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42327771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螳螂捕蝉(第二课时):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对文本钻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的精髓,以文本为依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顾不到身后所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本篇文章以“准备攻楚少年巧劝打消念头”分为三个部分,生动有趣、前后呼应、结构鲜明、寓意深刻。学情分析:对于寓言故事,学生都比较熟悉。可学生一般只注意故事情节,却把握不住文中所隐藏的道理。

2、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形象生动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以及“楚国、吴王、其他诸侯国”几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研讨“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其中所蕴藏的道理,从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告诉人们的深刻寓意。 设计理念:本文结构紧凑,简单的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寓意。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体现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二是突出合作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分角色对话及复述等,都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个性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畅谈学习收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为本,循序渐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交流、展示,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3、、分析,让学生读中悟、悟中学,学中表达。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明白吴王为什么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复述课文。3、情感目标:领悟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知道劝谏别人应注重方式方法。三、教学重点:1、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体会少年是如何让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了少年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在哪里。四

4、、教学难点:能深刻领会课文内容,进而联系实际,了解实践中的“螳螂捕蝉”现象。五、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课后收集有关成语故事;制作相关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少年所讲的故事,这堂课我们继续通过读书与思考去探讨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二)细嚼慢咽,消化课文。1、故事中写了三种小动物,你能从故事中体会到“蝉、螳螂、黄雀”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谁能再用简短的话说说。(如果说不出来可以让学生再读故事)师依据回答板书:蝉(捕)螳螂(啄)黄雀这个故事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时也是一个成语。2、在故事中,你觉得哪句话最关键?为什么呢?(出示句子,齐读,

5、指名读)出示下表,分别说说蝉、螳螂、黄雀的“眼前利益”和“隐伏的祸患”。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蝉螳螂黄雀再读句子,你联系前文读出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了吗? 板书的内容可以怎么替换?指名补充板书,并说说三者的关系。书上怎么说的?相机教学第一段的内容。理解“不堪设想”及堪的意思,提示“堪”的字形。引导想象“不堪设想”的后果与情景。【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而引导学生想象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3、师:春秋时期,分裂成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想扩大自己的疆土,都想称霸诸侯国,所以只要有

6、机可乘,就会不断地去攻打其他国家,占领别国的领土。吴王明白了这个道理吗?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小结:对,不战,不去侵犯别人,不去一心贪图眼前不该拥有的利益,这才是百姓之福,国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啊!4、进一步探究少年劝说成功的原因。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上堂课归纳出的问题少年是怎样利用故事让固执的吴王打消攻楚的念头的?默读课文28小节,看看哪些词句一下子跳入你的眼帘,划出来,想想为什么要划这句或这个词呢?体会少年这个人物。 学生自由圈画,朗读交流。(1)转来转去、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要让吴王来找他,不露自己真实的目的,同时说明他很有决心)(2)毫不介意他不在乎自

7、己的得失,他一心想的是吴王来找他,想的是国家的安危。(3)王宫花园为的是让吴王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指导读好3自然段)(4)挺有意思激发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哪可以看出吴王真的感兴趣了?(5)有勇气。(大臣们在底下议论,少年冒死进谏)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我们知道少年选择了恰当的地点、选择了恰当的时机,用了巧妙的方法才获得了成功,你觉得少年怎样?【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抓住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灌输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少年的计谋巧妙、机智勇敢,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朗读、体会,逐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5、想想大

8、臣们是怎么劝的?如果说大臣的劝说是直劝、力劝、明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又是什么呢? (少年:暗劝、智劝、巧劝、妙劝)6、分角色朗读。想不想来读少年劝吴王这段精彩的对话?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自行练习朗读。(少年、吴王、叙述语言,鼓励读叙述语言。)指名读。读前引导其他学生说说读时应注意什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7、引入课文,加深理解。指名读,读正确。教师进一步引导,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9、三)回归文本,畅谈收获。 1、回到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提出问题的同学说说明白了没有。2、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从少年身上、吴王身上、寓言故事本身等方面进行交流)【设计这样的说话练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还为了引导学生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悟。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的理解不仅仅再停留在刚才对故事的理解上,而是能联系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道理的深刻。】(四)练习说话、进行交流。老师还有个问题? 你们说,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会对大臣们怎样解释这一

10、新决定呢?请分四人小组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待会儿请几位吴王上早朝。( 几位吴王自述)【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续编故事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吴王自述的方式,提高了对学生复述的要求。】(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课文学完了,寓言很有趣,很深刻,故事中的少年又是那么有智慧,你课后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教师相机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结束语:每读一则寓言,就会得到一次启迪,也是一次快乐的智慧旅行,读每一篇好文章,就是在享受一段快乐的生活。让我们与智慧同行,享受快乐的读书生活。附板书设计: 蝉 蟑 螂 黄 雀 ( 少年 ) 楚 国 吴 国 其他诸侯国不能只顾眼前利

11、益 忽视身后的隐伏的祸患 七、教学反思: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顾不到身后所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本篇文章以“准备攻楚少年巧劝打消念头”分为三个部分,生动有趣、前后呼应、结构鲜明、寓意深刻。我在教学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就进行了这样大胆的尝试。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抓住课文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教材并寻找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复阅读文本,把握文中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品质,以及个性与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表达,在品读、讨论、体会中,感悟文章中所蕴藏的深刻寓意。通过学习课文,再次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它体现的是人文思想与语文训练的和谐统一,这样的语文课,也正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当追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