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复习》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2477980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复习》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复习》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复习》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复习》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记叙文阅读复习》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

2、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

3、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

4、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读,细读,从读, 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带着问题仔细读 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最好做笔记,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记叙文阅读技巧1、

5、常见的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主题句(中心句或主旨句)首段(段首)或尾段(段尾)的议论抒情句。4、概括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

6、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

7、出中心。10、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2、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1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

8、、描写、说明。1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11)侧面描写;(12)侧面烘托。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18、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19、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2)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

9、。20、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21、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

10、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

11、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2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2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设置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5、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2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27、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28、句子的作用一般包含内容及结构两方面的作用。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二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复习反思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