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除法精品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404819 上传时间:2021-11-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除法精品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除法精品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除法精品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除法精品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除法精品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教材)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此外,还有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等内容。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和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小数除法打下基础。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

2、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在探索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宗旨是承认学生思维策略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它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促使学生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如“买文具”的活动,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交错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有逐步相减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又如“参观苗圃”的活动,如何试商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建议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使

3、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通过观察、比较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关系,发现商不变的规律。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安排都与计算有关。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呈现的信息,会选择相关的信息。因为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信息是隐蔽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题目中的条件,并能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作出简单的推理。如教材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条件比较多,且具有开发性,因此,如何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当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出示一些条件

4、,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较难掌握的内容。学生要迅速、准确地计算,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验算和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算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建议在练习运算时,尽量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1买文具1课时2参观花圃1课时3秋游1课时4练习五1课时5商不变的规律1课时6路程、时间与速度1课时7练习六1课时买文具。(教材第6668页)1.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2.能正确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

5、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估算意识。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难点:解决商的位置问题。课件。1.口算。(课件出示)402=505=903=207=303=704=806=910=306=403=602=270=()30=60()60=180()50=200()40=80()40=40()20=18090()=18040()=12070()=140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成为这节课的“口算之星”。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682=6488=5655=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时候用过除法呢?生:我们在分

6、东西、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除法。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设计意图:借助口算导入除数是整十数的算理,由浅入深,容易明白、掌握,也有利于逆向思维的培养。】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时,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学期校长把负责购买的任务交给了老师,我准备到文具店为同学们购买文具,你们想和老师一同去吗?(板书课题)生:想。师:(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10元一个,书包20元一个,计算器30元一个。师:同学们,我们到文具店干什么来了?生:买文具。师:怎么没有同学

7、关心老师带了多少钱呢?生:老师,您带了多少钱?师:老师带了(一边说,一边拿出80元钱。)8张10元。为了公平,老师打算用这80元钱都买一样的文具,请你们结合80元这一信息,提出只买一样文具的数学问题。生1: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生2: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生3: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生4: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师: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先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上写出你的计算方法。(教师参与学生活动)2.独立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生1:因为1个书包是20元,2个书包是40元,3

8、个书包是60元,4个书包80元,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板书学生算式:20+20+20+20=80生2:我用的是20乘多少等于80的方法,因为20乘4等于80,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板书学生算式:204=80生3:我是用80连续减20的方法,即买1个剩 60元,买2个剩下40元,买3个剩下20元,买4个后就没有钱了。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板书学生算式:80-20-20-20-20=0生4:我想80里面有几个20,有几个20就可以买几个书包。80里面有4个20,因此80元可以买4个书包。板书学生算式:8020=43.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们会用竖式计算8020吗

9、?老师特别请刚才用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再请一个错误的同学板书。师: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如果学生能向他们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引导学生问)师: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竖式。他们的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他们的商都是4,但是4的位置不同,一个在个位上,一个在十位上。师:请你说一说:“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生1: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是80,就是8个十,除数是20,就是2个十,80除以20,就是8个十除以2个十,我就想乘法口诀“二四得八”,82=4。所以,80除以20,商是4。4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师:你又是怎么想的?生2:哦,他说的对,我写错了

10、。师:你们同意谁的写法? 生:第一种。师:(擦去错误的)这道除法竖式计算题,和以前计算的式题有什么区别吗?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而且这个两位数还是整十数。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讨论,你能结合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推理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吗?生: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一定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4.巩固练习。师:如果校长给老师160元,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生:16030。师:请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生:因为163=51,所以1603

11、0=510。师:我们估算的结果对不对呢?下面请同学们用除法竖式验证。(学生独立计算)“5”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同桌互相说一说。生1:160元是16个十元,30元是3个十元。因为163=51,所以16030=510,5写在个位上。生2:3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16比30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除到了个位,所以5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师:我们用竖式计算的结果,和刚才估算的结果一样吗?生:一样。师:这就证明我们既做对了,同时也估算对了。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出80元可以买4个书包,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请同学们看看这几种

12、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生:除法。师:老师也认为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一个数中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时,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如果你喜欢其他方法也可以用。请同学们快速地用除法竖式,来解决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1)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2)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3)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请3名做得快的同学到前面板演)5.试一试,探索有余数的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师:你们和他们的做法一样吗?生:一样。师:通过做这3道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80元只够买2个计算机,还剩20元,这道题有余数。师: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注意什么呢?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3、。师:说得真好。你们记住他说的话了吗?生:记住了。师:请大家齐说一遍。生:(齐说)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设计意图:经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推理过程,可以把算理了然于胸,再借助表内乘法口诀,既可口算也能笔算。对于日常生活的运用,是有十分明显的效果。】1.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商,然后计算。2.知识拓展,讨论商的末尾有“0”的问题。师:老师回到学校把文具店的商品价格向校长做了汇报,最后校长给了老师600元钱,让我去买书包,快帮老师算一算,可以买几个20元的书包?你们会列计算吗?学生交流。汇报: 生1:2030=60060030=20生2:6030=260030=20生3

14、:603=2060030=20生4: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6020,商3,写在十位上,正好除尽,被除数个位还有一个0,不需要再计算,直接在商的个位补0。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3.畅谈收获。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快乐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大家说说好吗?(学生畅所欲言)是的,我们的收获是不小,在帮助老师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成功、更收获了快乐。【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0+20+20+20=80204=8080-20-20-20-20=08020

15、=41.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初始内容,难度并不大。在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练习,强化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往往有许多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出现以前所描述的错误,特别是商的位置。问题是教材中没有文字计算法则,教学中要不要归纳?2. 让学生研究讨论出自己在计算中的想法,在学生计算讨论的基础之上总结出的方法,加以归纳,不至于学生的计算方法总是停留于口算的基础之上,不利于后面除法的继续学习,毕竟口算与笔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竖式常写错的现象,就是对方法的归纳模糊造成的。经常借助口算结果来确定商的位置,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方法上的总结与提升,学生难以掌握笔算方法,无法进行后

16、续学习。因为我们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认知偏差的学生有法可依,能够学会计算这一类除法题。A类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322=1803=12010=8020=642=3603=12020=8040=962=5403=12040=8080=(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能力要求:能熟练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B类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0()31990()64080()57070()500(考查知识点:利用表内除法,熟练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能力要求:能正确、熟练口算。)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166012432120624818031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

17、几倍;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分之一。B类:2. 7777教材第67页“练一练”1. 29圈图略。2. 889884343. 7331534. 30401030说一说略。5.26020=13(块)叙述过程略。6. (1)24040=6(包)(2)24050=4(包)40(本)7.商是两位数1828商是一位数88商是两位数13商是一位数560商是一位数927商是两位数1410商是一位数860商是一位数3808. (1)812=40(页)(1页)两页页码分别为40页、41页。(2)281-41=240(页)(3)24020=12(天)参观花圃。(教材第6971页)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

18、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难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课件。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花圃,那里种了很多的绿色植物(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情境图)。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师: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花圃的基

19、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花圃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可以用牡丹花摆22个小花坛;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三角形图案。师: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生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列出算式:1542212018师:能估计一下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交流。汇报:生1:22比15大,商在个位上,是一位数。生2:2220,207=140,208=160,140154160,所以可能是7盆。生3:154140,2220,154227。师:用除法竖式你会吗?先自己试一试。师:小组

20、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看作20,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师: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你会验算吗?师:试算12018,必须思考清楚这几个问题:该把18看成多少试商?应该商几?商写在哪里?为什么?商“6”是乘18,还是乘20?为什么?这一竖式与上一竖式有何区别?怎样知道对错?如何检验?(用求得的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与被除数相等。)学生演示计算。教师归纳算法: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有余数的要验算。(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归纳)师: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21、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说一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7031=38154=27228=8922=生1:把31当作30。生2:把54当作50。生3:把28当作30。生4:把22当作20。师:好的,同学们太棒了!你们再结合18736,和同伴说说试商和计算的过程。【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特点。在探求的过程中,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学生试说,教师适时补充。【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多问”,来带动学生的“深思”,促使学生在理

22、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算理与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参 观 花 圃15422=7(盆)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学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对算理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明确,我又通过追问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引导。如在学生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追问:“为什么要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样一来,就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计算教学,只有算理理解了,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也才能运用计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因为学生已有买文具一课的基础,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

23、我又特别关注学生的错例,并把这些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议。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学生在对错例的评议过程中,弄清了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了课堂暴露的问题转移到课后。3.在计算过程中,同学会考虑把除数换成是整十的数,但是没有同学想到把被除数也换成整十、整百的数进行计算,而我也没有及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对于这个失误,我在课后及时进行了补救。A类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16320()8470()30040()18660()37890()59650()34540()25080()6272.用竖式计算。(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能力要求:

24、能用竖式熟练计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B类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用竖式计算。8020=32050=27290=(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能力要求:能用竖式熟练计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5444666672. 45259445B类:3. 7106604. 462032竖式略教材第70页“练一练”1. 说一说略2. 说一说略17736=4333. 21624=9(本)4. 252018142325361216说说略5. 8003880040=20(千克)同意淘气的说法。6.7. 13;4915;6929;0,169;158. (

25、1)1035+5200=1350(元)(2)(2000-1350)13=50(根)秋游。(教材第7274页)1.学会用“四舍”和“五入”的试商方法,通过具体生活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重点:通过具体生活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难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挂图。师:同学们,请完成下列作业,看谁算得又快又准。(1)比较大小。324120436260485245536310287210396220(2)用竖式计算。90423065112019师

26、: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点是否已经全部掌握,来推进本课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与整理的能力。】(一)创设情境,讨论乘车方案。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师:根据这幅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归纳,交流:三年级有学生192人,四年级有学生184人,五年级有学生230人;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24人。师: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安排乘车?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安排乘车的方案,总结有以下三种:A.都坐小客车B.都坐大客车C.既有小客车,又有大客车(二)解决问题。1.引出问题(1)。师:三年级

27、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先估一估,再用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9224=()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估算方法:生1:把“24”看作“20”,估计9辆左右。生2:2410=240,应该比10辆少。师: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看看能不能求出答案。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24”看作“20”来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24的积比被除数大。积大了,说明商太大了,这是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应该为8。即19224=8(辆)。2.

28、引出问题(2)。师: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446=()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估算方法:生1:把“184”看作“200”,“46”看作“50”,可能需要4辆车。生2:把“46”看作“50”可能需要3辆车。师:同样的,用竖式试着计算一下,看看结果如何?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46”看作“50”来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商3是不合适的。因为用346得138,被除数184减去138得46,余数46与除数46相等

29、,说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即18446=4(辆)。(三)归纳练习。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当除数的个位是5或比5大的数时,可用“五入”法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除数接近整十数,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3页“试一试”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反馈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价

30、值。】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遇到的问题中揭示新的认知冲突,再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交流,并获得收获成功的喜悦。】秋游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19224=18446=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加上整堂课都是进行计算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机械,学起来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2. 分析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调商。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早已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计算

31、除法时,如果遇到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知道“不够减”,这些都是教学调商可以利用的资源。3. 本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欣赏秋游图片的方式引出情境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A类1.用竖式计算。36018=48321=56014=52525=(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B类2.先计算,再验算。63021=39226=21613=45222=(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能力要求:准确试商,正确运算,养成

32、验算的好习惯。)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20234021B类:2. 301521682012教材第73页“练一练”1. 2. 10818=6(元)8412=7(元)6178能(方法不唯一),估一估略。5. 550周6. 78449=1696623=4292388=104320521=430520521205410430565320=20800459+682=11416532013019520800459+68211417. (答案不唯一)一篇450字的稿子,奇思9分能打完吗?93119=49(个)45049=9(分)9(个)不能。淘气每分打多少个字?38412=32(个)8. (1)9006

33、0=15(分)(2)900410=2250(个)商不变的规律。(教材第7778页)1.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重点: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难点: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课件。视频播放:西游记片段。美丽的花果山上花果飘香,热闹非凡。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硕大鲜红的桃子,一群猴子正在收获树上的桃子猴王孙悟空指着收获的桃子对小猴说:“我把8个桃子平

34、均分给2只猴子。”小猴听了直叫:“太少,太少。”猴王又说:“我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听了还是嫌少。猴王又说:“我拿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大王,请您开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说:“我拿80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0只猴子,这回行了吧?”这时小猴笑了,孙悟空也跟着笑了。质疑:“为什么小猴和孙悟空都笑了?谁是聪明地一笑?”【设计意图:运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里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带动思考,效果会很好。】1.发现规律。师:谁是聪明地一笑?你有什么理由?学生说出理由及算式。教师板书算式:82=44824=28020=

35、42412=2800200=463=280002000=4学生自主观察探究。(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等式:第二道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与第一道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相比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第三道、第四道算式与第一道相比呢?(2)从下往上观察第二组等式:第三道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与第二道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相比,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第二道算式与第一道相比呢?师:比较几组算式后有什么发现?把你的重要发现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重要发现吗?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淘气把两组等式改写了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2),你同意吗?

36、生交流讨论,尝试用语言说出其中的规律。教师及时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2.举例验证。质疑: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师:例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0,2,5等数的情况,商变不变?让学生举例验证,并在黑板上展示。通过举例验证,学生明白了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要除外,再完善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3.加深理解。师:你认为在商不变的规律中,哪几个词最重要?让学生知道“同时”“相同”“0除外”这几个词最重要。讨论交流刚刚探索发现的商不变的规律。4.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根据规律做题。(1)186

37、=3(182)(62)=(183)(63)=(2)729=363=72090=36030=7200900=3600300=(3)用简便的竖式写法进行除法计算。师:一些除法算式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比较简便。例如,35050=(35010)(5010)=355=7。展示:35050 简便的竖式写法。师:你们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生:除数和被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5.扩展应用。(1)视频播放:小故事财主分银子。古时候,到了地主给长工们发工钱的时候,地主指着盘子里的银子,对面前的长工们说:“这是你们的工钱,一共是170两银子,你们60个长工平均分,每人应得2两,还余下5两。就请大家喝杯茶吧!”质疑

38、: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观察思考,并和同组同学讨论交流。通过讨论质疑,学生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但是余数会发生改变。(2)回顾前面美猴王分桃子的故事,你们有什么启发吗?让学生感受到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要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比较简单,再次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道理。】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今天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哪些生活实例当中?【设计意图:课堂最后总结部分又回到课前的故事情境,做到了首尾响应,体现了故事的完整性,课前

39、提出问题,课后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实效性。】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35050=(35010)(5010)=355=71.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时,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体现主导与主体间的关系。3.探究规律并非一步到位,首先让学生探究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再让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也不变。最后举例验证发现同时乘或除相同的数,0要除外,再完善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A类1.找规律填表。被除数60120180240360除数102

40、0304050商(考查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能力要求: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熟练解决问题。)B类2.根据86424=36,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43212=86412=43224=2166=86448=21612=1083=86496=1086=你有什么发现?(考查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能力要求: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拓展学习商的变化规律。)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66663006606420706B类:2. 36721836181836918发现略教材第78页“练一练”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2.对错对3. 8441222233404. 2500(250

41、5)=50(米)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15025=(1504)(254)=600100=62000125=(20008)(1258)=160001000=16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材第7981页)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课件。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松鼠、猴子

42、和小兔,它们时常为谁竞走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它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松鼠:4分竞走280米;猴子:4分竞走240米;小兔:3分竞走240米。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题一遍。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1:时间是4分,路程是280米。生2:时间是4分,路程是240米。生3:时间是3分,路程是240米。【设计意图:故事导入,让喜闻乐见的动画场景展现在课堂中,对学生来说,是永远的兴奋剂。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带动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1.全班交流。师:如果它们两个一组进行竞走,如松鼠和猴子一组,谁走得快?为什么?生

43、:松鼠和猴子比赛,松鼠快,因为时间都是4分,但是松鼠走的路程比猴子走得远。师:也就是说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走得越快。师:那要是猴子和小兔一组,谁走得快?为什么?生:猴子和小兔比赛,小兔走得快,因为猴子和小兔走相同的路程,小兔用的时间短,所以走得快。师:也就是说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走得越快。(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师:比较松鼠和小兔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走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走得远。)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比较谁走得远。2804=70(米/

44、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速度。)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速度。)7080小兔快。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生:表示每分行70米和每分行80米。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1分的路程。这1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比较谁走得远。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速度)703=210(米)210240 小兔快。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比较谁走得远。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804=320(米)28055第一辆行驶得快。2. 4千米=4000米1时=3600秒4千米/时=4000米3600秒1.1米/秒7.9米/秒的速度远远快于1.1米/秒,太快了。3. (1)10050=2(时)(2)438=344(千米)383344不能。4. 略5. (按列从左往右)15540335186. (1)1060=600(米)画在河西村至河东村的14处,图略。(2)2400260=20(分)9时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