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全球调查:新兴经济体的研发战略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2429457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麦肯锡全球调查:新兴经济体的研发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麦肯锡全球调查:新兴经济体的研发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麦肯锡全球调查:新兴经济体的研发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麦肯锡全球调查:新兴经济体的研发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肯锡全球调查:新兴经济体的研发战略(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窗体顶端麦肯锡全球调查:新兴经济体的研发战略对管理人员的不满以及缺乏知识共享构成了普遍的挑战。2011年4月来源:运营业务人们对诸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经济体抱有较高的增长预期,这些经济体正从全球衰退中走向复苏,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提供了降低成本的途径,以及在未来数年扩展研发努力的前所未有的良机。然而,在第三届麦肯锡研发年度调查1中,全世界整整1/3的高管表示,其企业并没有在新兴经济体开展任何研发工作2。那些在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工作的企业受访者中,大多数(2/3)表示,其研发重点要么是全球产品平台,要么是新兴经济体的本地创新这与其研发工作仅针对发达市场的企业截然相反,后一类企业的受访者表示

2、,新兴市场的研发业务并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另外,企业似乎正在努力使其目标不论是寻求更低的开发成本,还是更好地获取客户洞见与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具体研发重点保持一致。与是否为“高业绩创新企业”3相比,企业的研发重点似乎更重要。实际上,高业绩企业与其他企业报告的目标与实践之间几乎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有一点除外:高业绩企业的每一名受访者都表示,其企业在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工作。无论企业为什么在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工作,受访者都普遍承认:新兴经济体的研发管理人员的绩效大都落后于其在发达世界的同行,大多数研发决定都是集中做出的,而且企业在有效地分享知识方面举步维艰。注释:1本在线调查自2011年3月1日开始至3月

3、11日结束,共收到来自1,173名高管的回复,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代表了不同的企业规模,其专业背景和资历也各不相同。2我们把“新兴经济体”定义为正经历高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以及这些国家内的子区域(例如上海市),以及拉丁美洲、东欧、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国家。3受访者认为,此类企业拥有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内涵式增长速度,并且有超过30%的内涵式增长是通过内部开发的新产品实现的。支出与目标2/5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的研发预算将高于去年的水平在我们的2010年调查4中,有相同比例的受访者如此表示。2/3的高管表示,其企业将把2011年研发预算中的一部分用于新兴经济体

4、,其中大部分集中支持在全球市场销售的产品平台,或者支持在新兴经济体市场本土制造并销售产品的创新。不到1/10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在新兴经济体研发工作的主要重点是为发达经济体服务。企业总部位于亚太地区5或北美的高管最有可能表示其企业不在任何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工作(图表1)。引人注意的是,我们所定义的“高业绩创新企业”,100%都在新兴经济体开展部分研发工作。在其企业在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业务的受访者中,占总开发支出最大比例的投资依然是内部研发,其次是与供应商的协作性研发支出(图表2)。一般来说,企业的支出似乎与其目标是一致的。例如,专注于新兴经济体本地创新的企业,会将其内部研发预算更多地用于这些经

5、济体,而专注于全球产品平台的企业则将其内部预算更多地用于发达经济体。注释:4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见“麦肯锡全球调查:危机后的研发”,麦肯锡季刊中文网,2010年4月。5澳大利亚、香港、日本、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一刀切并不适用所有情况在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业务的原因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在表示其企业专注于全球平台研发的受访者中,44%表示,在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工作的理由是追求较低成本;在那些为追求新兴市场创新的受访者中,39%选择“获取客户洞见”为其原因(图表3)。40%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对产品特点进行了调整,以便满足新兴市场消费者的需要,但仅有16%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为新兴市

6、场的客户开发全新的产品(图表4)。专注于新兴经济体创新研发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可能开发新的产品(24%),企业总部设在某些最大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印度的受访者更有可能表示,其正在为新兴市场消费者开发新产品。也许这是因为这些企业创建于这些地区,拥有针对本地市场的产品,因而,今天拥有了进入这些市场的特权。受访者表示,中国和印度是作为研发目的地的最常见选择,上海和北京最有可能被受访者选择为目前的研发投资目的地(图表5)。然而,本调查并没有反映出新兴经济体中存在单一的研发热点地区;实际上,有1/4的高管表示,其企业将研发资源安排在我们的调查所问及的十大主要目的地之外的地域6。注释:6我们在本次调查中所选

7、择的目的地都是在2006年 2010年期间平均研发投资水平排名前十的地区,而且也是在近期研发投资增长方面高于平均水平的排名前十的地区(通过比较20092010年的增长与20032010年的平均增长而确定)。管理在新兴经济体的研发业务留住员工是在新兴经济体研发领域中最主要的人才管理方式(37%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选项),其次是从最重要的人才来源(例如竞争对手、大学或其他行业)进行积极主动的员工招聘(26%)活动。不过,就整体而言,高管们对于在新兴经济体的研发管理人员的技能并不是很满意,不论这些管理人员拥有哪国国籍(图表6)。当然,就本地知识以及对经营环境的理解而言,受访者对于在新兴经济体的研发管理

8、人员的评价要高于对发达经济体管理人员的评价。然而,就本调查所问及的所有其他管理技能而言包括受访者认为最为重要的领导能力和沟通技能新兴经济体的管理人员被认为是处在落后地位,不论企业的重点是什么或者其在新兴经济体的研发管理人员拥有哪国国籍,均是如此。与其他受访者相比,专注于本地创新的企业的高管对于研发管理人员的技能的看法更加积极尽管差距不是很大,同样,企业总部设在新兴市场的高管比其他受访者的看法也更加积极一些。也许是看重其所拥有的本地知识,专注于本地创新的企业选择更多的当地人士来领导其在新兴市场的研发项目:在这些企业中,有接近半数的高管表示,当地人士管理着绝大多数的企业研发项目,与之相比,在专注于

9、全球产品平台研发的企业中,做如此表示的高管比例约为1/3。但就整体而言,仅有34%的受访者表示,当地人士管理着其在新兴经济体的绝大多数研发项目。另外,受访者预计,新兴经济体中管理研发项目的当地人的数量在未来数年不会有显著的增长。与更大型企业的受访者相比,来自年收入低于10亿美元的企业的受访者更有可能表示,需要依靠本地的研发管理人员考虑到这些企业拥有较少的资源并且不具备实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研发部署所需要的规模,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鉴于对于新兴经济体管理人员普遍不满意,因此,大多数企业采取一种集中化的研发决策方式也就不足为奇:23%的受访者表示,由其企业的当地办事处选择评估项目组合的标准,与之相

10、比72%的受访者表示,这是由总部决定。不过,企业在有些情况下会尊重本地知识:49%的受访者表示,选择本地合作伙伴的决定是在本地作出的,与之相比,45%的人表示,这些选择是由总部决定的。受访者有共识的另一个领域是知识分享的困难:64%的人表示,其企业在这一方面勉强可以说“有些效果”。企业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协作工具都是相对过时的,例如,频繁的电话与视频会议(65%),以及靠出差进行面对面会议(62%)。在一定程度上,业绩较好的创新企业的受访者更有可能使用统一的知识数据库和全球性实践社区来分享信息,此外,还会使用电话、视频以及出差等。展望未来 对于考虑将研发工作部署到全球更大范围的企业而言,新兴经济

11、体和发达经济体研发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的可感知的技能差距凸显了下列问题的重要性:在扩张期间,不要以牺牲最佳运营实践为代价,忽视人才与组织的发展。根据我们的经验,新兴经济体中的最佳创新企业在这两方面都表现极为出色。 在本调查中所有被定义为“高业绩创新企业”的企业都在新兴经济体开展研发工作。此外,还有更高比例的受访者表示,其企业在新兴市场寻求增长,而不是在那里从事研发业务。企业可能会受益于在新兴经济体开展更多的研发工作。 在其他方面,高业绩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说明追求最适合其新兴市场研发目标的战略将会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 鉴于受访者报告的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研发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的

12、差距,本调查中所观察到的集中化决策趋势有一定道理。不过,旨在提高管理人员技能的集中式培训将会使许多企业受益尤其是在本调查中重点指出的以留住员工和积极招聘为特征的人才管理方面,更是如此。作者简介:为本调查的设计与分析做出贡献的人员包括麦肯锡底特律分公司咨询顾问Christie Barrett,华盛顿分公司咨询顾问Peet van Biljon,以及克利夫兰分公司董事Chris Musso。本文译自:“R&D strateg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McKinsey Global Survey results”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麦肯锡公司书面授权,不得复制、转载、转贴、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之内容,亦不得就本网站做镜像网站。已获书面授权的个人或机构应在使用条款范围内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网站内容。麦肯锡公司和其关联公司对任何因使用或浏览网站内容而产生的损失或损害(包括直接、间接、偶然、从属或惩罚性的损害、或有关损失收入或损失利润的损害赔偿)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所有 1992-2011 McKinsey & Company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