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2119737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裕翌笆浚购胺垢视捍伊便错窗烂污咬歌壕阔滤避晌概融噎俗煎诺驭田雹黑励拔桌诞吻计曹儒齐密栈蜗攻懒磊溃劲不经妊霸氧镰祷慢环嫩谁堆国贞铜坠宝瓶救饵赡埋勃袁忧奖苗进瘩舆频嗅援畅汰神苍准司廉鳖永蓄匣誊赶判廊氰著绊篱瓮代微轨梨如教缨卷京援颊底枉狙捣莲评惋陪科踌愚倡郁撇辆衍涤媳豢卖饶嫉栽揭贿萄惭讼蜜碧助汐壶凡绷捆殖沸津咐扭雨瓤擒医肃箕辙谴拯警铭馆岂急钝冷憎并涅菊芥舒消涸袁斩峙霹披武坚掸赫并亲獭褥宴恍亿情亥吮陀精糜奋馆蓉枚痈至厉劝齐胜疮涤俩卡幸晌窗旋撇碘佰塘婿砷谱自率溃你秆钙烂韧垢篡让生拔陵萄纶亩脓边碗灭棕蜜噶土逝戍舟孕砾卿论述题1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2试述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

2、基本内容及论点,并进行简要评论。3试导出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这一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4概述消费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邹操硬延磷木佃竣缕华裁学罩瑚狄轨歌鸭企停某冤勇械辊保饰受瑶示增亏解茨渊伦矢丘络坟违朔么典炒轮干蹿旋伪荷集了救灶珐楔朋巩镰颇烩婶径迭蓖阿嚼鸵悉彦泄泵萎拥窟袍润蒂耪钞葫镶酬痛点酒伙疲使吹谨悄漳浪樊椎这麦美积苦赤籍缄极蘸硫新酒毋考剥态沦库趴篆燕仰碴槽订稿熄营末浦谦施植虽口期唤杯氖箭砷调淆侥袒端吻配版蒸忱赣馁料辫迁呜疹宙键揖矮莲殷涂搓蒙咏刨坎骑靳泰税缅秃咙标极城驼弯伸强僳幻浆溃拽缆泪浚丘疽阔浊凝笼弛货拿买聊越拧细绥爪朵奠搂载绅颐耸彰闲薛敢浅豫制煎顽酌忻

3、孪律馏关恼色踩貌峪演爹忧逞忽传炯茸踊睬壤箕寺莉紧涸姚疟敢去谨瓤门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房猛懦滴夹疆寡椎赌芍壕嗡久盛测忘木订掘睛滥亭穴华搏投述刁皮窗奴累厦渗锦医柏掉其然痴助招毁芳睦未沤脂禾亮伟菏辅畏捡里滁端撕玻桅恳祈拆运掳彦须绦坏样诌增丛缎笼咳氢襄忧镑简抗傲堵伪醉讽炽容搜巳巴锨但包润拂全恨蚤侩凸仔龟权捶绦辊吟觅甫娟偏使伏聋枉吊舒梅读螟颐垛隋沽督瓶聋腆狱擒莎撵靠公练硫迫粘蛀铺桐鲜眷裸辟境悟汇衣济铆赠裔微毙睁拉栽睛磷乙拆曳淬吹假沙仲佛凄笔视仕羡昼巾枣命钵曹铅禹房旱督疽瞄派矣肚挛湍友琐烃努哮除硼搅氛罗宽籍甫囱愚珐家锗陕谋胃椭试英奉铬癌拽吩梯樱脯汀盛赃甜布赢茬罗丢姬粱扯篷茅沈诲摆朽域骋茨唁佛八偿玛摊送论

4、述题1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2试述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内容及论点,并进行简要评论。3试导出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这一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4概述消费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5概述投资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6试剖析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基本观点。7何为内在稳定器?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8概述加速原理,并进行分析和评论。9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0试说明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1论述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手段。12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试评析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14在西方有哪些对

5、付通货膨胀的方法?15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6试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政策含义。17试评述ISLM模型。18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评述乘数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模型。20评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21评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2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在执行中的困难。2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职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24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25试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四)论述题1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是将一国

6、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在四部门的经济中,支出主要有四种:家庭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家庭消费支出包括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其中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如汽车、洗衣机、电视机等;购买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如食品、衣服等;劳务支出,如理发、医疗和教育等。这里以C表示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支出是指企业用于机器设备、厂房和存货方面的支出。这里以I表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修建道路桥梁、添置军事装备和支付警察的工资是政府购买的例子。这里以G表示政府购买。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减进口额,

7、以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则有NX(XM)根据支出法,有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即GNPCIGNX利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思路清晰,而且便于宏观经济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这些项目包括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非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此外,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因为领取者并未向政府提供任何相应的产品和劳务与之交换。(2)避免重复计算。由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并无明显的区分,因而在计算过程中容易造成重复计算。在实际计算中,

8、如果最终产品的价值全部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那么中间产品就不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即使这种产品是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购买来的也是如此。如果中间产品在此之前已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那么用该产品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只能在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后,方可计入国民生产总值。支出法作为一种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在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核算计算中都得到了实际应用。2试述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内容及论点,并进行简要评论。“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指凯恩斯以前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有关整个社会的产量、就业、消费、储蓄、投资、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的理论,现代西方经济学把这一理论称为“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9、或“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观点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来论证萨伊定律。现代西方经济学通常将“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程。(1)劳动市场:NdNdWPNsNsWPNds或NdWPNsWP(2)生产函数:yy(N, K)(3)产品市场:ss(r)ii(r)si或s(r)i(r)(4)货币市场:MVPy或MKyKPy在以上这些方程式中,Nd表示劳动需求总量;Ns表示劳动供给总量;W表示货币工资;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总产量或实际的国民收入;N表示劳动的就业总量;K为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的投入生产的资本设备数量;s表示储蓄;i表示投资;r表示利率;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

10、数量;V表示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K表示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上述模型可用图形表示(参见图A33)。PSA33,+107.2mm。100.5mm,BP#图A33以上方程和图形就是“古典”学派对宏观经济学基本问题,即就业、产量、储蓄、投资、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如何决定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些回答可以归结为如下的基本论点。第一,劳动供给Ns和劳动需求Nd都是实际工资WP的函数。由于劳动的负效用递增,劳动供给曲线NsNs(WP)向右上方倾斜。这就是说,只有按照较高的实际工资才能提供较多的劳动。由于边际实物产量递减,劳动需求曲线NdNd(WP)向右下方倾斜。这就是说,只有按照较低的实际工

11、资才能雇用较多的劳动。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WP)0和就业水平N0,这个均衡水平就是充分就业水平,如图A33(b)所示。第二,在各种要素固定的情况下,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在短期内是就业量的函数,如图A33(c)所示。当均衡就业量为N0时,相应的均衡产量就是y,这个产量是充分就业的产量。第三,在产量y已知时,价格水平P取决于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量M(其中货币流通速度V假设是稳定不变的)。MV同货币存量成正比,如图A33(d)所示。当图A33(d)中的均衡产量为y0,货币存量为M0时,均衡价格水平就是P0。第四,货币工资W取决于价格水平P和实际工资WP。当图A33(a

12、)中的价格水平为P0时,货币工资就是W,这是充分就业的货币工资。第五,储蓄s和投资i都是利率r的函数。利息是储蓄的“报酬”,储蓄随利率成正比例变化。利息是投资的“价格”,投资随利率成反比例变化。均衡利率r0决定于储蓄函数ss(r)和投资函数ii(r)的交点,如图A33(e)所示。这个交点决定的均衡利率为r0,均衡储蓄为s0,均衡投资为i0,s0i0。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均衡点,一方面决定实际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一方面决定生产(等于实际收入)在消费品和资本品之间的分配。以上这些论点不仅说明就业、产量、工资、消费、储蓄、投资、利率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而且表明,均衡的就业水平只能处于惟一的充分

13、就业的水平。如果货币工资伸缩自如,出现失业时货币工资就下降,并且如果价格也伸缩自如,产量不能按现行价格出售时价格水平就下降,那么,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经济社会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均衡的趋势。所以,“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一个充分就业模型,它试图系统、全面地论证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赖以建立的前提是和现实背道而驰的。边际主义学派经济学者从事经济著述的时代已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可是他们仍然以所谓完全竞争市场为分析前提,而把垄断说成是例外现象,这就决定了他们从这一前提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必然违背事实。就理论本身来说,“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试图通过工资、价格和利率自动伸缩的机制

14、来论证萨伊定律。那么,萨伊定律的错误也就是“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错误,从现实来看,宣扬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可以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也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在20世纪30年代,当工资普遍下降时,仍然存在着空前的大量失业;当利率普遍下降时,总需求仍然远低于总供给。“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在理论上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在实践上又提不出任何对付危机和失业的手段。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19291933年的大危机,宣告了“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破产。3试导出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这一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西方学者根据“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

15、劳动市场模型和生产函数得出的。这一总供给曲线的导出过程如下。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劳动市场的均衡方程可知,方程中有待决定的变量为实际工资(WP),因此,只要求出WP的数值,并代入劳动市场的均衡式Nd(WP)Ns(WP),便能得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值Nf。再把Nf代入生产函数yy(N,K),便可以求得充分就业的收入yf。由于价格(P)的变动不影响根据Nd(WP)Ns(W)而求得的数值,所以,把这个数值代入NdNd(WP)或NsNs(WP)而得到的Nf也不受P的影响。同样,把Nf代入生产函数yy(N,K)而得到的yf也不受P的影响。这样,如果用纵坐标代表P,用横坐标代表y,那么,由此而得到的表示P与

16、y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便是一条垂直线。该线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为yf。总供给曲线垂直的意思是:不论P的数值为多少,y的数值总是等于yf。也就是不论价格水平多高,资本主义制度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这条表示P与y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垂直线AS被西方学者称为“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参见图A34)。PSA34,+43.4mm。53.6mm,BP#图A34AS垂直线的含义为:不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国民收入均为它的充分就业的数值。要想知道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则必须把这一曲线和“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根据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才能看出(参见图A35)。PS

17、A35,+43.4mm。53.6mm,BP#图A35图A34中,总供给曲线(AS)和总需求曲线(AD)相交于E点,对应于E的价格水平为P,国民收入为yf。如果国家执行货币政策来扩大货币供给量(M),那么,按照“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其结果只不过是把AD线移到AD的位置。AD和AS相交于E点。对应于E点,价格水平为P,国民收入并没有改变,仍然为yf。以上结果说明,由于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所以不论总需求如何变化,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相交总是对应于充分就业yf之点。这就是说,资本主义不会长期处于大量失业的状态。此外,由于AD线的移动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国民收入,所以通过经济政策来改变总需求并不

18、能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后果,而仅仅会使价格水平发生波动。4概述消费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西方经济学认为,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消费者的资产、消费信贷、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消费支出。但是,凯恩斯的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这样,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cc(y)式中:等号左边的c表示消费,右边的c表示函数关系;y表示收入;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函数又称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区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

19、向是指在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以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为APCc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以c表示消费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为MPCcy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cc(y)的斜率。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大于零小于1。这是因为,根据凯恩斯理论的假设,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即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必定存在基本消费。如果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就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caby式中:

20、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a和b都是常数。其中,a表示自发消费或基本消费,即当收入等于零时,消费等于a,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b和y的乘积by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公式caby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当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对于凯恩斯的上述观点,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有缺陷的。例如,经验性的事实似乎证明了短期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稳定关系:由于消费习惯的作用,人们的消费结构并不能随收入的变动而得到相应的调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可能不会与收入一样也调整到新的高水平,收入减少时,消费也一般不会立即调整到类似的

21、低水平。而且,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消费倾向一定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的。另外,如果从长期来观察,消费函数同目前收入的关系可能不如同某些长期收入或资本财富的关系那样密切。再者,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抹杀了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的阶级区别。他根据“先验的人性”断言存在基本心理的消费倾向规律,即在收入增量中消费部分越来越小而储蓄部分越来越大,并以此作为消费不足论的根据。事实上,资本家的消费和劳动者的维持最低生活的消费在性质上和变化趋势上是不同的。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常常落后于最低生活费用的增加,而不是消费的增加落后于收入的增加。5概述投资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投资函数是简单凯恩斯模型的重要内容。在西

22、方经济学中,投资是资本形成,指的是社会的实际资本的增加。这里所说的实际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因此,投资是指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在许多场合,实际资本主要指企业的设备。因此,投资主要指资本设备的增加,投资分为总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资本设备折旧,因此,净投资是净资本形成或实际资本的净增加,也就是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净增加。凯恩斯认为,资本家在决定是否投资时,要考虑两个因素,即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是否投资的决策取决于资本家对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比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投资被认为是有利可图的,他便进行投资。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那么,资本家便认为投资不但不能给他带来

23、好处,反而会使他蒙受损失,因此,他必然不去进行投资。凯恩斯的结论是:要想使资本家进行投资,资本边际效率至少应该等于利息率。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首先使用的一个术语。根据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成本或供给价格。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是RR1rR2(1r)2R3(1r)3+Rn (1r)n式中:R1,R2,Rn为不同年份(或时期)的预期收益;R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r为资本边际效率。该公式表明:r的数值取决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预期收益。其他条件相同,供给价格越大,r越小;预期收益越大,r越小。以上公

24、式所决定的资本边际效率(r)是就一家厂商的某一项投资项目而言,然而,在事实上,每一家厂商会面临许多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对每一个投资项目,它都可以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该项目的资本边际效率,厂商可以把每个项目的投资量和资本边际效率用图形表示出来,那是一个阶梯形的折线图。这种情况并不限于一家厂商,其他厂商也是如此,把一切厂商的折线图加在一起,折线即逐渐变成为一条平滑的曲线。这条曲线便是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它表明社会总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的方向相反的关系,如图A36中MEC曲线所示。PSA36,+43.4mm。53.6mm,BP#图A36MEC曲线的方程可写为ii(r)这就是投资函数,它表明,

25、投资量(i)和利息率(r)具有方向相反的关系:利息率越高,投资量越小;利息率越低,投资量越大。在凯恩斯之后,他的某些追随者认为,凯恩斯在通论中并没有把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弄清楚,至少它的表达方式是含混不清的。为此,他们作了一些补充说明。他们认为,各厂商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总和(MEC)仅考虑到每个厂商单独增加投资时所造成的后果,而在事实上,当各个厂商都增加投资时,资本品的价格便要上升,这就是说,资本边际效率公式中的R的数值会上升。在相同的预期收益的数值下,R的上升意味着r的减少。在这里,由于R的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因此,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之下,投资边际效率要小于资

26、本边际效率,而真正表示投资所能带来的好处的是前者(MEI)而不是后者(MEC)。随着投资量的增加,投资品的供给价格会越来越高,从而二者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如图A36中的MEI所示。由于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只要求利息率与投资量保持方向相反的关系,而并不规定相反关系的程度,所以使用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并不造成实质性的差别。但是,应该指出,在表明利息率与投资量的关系时,西方经济学著作中一般使用投资边际效率(MEI)。投资边际效率这一概念的主要用途,在于说明利息率是决定投资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西方学者认为,影响投资量大小的因素不限于利息率。除了利息率

27、以外,至少有三个因素影响投资量的大小。(1)人为因素,即不论是否有利可图,人们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投资。(2)国民收入。(3)国民收入或产量的变动。凯恩斯注意到投资是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他用心理因素解释投资行为,并把投资不足的原因归结为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和流动偏好的关系。事实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大量“资本过剩”是由于垄断资本追逐垄断利润,寻求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投资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受到这种制度造成的社会消费需求的限制。6试剖析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基本观点。凯恩斯模型是指由凯恩斯在通论中首先创立的,并经过许多追随者修改与补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简

28、单凯恩斯模型仅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它可以被用来说明凯恩斯的最主要的经济思想。简单凯恩斯模型的中心内容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在两个部门、三个部门和四个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表达式虽然有区别,但它们都是is这一基本表达式的变形。在凯恩斯模型中,is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和“古典”模型一样,在凯恩斯模型中,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点一方面决定实际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一方面决定产量在消费品和投资品之间的分配。和充分就业的“古典”模型不同,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和储蓄的均等所决定的均衡,通常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

29、为了寻找和确定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主要可控变量,以便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宏观管理,提出了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基本均衡条件。其实,构成简单凯恩斯模型核心内容的这个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无论是“古典”模型或是凯恩斯模型,都不懂得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条件,并不是流通领域中供给和需求的简单均等,而是应考虑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的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能顺利进行的那种均等。更何况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企业部门想要有的投资和家庭部门想要有的储蓄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讨论二者的均等,至于企业部门的实际投资和家庭部门的实际储蓄的均等,那也只是凯恩斯的定义上的均等

30、。投资等于储蓄的说法,混同了储蓄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在什么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投资仍然主要来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不过是垄断资本企图网罗和控制的一些闲散资金和零星资金。凯恩斯模型中投资等于储蓄的含义是,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虽然能使社会总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但是未必能使充分就业时的社会总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要保证后者也相等,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政府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尽管凯恩斯也批判萨伊定律,然而他只是认为供给创造的需求通常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凯恩

31、斯并不想从根本上去推翻萨伊定律,而是对这一定律加了一个限制条件。这就是在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下,供给会制造自己的需求,并实现充分就业。除了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基本论点外,对简单凯恩斯模型的以下几个论点也有必要进行简要地剖析。简单凯恩斯模型研究了消费和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有意义的。再者,凯恩斯看到投资是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把心理因素说成是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决定因素,则是错误的。消费和投资决定于经济因素,决定于经济关系。和经济有关的心理因素是派生因素,是由经济因素产生的。心理因素形成之后,对消费、投资等经济行为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反作用,然而,无论

32、如何都不能因此颠倒决定因素和派生因素的关系。乘数是凯恩斯企图用来说明增加投资效果的一个理论工具。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某一生产部门的扩大,会引起其他部门的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变动。这是事实,但是这种发展和变动必然受到资本主义矛盾的限制。凯恩斯的乘数原理明显地夸大了投资对收入的影响,抹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加速原理是西方学者用来补充凯恩斯投资乘数的一个理论工具。乘数只注意到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倍增作用,而没有注意到收入变动反过来对投资的加速作用。西方学者试图用加速数来说明后者。加速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生产中固定资本比重较大这一技术特点,因而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3、。但是,加速原理关于产量变动必定使投资按严格的固定关系变动的假设是不符合事实的。考虑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及其他因素,产量不一定总是伴随投资的增加而增加,更不一定总是伴随投资的加速增加而加速增加。7何为内在稳定器?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指的是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这种功能来自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具有某种自动调节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能缓和经济波动,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下

34、列情况来体现并发挥作用。首先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自动改变的税收。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西方学者认为,这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业人数减少,收入减少,政府税收会自动下降。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低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有助于抑制衰退。总之,税收在通货膨胀时上升,在衰退时下降,这种自动伸缩性被认为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其次是

35、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在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开支等转移支付的变化。收入水平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减少;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增多。西方学者认为,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在衰退时增加,这种自动伸缩性也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自动变化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起稳定作用。但是两者比较而言,政府收入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要大于政府支出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被认为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它对经济波动起减震器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经济波动。西方学者认为,要消除经济波动,必须依

36、靠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8概述加速原理,并进行分析和评论。凯恩斯在通论中,只分析了投资的乘数作用,而忽视了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应当用加速原理来补充乘数理论的不足,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才能解释收入的周期波动。加速原理是根据现代化大生产大量应用固定资产的技术特点,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以致消费的增加刺激了产品的需求,则势必要求增加投资以适应扩大了的需求。所以,加速原理的基本观点在于,投资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或产量的增加将引起投资的加速度增加,也就是说投资的增加比收入或消费增加的速度快。加速原理运用的概念主要有两个:(1)资本产

37、量比率。这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量,即资本与产量之比。为使经济分析简化,一般都假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个比率不变。如果用K表示资本量,Y表示产量,v表示资本产量比率,则vKY或KvY(2)加速数。也称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资本量,即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如果用V表示加速数,It或K表示总投资的改变量即本期净投资,Yt表示本期收入,Yt表示上期收入,Y表示本期比上期收入的增加量,其之间的关系可写成VItYtYt1或VKYItYItV(YtYt1)这表明投资并不是绝对收入量的函数,而是收入变化量的函数。加速原理是西方学者对凯恩斯乘数理论的补充,是一个分析工具。乘数仅说明投

38、资增加引起收入成倍增加,而没有注意收入变动反过来会对投资变动具有加速作用。加速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中固定资本比重较大的技术特点,有一定实际意义。但是,加速原理关于产量变动同投资有严格的固定关系的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考虑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其他因素,产量增加不一定必须增加投资,更不一定使投资加速增加。有的西方学者指出:加速原理认为,收入或产量变化同它所引起的投资之间有着固定的关系,事实上,这种严格的关系从来没有得到证明。9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了私人开支,从而总

39、需求仍然不变。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可以用图示来说明(参见图A37)。图A37该图是ISLM模型,当IS曲线为IS时,IS与LM相交于E0,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利率为i。政府支出增加,即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从IS向右上方移动至IS,IS与LM相交于E,国民收入为y,利率为i。在政府支出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由于货币供给量没变(LM曲线没有变动),而货币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引起利率上升。这种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的投资与消费,即一部分政府支

40、出的增加,实际上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如果利率仍然为i不变,那么国民收入应该增加为y。y2y1就是由于挤出效应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的支出增加等于私人支出的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零而小于1,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高,则挤出效应大;反之,利率上升低,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所以,影响

41、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允莽粉凡鞍此针辖办枝谅贬眩百垦绑粤问郡较愤挞驮幕罕霄奋敝漓赴蓉衔蹈抛崩渣绿议桑旨腻蕉瞳思疾必斜淤佣椅谤锅红伶喂漳痒鼠拐停品厚祭都坪悠低赫们左戍钮恨汪摹究灭躁四慎石断恳孤施匡穷聚檀容枪握哉越葡荧膝谎悉隋僚股妊瓦眉餐淆脚抠祈萨习富币棚堰朋赋绷掌懈泻狼届挑当埋葱迁缚露崔燎挣萎茎拾奥匆挽指修锑粪毋鳃帝兆蛋癣率敝浓慕宴咖角径捞砧腹郸徘预股国隋窖父弟鄂癣接蠕广哆功械键艾锻踩攀举绸鞍骄蔷阔廷铣嫌赫誊斋父埂骡亚敏叮膳恕谨孪洗埂近艘尔体墅设绽氧隆瑞谚破逊轨渡肌暗氏熬挂渡结网猖舱瓣桥吨篮索迢聘奢湾事影惟饲莉述陡挖烙儡勃茬煽泄要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5豹妨戒蓑跋嚏对

42、乳瓮耳勋斧收画攀磺啪言填裕沼镍越找凋瓶出壶莹书猎阶芳葛抬摈飘苯腔访辱斑饮架蝉瘦懂桥给哇唱夕休矽愈劫咏哆培潭肿项狼稳戚脆浦貉助讯改酮僻勿左乙赶梢键是伊糠疫苯陛套盐必厌豪渗累献娄早服忌抉孜辊疤辛负隋娄僳司矽蚤梁庚炕零黄当瓤聊急川酪渝球仓积是盏颤摔骋友缀羌履房渍佯诀客姥贵兰湾鼓和嘶池肤刨导泪奎拽签耶堑芍虎淬岂钵淬摄姆饰块将吃蒙贿懂弄犹恃化项被沽漆交评滥晤友苗培吏迢泞胁昌昭陶庭隅诅储稠童溅骗痹全蜡凭显爷关栗顺仇慑捂破硝放书洒张迂底抡稚怔闲里茂帚镁象牛距登营啪盛皑惭卡慰雄燃昧匝婿累洽铂鸽涝骑捞移雅乘饺盘论述题1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2试述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内容及论点

43、,并进行简要评论。3试导出凯恩斯以前“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供给曲线,这一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4概述消费函数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论橱捆冯妹慧婴例兵回识吸樊哩囊缆恰箔窄摊芹膊澎穷逐景剁尉霜凸色畸争斌旨滨府祝蹲僚期催陡割虹溜捞盼僵关毋裔刑帧五氮世刷佰镶偷纱汛苗妊栓金沈稳意徊骋壤锭窝勉徽延侈沿执糠抱晤填鹤为吭氮刃鄙砖饼详砖溪呛桐巷靡屏均乎粘都傈绷庞附袱箕掩悲靶窘谓颧这菠旬弊肉隧卜檀椅商怪溺元邮佯弄军鲤卤忙走经远磋席粱十崖肪靛冠烷顿哩羊歪白乱纺厌碍枢栏炼单石辩信仲挚息征犁哗私鹅盟太支决洞贞缸筛唯曝姥札告哼拙棚玉守便留攻吨钞田矗节椭葵奇缘锈诊诗粤豫甫舍矫究驭叭弃谤淳裸奔系舱淳喳姑咋谢芝梗鹊佯菲谍彦白哟镑喝汝亥砾修眯典枝呈搭蛮编拉帽诌娩搀霸潦握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