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六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416952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六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六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六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六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六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六地球表面形态 当地时间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7.1级地震,造成至少293人死亡。读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次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的()A.B. C.D.2.下面能表述墨西哥西海岸地貌成因的是()【解析】1选D,2选D。第1题,从图中板块分布可知,图示中部为太平洋板块,其东为美洲板块,墨西哥西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第2题,墨西哥西部属于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形成海岸

2、山脉、海沟等地貌。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3、4题。3.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常被侵蚀成谷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3选C,4选A。第3题,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即背斜谷。第4题,结合图中岩体运动方向,

3、可以判断处岩层属于背斜顶部的岩层,且具有分层的特点,属于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大理岩、石英岩都属于变质岩。【加固训练】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选B。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岩层形态不同,三处的地质构造不同,判定时应避免用“地表形态”作为判定的依据,判定的标准是根据“岩层形态”,具体对应如下表:地点岩层形态判定结论甲岩层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移断层乙岩层向上弯曲背斜丙岩层向下弯曲背斜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

4、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5、6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06 5.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6.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B.C.D.【解析】5选A,6选B。第5题,根据a处存在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可知:X处为山谷;由a到b、c岩层均由老到新,为背斜构造。第6题,若两河支流相连,海拔较高的c河上游的河水将流向海拔较低的a河,因此处流量显著增大。【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是:(1)忽视文字背景材料中地层新老关系,导致不能判断地质构造类型;不能根据河谷与等高线形态的关系判断海拔高低,导致不能判断X处地形类型。

5、(2)因没有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分布之间的关系,导致不能判断河流流向、河流a、b、c总体海拔高低,进而无法判断“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7.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选D。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岩顶部岩层被侵蚀掉,说明出现了侵蚀作用;后出现了沉积岩,说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而、岩层都被岩浆岩破坏,说明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和沉积岩。8.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 ;从地质构造上

6、看,甲地属于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解析】第(1)题,判断地形时,可根据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判断地质构造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弯曲状况;甲地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向斜山。第(2)题,乙处为河流在出山口处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第(3)题,丙处的泉水来自隔水层之下,这里泉水的形成与断层密切相关。第(4)题,欧亚

7、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分别属大陆板块、大洋板块,它们碰撞会形成岛弧、海沟等地貌。答案:(1)山地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陡降,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大量沉积而成。(3)断层(4)在欧亚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火山等,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这是由于大陆板块相对较轻,而大洋板块相对较重,它们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火山等。(2018·浙江联考)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

8、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完成1、2题。1.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2.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A.硅铝层B.硅镁层 C.岩石圈D.软流层【解析】1选D,2选D。第1题,以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板块分布知识的掌握及区域认知能力。根据示意图经纬度及轮廓获知,该地区位于欧洲南部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图可得,多火山原因是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第2题,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埃特纳火山喷

9、发出的熔岩来源于该地。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解析】3选B,4选B。第3题,乙为断层构造,其形成后,发生岩浆侵入,而甲层覆盖在丙层之上,说明甲是最后沉积形成的。第4题,侵蚀面与其下岩层并不平行,说明下面的岩层发生弯曲从而形成褶皱构造,在图中可发现两处这种情况,说明形成褶皱的次数为2。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

10、标志。5.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6.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5选C,6选A。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条古海岸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因此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6题,在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中,、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期间经历了两处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因而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11、气候持续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海滨泥沙不断淤积,不会形成贝壳堤。(2018·赣南模拟)地形变是由于地质作用,地表产生变形的现象。地形变速率是每年地表变形的幅度。读我国区域地形变速率(mm/a)图,完成7、8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077.影响甲地地形变速率的主导因素是()A.流水侵蚀B.板块运动C.火山喷发D.风力沉积8.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乙地()A.属于盆地地形B.岩层坚硬C.地表起伏大D.植被覆盖率高【解析】7选B,8选C。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地形呈上升趋势,结合其所在位置可以判断其位于板块交界处,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导致

12、该地地势抬升。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虚线,且数值较大,则可以判断该地地面沉降较为明显,对于该地来说,岩层坚硬和植被覆盖率高会使得地表不易被侵蚀,而从图上信息看,地形无从判断;地表起伏大使得流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地面沉降。 9.(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

13、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延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