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2114026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引言1.1 本课题研究依据和意义在摩托车产品中,发动机是摩托车领域技术最密集的关键部件,发动机的制造显 得尤为重要,而在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被装配零件的多样性、工艺的繁琐 性,采用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就显得尤为重要。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产品 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发动机流水线装配的工艺过程需借助装配线进行,因此,发动机 装配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动机装配线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摩托车 质量和产量。本课题就是以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为研究对象,以本校的现有资源条件 对发动机装配线进行设计。本课题题的研究目标,最终是要设计一项可以用于本校实 验室教学同时又适用于实际生产的摩托车

2、发动机装配线。因此,本课题具有很大的现 实意义。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 每个工位之间是 流水线生产,因此每个环节的控制都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一定的速度,才能保证 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为了使复杂的发动机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就必须要在装配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环 节,而确保每个环节都既达到高度精细,又满足工业生产必需的高效率,就必然要借 助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才能实现。 2 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 国内摩托车生产厂家 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摩托车发动机装配技术、设备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31.2 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发动机装配线其设计开发能力已接近国外

3、先进水平, 在装配线开发方面 已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8 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总体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还 参差不齐,一些企业装配线的开发还处在引进、仿制及小规模改进阶段,没有形成自 己独立完善的开发系统,主要是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开发人才,缺乏验证手段,加之开 发资金投入不足, 这种弱的开发能力是我们不能进入世界摩托车发动机强国的障碍之 一。为了促进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在人员素质的提高、科研手段的完善、资料的 积累、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9近年我国许多企业花了很大的力气,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装配线和 各式各样的设备,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但从总的 方面来看,我们的装配线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4 目前,国内还有部分生产厂生产条件较差,从原本混乱的零部件市场上购买零部件拼装发动机,经常出现紧固件松动、密封部位渗油、摩擦损失偏大、振动噪声偏大、零部件损坏等现象。其 中甚至地摊装配,因此,因装配问题占不少。 5 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 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 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 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 又由于在装配作业时装配对象和装配工人保持相对静止状 态,对采用专门的装配设备保证装配的高质量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便于实现装配的自动化。国内发

5、动机装配线目前也趋于采用柔性装配线。 6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以工艺设计为先导,以数控技术为核心,是自动化地完成企 业多品种、小批量的加工、制造、装配、检验等过程的先进生产技术。这样它不仅能 加快生产速度, 而且能有效的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它涉及计算机、 网络、 控制、信息、 监测、生产系统仿真、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技术。国外厂家生产的装配线由于价格 昂贵,国内一般厂家难以承受。在装配线制造技术上来看,我国少数设备生产厂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已 能自行设计和制造用于非同步装配线,并用于生产中。但与引进的设备相比还有一定 的差距,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是可靠性差,辊子和滚杠耐磨强度低,影响设备的使用

6、 寿命。不少这种设备还是引进的,如果采用国产设备将使生产线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我国有广泛的推广前景,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制,尚需我们全行业的共同努力101.3 本文的具体工作本文的具体工作是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上的设计要求针对实验室教学的场地限 制,在查看已有文献及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整套摩托车发动机的装配 线。使之既符合本校实际教学需要,又适用于企业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首先到学校实验室及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发动机装配车间进行考察, 预计本课题的 可行性,为装配线的整体设计做好准备。 以实验室场地为基础, 确定线体的整体尺寸, 初步完成装配线的线体设计。对摩托车发动机进行实际

7、拆装,了解发动机的构造,合 理安排发动机的装配工序。根据发动机的尺寸、要求等,设计随行夹具。设计过程中 结合实际,做必要的修改按任务书要求。总体设计考虑是这样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两半圆加两直线线体(类似长椭 圆形),当然可考虑增加分装线设计;由于考虑到并非用于大批量生产,以及设计的 经济性,发动机装配传输为手动传动,但也可在某一机构上加入一些自动化机构;两 直线段应满足全部 20 个装配工位同时装配;随行夹具可水平旋转并定位,同时,固 定发动机箱体的横架可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编写部分装配工艺过程卡、部 分工序卡。线体的设计要考虑到随行夹具能在线体上任意传送,所以,最好线体是一条直线

8、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但是考虑到我们实验室场地的局限性,采用直线线 体是不可行的,经过综合的考虑,本设计采用类似于跑道的线体设计,前后两条直线 线体中间用半圆过渡,这样在最大程度上合理的利用实验室的场地,也满足 20 个装 配工位同时装配,看上去也很简洁大方;其次,学校经费有限,要设计一条经济又耐 用的装配线线体。所以,在设计中尽量可以把装配线上的各个零部件都可以方便的拆 卸,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替换。因此,在这个设计中,基本上符合了装配线上 的各个零部件都可以方便拆卸的要求。其次就是怎样才能让随行夹具在线体上自由的传送和减少碰撞和摩擦。 可以起初 的构思是用钢珠铺在线体上,结果

9、发现这样会使随行夹具在定位时比较的困难,而且 即使已经很好的定位,随行夹具在运动时也很不方便,然后还想到把钢珠直接安装在 拖板下面,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定位,也可以很容易控制随行夹具的传送,但是这还是 有些不足,不足的地方是随行夹具的钢珠和拖板之间运动摩擦较大,很难运动。结果 我没有采纳这两个方案,虽然这两个方案都被否决了,但是还是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通过这两个方案联想到了小车,这样就有了最终方案,就是在拖板下面装一根轴,两 边加上滚轮,这样克服了所有的问题。这里滚轮外圈采用尼龙 66这种材料。尼龙 66具 有很高的机械强度,磨擦系数低,自润滑性,软化点高,耐热,耐磨损,吸震性和消 音性,耐油,耐

10、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有自熄性,无毒,无臭,耐候 性好,染色性差,这样就可方便随行夹具的运动。让尼龙与槽钢接触,可以降低摩擦 损耗,提高使用寿命。然后就是怎样保证随行夹具的左右旋转,看到餐桌上可以旋转的圆台面,让我顿 时心里想到可以把它的原理用在我的设计上,在拖板上安装一个转盘,这样又带来一 个问题,用什么能让转盘转动呢?通过深入的思考决定在转盘和螺栓中间安装一个套 筒,这样既可以保证转盘和拖板的连接,又可以保证转盘的转动。但是由于力的原因 在旋转时转盘和拖板之间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和倾斜, 这样需要在转盘下的一定位置垫 上推理轴承,但成本高,可直接用钢珠代替,通过钢珠消除转盘和拖板之

11、间的滑动摩 擦。使转盘能旋转自如。旋转方面完成后就要考虑旋转定位问题,我采用的定位方式 是用弹簧插销定位,考虑到不需要太多角度的定位,所以采用此方案,不仅简便,而 且便于拆卸。即会让夹具转动方便,也能让夹具在装配时很好的定位,然后考虑怎样才能让发动机前后翻转呢?第一个想到的是秋千, 可以前后不停的 翻转,要想让发动机能在夹具上前后翻转还必须用托架来支撑,与其采用两个托架不 如就用一个托架一次性解决, 通过这个构想,并且考虑到外表的美观和材料的经济性, 决定采用U型托架,这样不仅能在装配时很好的支撑发动机,而且可靠性能大大的提 高。U型架和转盘的连接采用4个M6螺钉,这样能很好的连接U型架和转盘

12、。最后要研究安装板的前后翻转,而且安装板必须能承受发动机的基本重量,所以安装板的厚度不能太小,通过连接转轴把安装板和 U形托架连接起来。在设计连接轴 的时候,为防止安装板可能出现的晃动,我在安装板的两端各安装了2个M6的螺钉来固定住,两边同时连接转轴。这样装配线的总体设计基本可以满足要求。2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线体设计2.1 线体的总体形状设计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柔性输送线输送工件, 并在线上配置自动化装配设备以提高效 率。 11 柔性输送线主要有:摩擦辊道和启停式动力辊道两种,输送速度一般为 3-15m/min 。 而本设计用于我校的实验教学,并非大批量生产,所以本设计以手动为 主,以自动半自

13、动为辅。这样可以大大缩小学校的开支。摩擦辊道为连续运行方式, 行进速度恒定。 输送线上设置停止器, 定位准确可靠。 线上可配置装配拖板输送工件, 拖板可在工位间实现积放, 一个工位可积放多个拖板。 也可采用特别处理的辊面实现无拖板输送。 12 但是,本案由于场地有限,不可能铺设 大面积的摩擦辊道,而且成本也太高,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所以,不采用此方案辊道传动方式为伞齿轮或链传动。采用减速电机驱动,运行稳定可靠,噪声小, 基本不需日常维护。辊道纵梁可采用铝合金材料或钢板制成,并敷设盖板及外罩板, 专机工位设置护网,整线外表美观。但是,这样就加大了成本,在有限的成本下,此 方案行不通。通过进一步

14、的思考和实验,确定采用跑道式的线体轨道,即两直线型轨道,中间 用半圆进行过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而且还可以保证全部20个装配工位同时装配。2.2 线体的具体设计2.2.1 线体的轨道设计轨道采用槽钢,这样可以节省钢的用量,节约成本。这种设计虽然简单,但是实 际操作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随行夹具在运动过程中,当随行夹具的拖板在 轨道上传送的时候,会出现撞击摩擦轨道的现象。这也是要设法予以关注的。为了减 少碰撞、摩擦,只能在改进拖板组件上下功夫。2.2.2 线体的安装设计线体轨道设计后,要考虑线体的安装固定问题。在线体的传送轨道的下方,选用槽钢支撑,距离地面 0.8 米左右

15、。一开始的想法 是把支撑用的槽钢与作轨道的槽钢焊上, 但这样如果槽钢有一块地方损坏就要全部换 掉,所以为了方便以后拆装线体,将支撑用的槽钢与作轨道的槽钢之间焊上铁板,用 M6的螺栓与线体固定,这样的连接便于拆卸。作支撑用的槽钢用膨胀螺栓来与地面固 定,使线体所有的连接都是可拆卸的,有利于线体的搬运。由于发动机在装配过程中 有一定的力,通过查阅资料,每根槽钢的承载力约为 163.69KN。 14通过计算 8根槽钢 完全能保证装配的安全。而且 8根槽钢也方便拆卸,便于更换。2.2.3 线体的周边辅助部件设计为了充分利用线体的周边空间,也为了方便人员的装配,可以在线体的外侧装挂 上类似于倒三角盒形的

16、托盘,可以放置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和工具。在线体的内侧,可 以装上一层塑料板,使整条装配线看上去既简明又清洁、零件不会掉落。至于运动和 停止的自动控制,如果在经费的允许之下也可以实现随行夹具运动和停止的自动控 制,比如在线体上安装红外线感应器,通过这个传感器和随行夹具的连接来控制随行 夹具的运动,一般这是运用于大批量生产,所以在本课题的设计中不必采用这种自动 方案。可以在线体的外侧安装放置插销式停止器。在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利用 插销来控制拖板的停止,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实际装配时固定随行夹具位置,方便发动 机的装配,提高劳动效率。3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随行夹具设计3.1 随行夹具的总体形状设计随

17、行夹具的设计是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的重要环节,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上 的要求,本课题需设计的随行夹具可水平旋转和定位,同时固定发动机箱体的安装板 可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我采用 U性结构作为随行夹具托架。通过螺栓使拖 板与转盘连接, 在拖板与转盘之间加个放小钢珠的槽, 在转盘上安装一个套管和螺栓, 就可以保证随行夹具可以水平旋转。通过安装在托架上的连接转轴,可以保证随行夹 具绕水平轴翻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满足对随行夹具转动的要求。3.2 随行夹具的具体设计3.2.1 用于随行夹具运动的具体设计在上述大体设计种谈到用四个滚轮的转动完成随行夹具在线体上的运动, 将滑动 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这

18、四个滚轮的分布是很重要的,四个滚轮必须分布在靠近拖板 四个角落的地方,其中两两分别通过两根轴来连接,为了能减少随行夹具拖板在转弯 时和线体轨道的摩擦,将撞击与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本设计对两根轴进行简单 的改造,轴的两端分别镗出两个孔分别放进两个钢珠,分别用弹簧支撑钢珠。这样的 设计就可以将撞击与滑动摩擦改成滚动摩擦。 其实也考虑过通过旋转前轮来改变随行 夹具的方向,但是这样会很繁琐,而且会投入很大,当然在经费充裕的条件下也可以 这样改,而且还可以将手动变自动,在轴上装上齿轮和发动机。因不用做批量生产, 这个也可以省了。轴的固定是非常简单的,但是用焊接这个方法不容易拆卸,分别用 两个M6螺栓

19、固定就可以了。既简便又方便拆卸。3.2.2 拖板和转盘的具体设计拖板的设计必须与线体相配合。拖板要承受整个随行夹具和发动机的重量,所以拖板要稍微厚点。拖板的材料采用 Q235拖板做成长方形即可。为了满足随行夹具可以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定位,在拖板上表面安装圆形转盘,并 通过M1(螺栓将转盘固定在拖板上。为了使这个设计看上去美观和方便,我在拖板上 开了个沉孔来放置螺栓头。但当拧紧双头螺栓 ,会把拖板和转盘固定住,无法满足转 盘的转动。为了达到转盘转动的目的,在螺栓与转盘接触的地方加上一个稍长一点的 套筒,就可以使转盘不因螺栓的固定而无法转动。但如果加入套筒的话,转盘可以转 动了,可随行夹具可能出现左

20、右摇摆的情况,而且压力也太集中了,U型托架的运动可能不稳定。通过在转盘底部开一个大直径的圆形槽,在槽中加上一定数量的钢球, 再把转盘装到拖板上,可以使转盘绕着套筒随意旋转。解决了转动的问题,还要解决 定位的问题,可以在拖板上加装一个弹性定位栓,插入转盘周边孔,因为不需要每个 角度的定位,所以只需要在转盘四周开四个孔,保证四个角度的定位。323 U形托架的具体设计作为支撑发动机的装配零件,U形托架也需要一定的强度,选用Q235号钢,可以 满足装配要求。由于在转动 U形托架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扭矩,因此, U形托 架应当稍微厚点。在U形托架的棱角处进行打磨,既美观又可以防止操作员受伤。3.2.

21、4 安装板的具体设计通过在实验室对发动机的拆装实验, 测量出发动机的外侧轮廓。 在设计安装板时, 在安装板的内部留出发动机的外部轮廓,可以使发动机能放置进去。为了节省材料, 安装板可以适当的小点。 由于在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中, 发动机对安装板有一定的冲击, 因此,安装板要稍微厚点。3.2.5 U 型托架与转盘的连接为了使U型支架可以随转盘转动,U型支架和转盘应该固定在一起。在 U型支架 上安装4个M8的螺钉,必须注意的是,螺钉的孔要深点,使螺钉与转盘有充分的连 接强度,保证U型支架和转盘的固定,满足夹具的左右转动。这样设计不仅简单方便, 而且还方便更换适合不同型号的发动机。3.2.6 U 型托架

22、与安装板的连接因为要在安装板上放置发动机,所以 U型支架与安装板的连接也很重要。如果 U 型支架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固的话,发动机可能会直接脱落,引起一些不必要 的损失。所以,在这个设计中,我采用 4个螺栓来固定轴的两端,通过 2根M6的双 头螺栓来固定住轴。了使双头螺栓看上去简洁和方便,设计了沉头槽来放置螺栓头。为了防止轴的脱落, 我最初想把 U 型支架上的轴做的长一些。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 中,这样设计,既浪费了材料,也容易伤到人,而且在这个地方扭距比较大,单靠一 个轴可能会使轴发生形变。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如果把轴装在 U 型支架上,如果轴或 挡板坏了,全要换,为此在托架安装了 2个轴

23、,并通过4个M6的螺钉来固定轴,这 样既可以增加轴的扭矩,也可以防止轴的脱落。当需要装配另一种型号的发动机时, 可以卸下螺栓换翻板,可以使同一个 U型支架可以生产出多种型号的发动机。3.2.7 弹性压紧器的具体设计弹性压紧器安装在U型支架连接转轴的的右侧。在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中,发动机 在水平轴上的翻转角度不是很大,因此,在轴面上开出 4个相同的孔。当随行夹具在 水平轴上翻转时,可以通过拉动弹性压紧器,使弹簧栓嵌入到轴上的孔内,从而固定 住发动机。也就实现了随行夹具在水平轴上的翻转和定位。为了实现发动机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在水平面上转动和定位, 也可以有其它的方法 来实现,比如在连接转轴的端面开 8

24、个孔,弹性压紧器竖直插入,也是可以达到翻转 和定位这一效果的。综合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还是采用了第一个方案。328 连接转轴的设计连接转轴是实心轴,由于发动机的重力连接转轴会受到弯曲应力。这样可以按弯扭合成的理论进行近似计算。公式15如下:10 M2 (: T)d3式中:(T轴计算截面上的工作应力(MPa)d轴的直径(mm)M轴计算截面上的合成弯矩(N mm)T轴计算截面上的扭矩(N mm)a根据扭应力变化性质而定的校正系数扭应力对称变化时,a =1扭应力脉动循环变化时,七®扭应力不变时七 gJ许用疲劳应力(MPa)。所以:d 310.'m2(:T)2329发动机的安装设计

25、本论文设计的是150摩托车发动机,经过实际的拆装实验,并对发动机的外轮廓做了测量,在设计翻板的内部轮廓时,参照了发动机的外壳尺寸,使发动机恰好能卡 在挡板上。单单通过挡板是不能定位发动机的,通过测量,在挡板的对称45度处安装了 2个定位销,发动机可以稳固的定位在翻板上。4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装配工艺编制4.1装配工艺4.1.1 活塞的安装用布盖住曲轴箱开口, 防上活塞销夹掉入曲轴箱。 用规定的的脱硫油涂覆活塞销 , 安装活塞,“IN”标志要朝向进气口侧。插入活塞销,安装新的活塞销卡簧。 注意:不得使用旧的活塞销卡簧 , 不得将活塞销卡簧端口对准活塞销镗孔内壁。4.1.2 气缸的安装 清除曲轴箱

26、上表面。注意:不得使杂物掉入曲轴箱内用清洁的机油涂覆活塞和活塞环用手压住活塞环的同时,安装气缸。 注意:务必小心操作,不得损伤活塞和活塞环,不使凸轮链条掉入曲轴箱内安装汽缸 盖,安装离合器外毂和花键轴垫圈,将离合器垫片和波形弹簧安装在离合器中心,用 清洁的机油涂覆离合器盘片,在离合器中心上安装离合器盘片A,盘片B和压板,使盘片卡爪和离合器外件上的槽隙相对,安装离合器中心组件。注意:将盘片A卡爪插进离合器外壳上的槽中,安装锁紧波形垫,要将“OUYTS IDE”标志朝外,在中心锁紧螺母的螺纹上涂油,旋紧锁紧螺母,用离合器弹簧压 紧夹具压下离合器中心,夹住离合器中心的同时,旋紧螺母。4.1.3 安装

27、变速器 安装止动块臂回位弹簧,垫圈,止动块臂和螺栓 注意:将弹簧端部勾在动块臂和曲轴箱的轴套上旋紧, 动块臂螺栓转矩: 12 牛顿米(1.2 公斤米, 9 英尺磅)将销钉装在变速转筒上,用螺丝刀将止动块臂移向下方 并固定,安装变速凸轮,使凸轮上的孔同销钉相对齐,安装并旋紧变速凸轮螺栓,将 推力垫装在变速轴上,将变速轴装在曲轴箱上,使回位弹簧端部顶在曲轴箱凸轮上将 变速臂装在变速心轴上。4.1.4 右曲轴箱罩的安装 在离合器升降杆构件上涂机油顺时针方向转动离合器升降杆臂, 将升降杆构件装在右曲轴箱罩上,安装销钉和密封衬垫,安装右曲轴箱罩和十二支螺栓,并分2或 3次交叉旋紧螺栓, 安装底板, 旋紧

28、三支螺栓, 将离合器缆索工具固定在缆索固定件上。 调节离合器分离杆游隙,安装脚踏式起动机踏板,旋紧螺栓。4.1.5 飞轮的安装 注意:安装前检查飞轮上有无附着碎屑。有无磁铁吸引钢屑和其他铁类金属屑,清理飞轮的锥形部分内孔并涂机油,将起动机齿轮圈和半圆键装在曲轴,将飞轮装在 曲轴上,将飞轮的键槽对准半圆键并推入, 在飞轮螺栓上涂油。 安装垫圈和飞轮螺栓, 用飞轮夹具夹住飞轮 ,旋紧飞轮螺栓, 转矩:75 牛顿米(7.5 公斤米,54 英尺磅),工具: 飞轮夹具,在起动机惰性齿轮轴上涂覆清洁的机油 . 安装起动机惰性齿轮和轴。4.1.6 左曲轴箱罩盖的安装安装销钉和新的密封衬垫,小心安装左曲轴箱罩

29、盖 ,注意不要夹住电线 . ,安装七 支螺栓,分两到三次交叉旋紧七支螺栓,将电线正确敷设在左曲轴箱上,装上线夹 , 旋紧螺钉,将空档开关线接在开关上 , 安装压片,连接交流发电机电线连接器,在发 动机减速齿轮上涂机油,安装起动机减速齿轮和轴,在新的 0型环上涂油,将其装在 减速齿轮罩盖上,安装减速齿轮罩盖 , 旋紧螺拴,安装左曲轴箱后罩盖 , 旋紧螺栓。4.1.7 组装减速器在齿轮,花健和轴瓦面上涂覆清洁的机油,在 M3,M5,C1C2和C4齿轮的滑动面和 离合器套管上涂抹规定的脱硫油,检查移动顺畅后组装主轴和反向轴。注意: : 安装 推力垫片和开口环时要面对倒棱角安装开口环时其端隙要和花健槽

30、口相对齐, 确认每 个开口环完全卡入每条轴上的槽中。( 1 )离合器套管 / 脚踏式起动机传动齿轮(2)主轴(3)M1 齿轮(13T)(4)M3齿轮(19T)( 5)花健垫圈( 6 )开口环(7)M4齿轮(22T)( 8 )开口环( 9)花健垫圈(10)M5齿轮(31T)(11)M5齿轮轴瓦(12)M2齿轮(18T)( 13)推力垫圈( 14)推力垫圈( 15)脚踏式起动机惰性齿轮( 16 )推力垫圈( 17) C1 齿轮轴瓦(18) C1 齿轮(36T)( 19 )推力垫圈(20) C3 齿轮(24T)( 21 )开口环( 22)花剑垫片(23) C4 齿轮(22T)( 24)反转轴(25)

31、 C5 齿轮(26T)( 26)推力垫圈(27) C2 齿轮(31T)(28) C2齿轮轴套( 29)推力垫圈 安装啮合主轴和反转齿轮,将主轴和反转轴组件配套装在右曲轴箱上,安装变速 转筒,在变速叉上涂覆清洁的机油,将变速叉装在变速杆槽口中和变速转筒导销槽口 中,使标志面朝向左曲轴箱。注意:变速叉上都标有识别标志:左变速叉为“ L”,中心变速叉为“ C',右变速 叉为“ R'。在变速叉上涂覆清洁的机油,将变速叉轴穿过变速叉,装在右曲轴箱上。4.1.8 组装起动机部件将开口弹性挡圈装在心轴槽口中 , 将脚踏式起动机棘轮装在心轴上,将棘轮和心 轴上的冲孔标志相对齐 , 将棘轮弹簧和

32、弹簧座装在心轴上,用开口环固定 ,将推力垫 圈,游星齿轮和弹簧座装在心轴上 , 将脚踏式起动机回位弹簧座上,将弹簧端部插入 心轴上的孔中 ,将弹簧挡圈 ,在心轴上,将挡圈上的缝口和回位弹簧端部相对齐 ,顺时 针方向转动挡圈,将回位弹簧端部卡入挡圈上的槽口中 ,将脚踏式起动机装在右曲轴 箱上,将回位弹簧端部挂在右曲轴箱上 , 顺时针方向转动脚踏式起动机 ,旋紧止动块螺 栓, 转矩: 35 牛顿米( 3.5 公斤米, 25 英尺磅) , 将推力垫圈装在脚踏式起动机上 , 安 装变速器。4.1.9 曲轴箱的组装将销钉和密封衬垫装在右曲轴箱上 , 将左曲轴箱装在右曲轴箱上 ,安装十支曲轴 箱螺栓, 分

33、 2或 3次交叉旋紧螺栓 , 将起动链条装在曲轴箱定时链轮上 ,安装起动链条 固定板,旋紧螺栓 , 安装离合器缆索固定板和固定螺栓 ,安装下列部件和曲轴箱罩盖螺 栓,1. 飞轮 2. 变速联动机构和离合器 3.活塞和气缸 4.气缸盖。4.1.10 安装外围件(1)交流发电机电线连接器(2)脉冲发生器电线连接器(3)火花塞帽(4)曲轴箱通气管(5)档脚蹬杠杆螺栓(6)脚蹬杆支架螺栓(7)脚蹬杆总成(8)螺栓/ 夹板(9)后左曲轴盖(10)螺栓(11)固定板(12)主动链轮(13)螺栓(14)锁片(15)发动机托架螺栓 / 螺母 3/3(16)发动机托架板 2(17)发动机前安装螺栓 / 螺母 4

34、/4(18)发动机前安装托架(19)发动机托架螺栓 / 螺母 2/2(20)安装化油器4.1.11 凸轮链条安装放置曲轴 , 将凸轮链条从张力调节器销和曲轴曲柄中穿过,然后再把它从凸轮链 条导向槽和曲轴曲柄中间穿过,并把它安装在凸轮链条驱动链轮上 , 凸轮链轮螺栓 2 个。注意:逆时针方向旋转曲柄轴,将飞轮上的” TL”标记与左曲轴箱盖上的指示标 记对准。松开凸轮链系的张力装置螺母 , 并拉凸轮链系的张力装置 , 然后拧紧该凸轮链 系的张力装置螺母。切勿使凸轮的链轮螺栓掉进曲轴箱。注意: 用一根钢丝吊住链条, , 以免掉进曲轴箱。注意: 仅在左侧安装开口杯和垫圈。4.1.12 凸轮轴的安装 松

35、开张力装置锁紧螺母,拉下凸轮链系的张力装置,拧紧锁紧螺母,拆下正时孔帽和曲轴孔帽,逆时针旋转曲轴并将飞轮上的”TL”标记与曲轴箱盖上的指示标记对准, 将凸轮轴穿过凸轮链和链轮,并将其安装到气缸头里。注意: 按照朝左侧的正时线 (指示线 )安装凸轮链轮,把凸轮轴套筒的定位销安装 到气缸头里。将凸轮链轮上的正时标记 ( 指示线 )与气缸头顶部对准, 并将凸轮链轮装在链轮上 方。把凸轮链轮安装到凸轮轴定位凸缘上,并对准链轮和凸轮轴的凸轮链轮螺栓孔。拧紧凸轮链轮螺栓 2 个,凸轮轴座的安装。4.2 发动机拆卸工艺4.2.1 气缸/ 活塞的拆卸顺序(1) 摇臂轴2,注意:把一个5mm的螺钉拧进摇臂轴中,

36、并把摇臂轴拉出凸轮轴座。(2) 摇臂 2(3) 弹簧 2(4) 锁紧螺母 2(5) 调节器 2 。(1) 火花塞 2(2) 歧管螺母 4(3) 进气歧管(4) 凸轮链张力装置上部螺栓(5) 气缸头螺栓 /螺母 3/1 ,注意:要小心 , 切勿使气缸头的螺栓 / 螺母掉进曲轴箱 .(6) 气缸头,谨慎:拆卸气缸头时 , 切勿敲击其散热片。(7) 定位销 4(8) O 型环 3(9) 气缸头垫(10) 凸轮链滑块,注意:凸轮链的滑块推入曲轴槽直至槽底。把凸轮链滑块的凸缘装 到气缸槽中。(1) 螺母/ 垫圈(2) 气缸(3) 气垫圈(4) 定位销 2(5) 活塞销夹 4(6) 活塞销 2(7) 活塞

37、 2(8) 顶部环(9) 第二层环(10) 外齿轨 2(11) 油环4.2.3 离合器拆卸顺序 1 拆卸挺杆和弹簧,拆卸离合器拉杆。4.2.4 离合器拆卸顺序 2(1) 螺栓 4(2) 挺杆板片(3) 轴承(4) 弹簧 4(5) 锁紧螺帽(6) 垫片(7) 离合器中心(8) 弹簧座(9) 振颤弹簧,注意:注意图中给出的振颤弹簧的方向(10) 离合器圆盘 A(11) 离合器板 4(12) 离合器圆盘 B 4(13) 压力板(14) 带齿槽的垫片(15) 离合器外部(16) 外导杆(17) 止推垫圈(18) 油孔(19) 弹簧(20) 锁定螺帽(21) 垫片,注意:安装点片应把“ OUT SIDE

38、标志朝外(22) 销(23) 油泵驱动齿轮(24) 初始驱动齿轮4.2.5 变速器拆卸顺序(1) 变速器轴(2) 止动器臂螺栓(3) 止动器臂(4) 弹簧(5) 止动器板螺栓(6) 止动器板,注意:把鼓销和止动器板孔对准(7) 鼓销4.2.6 外围 拆卸顺序(1) 侧支架螺栓 2(2) 侧支架(3) 曲轴箱螺栓 10(4) 右曲轴箱(5) 定位销 2(6) 垫圈 维修要求:曲轴箱分解。4.2.7 传动装置拆卸顺序 1(1) 拨叉轴(2) 拨叉 3(3) 变速鼓(4) 主轴装配(5) 从动轴装配4.2.8 传动装置拆卸顺序 2(1) M2 齿轮(2) M5 齿轮(3) 垫圈(4) 开口环(5)

39、M4 齿轮(6) 开口环(7) 垫圈(8) M3 齿轮4.2.9 传动装置拆卸顺序 3(1) 垫圈(2) 16.5mm 轴环(3) C1 齿轮(4) C1 齿轮轴瓦(5) C3 齿轮(6) 开口环(7) 垫圈(8) C4 齿轮(9) 20mm 轴环(10) C2 齿轮(11) C5 齿轮4.2.10 曲轴箱的拆卸顺序(1) 螺栓 5(2) 螺帽(3) 曲轴组件(4) 销/ 垫片 凸轮拉链组件A销B轴C滑板(6) 凸轮链条(7) 螺钉 3(8) 滤油网板(91)O 型环拆卸燃油箱,断开交流发电机连接器,断开脉冲发生器连接器4.2.11 拆卸顺序(1) 齿轮轴脚踏螺栓(2) 齿轮轴脚踏(3) 螺栓

40、/ 卡子 2/1(4) 左曲轴箱后盖 / 橡胶件 1/2正时孔盖/O型环轴孔盖/O型环(7) 左曲轴箱盖螺栓 7(8) 左曲轴箱盖(9) 密封垫片(10) 定位销 2(11) 螺钉/橡胶绝缘垫圈 3/1(12) 螺钉/卡子(13) 脉冲发生器 2(14) 螺钉/卡子(15) 定子螺钉 3(16) 定子(17) 飞轮螺栓 /垫圈(18) 飞轮(19) 螺栓/挡铁(20) 起动器驱动齿轮(21) 驱动器从动齿轮(22) 驱动链(23) 间隔垫片(24) 密封垫片(25) 中性开关螺栓(26) 中性开关/O型环,注意:以弹簧销与鼓轮中的槽沟对正,把中性开关安装到拨位 鼓轮中去,在曲轴箱中注满规定的的

41、机油。结束语本课题对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进行了设计, 对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 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的先进实例, 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深刻领会了它的结构及设计方法,总结出一般摩托车发动机装 配线的设计思路, 同时在细致研究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原理及在借鉴前人理论分析成 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以 CAD为绘图工具,掌握了摩托车发动机装 配线的常规设计流程。由于作者的水平所限,很多地方考虑的还不是很全面。需要的改进的地方还有很 多。论文中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设计方法仅适用于小型企业的摩托车发动机组 装。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设计还有许多别

42、的种类,很多高级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 的设计很独特,很新颖,工作效率和方式与一般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有很大差别, 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可能会不适合。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在实际装配过程中有很多变量,这个是理论设计考虑不到 的,有些变量对结果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有些影响却很大,这就造成了理论设 计与实际生产的出入很大。另外这些误差有的以现在的学校科技水平暂时还解决不 了,这时往往用经验结果更加准确,就拿经验代替了理论公式。但是经验往往有其局 限性,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通过总结,希望能为后续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设计提供一点思路,解决更 多的难题,给实际生产提供更有用

43、的帮助。致谢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他们的热心,激情,耐心让我 感动不已,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高贵的品质。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曲波老师,在做毕业设计中,有一段时间,我的思路 很混乱,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了。正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曲老师 鼓励了我,并耐心的给我分析课题,讲解研究方法,做出专业性的指导。终于帮助我 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曲老师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温文 尔雅的教育方法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使我受益匪浅。我要由衷的对曲老师 说一声“谢谢您,曲老师! ”然后我还要感谢和我同组一起做毕业设计的同学。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我们相

44、互 协作,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讨论,相互解决了不少难题。每次我有疑问找他们 帮忙,他们都耐心的指导, 并且总是很细心的给我讲解, 直到我明白了为止。 我对 CAD 这个软件的运用不是很熟练,经过这段时间的毕业设计,使我从一个CAD菜鸟迅速成长为一个CADS手。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细心。本课题是和 实际生产连接密切的一个课题,把四年来所学各种知识,结合在一起,巩固了理论知 识,也更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还有许多同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资 料,建议和帮助。使我在大学最后的日子里深深体会到了同学间的手足之情

45、。在这里 也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最后感谢评审老师能够在百忙中审查我们的论文,对我们论文提出指导建议。 祝你们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参考文献1 王信义主编 . 生产系统中的监控检测技术 M. 第 1 版.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 1995.2 陈庆生主编 . 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 M. 第 1版. 贵阳:贵阳科技出版社, 1990.3 沈延山.生产实习D.第1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4 上海市大专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学协作组编著.机械制造工艺学MD (修订版).建: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5 王华坤,范元勋编 . 机械设计基础 M.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0.6 冯辛

46、安等编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7 陈日曜主编 . 金属切削原理 M. 第 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8 方子良等编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9 刘秋生,李忠文主编 . 液压传动与控制 M.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4.10 熊庆春, 马良. 产品装配技术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11 李哲林,罗杜宇 . 装配型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监控系统 . 江苏大学学报 , 2006 年 第 05 期 .12 陈庆生主编 . 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 M. 贵阳: 贵阳科技出版社 , 1990.13 徐桂元. 机械制造工艺学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3.14 王同坤. 机械自动化装备设计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88.15 沈斌.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 期刊: 新技术新工艺 , 2007.16 范祖尧. 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6: 33-38.17 魏登山 . 发动机装配过程中检测探讨 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4.18 方子良等编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