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爱国”被列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位。本单元阅读教学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扣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编者认为,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与人的民族文化之根有关联的人文情怀,正如本单元提示语中所写;“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词、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首先应该被唤起的是对于祖国山河、语

13、言文化、民族同胞的热爱,像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所蕴含的正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把握文学教育的特点,它是一种审美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 下面谈谈关于教学本单元阅读课、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教学黄河颂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设计仿作诗歌练习,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加深体会与吸收。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

14、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篇类似散文诗的抒情散文,教学时如果不从“诗意”这一角度处理,将会使课堂枯涩沉闷、生气全无。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之前,务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或者播放音乐松花江上,让最形象的音符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本文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品析文中的关键意象和抒情描写,是教学的核心

15、环节。本文众多的意象如列锦般排列在一起,纷至沓来,加上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从而在文章中形成一种气势和力度,不断冲击着读者。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了细节的活生生的“关东原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像体味这些意象,力求将它们还原为真切的感受和活生生的形象,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再造出一个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这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此外,本课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应扎扎实实地教学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作于1923年,作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生平,是理解

16、课文内容十分必要的环节,教师应在课上作简明扼要的交待,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作者提倡的雄健的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使学生很快地接触文章主旨。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运用比喻说理的好处,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段话,用纯议论的笔法阐发课文所讲的道理,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通篇运用比喻,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使读者由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受到启迪与感染。文中比喻较多,教学时应避免将一些名词、修辞概念生硬地教给学生,最好举几个有助于把握文章、了解比喻用法的例子,多让学生自己阐发,造句。此外,还可以针对学

17、生普遍缺乏坚强意志力的状况,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自己应该怎样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成为“雄健的国民”?以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品由于其表现主题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简练、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时,因为是当作记叙文处理,比较注重课文结构分析,新教材建议教师可以尝试直接从母语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讲起,点出这篇课文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意义,为学生初读课文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打基础。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

18、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孩子们被迫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教育。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由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显出了庄严的意义。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使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重点晶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通过对一些重要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小说主题思想。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花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篇课文的故

19、事情节学生较为熟悉,语言也相对平易,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阅读,不宜采用句句串讲的方法。在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基本脉络,并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以填补诗歌留下的空白,比如结合“奔赴边关”一节文字,体会木兰的心理。结合“十年征战”一段,想像木兰征战沙场的经历和英姿等等,最终达到能够背诵课文。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诵读品析背诵”方式,也可采用“复述背诵想像”方式。作为扩展,还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像,改写木兰诗。或者播放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要求学生将影片与原作做一对比,评价二者之间的异同,在课上发言、商讨广也可写成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以阅读黄河颂为基础,

20、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进行“探寻黄河文章,了解黄河忧患”的专题活动。每项活动有意引用一句诗(“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汹涌澎湃在梦里”是歌词)作为小标题,不仅是为了增加教材语言的可读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是含蓄地点出这项活动的宗旨。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合理。大多数活动都需要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与合作者进行口头交流,向全班做出汇报与书面展示。教师在执教前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设计者意图,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也可以结合当地及本校条件适当增删调整部分内容。 第一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寻黄河对华夏文明形成的影响。这一主题的选择与设计,是以复习课文黄河颂

21、作为契入点,着眼高,切人低,力求每项活动的设计与安排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众所周知,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第一小题的三个问题都从诗句中来,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探究本事,用史实、实物充实诗人的颂词,由此也间接地接触到一种诗歌诠释方法(也许以后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影响)。搜集有关黄河的故事、成语等活动,为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积累词汇,感知黄河在民族文化中深厚的文化积淀提供机会。教师应该借此强调词语是思想的容器,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词汇积累的乐趣并能够因此掌握一、二种学习词汇的方法。 第二项活动侧重收集诗文、歌曲,召开主题晚会,唤起学生对黄河的感情,可以“歌唱黄河”作为核心。这一活动可视

22、为跨学科的综合活动。教师可与音乐老师合作,选择在音乐课上进行,也可利用班会课乃至学校文艺活动进行。语文教师主要在体现活动的语文特点上下功夫,应要求学生抄下歌词并引导学生品味评析。有关诗词部分应该要求学生背诵并向同学介绍。 第三项活动侧重于收集资料,筛选信息,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关注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引申开来这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不废江河万古流”的隐含意思就是要我们共同来关心黄河,让黄河永远奔腾在中华大地。因此,这一环节的话题可以确定为“环保”。其中,第一项侧重了解黄河现状,第二项重在宣传呼吁,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妨由学生分组承担各项任务。先由部分学生收集资料或进行调查,召开调查

23、报告会,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并予以展出,使两项活动互相呼应,增强活动效果。如果当地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组织调查收集其他河流或者当地河流情况,不必强求一律。 公益广告的设计是一项特别需要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活动,要力求巧妙、生动、有创意,但仍然应该突出语文学科特色。如果学生不具备绘画才能,可以只用文字来描绘自己的构想。当然,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若干小组共同设计,以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 第四部分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写作形式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作为自我评价。“我心中的黄河”题目比较灵活,学生可以从很多角度发挥想像,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对黄河的向往、希

24、望、祝福。第二小题则是给情境作文,侧重在环保意识的呼唤。第三小题是必做题,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自我评价部分。 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三单元这个单元是名人单元。 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初中生是小说、人物传记,高中生是人物传记、小说。可见人物传记在中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人物传记,大都是名人传记。这些名人,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他们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们的奋斗业绩,他们的精神品格,往往为人们所景仰。中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法名人。中学生喜欢阅读名人传记,是毫不奇怪的。课本设置名人单元,就是出

25、于这个原因。 这个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四篇是现代文,写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和福楼拜。邓稼先是科学家,闻一多是学者、诗人和民主战士,贝多芬是音乐家,福楼拜等四位作家名气和地位都及不上前三位,但这篇文章写的是群像,因此也选作课文。 学习四篇现代文,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邓稼先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或者叫前言,作者从中国近一百多年来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贡献,点明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进一步突现邓稼先的精神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6、“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完全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感情上受到极大震荡的角度,进一步突出邓稼先贡献之巨大、之可贵。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五部分把第二部分写到的邓稼先的能力、精神和品格具体化,文中引用唐代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歌更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第六部分是前五个部分内容的升华,也是全文的总结。文章相对其他课文来说,长了一些,但思路严密而清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开头两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

27、二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些都是议论;作为两个部分之间过渡的第七、八两段也是议论。全文结构严谨,思路也很清楚。 音乐巨人贝多芬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文章开头,“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然后,客人来“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贝多芬这时出现了,客人“默不作声地望着他”;接着,“客人小心翼翼地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说话了,“客人不停地记述下来”;最后,贝多芬留客人吃饭,在餐桌上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话。全文条理清晰。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的是一次聚会,基本上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文章先简单交代福楼拜家,接着写道“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就描写屠

28、格涅夫;然后写道,“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就描写都德,然后写道,“接着来的是左拉”,就描写左拉;然后写道,“渐渐地,人越来越多”,就描写福楼拜;最后写道,“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就写福楼拜送客。作者思路十分清楚。 理清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中作者思路一旦理清以后,对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和福楼拜等四位作家的理解,肯定会更加深入。反过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更深入的把握,对作者思路的认识也会更加清楚。这是相反相成,互为作用的。 除了达到“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个单元教学目标以外,当然还要让学生把各篇课文的精华学到手。课文精华也许与教学目标一致

29、,也许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对后者,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 邓稼先一文,要注意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来写作本文,因此能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背景上落笔,能把主人公与美国原子武器之父对比着写,能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奋斗史的高度来写。这是大手笔,一般人难以企及。值得学生为之探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一千多字中,突出地表现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上述种种,值得学生好好揣摩。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样通过写一次会见,通过描写主人公的肖

30、像、行动和语言来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能抓住特征写,用词精当而生动,值得学生好好学习。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样通过写一次聚会,通过写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和行动,表现出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特点。让学生认真揣摩写人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怎样做到声情并茂,从表情写到内心,怎样在记叙中插入抒情、议论。 文言文孙权劝学主要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内容大意。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均不作要求。 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主要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在三项中任选一项。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其次要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激励、合作;第三要重

31、过程,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参与了就好,只要尽力了,就应给。予适当鼓励。 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四单元 本单元主要选是的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中外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体现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学习本单元,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的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

32、,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得到滋养。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自己的认识。不要划一地要求学生理解某种文化现象。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化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单元各课后有一定量的扩展性练习,教师可以自己设计练习形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发挥创新精神,灵活处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 “综合性学习活动”,也不一定照本宣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完善,或者另起炉灶。 下面先说说阅读: 社戏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理解

33、这篇课文的的钥匙。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包括人物和环境两方面: 1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切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高尚无私品质的突出表现。

34、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表现得也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头,“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敢于负责,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表现了他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2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

35、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

36、段永生难忘的体验。学习这篇课文,要以此为核心,进行教学。 安塞腰鼓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瘐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课文的主旨

37、,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要想诵读好这篇课文,要对其形式特点有一定的把握,要注意以下几点: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课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

38、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根据以上特点,安排诵读的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等。 竹影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中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最好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引导学生

39、了解即可,不要过多讲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今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兴趣是成年人意料不到的。弟弟发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样的问题大概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情。但是孩子的

40、天性并非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的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好玩好动的本性,接着就引入了正题:水门汀上的竹影,好像中国画一样潇洒斑驳。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热情。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过的画图。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关于艺术方面,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像,中国画像符号”。学生可以有疑问,可以做些指导。所谓“符号”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

41、(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尤其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反映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观舞记 这篇课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应该作为教学重点。从语言形式到表现内容,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 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养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

42、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印度舞蹈大多表现宗教故事,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让人不必拘泥于故事情节,而为之喜为之悲,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舞蹈达到这种神韵,确实令

43、人叹为观止。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艺。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有时间或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本课与安塞腰鼓做一些比较研究。 戏曲大舞台 综合性学习活动“戏曲大舞台”,在教材中对活动的内容、方式已经有了详细的指导,这里不再重复。下面说两点: 1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某种戏曲,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

44、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灿烂文明,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学习鉴赏中国戏曲,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活动建议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目标,不要盲目求高求深。重点是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而不在于获得多少戏曲方面的知识;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活动,不必惟教材是从。自己有创意更好;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及看戏、访谈等活动,要注意学生的经济条件,不要强求划一,境加学生的负担;可参考以前其他语文活动的要求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五单元 探险,既是人对自然的探索,又是人对自身的挑战。本

45、单元的主题是探险。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为此,一批批探险家出现了,他们的探索和发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近现代以来,探险家更是层出不穷,如群星闪耀,相映生辉,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印。 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它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国人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说,本单元的设置,乃持一种开放的态势,拥有一种全球文化和视角

46、,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关于阅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部分由五篇课文组成: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真正的英雄(里根)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本单元题材丰富;有南极探险,有荒岛求生,有攀登珠峰,有探索太空,有追问太阳:本单元文体多样;有传记,有小说,有通讯,有演讲词,有神话、寓言。本单元课文情节引人人胜,主题令人深思,语言回味无穷。这一切将使师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 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我们希望关注如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

47、、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下面对本单元所选编的五篇课文作一具体说明。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写的是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饱含感情,以优美的文字,再现了发生在那茫茫南极冰原上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作者叙写这个故事,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也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而是让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作品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它应该是一粒种子,深埋进学生幼

48、小的心底,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们“精神的底子”里不可缺少的内涵。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条件,播放一些关于南极恶劣天气的图片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或可预先布置学生了解南极的一些情况(如气候、地貌、动物、植物、人类活动等),上课以提问的形式,导人对本课的学习。 2教师不要事先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不带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去阅读课文,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第一阅读感觉。教师再通过与学生的深度对话,来提升学生的第一阅读感觉,帮助他们把这种感觉上升为理性思考。 3斯科特一行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教学时可重点突

49、出他们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以此教育学生,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这种教育应该是感染、引导,自然从课文中引出来的,而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灌输。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重要片段。这是一篇贯注了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佳作,可以有选择地朗读一些重要段落,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5加强语言的品味和字词句的积累。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表现在他的行文上,往往有含义丰富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也是这样。练习中的几个句子,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本课语言丰富,生词较多,“读一读,写一写”中列出的词语,要把它们还原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掌握。 6如有条件,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茨威

50、格的其他传记作品,如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中的部分篇章。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题目是编者加的)。课文节选的部分,没有多少故事情节,而主要写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最后战胜自我,获得新生。在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的“生活教科书”。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认为,这是一部连亚里斯多德或现代人的作品都不能比拟的关于教育的论著。确实,这部作品是教育儿童乃至青少年的好材料。我们这里选编的思想意图正在于此。 教学这篇课文,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要创

51、造条件,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参看本册书后的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使学生对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个大体的了解。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于: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课文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是小说家常用的描写手法。这一点在教学时不必讲得过深过细,稍作点拨即可。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不突出文学体裁的教学。专门的文学教育安排在九年级。这里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 4,行有余力,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如荒岛生

52、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识,鲁滨孙从船上搜集的那些“不值钱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怎么用,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下鲁滨孙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这也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作一点知识的准备。 5如有条件,组织学生观摩这部名著的电影、光碟或其他录相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节选自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题目为编者所加)。课文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1对于这样的节选课文,教师最好能找来全文进行详读,并阅读一些其他有关攀登珠峰的材料,然后开展教学活动

53、。 2中国人从北坡攀登珠峰,是世界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在课外设法了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使本课的学习更有历史和文化内涵,把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 3适当渗透思想情感教育。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坚强的,中国也不乏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高水平的探险家。以此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4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内容,注意作者叙事的详略安排,并在今后作文时学会运用。 5有条件的,可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里根为纪念“挑战者”号遇难的全体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词。“挑战

54、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它的影响不仅仅是美国的而且是世界的。里根的这篇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令人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从长远眼光看,学习这样的课文,对于儿童今后的思想成长是有帮助的。课文中深沉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眼下可能还不能懂,但长大后一定能理解。 1可请物理老师或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介绍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以加深同学的感性认识,感受人类的伟大,科技的进步,以便理解课文。 2教师可找来有关报纸、画报,有条件的话,可以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爆炸时分叉的火焰、从大西洋中捞起的还保留有完整美国国旗的飞机残骸、麦

55、考利芙的照片等,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篇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能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是美国的,是资本主义的。所以教学时要有意培养孩子的全球眼光和世界公民的意识。 4.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表达如此丰富、强烈感情的演讲词并不多见,能够这样直接冲击人们心灵的作品也是不多的。朗读是体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教师在让学生听录音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5课文中的好句子不妨让学生摘抄下来,并学会运用。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教学时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关子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漫话

56、探险”,围绕“探险”这个话题,设计了三个活动,供师生选择。 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是: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条件,任选一项,学生可自由组合,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每组开展一项活动。三项活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相继开展。一般来说,同时进行便于在课时上作统一的安排,除了前期准备外,两节语文连堂即可完成。但相继开展教育面更大一些,在某一

57、小组开展某项活动时,其他两组的同学便可前往观摩,甚至互派“探险小记者”作及时报道。 开展“探险家的故事”这一活动,可围绕三方面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让学生在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探险故事的追踪中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搜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用口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复述能力和口头描述能力。 “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是一个辩论会,某种程度上它是第一个活动的深化。举办这一活动起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本单元的阅读课文表达的思想价值观有比较深入的把握;二是学生课外自行掌握了一定量的关于探险的资料。展开辩论活动,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

58、使辩论双方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使双方观点能够交锋。如果一方理据凿凿,而另一方理屈词穷,论辩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这里要强调的是,课文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似乎是过于倾向于正方,这就可能使得辩论很不利于反方。为此,教师要大力扶持反方观点,使双方力量能力大致均衡。二是不要对两种观念的对错作最后的评判。辩论的过程重于结果。举办辩论会的目的是展开交流,提高思辩能力,锻炼口语表达。 “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是为应和“学会生存”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而设置的。活动虽然是模拟性质的,但难度较大。它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是一个考验。这一活动不仅考验应聘者,也考验招聘小组的成员。语文老师要组织学生精心策划,提

59、前布置,使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和考查办法,防止场面乱哄哄,活动走过场。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教师可灵活掌握,学生可自由选择。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说明第六单元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千姿百态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它们是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诗人牛汉的代表作华南虎、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动物小品马和蒲松龄的神奇故事狼。这些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

60、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本单元在选文时既照顾到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又考虑到了体裁的多样性(小说、散文、诗歌、科学小品),而且从文章的题材上也力求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描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一、西方的纯粹的动物小品,它们从科学的角度比较客观地描述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七年级上册选编的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本单元选编的布封的马等;二、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它们一般不会脱离环境,单纯地描摹一种动物,而是将这种动物放在人类社会中去体察它的处境和遭遇,比如冯骥才的珍珠鸟、郑振铎的

61、猫等,三、借物喻人的文章,它们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折射人生的思考,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等。本单元力求囊括这三种题材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教学这个单元,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教学重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这个拥挤的地球村里,每一个生命都应该享有同等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权利。尤其是作为自然界的强者人,更应该懂得尊重其他的生命形式,即便是一只蚂蚁或一尾金鱼,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是每一

62、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美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文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比如珍珠鸟中“我”就为小鸟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爱的家园,靠一颗爱心赢得了小鸟的信任;斑羚飞渡中斑羚群面临绝境所表现出的无助,正可以让人类反思自己对生命的践踏。教师还可以联系七年级上册中一些与生命意识有关的文章,如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启发学生从自然中感悟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靠人类的智慧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人类到了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了:是否因为我们

63、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从这个角度解读本单元的文章,可以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更深入的思考。比如,珍珠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人与动物之间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暖的色彩。其实在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再如华南虎,如果我们先不谈它的象征意义,而就诗句本身来看,那“两道铁栅栏”、那“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的趾爪、那“水泥墙壁上”“血淋淋的沟壑”,不就是人与动物紧张关系的写照吗?又如布封的马

64、,通过对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特点的比照,再一次将人与动物的矛盾关系摆到我们面前:人对马的“教育”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马?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引导他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以曲折地反映出人类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憧憬寄托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之中,或者说,作者善于从动物身上找到人类高尚品质或卑劣的品性的参照物,以动物为镜子,反观人类的言行。比如,华南虎中那只老虎在绝境中表现的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既是对庸俗“观众”的谴责,也是对具有华南虎一样不羁灵魂的人的颂扬;么斑羚飞渡中对斑羚群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的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这种品质的讴歌;马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歌颂马的高贵、剽悍、豪迈和犷野,为我们勾勒了这种动物的精神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所承载的精神品质。 二、知识和能力方面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本单元的课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