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297302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汶川地震5周年+母亲节v虐童 人类的不足v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不大,身体不够灵活v人的头脑v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深刻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v人类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局限性 眼睛:可见光390760nm(毫微米) 耳朵:声波2020000Hzv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过去将来v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事物本质和规律带有蕴涵和内隐的特点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杜伦孟德v一、什么是思维v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v1、思维的概括性v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v一切概念、定义、定理、规律、法则

2、都是思维概括的结果。根据春夏秋冬的更替和日夜阴阳的交替,形成概括认识,形成了历法 。v2、思维的间接性v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预见和推知事物发展的进程。v考古专家通过遗迹、文物来推知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科学家根据实验结果来推想各种物质变化、运动的过程等。 由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四季更替,揭示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v请从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角度来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思思 维维 的的种类种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动作思维辐辐合合思思维维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常常规规思思维维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经验思维经验思维理论

3、思维理论思维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分析思维v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v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动作)直觉行动思维(借助动作)v具体形象思维(借助表象)具体形象思维(借助表象)v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 (借助概念)借助概念)v直观行动思维v直觉动作思维,通过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通常以直观的具体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v请一个2岁左右的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听到任务,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去拿,拿不到;围着桌子转,踮起脚尖,再伸手,还是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

4、一拉,玩具就到了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v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手和眼的思维”。思维既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也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离开感知的客体,脱离实际的行动,思维就会随之中止或者转移。v小孩子离开玩具就不会游戏,玩具一变,游戏马上中止的现象,都是这种思维特点的表现。 v当手里有一个娃娃时,他就会想起抱娃娃并玩娃娃家的游戏,当娃娃被拿走以后,他的游戏也就结束了。v幼儿正在画一条线,他说是虫子,可是所画的线一弯曲,他就又说画的是香肠。v 这个思维阶段的孩子,其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v由于直觉行动思维是和

5、感知、行动同步进行的,所以在思维过程中,儿童只能思考动作所触及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因此,不能计划自己的行动,也不能预见行动的结果。思维不能调节和支配行动是只有直觉行动维才有的特点。v 随着儿童言语的形成和发展,动作在思维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下降,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加。v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小、中、大班幼儿用零散的拼图板拼成完整的形象,并要求他们在拼图前说出自己想拼成什么,拼好后,再说明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的。各年龄的儿童表现很不相同:v 小班儿童在拼图之前往往说不出要拼什么。他们拿到拼图板后马上动手摆弄。偶尔拼凑出一种图形,就非常惊奇或者好像突然有所发现地喊:“哈

6、!雨伞!我拼了把雨伞!”“机器人!”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就说是拼了什么,说不出是怎样拼成的。v 中班儿童在开始行动之前,只能笼统地说出想要拼什么,拼的过程中常常有言语活动伴随,边拼边说。拼成之后,能比较完整地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但却不能详细地说明拼的过程。v 大班儿童在动手之前,已经能完全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要拼什么和怎样拼,并能按照自己的言语讲述去行动。v 从这一实验可以看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动作和语言在其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起初,动作在前,言语在后,思维依靠动作进行,而言语只是行动的总结。其后,边行动边言语,动作和言语紧密联系,似乎是用语言总结每一步动作,同时又计划下一步动

7、作。最后,言语在前,动作在后,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言语计划行动,而动作实现计划。v 总之,在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对动作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对语言的依赖性逐渐增加。v【案例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助人为乐”,王老师编了一个小故事并请几个孩子表演,让全班小朋友 看见故事里的哥哥姐姐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的样子。请分析老师的行为。 v由于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幼儿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来理解事物, 教师通过编故事、表演等方式,把“助人为乐”行动化,具体化,有助于孩子理解。v给幼儿看两块体积和形状都一样的橡皮泥,等幼儿确认这两块泥一样大以后,当着他们的面,改变其中一个的形状(把泥

8、球按扁),问“现在这两块泥还一样多吗?”不少儿童回答说不一样了,因为“你把这块按扁了,它就多了。” v在两个高矮、粗细都一样的杯子里倒上同样多的水,待儿童确认两个杯子里的水是一样多以后,当面将其中一杯水倒进第三个粗一些的杯子,儿童便认为现在这两个杯子里的水不一样多了,因为“这个杯子(粗的)里的水矮了,所以少了”。v学前中期儿童逐渐可以摆脱对动作的依赖而在头脑中思考,而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v 1、具体性 v让幼儿算一下2加3等于几,幼儿感到困难,但如果说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幼儿就会比较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v 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

9、体事物的表象。v幼儿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如老师说“喝完水的小朋友把杯子放到柜子里去!”刚入园的幼儿都没有反应。但老师如果说:“明明,把杯子放到柜子里去吧!”这时明明就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讲,“小朋友”这个词是不具体的,每个幼儿的名字才是具体的。 v 2、形象性 v 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等事物的生动形象。比如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的才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白兔”等。 v 3、经验性 v 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v幼儿把热水倒入鱼缸中,他说老师说了喝开水

10、不生病,小鱼也应该喝开水。v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 ?”v 4、拟人性 v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v泛灵论v5、表面性 v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看到奶水从阿姨的乳房里流出来,他认真地问:“阿姨,那里面也有咖啡吗?” v给幼儿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大小的。然后,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泥球变成长条。这时,幼儿就认为这两块橡皮泥不一样多

11、了。 v 6、固定性 v 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v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两人非要原来那一个。v7、近视性v只考虑眼前的关系,不会思考事情的后果。v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v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v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结果的。v问

12、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往往是“都是白的,长的。”v【案例 1】理论上除法比加法更难掌握,但幼儿能解决“6 个苹果,你与哥哥一人分几个”这样的除 法问题,却不能解决“3+2 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你认为矛盾吗?v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具有经验性和自我中心的特点,苹果是吃的东西,分东西吃也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而“3+2 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却是和幼儿的生活几乎没有关联的,而 且也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幼儿能解决“6 个苹果,你与哥哥一人分几个”这样的除法问题,却不能解决 “3+2 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v平平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一个矮而宽平平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

13、一个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平平就认为水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中,平平就认为水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长长”了。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了。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有放水和擦肥皂。v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例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例作出分析。作出分析。v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并派生出片面性的特点。v2)他之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说水变多了,是因为他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只是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因为水看起来“长”了) ,

14、而不能同时兼顾到两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 (分析综合水平较低)v3)他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这就是因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幼儿思维的片面性常常使幼儿“好心办坏事” v明明的外婆叫他的舅舅“儿子”,明明说:“舅舅都长胡须了,怎么能是儿子呢?”分析明明的话。 v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表面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也是儿子。v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

15、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v 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v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v2)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 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v 5岁以后,逻辑思维的萌芽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

16、幼儿阶段只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v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发展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v 1、幼儿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求了、幼儿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 v 他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比如:“螃蟹为什么横着爬,人为什么直着走?”“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小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v这些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生物到无生物,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幼儿正在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奥秘和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幼儿提问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幼儿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幼儿抽象逻

17、辑思维活动的表现。 v2、幼儿思考力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反映具体事物、事物、幼儿思考力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反映具体事物、事物的具体属性或可直接感知的表面联系,而且逐步能反映的具体属性或可直接感知的表面联系,而且逐步能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及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事物的内在本质及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v 幼儿能根据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如把汽车、电车、轮船、三轮车放到一起,说“它们都可供人乘坐”;把狮子、老虎、狐狸、狼、大象放到一起,说“它们都是动物”;五、六岁的孩子已能够准确运用野兽、玩具、水果、家具、交通工具等许多 概念,而且能结合生活中的大量事实,理解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会说:“他打针不哭,

18、真勇敢。”“我们俩互相帮助。”“别乱看了,上课要认真。”等。这里的“勇敢”、“认真”、“互相帮助”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v不少五、六岁的幼儿已能按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来进行判断、推理,他们知道火柴浮在水面是因为它是木头的,重量轻,针沉到水底是因为它是铁的,重量重;他们还能猜中一些简单的谜语,可以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这个时期的幼儿的判断、推理已由表面、直接走向比较内在、间接了。 v 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只处于萌芽期,和学龄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相比,还有很多局限性。这表现在:v(1)幼儿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事物数量很少,而且这些事物只是在他有限的知识、经验范围之内。(2)幼儿的抽象逻辑

19、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比如,幼儿只能理解“打针不哭”是勇敢,还不能理解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也是勇敢。 v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v自己的爸爸是解放军,看到穿军装的年轻人也喊“爸爸”并要人家抱;有了推动小汽车向前跑的经验之后,凡看到带轮子的东西(如算盘)就叫“车车”,就要推着玩等等 让让2岁的孩子看白兔、黄兔、灰兔等。岁的孩子看白兔、黄兔、灰兔等。问:这些

20、兔子一样吗问:这些兔子一样吗? 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 让幼儿找出了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特征。幼儿知道了让幼儿找出了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特征。幼儿知道了“兔子兔子”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已舍弃了具体兔子的个性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已舍弃了具体兔子的个性(白、黑、黄、灰等白、黑、黄、灰等)。v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狗”,“猫猫”。帮助幼儿从帮助幼儿从“兔子兔子”、“狗狗”、“猫猫”中抽象出更为中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概念一般的概念“动物动物”。v1、什么是小鸟?、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v2、什么是人?、什么是

21、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v1、儿童最初掌握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儿童最初掌握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如人称、玩具、动物等。事物的名称,如人称、玩具、动物等。v2、儿童最先掌握基本概念,依次出发,上行或下、儿童最先掌握基本概念,依次出发,上行或下行掌握上级概念或下级概念。行掌握上级概念或下级概念。v3、儿童对抽象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形象和活动、儿童对抽象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形象和活动的支持。的支持。v4、成人的、成人的“典型实例典型实例”有时产生消极的定势作用。有时产生消极的定势作用。v【案例分析】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

22、,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如何看待幼儿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v【案例】老师让幼儿把分别画有“手套”、“脚”、“袜子”、“手”的 4 张图片分成两组。小强分成“手套”和“手”,“脚”和“袜子”两组。其理由是:手套是戴在手上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小明分成“手套”和“袜子

23、”,“脚”和“手”两组。其理由是:手和脚是人身体上的东西,手套和袜子是服装类。 v【两位幼儿的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小明的概念掌握的水平强于小强,因为小强的概念掌握是基于事 物的具体特征,而小明已经初步有了类的概念。】 v【案例】要求 4 岁的萍萍和 6 岁的丹丹从画有人、车、马、虎 4 张图片中取出 1 张与其他 3 张不属 同一类的图,她们都能将“车”取出。但是,萍萍解释取出“车”的原因是“人、马、虎都有头、身子、 脚”,丹丹解释取出“车”的原因是“人、马、虎都是活的、有生命的”。分析两名幼儿的反应。 v【两位幼儿的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6 岁幼儿的概念掌握水平强于 4 岁的幼儿,已经初步有了

24、类的概念。而 4 岁的萍萍概念掌握的水平还停留在基于事物的具体特征,没有形成类概念。】 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系;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没有掌握可逆关系,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吗?”答:“没有”。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守恒是指对客观事物有了稳定的本质的认识,不为其非本质变化所迷惑。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儿童思维的可逆性,使儿童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守恒概念的出现,与思维的非中心化相联系。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乎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一时期正值儿童期即将结束,青年期即将开始之际,生理上接近成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接近于成熟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