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2198331 上传时间:2021-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可贵的课堂沉默让语文课堂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沉默的现象。细究看来,有的沉默有价值,有的沉默则毫无意义。我们应该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沉默,这种沉默应该追求提问的深度与质量,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探究思考的内涵与价值,提升沉默的质感与智慧。这里的课堂沉默特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是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透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沉默的氛围,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恰到好处的沉默。有价值的课堂沉默能创设一种宁静的氛围,让教师的意图震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它不是无可奈何的无语,而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这种沉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为学生留有探究的余地

2、,让学生在沉默中积淀,在沉默中成长。这种课堂上的沉默是可贵的。我们的课堂需要适度的沉默时间,沉默是独立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惧怕沉默,反而应该静心屏气,抛弃热闹而没有实效的场面,让沉默的瞬间成为学生潜心会文的精彩瞬间。(一)有效的沉默是静心默读的空间。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恰当的问题情境,这种静心默读前的沉默更能让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思考。这是一种师生之间真正有效的对话,需要的是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故事扣人心弦,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扬科的喜爱、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不平。在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元素,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其中所包孕的情感呢? 课

3、堂上,我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想想这两幅插图分别对应文本中的哪两块内容。学生仔细看图,认真地研读文本,课堂处于沉默中。稍后,陆陆续续地有学生举手回答。生1:第一幅画面展示的是在狂风中小扬科在拉自己做的小提琴,他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全然不顾身边已经起了大风。这就是酷爱音乐的扬科。生2:背景的色彩是黯淡的,但扬科的头发、衣服却都是明亮的颜色,这说明尽管环境很恶劣,但扬科心里仍然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对音乐的向往。他真像一个音乐家啊!生3:第二幅图画的是闪电、暴雨,在狂风中哗哗作响的白桦树。这一切都似乎在控诉着这个吃人的社会。这应该是对应最后一段课文内容,暗示着扬科不幸的命运吧!生4:第二

4、幅图颜色也很黯淡,让我觉得很压抑,很悲伤。扬科太可怜了,连老天爷也在为他鸣不平。在“配图感悟”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沉默,是图文对照式的阅读。以图解文,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通过这次沉默的积淀,他们能感受到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深意,并进而展开想象,进入文本描绘的那个特定的背景中去,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二)有效的沉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因而仅仅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是不够的,还要能创设这种激活思维的外部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拨云见月”“豁然开朗”的

5、诱因。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请你为文章的其他几个段落配一下插图,你认为该画什么呢?颜色又该怎么处理呢?选择其中一个段落,思考。生再次默读文本,圈划批注,第二次沉默,时间也更长些。而学生交流时精彩纷呈的回答更让我大为惊讶。生1:我想说第一幅的插图,画扬科的正面像,他长得很可爱,在家门口玩耍,他的家很穷,家里没什么东西。背景颜色可以鲜亮一点的,因为他虽然和母亲寄人篱下,但他还是一个很快乐的孩子。生2:我也想说第一幅的插图,画扬科放牛的场景。因为课文中写到他“8岁就做了牧童”。大自然中的景物就是背景,可以画得漂亮一点。扬科骑在牛背上欣赏着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他也在放声

6、歌唱。生3:我来说第二幅画面,爱音乐的扬科。我好像看到了扬科在树林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他的表情是很好奇的样子。背景颜色以绿色为主,要画春天的大自然,因为扬科感到自己真的成了一个小“音乐家”,多快乐!生4:我还想画他躺在小河边的草地上,听青蛙“呱呱”地叫,旁边大树上啄木鸟在“笃笃”地啄着树干,身边还有小甲虫在“嗡嗡”地飞,扬科就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生5:在“可怜的扬科”这个片段中,我想画个剪影。透过窗户里的灯光,可以看见地主的仆人正在狠狠地打扬科,小扬科蜷缩在角落里,因为晚上,背景可以是黑的,只有一轮月亮。这样的话,能衬托出扬科真的很不幸。生6:我补充一下,仆人的剪影画得大一点,小扬科的剪影要画得

7、小一些,这更能说明扬科很可怜,很无助。同学们精彩的答话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超出了我的预设。这一次的课堂沉默是让学生用文字来想象画图,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通过文字看懂扬科的可爱、可怜,看懂当时的社会的可恨、可悲。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基于学生独立思考后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见,有效的课堂沉默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热闹的课堂讨论不同的是,在沉默中,学生的思维能更高速地运转,他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他们沉浸在对故事主人公的同情中,他们感同身受,他们透过文字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时,沉默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三)有效的沉默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沉默的问题,往往

8、也是最具有思考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在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我让学生再次静静地默读全文,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后,又处于沉默之中。在沉默之后,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被埋在废墟底下的38个小时里,阿曼达不会害怕吗?”因为刚刚经历过的“512”汶川地震给了孩子们太多的震撼,在这样的时候再来学习这样的文章,他们感同身受,想得更多更深入。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抛还给了他们:“是啊,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14个被埋在废墟里的孩子之一,在被深埋的这38个小时里,你会害怕吗?你怕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怕黑,有的说怕冷,有的说怕孤独,有的说怕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有的说怕没人来救会死,还有的说

9、怕余震来袭教室再次坍塌等等。这时我再回到之前学生提出的问题上:“阿曼达不会害怕吗?”学生再次陷入了沉默中。片刻后,他们纷纷举手,有学生说:“阿曼达也会害怕,但是他相信他的爸爸,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有阿曼达的鼓励,有同伴们的相互支持!所以,大家又不觉得害怕了!”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给与了他热烈的掌声。课后,有老师在评课时说,课堂上的这一问题的生成是整堂课的一个“亮点”。我想,要是没有了学生沉默的思考,是没有创新的思维的,也就没有所谓的“亮点”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

10、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有效的沉默的。(四)有效的沉默是方法习得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算是学会了学习。有的课堂上喧宾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关注;华而不实的问题堆叠,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所获甚少。学生

11、要想掌握学习的方法,还是离不开有意义的沉默。在学习去年的树一文时,针对文本中对话比较多的特点,我预设了一个体会“说”的四种表达方式的练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的对话。再在学生朗读对话后请他们合上书本,用多媒体出现出示以下几个句子: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大门回答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那儿吗?然后请学生根据刚才朗读的对话来给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课堂顿时处于沉默中。之后,逐渐有学生拿起笔来开始加标点了。我再请其中一位学生到电脑前来加标

12、点,然后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总结:人物对话的四中表达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以及无提示语。然后,我还让学生把出示的第一句话改成其他的表达形式来说一说。学生欢乐多种形式来读,如:“再见了,小鸟!” 树对鸟儿说,“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这里学生掌握对话的不同表达形式的过程离不开有意义的沉默。教师不应该为了追求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容量而去压缩“沉默”,反而,应该鼓励每个孩子学会在有效的沉默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尽可能地在课堂里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教给的方法去学习

13、、掌握。我觉得这才是沉默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必须认可沉默的价值,也应该允许甚至引导学生沉默。因为一味地强调阅读课堂的活跃,实际上是违反常态阅读规律的,同时也会削弱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使之无法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见,沉默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自主学习的场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情趣盎然,充满“语文味”。沉默只是表面现象,学生的思维却在高速运转。在课堂上,当我们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中动笔圈划,寻找答案所在的区间,品味语句的内涵,推敲关键词语的含义,如此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老师往往可以从中发现学生们真正的迷惑和不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课堂评价中,曾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我们应该还语文课堂一个静心思考、“沉默是金”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富有张力的静态中去真正品尝语言文字。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报2教育观念的革命,刘良慧、张先华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4沉默:一种被忽视的教学机智 作者: 王娜娜 李德显5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执行主编:董洪亮 教育科学出版社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