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359001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 施 方 案(适用于三至五年级)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当今国际上课程管理变革的趋势,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并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起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然而在实践上,由于课程实施的环境条件的不理想,“三级课程”设置的同时却出现了“课程门类多,教材开发繁杂,教材内容重复”的问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降低,进展甚微。于是,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实施,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2、重点,推进“三级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一、“三级课程”整合实施的背景1、国家、省对“三级课程”实施的基本意见(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基200128号)(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每个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纲要规定地方和学校可以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效地加以整合。 (3)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鲁教基字(2003)12号】)(4)“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是课程设置的底线。课程门类较多,教材开发繁杂,教材内容重复,需要创造性的优化课程内

4、容,优化开设时间,保证教学实效。”(张局长在肥城市2010年小学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2、学校实施“三级课程”面临的现状(1)课程设置繁杂。学校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及省有关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设置课程,其中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基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地域特色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使用省教研室编写的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三套教材,校本课程则使用“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经典案例为蓝本编写的校本教材”吉祥剪纸泥塑身边的科学丝网工艺校园植物探秘我和植物做朋友生命与自然异想天开篆刻手工刺绣等。(2)课时安排零

5、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包括信息技术)三年级1课时,四年级1课时,五年级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三四年级3课时,五年级2课时,另外再加上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间周一课时。课时安排散乱,不利于学生开展持续研究、操作等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降低。(3)课程内容重复。在各类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的内容有很多重复,例如在以上三类课程中的安全教育、礼仪文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在语文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也有体现;在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课程中经常运用到的调查、访问、统计等技能,在数学学科中也有体现;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课程中的制作、发明创造等内容在美术学科、学校的科普教育活动中也有涉及。(

6、4)课程评价缺乏整合。目前,各学科评价自行其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都有学生的评价档案,但缺少的是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导致了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低效,甚至是无效。二、“三级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四大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其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包括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等五部分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

7、三部分,具体学习纸塑、手缝、编塑、手工、种植、养殖、烹饪、电子制作等每项目的12个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全省信息技术已单独开课,不再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项内容,但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用于课程的整合与学习。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2、地方与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

8、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领域: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萃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中,要特别重视齐鲁文化的内容。生命教育领域。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建立生

9、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学会欣赏、热爱自己的生命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进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命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结合国家“绿色证书”制度的实行,增加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内容;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增加创造与发明、技术与设计(创意)

10、、制作与操作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社会、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归属和国家意识认同的基础,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自然探究和社会探究是认识和探

11、索世界的方法。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着眼于探索生命和探索世界的内在统一,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学校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扩大到艺术探究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等。在每个学习领域内,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集中研究一个专题。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开放的、动态的,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增减。(摘自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教基200117号)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修课程,但没有教材,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12、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3)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鲁教基字(2003)12号】)三、“三级课程”整合的实施1、内

13、容整合一是寻找学科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将语文、数学课中的实践活动以及科学、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中相重合的部分摘出来,形成专题,指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每个专题中设置若干个活动主题,每个主题中设置“我的问题、快乐探究、分享喜悦、拓展之旅和学科链接”五个模块,其中“学科链接”是将各学科课程中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能力方法训练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点进行链接,以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时关注。例如,在苏教版三至五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些实践活动,三年级的变废为宝、饮水情况调查;四年级的纸与我们的生活、浪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消费知多少;五年级的让校园绿起来。地方教材中有纸张的

14、自述、节约是一种美德、大树的功劳、室内花卉本领大、穿衣与环保、饮食与环保、过度包装浪费大、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地球上的水、废旧电池危害大等课题。苏教版科学教材中还有纸的秘密、地球上的水、我们周围的空气等课题,还有植物、养蚕等单元系列。同时语文教材中也不乏环保、保护动物等单元专题。我们在这些相关联的课程资源中寻找结合点,形成了“和植物交朋友”、“传统节日探秘”、“节约在校园”三个专题,形成校本教材,指导学生以小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二是将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与学校开展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活动结合,将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行动”项目。三是将语文教学中的“写字

15、教学”单独摘出,形成书法校本课程。四是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单独摘出,由学校少先队、体卫艺办公室(卫生保健室)和安全教育办公室牵头,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间周组织活动。课程整合后,将以“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和思路展开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专题研究活动,二是自主探究活动(即学生“问题库”)。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说明引导学生基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选择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发展性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开展综合化、立体化、系列化的研究,以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四种课型(课题开题课、行动指导课、汇报交流课和总结反思课)为依托,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16、质。从研究形式和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实施一般包括四个类别:科学探究类、应用设计类、社会实践类、角色体验类。(1)科学探究类活动科学探究类活动是以探究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基本目标,其基本活动方式为观察、实验、调查、访问,内容包括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人文探究、科学探究。这类课题主要具有较强的研究性,旨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科学探究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以自然事物为研究课题的研究性

17、学习往往以观察、测量、实验为基本的活动方式。如进行的“小狗的决策能力研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蚯蚓有没有眼睛”“修正液有毒吗”“影响蚂蚁认路的因素”等都涉及观察、测量、实验等学习活动。(2)应用设计类活动应用设计类活动以设计、制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培养创造能力和技术素养为核心目标,一般包括设计制作和应用实践两种基本形式。设计制作包括设计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系统,并创造出实施的方法,如设计学校的草坪、设计校标(班标)、规划设计学校运动会、设计一个雕塑方案、设计一套校服、设计一个学校班级管理系统等;改进某一系统,排除系统障碍;计划和组织一项活动,对活动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体的规划

18、和设计,如设计采访活动、对政府官员的访问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以发展探究能力、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其基本形式为:参观、考察、访问等。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内容:如考察某一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以及文化古迹和文化遗产等活动。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或选择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主题,提出活动目标,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时间,并由学生自主地制订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方案;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

19、体时间表;准备必要的活动设备;进入现场,展开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撰写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报告,并相互交流,进行活动的总结。(4)角色体验活动角色体验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科学探究类活动尽管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它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应用设计同样具有实践性,但它是以具体的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则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对社会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只有角色体验活动才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其活动形式一般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方式。 2、课时整合一是

20、按照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标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包括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课时集中安排在每周的周四、周五下午。二是课时内容安排:一课时为书法校本课程,三课时为“大综合”,用于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其中包括两周一次的安全教育和两周一次的健康教育活动。三是制定“周课时计划”,学校教导处学期初将周四、周五的课时单独安排,按每学期16周,剩余时间进行各项研究成果的展示和评价。任课教师将每周开展的专题研究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子课题,明确研究目标,设计教学内容。3、师资整合一是将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地方课程教师和校本课程教师统一调整为“大综合”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和

21、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二是设立书法教师。三是原来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在少先队和安全教育办公室的具体安排下负责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4、目标呈现附:三至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目标三年级课程目标体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认识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知识,学会简易的作品设计、制作,丰富劳动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安全有责任新的参加劳动,初步具有技术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科学探究目标 实践操作目标 1初步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去解决。2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并能按制订的研究步骤展开研究活动。3初步

22、了解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能够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咨询等途径搜集资料,尝试从网络上获取信息。4掌握处理信息的简单方法。能够通过摘抄、剪报、记要、摘要等方式选择整理资料。5初步认识调查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基本方法。能够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调查,学会利用调查成果解决问题。6初步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去解决。7初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活动中与伙伴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进行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8培养表述交流能力。能活动过程中表述自己的观点,能通过写观察日记或活动记录、办手抄报、剪报、小制作等形式交流研究成果。 1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

23、的认识。学习给花木换盆、管理花草等知识;学习饲养小鸡、小鱼等小动物的知识。2学习打扫卫生技能。学会使用扫帚、簸箕和拖把,学习擦玻璃的技巧,能自主把自己的卧室、学校的教室打扫干净;学会自己洗衣服、擦洗餐具、清洁厕所。3能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学习炊具和灶具的使用方法,能做简单的饭菜(包括摘菜、洗菜、切菜、淘米、做稀饭、焖米饭、做清汤面、蒸蛋羹、炒鸡蛋等);学习使用电饭煲,掌握用电饭煲煮饭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4初步掌握简单的工具和使用技能。锤子、钳子、扳手和螺丝刀的使用;了解电灯开关和电源插座的构造和作用;学习看电表,换电池。5掌握初步的工艺美术技能。包括剪刀和裁纸刀的使用方法,学会刻纸、剪纸的几

24、种技法;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能看懂纸工制作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展开图,实物图,操作示意图;能制作几种纸制工艺品 四年级课程目标体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 科学探究目标 实践操作目标 1培养问题意识。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和质疑的习惯,能够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尝试解决问题。2能够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合理调整和完善。3掌握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能结合活动内容合理选择方法搜集资料,能比较熟练地从图书室(馆)、书店、网上搜集资料。4

25、学会科学处理信息。能够对收集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整理,得出自己的基本结论。5初步了解调查和采访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基本方法。能够依据活动需要明确调查采访对象,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采访提纲,掌握正确的调查采访方法,在家校和社区中开展调查,能对调查采访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6培养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信息的意识。学会科学分工与合作,养成认真完成份内工作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和伙伴协作解决问题。7能运用多种方式展示交流活动结果。学习撰写研究报告,能选择使用手抄报、剪报、小制作、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和交流研究成果。 1欣赏自然世界,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学习

26、植树的技巧,提高美化教室、校园和家庭环境的水平和欣赏、鉴赏的能力。 2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调料,学习做菜(如香菇油菜、红烧猪肉、炒海带丝等);学习和面、做馒头、花卷、春饼,自制豆浆等技能。3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缝补袜子、钉纽扣,了解手缝的常用针法;学习晾晒被褥和收藏衣服的方法。4认识一些常见的木工工具(卷尺、斧子、锤子、锯子、刨子等)知道其性能和用途。学习钉小板凳。5进一步掌握工艺美术的技能。初步了解泥的可塑性,认识几种常见的泥工工具,初步了解揉、搓、压等技法,能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学习中国结的制作方法 五年级课程目标体现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

27、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尝试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学探究目标 实践操作目标 1培养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从事实或案例中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发展过程: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研究,能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2能够科学地制定研究计划。3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能够结合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方法搜集资料。4能够科学地处理信息。能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培养总结概括能力,能利用电脑筛选整理信息。5能够自主规划实施调查采访活动。能自主制定合理的调

28、查与采访计划,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统计调查数据,得出初步的调查结果,能够从调查结果中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或策略。6初步养成合作的习惯。能够及时与同学或指导教师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7能够合理选择适当方式展示交流活动结果。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尝试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小实验研究报告,能用PPT整理资料呈现成果。 1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了解庄稼的种植知识;学习种植和管理几种树木的方法。2熟练使用常用厨具。了解较复杂的烹饪步骤和方法,学习海鲜菜的制作技巧;学习包水饺和馄钝、包粽子、做

29、拼盘的方法和技巧。3增强社会生活的能力。会自己布置房间;学习摄影的初步技巧;会看水表。4了解几种不同金属线材的性能,学习榔头、尖嘴钳等工具使用方法。能使用工具将金属材料调直、弯折等。5初步学习简单刺绣技能,感受刺绣与缝纫的区别。能使用学过的针法完成一件简单的十字绣作品;具有认真、细心、精确、严密地进行制作的习惯。6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工艺美术作品就其审美、创意、环保、经济、耐用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四、“三级课程”整合推进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整合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相关事宜。成立由副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整合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知道和协调

30、各项工作,聘请市教研室孙瑞明主任和孔令强老师为专家指导小组。附:“三级课程”整合工作组织机构课程整合专家指导小组孙瑞明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孔令强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 中学高级教师课程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张培武 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纪成涛 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成 员:张西田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张向军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周长云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史红芳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课程整合工作工作小组组 长:纪成涛 山东省教学能手 泰安市学科带头人成 员:周长云 泰安市教学能手 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肥城市学科带头人 尹 慧 泰安市教学能手

31、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肥城市学科带头人 赵海燕 泰安市优质课二等奖 朱文博 泰安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泰安市班会优质课二等奖 杨海霞 肥城市教学能手 肥城市学科带头人 王玉玲 肥城市优质课一等奖2、搞好教师培训一是请市教研室的相关专家对课程整合工作进行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的指导。二是依靠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力量带动教学研究,推动课程整合工作的展开。三是借助“他山之石”,进行“案例研究”“文献分析”,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四是组织教研活动,交流认识、经验和体会。3、强化制度建设为了使课程整合的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列入教师考核方案之中,通过考核激励、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4、做好

32、评价学生评价重点在参与态度、情感和过程体验方面;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上。评价结论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过程性评价结论和终结性评价结论。过程性评价结论是指对学生平时的活动进行表扬、表彰,对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成果在班内、校内或更大的范围进行交流,并把这些内容以图文声并茂的适当形式在校内外公开场所宣传、展出等。终结性评价结论是指学生学年评价结论,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项评价的综合结论。终结性评价结论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待提高四个等级记入小学生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整合实施”示意图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 学科资源 生成专题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 自主探究问题 最新评论 更多.姓名:张秋丽 教师 单位:郓城县杨庄集镇路楼小学 2012-11-3 20:35:01 发表 棒!佩服。姓名:邵建凌 教师 单位:郓城县南赵楼乡六合苑社区小学 2012-4-26 10:26:13 发表 课程目标制定较详细。姓名:伍昆仑 教师 单位:巨野县独山镇曹楼小学 2011-11-9 15:42:50 发表 内容充实,措施得力,值得借鉴!姓名:施成良 指导团队 单位: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2011-6-10 11:32:57 发表 课程目标制定详细,容易实施。促进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