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终稿1112)(可编辑)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321004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附件2: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终稿1112)(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附件2: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终稿1112)(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附件2: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终稿1112)(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附件2: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终稿1112)(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2: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终稿1112)(可编辑)(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2: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终稿20131112)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住宅建筑、公共建筑)2013年11月前 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有关绿色建筑评价和设计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帮助设计单位提供正确完整的设计文件,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深度和质量,根据天津市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2012396号文件)、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 行)(建科教2010883号文件)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编写本专篇。 本专篇依据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0、天津市绿色建筑

2、设计标准DB/T29-205-2010进行编写,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包含设计依据、绿色建筑目标、工程概况、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等内容。 本专篇适用于天津市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本专篇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交天津市城乡和建设交通委员会,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天津市城乡和建设交通委员会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洪再生祝 捷刘洪海胡振杰孙绍国王 亨沈优越 彭 鹏王 勇曹 磊审查人员:曹治政李宝瑜丁永君王俊霞刘建华周 鹏

3、周国民 康 清王东林牛 奇 编写说明依据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2012396号文件)、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 行)(建科教2010883号文件)等文件,天津市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且独立成篇,设于施工图建筑专业设计总说明中。本专篇适用于天津市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对于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工程可供参考。本专篇编写的依据是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0(2013年版)、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3年版)、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T29-205-2010及国家和天津市相关标准。本专篇包含了较全面的技术

4、内容,各绿色建筑项目应根据所申报的星级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相应调整。本专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根据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应提出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绿色施工、景观绿化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根据项目设计情况应提供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计算书及文件,如:车位指标计算书、人均用地指标计算书、通风开口面积计算书、隔声量计算书、不结露验算书、节能计算书、采光模拟报告等。设计项目如有其它设计内容在本专篇的编写中未涵盖的,应添加补充。楷体字为对本专篇的说明,在正式设计图纸中不出现,仅供参考。目录第一部分 住宅建筑1一设计

5、依据1二绿色建筑目标2三工程概况2四场地与室外环境3五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4六结构设计6七给水排水设计7八暖通空调设计9九电气设计10第二部分 公共建筑11一设计依据11二绿色建筑目标12三工程概况12四场地与室外环境13五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14六结构设计16七给水排水设计17八暖通空调设计20九电气设计23第一部分 住宅建筑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建筑照

6、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29-204-2010(2013年版)(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3年版)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T 29-205-2010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 29-22-2013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9-1-2013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 29-6-2010天津市无障碍设计标准DB 29-

7、196-2010天津市民用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标准DB 29-216-2013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 29-167-2007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2012年5月9日)天津市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2012396号天津市绿色建筑选用材料与设备指南建科2010968号建设单位、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规划部门对本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规划部门对本工程建筑设计方案的批复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场址检测报告绿色建筑咨询单位的咨询建议(其它依据请根据项目情况补充)绿色建筑目标 本工程绿色建筑目标为:绿色建筑设计达到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

8、-204-2010的 星级标准。(注明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功能:建设情况: (注明:新建、既有建筑改造、扩建)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地上 层,地下 层建筑高度: 米结构型式: 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居住户数: 户居住人口: 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人绿地率: %机动车停车位: 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个场地与室外环境场地选址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或废弃地),建设场地情况 ,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

9、保护区。( 处请说明建设场地的情况。如有保留和利用的原有水系、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需在总平面图中标明,并在此说明)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如有超过标准的危害和危险源,说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结果)规划设计本工程可建设总用地面积?,居住人口为 人(以每户人计算),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人。本工程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要求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其中 等服务设施均在服务半径内。(说明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情况,上述说明请按照工程的设计情况

10、调整)本工程设有地下室,功能为 。利用场地内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旧建筑的利用情况。(说明住旧建筑的情况,是否可利用,有无鉴定报告,如何改造利用。如无旧建筑则删除此条)交通组织本工程用地内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按照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6-2010的规定指标设置,共设有机动车停车位 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个。本工程场地交通组织及出入口(设置情况) ,人行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为 m,不超过500m。场地环境住区总平面规划布局能够保证建筑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要求,符合规划部门的审批规定。本工程周边道路和建筑情况 。本工程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 ,为有效降低室外

11、环境噪声,本工程采取了隔声措施。本工程建筑主体朝向为方向,能够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避开冬季不利风向。场地绿化与景观环境本工程可建设总用地面积 ?,公共绿地面积 ?,绿地率为%。居住人口为 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人,不小于1.5 ?/人。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比例为%,不小于60%。对景观绿化设计的要求:种植适宜天津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环境无害的植物。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建筑设计本工程建筑设计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总平面布局合理,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建筑体形设计尽量优化,内部空间

12、布局设计合理,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情况编写)本工程住宅无障碍设计部位为 ,设置无障碍住房 套。公建无障碍设计部位为。本工程设备管道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尺寸设计合理,便于设备管道维修及更新。本工程建筑造型设计符合功能和技术要求,结构及构造合理,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女儿墙高度 米,不超过规范要求的两倍。本工程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选用可再循环使用材料,如: 。本工程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精装修交工。节能设计本工程建筑围护结构的各项热工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3的限值要求,具体性能指标见节能设计专篇。住宅(东、

13、西、南)朝向外窗采用 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外遮阳形式如活动式、可调节式、水平、垂直等)室内环境根据日照分析,本工程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不低于冬季大寒日2小时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至少有两个居住空间能获得不低于冬季大寒日2小时日照。(根据工程情况说明)住宅户型平面图中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均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为 %,大于2%;窗地面积比为 ,不小于1/6。本工程 等设备机房位于地下室,机房内部位采取 隔声、吸声、减噪的措施(说明措施情况);电梯井道未贴临住宅起居室和卧室,井道与住户之间的隔墙采取 隔声措施;电梯机房 部位采取

14、隔声措施;设备及电梯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增加隔震措施。对住宅围护结构采取隔声、减噪措施,楼板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不小于45dB),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为dB(不大于70dB);分户墙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不小于45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不小于30dB,沿街时不小于35dB)。住宅居住空间均设有外窗,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套房间地板面积的1/15,厨房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厨房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小于0.60?。住宅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避免户间的视线干扰。当一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

15、,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根据工程情况说明)经过计算,外墙、阳台门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不会产生结露现象。结构设计本工程体型规则,结构传力合理。本工程对 (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说明优化情况)本工程采用(钢、木)结构体系。本工程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和砂浆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本工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部位)的受力钢筋选用HRB400级及以上钢筋,(使用部位)的受力钢筋选用HRB335及以下级钢筋。(用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混凝土结构竖向承重结构中(使用部位)的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在C50及以上混凝土。(用于6层

16、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本工程(使用部位)的混凝土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用于钢筋混凝土建筑。注:高性能高耐久性混凝土须按JGJ/T 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测,抗硫酸盐等级KS90,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及抗早期开裂均达到III 级、不低于现行标准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50年设计寿命要求)本工程(使用部位)的钢材选用Q345及以上等强度较高的钢材。(用于钢结构建筑)本工程(使用部位)的钢材选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防腐涂料。(用于钢结构建筑。注:耐候结构钢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 4171 的要求;耐候型防腐涂料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

17、 224 中II 型面漆和长效型底漆的要求)本工程采用作为承重墙体材料。(用于砌体结构)本工程采用作为非承重墙体材料。本工程地下混凝土采用防腐蚀性能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水系统规划给水系统(1)本项目生活给水水源为 。(2)市政生活给水供水管线、引入管及其管径、供水压力。(3)生活给水节水用水量,提供生活给水节水用水量计算表。中水系统采用市政中水:(1)市政中水供水管线、引入管及其管径、供水压力。(2)中水节水用水量,提供中水用水节水用水量计算表。采用自备中水(含雨水利用):(1)中水原水回收量计算表及水量平衡计算。(2)雨水蓄积及利用方案。 间接利用 直接利用 可直接利用雨水量 。非传统水源利用

18、率 。本工程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冲厕、绿化、洗车、室外景观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系统水质符合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系统设防止误接、误用、误饮措施,在储存、输配过程中设有 消毒措施,保证水质不被污染。给水排水系统本项目地面 层及其以下各层给水、中水均由市政供水管直接供水,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本项目给水、热水、中水供水系统中配水支管处供水压力大于0.2Mpa者均设支管减压阀,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小于或等于0.2Mpa,并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要求。本项目给水、热水采用相同供水分区,保证冷热水供水压力的平衡。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干、立管循环系统,循环管道同程布置,不循环配水支管长度均小于或等于 米,

19、配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45的时间不大于 秒。浇洒绿地与景观用水:(1)庭院绿化、草地采用微喷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2)景观用水采用 、 、 、 等。(3)景观用水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景观用水循环使用,并设景观用水水质保障措施。水景的补水量与回收利用的雨水、建筑中水水量达到平衡。节水设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采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使用的管材管件符合现行产品行业标准的要求,选择密封性能好的阀门及设备;(2)合理设置检修阀门,位置及数量有利于降低检修时的泄水量;(3)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且安装率达100%。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卫生器具符合节水型生

20、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18870的要求,节水率 。每个居住单元、景观及灌溉用水均设置计量水表。节能采用太阳能、地热能、余热、废热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热源。太阳能、地热能、余热、废热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热水量不低于总生活热水量的 。暖通空调设计冷热源本工程采用 空调系统:(如:电机驱动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集中空调系统或其它)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本工程采用集中热水供暖系统,锅炉额定热效率。本工程住户内采用 能量回收装置。热回收效率为 。(如: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并在

21、室内设置二氧化碳浓度监控装置,用于调节新风供应量)本工程采用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或太阳能空调系统)作为冷热源(辅助),提供冷(热)负荷kW。输配系统本工程地下车库采用机械通风系统:风机的最大单位风量耗功率Ws。本工程采用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热水系统的耗电输热比EHR。本工程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冷(热)水系统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能量计量及自动控制本工程住户采用 供暖:(如:散热器、地板敷设采暖,或其它)用户自主调节室温装置采用。分户热计量装置设置在。楼栋热计量装置设置在。本工程室内空调末端采用 (如:风机盘管,或其它)末端温控装置采用 (如:风盘配有独立温控器,回水管设具有断电复位功能

22、的动态平衡电动两通阀,风量根据回风管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用于用户自主调节室温。本工程冷量计量采用,设置于 。电气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简述供配电系统设计(配变电所容量选择合理,靠近负荷中心,配电系统尽量做到三相平衡,对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照明系统设计建筑公共部分的照明选用 及 。(第一空请说明光源及灯具选择的情况,第二空请详述照明控制方面的节能措施)电气设备及建筑智能化简述选用了何种高效电气产品。(如变压器、风机、水泵等)选用的电梯具有,当多台电梯集中排列时,采用。(第一空电梯的节能控制装置,第二空说明电梯的调度措施)住宅水、电、燃气、供热分户、分

23、类计量。(说明计量分类情况,如锅炉房、热力站、风机水泵、公共照明、底层商业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准确,选用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说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内容)设有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第二部分 公共建筑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

2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29-204-2010(2013年版)(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3年版)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T 29-205-2010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T 29-153-2010 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 29-6-2010 天津市无障碍设计标准DB 29-196-2010 天津市民用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标准DB 29-216-2013 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

25、范DB 29-167-2007 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2012年5月9日) 天津市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2012396号 天津市绿色建筑选用材料与设备指南建科2010968号 建设单位、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规划部门对本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规划部门对本工程建筑设计方案的批复 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场址检测报告 绿色建筑咨询单位的咨询建议(其它依据请根据项目情况补充)绿色建筑目标 本工程绿色建筑目标为:建筑设计达到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0的 星级标准。(注明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26、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功能:建设情况: (注明:新建、既有建筑改造、扩建)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建筑层数:地上 层,地下 层建筑高度: 米结构型式: 结构抗震设防烈度: 度绿地率: %机动车停车位: 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个场地与室外环境场地选址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或废弃地),建设场地情况 ,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有价值的植被和其它保护区。( 处请说明建设场地的情况。如有保留和利用的原有水系、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需在总平面图中标明,并在此说明。确需改

27、造的,应说明在工程结束后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如有超过标准的危害和危险源,说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结果)规划设计本工程外墙面材料为 ,采取措施避免光污染,窗墙面积比为,幕墙反射率为 ,小于0.3,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光污染;本工程对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情况 。(1.写明外墙材料为玻璃幕墙、铝板-玻璃幕墙、石材-玻璃幕墙、涂料等。2.说明避免对周边建筑产生光污染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窗墙面积比、反射率控制。3.如果工程周边存在居住建筑,

28、说明为减小对周边建筑日照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本工程设有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 %,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为 等。利用场地内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旧建筑的利用情况。(说明住旧建筑的情况,是否可利用,有无鉴定报告,如何改造利用。如无旧建筑则删除此条)交通组织本工程用地内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按照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29-6-2010的规定指标设置,共设有机动车停车位 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个。本工程场地交通组织及出入口(设置情况) ,人行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为 m,不超过500m。场地室外环境总平面规划布局能够保证建筑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

29、光和通风要求,符合规划部门的审批规定。本工程周边道路和建筑情况 。本工程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 ,为有效降低室外环境噪声,本工程采取了隔声措施。本工程建筑主体朝向为方向,能够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并避开冬季不利风向。场地绿化与景观环境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的比例为%,不小于50%;垂直绿化部位为。(根据工程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设计情况进行说明。应有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的做法说明和节点详图)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建筑设计本工程建筑设计按照被动措施优先原则,总平面布局合理,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建筑体形设计尽量优化,内部空间布局设计合理,充分利用天然采光

30、、自然通风。(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情况编写)本工程外窗可开启面积达到外窗总面积的 %;建筑幕墙(透明部分)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可开启部分的面积占幕墙面积的比例为 %。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部位为 。本工程设备管道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尺寸设计合理,便于设备管道维修及更新。本工程建筑造型设计符合功能和技术要求,结构及构造合理,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女儿墙高度 米,不超过规范要求的两倍。本工程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选用可再循环使用材料,如:。本工程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精装修交工。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变化及空间变化的适应性,本工程室内采用轻质隔墙,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

31、生,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灵活隔断的比例达到 %。(本条文适用于办公、商场类建筑)节能设计本工程建筑围护结构的各项热工性能指标达到(或优于)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T 29-153-2010的限值要求,具体性能指标见节能设计专篇。室内环境通过核查工程楼板与外墙交界、隔墙与外墙交界、屋面与外墙交界、屋面与隔墙交界、架空楼板与外墙交界、屋面、外墙等位置的热桥内表面温度均大于露点温度,不会出现结露现象。本工程采取 设计和构造措施促进自然通风。本工程属于宾馆类建筑,对客房的外墙、隔墙、楼板、门、窗等围护结构采取隔声、减噪措施,外墙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隔墙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楼板空气声

32、计权隔声量为dB,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为dB;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dB,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的一级要求。(本条只适用于宾馆类建筑)本工程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本工程内部主要噪声源为 ,设置在远离需要安静的功能房间,并采取隔声、减震等措施,有效降低噪声对主要功能房间的干扰。外界主要噪声源为 ,本工程采取 措施隔离噪声。本工程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善室内热环境,外遮阳设置部位 ,设置情况 ,使用材料。为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本工程在部位采用 措施(或设施)。结构设计本

33、工程体型规则,结构传力合理。本工程对 (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说明优化情况)本工程采用(钢、木)结构体系。本工程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和砂浆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本工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部位)的受力钢筋选用HRB400级及以上钢筋,(使用部位)的受力钢筋选用HRB335及以下级钢筋。(用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混凝土结构竖向承重结构中(使用部位)的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在C50及以上混凝土。(用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本工程(使用部位)的混凝土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用于钢筋混凝土建筑。注:高性能高耐久性混凝土须按JGJ/T 193

3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测,抗硫酸盐等级KS90,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及抗早期开裂均达到III 级、不低于现行标准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50年设计寿命要求)本工程(使用部位)的钢材选用Q345及以上等强度较高的钢材。(用于钢结构建筑)本工程(使用部位)的钢材选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防腐涂料。(用于钢结构建筑。注:耐候结构钢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 4171 的要求;耐候型防腐涂料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 224 中II 型面漆和长效型底漆的要求)本工程采用作为承重墙体材料。(用于砌体结构)本工程采用作为非承重墙体材料。本工程地下混凝土采

35、用防腐蚀性能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水系统规划给水系统(1)本项目生活给水水源为 。(2)市政生活给水供水管线、引入管及其管径、供水压力。(3)生活给水节水用水量,生活给水节水用水量计算表。中水系统采用市政中水(1)市政中水供水管线、引入管及其管径、供水压力。(2)中水节水用水量,中水用水节水用水量计算表。采用自备中水(含雨水利用)(1)中水原水回收量计算表及水量平衡计算。(2)雨水蓄积及利用方案。间接利用直接利用可直接利用雨水量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本工程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冲厕、绿化、洗车、室外景观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系统水质符合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系统设防止误接、误用、误饮措施,在储存、

36、输配过程中设有 消毒措施,保证水质不被污染。给水排水系统本项目地面 层及其以下各层给水、中水均由市政供水管直接供水,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本项目给水、热水、中水供水系统中配水支管处供水压力大于0.2Mpa者均设支管减压阀,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小于或等于0.2Mpa,并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要求。本项目给水、热水采用相同供水分区,保证冷热水供水压力的平衡。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干、立管循环系统,循环管道同程布置,不循环配水支管长度均小于或等于 米,配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45的时间不大于 秒。管道直饮水系统设供、回水管道同程布置的循环系统,不循环配水支管长度均小于或等于 米。浇洒绿地与景观用水:(1)庭院绿化、草地采用微喷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2)景观用水采用 、 、 、 等。(3)景观用水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景观用水循环使用,并设景观用水水质保障措施。水景的补水量与回收利用的雨水、建筑中水水量达到平衡。游泳池及水上游乐池采用循环净化水处理系统,水处理工艺为: 。节水设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采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使用的管材管件符合现行产品行业标准的要求,选择密封性能好的阀门及设备;(2)合理设置检修阀门,位置及数量有利于降低检修时的泄水量;(3)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