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曲的语言特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2413572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元曲的语言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元曲的语言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元曲的语言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元曲的语言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元曲的语言特色(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浅析元曲的语言特色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 古典; 元曲; 特色 【论文摘要】:元曲是中华瑰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形成有着文学它本身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但不管如何,只要我们细细地玩味元曲,我们就会发现,元曲这种重要的文学与以前的文学在语言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唐诗语言重形象,宋诗重理趣,宋词主抒情,且表现在作品上风格各异,文人气息甚浓,而元曲的语言则亦文亦俗,为塑造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物服务,有着其特定的语言魅力。 元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形式而形成的一种

2、完整的戏剧形式;散曲则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元曲作家众多,创作的风格流派多样,元曲作品丰富。尽管如此,这些作品在语言特色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大致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取民间文学特色,语言平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元曲的出现与形成是在宋、金说唱艺术十分发达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元曲本身就是从下层人民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来自民间,取材于民间,在民间流传,用人民的口语抒写人民的生活与感情,因而具有很强的民间文学气息,表现手法上,或叙事诙谐风趣,或抒情憨厚纯朴,或讥评时弊,或讽鄙陋,于嬉笑怒骂中显示出其独特风格。元代散曲作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

3、183;高祖还乡就是这一类作品的典型代表,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春风得意,可是睢景臣却通过刘邦以往在家乡时的一个乡邻的观察和回忆,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加上运用民间口语,化庄严神圣为可鄙可笑,语言诙谐幽默,生动风趣,对高祖归乡一事做了辛辣的讽刺。再看耍孩儿中的一段曲词: “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这支曲子描写的是皇帝出行时,仪仗队中的彩旗招展的景象,皇帝的威仪本来是最神圣,最崇高的,可是,在这位乡民的眼里,再神圣,再崇高的威仪也只不过

4、是粗鄙可笑的“乡下玩艺儿”,顶多不过有点“鸡模狗样”罢了。 民间方言俚语的大量使用,是散曲的显著特色,这些生动活泼的方言俚语,既使作品变得更加通俗平易,又使作品的讽刺力度得到强化。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叨叨令中的唱词: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温故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在这段曲词中,二话语的大量使用,体现了北方的方言特色,曲词既通俗平易,又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二、插科打诨角色分明,念白与唱

5、分工明确,丰富多彩 在元杂剧的语言中,念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在元杂剧中,念白与唱分工明确,丰富多彩,一般来说,念白大多通俗平易,口语化,一般是散文,演员易于演唱,听众易于接受,只要是剧中人物都有念白。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二折中的一段对白: “(孛老云)孩儿,羊肚汤有了不曾?(张驴儿云)汤有了,你拿过去。(孛老将汤云)婆婆,你吃些汤儿。(卜儿云)有累你。(做呕科云)我如今打呕,不要这汤吃了,你老人家吃吧。(孛老云)这汤特做你来与你吃的,便不要吃,也吃一口儿。(卜儿云)我不吃了,你老人家请吃。” 在这段对白中,人物言语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

6、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 元杂剧中的唱词讲求音韵,显得比较高雅,在演唱上,唱词则是由主人公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念白,念白与唱词分工是十分明确的。唱词由主人公一人独唱,这可说是元杂剧独有的特色。 三、人物性格鲜明,角色语言个性化 元曲在人物描绘上,十分重视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个性鲜明,生动传神。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就十分突出,在剧中,崔莺莺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重情重义,对爱钱忠贞执著,例如,在莺莺和张生的婚事定下来后,老夫人又提出张生考中状元方能成亲的条件,莺莺则这样劝张生“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

7、无名誓不归”。简短的几句,莺莺渴求幸福,向往爱钱,鄙视功名的性格就跃然纸上。张生虽然渴望爱钱,但又过于软弱,经不起挫折,在莺莺赖简之后,他也说“此一念小生再不敢举眼见休也”,在老夫人要他考状元时,他也说“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红娘作为崔、张二人爱情的信使,则具有聪明机智、能言善辩、语言泼辣的性格特点,例如,张生第一次见到红娘作自我介绍时,红娘以“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抢白了他;在莺莺赖简之后,张生不知所措,红娘就责备他“没人处则会闲磕牙”;莺莺看到红娘带来的张生的简帖,假意发怒,红娘立即指责她“不肯搜自己狂为,则待要觅别人破绽”。这些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丰满有

8、特色。 四、讲究音韵,押韵工整 元曲作为一种韵文,是很讲究音韵的,其中的散曲是在宋、金时的 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它分小令与套曲两种。一般来说,小令是单支曲子,用韵上要求一韵到底,例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在这首小令中,“绝”、“雪”、“也”为韵脚,全曲只有一支曲子,同押一韵,韵律整齐划一,情感抒发一气呵成,音韵与情感合二为一,相得益彰。 当然,小令还应包括“带过曲”与“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的联合,“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

9、合而成的。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例如郑光祖的双调·折桂令·梦中作: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这首曲词由两支小令联合而成,属双调,其中“茫”、“塘”、“唐”、“窗”、“妆”、“香”、“量”是韵脚,两支小令用韵工整,同押一韵。 套曲在用韵上要求全套同押一韵,例如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包括耍孩儿、六煞、五、四、三、二、一、尾八支曲子,这八支曲子在用韵上同押一韵,十分工整。 总之,元曲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唐诗、宋词一样,在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元曲在语言上体现的大众化、口语化的特点,与其形成的历史基础是分不开的,而音韵性和角色语言的性格化,则是元曲作为一种戏曲文学作品所必备的,以上分析也只是对元曲语言上的几个主要特色略作阐述。在创作上,元曲力求通俗平易,做到雅俗共赏,这也就为明、清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