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2095290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 要气候变暖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碳排放又是温室效应加剧的首要因素。碳信息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是试图形成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碳交易和碳风险方面的信息披露标准,以弥补没有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规范的缺陷。随着 CDP 影响的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目前许多国内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相关信息还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相对于 CDP报告中公布的数据还不具有针对性,并且国内企业参与度、透明度不高,国内碳信息披露的可比性也不强。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首先引出了碳排放、碳交易、碳会计以及低碳经济的概念。再介绍国内外碳信息披露的基本状况,并将国

2、内外的碳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了我国碳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如法规制度、核算标准、监督力度等。最后针对我国碳信息披露的问题,借鉴国外碳信息披露的成功经验,得出我国应从完善披露制度、统一核算标准、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等方面入手,来提高我国碳信息披露的质量。关键词:碳排放;碳信息披露;碳交易 Abstract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 universal attention topic in the world today, and carbon emissions are the main cause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3、intensifying. The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is trying to form a disclosure standards about the company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carbon trading and carbon risk,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the CDP influence increased,more and mor

4、e enterprises begin to participate in it. At present, many corporations listing carbon emission information was disclosed i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but compared to the published CDP data in the report are not targeted, and the domestic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transparency is not high, t

5、he domestic carbon disclosure comparability is not clearly.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trading, carbon accounting and low carbon economy. Then introduce the basic condi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rbon disclosure, a

6、nd comparing the carbon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found problems that Chinese carbon disclosure of the existence, such as laws and regulations, accounting standards, supervision. Finally, in view of carbon disclosure problems,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arbon disclosure, that

7、our country should perfect the disclosure system, unified accounting standards,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and increase social supervision of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arbon disclosure.Key words:carbon emission;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arbon trading目

8、录第 1 章 绪 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4 研究内容.4第 2 章 碳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52.1 碳排放的概念.52.2 碳交易的概念.52.3 碳会计的概念.62.4 低碳经济的概念.7第 3 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际碳信息披露的比较.83.1 国际碳信息披露的基本状况.83.2 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基本状况.10第 4 章 国际碳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154.1 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154.2 建立统一的碳核算标准.164.3 提高上市公司参与的积极性.164.4 加强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督.17结 论.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第 1 章

9、绪 论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给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地伤害和损失,这使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NGO) 、公司和个人对气候变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使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温室效应。由气候学可知,温室气体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温室效应,就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主要的温室气体中都含有碳元素,可以折算为 CO2的等价物,因而温室气体的排放也称为“碳”排放。温室气体的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对策,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温室气体减排的方式包括排污权交易(也称为碳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共同履行机制(JI)三种。三种温室

10、气体减排机制的实施促进了碳交易及碳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碳交易也促使了许多自发碳组织的产生,如创立于 2003 年 10 月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的碳交易市场。碳信息作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碳交易市场也更需要碳信息提供支持。因为如何反映碳交易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机遇、战略等方面的内容不仅是碳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需要1。1.2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主披露碳信息的意识和意愿还比较薄弱,在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上也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财务报表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也未提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息,只有一些污染

11、比较严重的企业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有关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可以说,低碳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日益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作为能源大国、煤炭大国、高碳输出和消费大国,中国更应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运行中,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思维,推行低碳能源以取代高碳能源,努力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探寻我国经济的低碳之路2。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国内外的碳信息披露现状对比,找到我国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碳信息披露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到一定启示,找到适合我国碳信息披露发展的提升策略。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有关温室气体的内容是从环境信息中分离

12、而来,而碳信息披露也包含在环境信息披露之中,因此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也可以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上世纪 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得到恢复并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加剧也与之相伴。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保护问题得到重视并提上日程。(1)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研究R.H.Gray(1993)认为环境绩效报告需要披露:企业采取的环境政策、相应的环境计划和结构框架、涉及的财务事项、发生的环境活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管理等五个部分的内容。Gale E.Newell(1996)把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细化为:环境法规;环境义务与责任,包括环境诉讼案件;环境事故;解决环境问题的计划或策略;环境成本支出

13、和结构;环境事故有关的保险赔偿;环境责任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企业生产在各个环节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公司在废品回收、利用和能源节约方面的政策以及执行情况;有关环境方面的奖励等十个方面。(2)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Philip(1989)选择了 23 家企业作为样本,通过模型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为,社会绩效好、 系数高、财务杠杆高、规模大的企业会更积极地披露环境信息。Markus(1996)的对新西兰最大的 50 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决策动因研究也是采取了模型方法,选择企业规模、行业、企业赢利性三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Matsumura 等(2010)以标准普尔 500 企

14、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碳排放与企业价值、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碳排放量与企业的市场价值负相关,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与债务资本成本正相关。(3)碳信息披露研究Doran,Quinn(2009)对 1995-2008 年向 SEC 提交的报告的研究发现,世界500 强企业中约 70%的企业在年度报告中不涉及碳排放或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方面的信息,由于缺乏统一的披露规范,投资者很难获得决策有用信息。Stanny 等(2009)认为强制的信息披露更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评估碳管制对企业的影响。Freedman,Jaggi(2010)的研究发现,碳排放的变化与信息披露之间并无内在联系,现

15、有的披露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排放管理业绩。由此可见,就国际范围而言,碳信息披露对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性的提升还具有相当大的空间。(4)碳会计准则研究Wambsganss 等(1996)认为,处理方法会造成排放配额会计处理的不一致,建议将免费获得的排放配额以获取时的市价确认为受赠资产和受赠资本,被消耗的排放配额按账面价值计入生产成本,于会计期末结转至留存收益。权威准则的缺位导致实务中存在六种关于欧盟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针对实务处理的多样化和已实施排放权交易国家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请求,2007 年 12 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重新启动了关于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研究,并于 2011 年发布会计准则

16、。1.3.2 国内研究现状(1)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研究冯淑萍,沈小南(1995)认为在环境信息披露中下列事项的公布很重要:企业为防治和减少污染及恢复环境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污染而发生的费用损失,如环境损害赔偿、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罚款、向国家交纳的排污费及治理费;因污染而发生的社会成本。肖华,张国清(2008)采用披露评分法来计量环境信息披露,并将环境信息披露分为 7 大类共 36 项:环境支出与风险、法律与规章制度、污染减轻、土地污染和整治、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管理以及其他。(2)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沈洪涛、杨熠(2008)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和实践,发现社会

17、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理念已经获得企业高度认同,但实践方面相对落后,企业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认识较为一致,但对披露方式和披露内容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王君彩、牛晓叶(2013)以 CDP 问卷的中国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 CDP 问卷做出回应的可能性与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产品外销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国有企业性质显著负相关,与企业行业类型的关系不显著;同时,市场对公司的自愿回应行为并没有给予预期的正面反应,表明投资者在非强制减排环境下并不关注企业是否低碳。(3)碳信息披露研究谭德明、邹树梁(2010)借鉴 CDP 的经验,提出应从核算(包括收集、记录减排数据,编制减排

18、报告) 、管理(包括确定减排目标、制定和实施减排计划,编制减排报告) 、审计(包括减排报告的审核和减排数量的鉴证)三个方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信息披露框架。(4)碳会计准则研究周志方、肖序(2009)在介绍国际碳会计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即加快实现环境财务会计体系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逐步趋同,培育碳会计所需的公允价值准则规范及市场环境,并着眼于准则体系的前瞻性。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由于国外的研究起步早,相对于国内来说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国内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借鉴的地方。我国学者所界定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总体上都显得过于笼统,比如大部分学者

19、认为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方面的信息” ,但并没有对这些“污染”进行进一步分类说明,也没有提到应采用什么方法对不同污染进行量化。企业经营情况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这使得我国实务中要实现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存在着较大的难度。1.4 研究内容本文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碳信息披露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现状,找到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的一些共性,立足我国国情,并力图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找出解决我国碳信息披露问题的一些具体对策。本文共分五章:第 1 章是绪论,即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

20、了一个全面介绍。第 2 章是碳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介绍了什么是碳排放、碳交易和碳会计,并对低碳经济做了简单介绍。第 3 章是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情况的对比。将国内外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我国碳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第 4 章是国际碳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在上一章得出我国碳信息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借鉴国际碳信息披露的先进理念,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第 2 章 碳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2.1 碳排放的概念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

21、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 。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 “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 1 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 0.4 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 0.272 千克碳粉尘、0.997 千克二氧化碳、0.03 千克二氧化硫、0.015 千克氮氧化物。与其他污染物不同,CO2的减排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截止 2011 年,主要有3 种技术方向和选择。一是采取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削

22、减CO2排放;三是碳埋存及生物碳汇技术。此外,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可以起到加速技术改造进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2.2 碳交易的概念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 6 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 ,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为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

23、框架公约全球温室气体减量的最终目的,前述的法律架构约定了三种排减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 、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e,ET)这三种都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国与国之间,进行减排单位的转让或获得,但具体的规则与作用有所不同。根据以上的三种机制,碳交易被区分为两种型态:配额型交易,指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排减单位的交易,如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的“欧盟排放配额”交易,主要是被京都议定书排减的国家之间超额排减量的交易,通常是现货交易;项目型交易:指因进行减排项

24、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如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排放减量权证” 、联合履行机制下的“排放减量单位” ,主要是透过国与国合作的排减计划产生的减排量交易,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3。2.3 碳会计的概念2.3.1 相关重要术语(1)碳固碳固和碳排放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碳固是一个通过农业的或者森林的措施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移除的过程。碳排放会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数量,而碳固可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数量。(2)碳源与碳汇碳源是一个不断变小的碳池,一个碳池就是大气中碳的一个“源” ,吸收进去的碳的数量小于排放出来的数量。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认为,碳汇是一个能吸收或者“隔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贮存库,这些贮存库

25、包括森林、土壤、泥炭、冻土、海水以及沉积在深海的碳酸盐等。碳汇是自然界中温室气体的寄存体,碳汇与碳源表示两个相反的状态,当某个区域释放的温室气体大于该区域吸收的温室气体时,则该区域就是一个碳源,相反,当该区域的温室气体释放量小于吸收量时,该区域就是一个碳汇。(3)二氧化碳当量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皆有所不同。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又因 CO2是人类活动最常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因此,规定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4)碳足迹美国环保署认为碳足迹是一种碳核算形

26、式,它用于测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个体产生或者应该负责的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数量。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2.3.2 碳会计的概念界定将碳相关概念与会计体系相连接,就构成了碳会计。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对碳汇(碳固化) 、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包括碳汇会计、碳排放会计和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碳汇会计主要是对森林、土壤等对碳收入与固化的核算;碳排放会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的核算,由于温室气体中的大部分都可以折算为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所以碳排放实际上是指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27、等同物的排放;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就是对企业从碳排放交易市场购进与使用的碳排放权的核算。除此之外,碳会计还应涉及碳排放配额的财务会计处理、碳排放相关风险核算与报告、碳排放不确定性核算与报告以及碳排放信息披露及管理等4。随着 ISO 碳生态足迹制度的标准化、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量和报告及披露制度、英国王储发起的可持续会计项目的推进,企业除了关注传统会计的表内披露信息,同样也开始关注于表外碳信息披露问题。2.4 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 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

28、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

29、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第 3 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际碳信息披露的比较碳排放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各国减排责任的界定、国际间关于气候问题的谈判、国家碳减排监管政策的制定都依赖于精确的碳排放数据;同时,碳信息披露也将通过向资本市场的信号传递对企业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国际碳信息披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而我国的碳信息披露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借鉴国际碳信息披露的成功经验,来完善我国碳信息披露的不足。本章先介绍了国际碳信息披露的基本状况,再对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对比分析出我国碳

30、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3.1 国际碳信息披露的基本状况3.1.1 国际碳信息披露的产生和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西方国家的公司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经历了巨大的转变。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尽管少数的交通和石油公司对气候问题有所关注,绝大多数的公司基本是忽视气候变化问题的。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针对碳的法规控制促使很多公司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如美国的公司积极投入气候科学的研究,欧洲的公司则转向风能、核电等低碳能源的开发。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积极参与到气候变化讨论和组织中来,将气候变化视为机遇而不是负担。如一些公司开始发展低碳技术或开发新能源,如英国石油公

31、司投资太阳能以替代石油依赖的发展战略,另外一些公司则逐步形成评估、核算、报告和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相关影响的组织和制度5。虽然自 2005 年欧盟实行碳排放交易以来,碳交易市场的获得了加速发展,但仍有很多因素制约了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碳信息披露的不透明、不完善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之前并不存在碳交易会计准则,故碳排放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规范 。针对这无法可依的情况,在伦敦,关注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的机构投资者在 2000 年自发形成了碳信息披露项目。3.1.2 国际碳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虽然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存在于西方一些国家间的组织就己经展开了针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应

32、的法规制度,要求企业披露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方面的信息。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企业在披露碳信息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而不同企业提供的碳信息披露报告从格式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又给信息使用者分析和使用这些信息带来了困难6。为了方便企业披露碳信息,使投资者能更便捷更有效地分析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影响,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一些非政府组织在不同的时间制定了各自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框架。碳信息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作为国际碳信息披露的标准框架包括碳风险、机遇与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4 个方面组成的完整框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

33、了比较全面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碳信息,它是目前国际上碳信息披露的典型范例。(1)气候变化引致的风险和机遇一般而言,气候变化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如恶劣气候) 、法规风险(如能源效率标准的提高) 、竞争风险(如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声誉风险(如环保责任) 。由于行业和产品的差异,每个企业或部门或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风险存在差异,但肯定气候变化会带来的风险是共同的。气候变化的机遇包括法规机遇、有形机遇和其他机遇,气候变化给公司新的机遇是指那些投资于低碳技术的公司或低碳型产品将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或开辟新的市场7。(2)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核算方法包括碳核算方法的选择、碳减排会计报告的编制及其外部鉴证和审计、年度

34、间碳排放差异的比较、温室气体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的吨数等。碳排放核算还包括每个国家所获得的碳排放额度和具体的减排目标、每个国家内部每个企业的减排数量以及欧盟碳交易的对各国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3)碳排放管理碳排放管理包括减排项目、排污权交易、排放强度、能源成本、减排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碳管理系统。其中减排项目包括减排基准年份的确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实现减排目标的所需技术投入、减排的成本或节约额、能源政策的变化等。排污权交易方面,公司将如何参与排污权交易,是参与EUETS、或者 CDM 还是 JI。减排强度关注的是公司历史排放与目前减排的差额,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实现这种减排力度。减排规划

35、主要是指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减排目标、哪些因素会影响减排目标的实现以及如何将减排成本融入投资决策中等内容。(4)气候变化治理气候变化治理包括减排责任和单独的贡献。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全球各国生存和发展的政治问题和发展问题。因此,气候变化治理应该强调各国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各国、各地区、各公司和个人应如何采取有效减排行动为低碳经济作出的贡献8。同时伴随全球环境保护的制度化趋势,建立公平有效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议题之一。3.2 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基本状况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贸易已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承诺 2020 年单位 GDP 的碳排放比

36、2005 年下降 4045%,由于我国经济规模逐年增加以及煤炭主导的能源结构,2020 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可以预料我国政府未来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内碳排放市场建设也将日益成熟,此时政府与企业适时披露碳排放信息就尤为重要。3.2.1 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发展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 2000年 4 月 29 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自 200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法律。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

37、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2003 年起,中国出台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在内的法规和政策,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开始尝试披露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环境信息,截止目前,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从发展程度来看,依然处于水平较低的起步阶段。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2007 年 4 月 11 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 ) ,并于 2008 年 5 月 1 日起试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综合性部门规章。 办法要求企业按照

38、自愿公开与强制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环境信息。 办法明确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和权力主体,比如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第五条中明确规定环境信息公开的权力主体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规定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监督与责任9。我国财政部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63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但只分别规定了企业的排污费、绿化费、环境问题处罚款等的处理;预计环境负债的处理;财务报表审计时应考虑的环境事项及其影响等等。2008 年 5 月 14

3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明确规定要以临时公告方式披露的环境信息,被环保部门认定为污染严重企业必须披露的信息范围等,同时明确了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要求。3.2.2 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基本情况分析3.2.2.1 碳信息披露项目(CDP)历年在中国的调查问卷分析(1)2008 年,CDP 首次在中国展开调查,在 100 家公司中,23 家做了积极回应,5 家填写了问卷,20 家提供了部分信息,17 家拒绝参与,58 家没有明确回应。其中,80%的回答者认为气候变化会涉及到法规风险;40%的回答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现实灾害为公司运营带来了有形风险,还有的回答者

40、提及到其他风险。只有两家母公司在海外的中国公司提供了温室气体核算排放信息,有两家回答问卷的公司表示正在或即将参与碳排放交易;40%的回答者称公司内部已经建立专项管理委员会负责气候变化相关事宜;80%的回答者表示气候变化提供了商业机遇。(2)2009 年,在被邀参与 CDP 问卷调查的 100 家中国公司中,29 家做了积极回应,11 家填写了问卷,18 家提供了信息,27 家拒绝参与,44 家没有做出回应。其中,56%认识到董事会或其他执行部门承担气候变化职责;67%认识到法规风险和有形的企业;78%认识到法规机遇;44%认识到有形机遇;22%披露了排放数据;22%通过外部审核了排放量;11%

41、已经或考虑参与碳排放交易;67%有减排节能计划;44%的企业与决策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3)2010 年,在 100 家受邀参与 CDP 的中国公司中,有 39%的公司做出了积极回应,其中 13 家公司填写了问卷,26 家提供了相关信息,20 家拒绝参与,41 家没有回应13。其中,54%的企业表示,公司承担气候变化职责的最高管理层是董事委员会或其他高层执行机构;46%表示已经设立节能减排目标;69%认为自身面临气候变化的法规风险;54%认为自身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形风险;38%认为自身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其他风险;69%认识到有形机遇;38%提供了用于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60%的公司披露

42、了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量化信息,涉及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减排量和碳交易信息等方面。(4)2011 年,在 100 家受邀参与 CDP 2011 问卷调查的中国企业中,46% 的企业进行了积极回应,11 家企业填写了问卷,35 家提供相关信息,15 家拒绝参与,39 家没有回复。其中,64%的企业表示由董事会指定的个人或委员会承担气候变化职责的最高管理工作;64%的企业表示已经将管理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整合入公司识别经营风险和机遇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73%的企业表示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公司商业战略中;45%没有制定目标;55%的企业认为自身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法规风险;55%的企业表示识别了气候变

43、化带来的法规机遇;只有 27%的企业表示采用了相关核算标准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数据搜集和计算。综上,2011 中国企业对 CDP 的回应率达到 4 年最高,但填写问卷的企业较2010 年有所下降。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在公开信息、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方面更为积极和透明;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在碳数据方面的缺憾。中国企业对风险与机遇的认识仍然不足,相关政策引起的风险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现阶段推动大多数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明确的减排目标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是否将减排融入战略管理的标准之一10。中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和管理,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减排目标和规划。3.2.2.2 基于社

44、会责任报告(CSR)的碳信息披露情况分析近几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中国企业主动披露相关信息的重要形式,报告中所陈述的内容能够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相关领域的主要作为,因此对报告中涉及的气候变化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够从一定程度了解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文以 100 家受邀参与 CDP 的企业 CSR 披露环境信息情况来分析这些企业的碳信息披露状况。(1)能源企业。能源企业包括电力、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等行业的企业。中国神华、长江电力、中国石油、东方电气、大唐国际发电和中煤能源这六家企业,并没有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及气候变化的风险和机遇问题,但均提到减排目标的实现情况。其中,神华能源和中国

45、石油均以节煤量作为披露口径进行减排目标的披露,长江电力和东方电气则是根据电力行业通用的标准,将节省的标煤数量换算成二氧化碳的吨数进行披露。而大唐国际和中煤能源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没有针对气候变化的专门说明,只是就自身的环保措施及成效泛泛论之,并未披露温室气体的直接或间接减排吨数。神华能源公司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详细披露了专门负责节能减排的机构、岗位、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等减排管理制度,是上述六家企业中披露最全面完整的一家,其余五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未就碳减排管理的内容进行说明。同时,上述六家企业均对自身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了详细披露。(2)钢铁企业。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减排

46、机构设置、减排指标的制定、减排项目的开发及减排技术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说明。相对而言,同为钢铁企业的攀枝花新钢钒公司的披露则相对简单,没有针对气候变化的特别说明,但披露了企业开发的节能环保项目及环保管理体系。(3)运输企业。运输行业中的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历年来积极参与 CDP, 这两家企业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也针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进行了相关披露,其中,远洋控股是为数不多的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气候变化风险进行披露的企业。同时,远洋控股以表格的形式对其温室气体披露情况进行量化说明,并对节能减排的成本进行披露。招商局国际也对其减排成果和减排工作进行了披露。与能源企业相似,同为运输

47、业企业的两家公司,二氧化碳的披露和核算口径并不一致,招商局国际公司是以节煤吨数衡量其节能减排成果,而远洋控股公司则是通过节省燃油量计算二氧化碳减排吨数。(4)电信企业。以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电信作为电信行业的代表进行分析。首先,就减排目标而言,这两家企业都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吨数进行了披露,但中国电信公司没有披露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其次,在减排管理方面,两家企业都对其节能减排的管理机构以及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了详细披露。总体而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家公司的披露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在 CSR 样本报告中,虽然在温室气体减排量和能源消耗量数据的披露方面较以往有所提升,一些报告还提到运用相关管理体系,如 I

48、SO14001 和其他能源管理体系,但极少企业披露了减排目标。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和管理,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减排目标和规划11。3.2.3 我国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碳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全球 500 强中,欧洲企业的披露和绩效平均得分为所有地区之首,此外,属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企业的披露和绩效得分都高于其他企业,这反映了强制性法规影响下形成的严格的组织制度。这表明,以法规制度为基础的强制性披露是企业披露高质量碳信息的前提条件。尽管我国也制定了诸如环境保护法 、 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自“十一五”以来,中国政府也日益重视节

49、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对策,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规定,但这些法规并没有对信息披露的规定,政策也旨在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工作。而且直到现在,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法规正式出台。而现有的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规定的规章制度主要是鼓励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但在企业看来,对碳信息的披露无疑会增加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有些信息的披露可能还会引发对企业不利的经济后果。这就使企业管理层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公众形成,而响应国家政策,适当披露一些与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的信息,但另一方面,又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只披露“有利的”信息,不披露“不利的”信息,结果使

50、碳信息披露丧失了“真实性” “充分性” ,进而失去应用价值。(2)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碳信息披露的量化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即将定性关系变成量化的公认标准。正如财务报告将公司复杂的、无数的行为转化成共同的货币标准。因此,碳报告也应试图将复杂的组织运营,包括将各种气体和影响转变为共同的碳标准,即碳等价物。同时,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说,虽然我国己于 2006 年重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 ,但准则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碳信息披露的内容。这些法规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目前企业对碳信息的披露只是在政策指引下的一种自愿披露,这就注定企业在披露内容及披露方式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12。(3)企业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国外,很

51、多上市公司都自愿并主动的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实务研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已经摸索出了具有行业特点或者企业特点的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方法科学。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缺乏披露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CDP 的问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 CDP2011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企业对 CDP 进行了回应,将近 40 家没有回复,将近 20 家拒绝参与,由此可见,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自觉性并不强。(4)缺乏社会力量的监督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项目统计的所有社会责任报告都未说明计算温室气体所用的方法和是否对数据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审核。这表明企业是

52、否履行了社会责任,或者说按要求履行了责任这都是未知数。信息的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基础,而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对碳信息实施鉴证审计,是信息可靠性的重要保证。除了审计监督之外,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也很难参与到企业的碳信息披露监督工作中,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并不高,碳信息披露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第 4 章 国际碳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随着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以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渐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进行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政府在最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覆盖节能减排、新能源、低碳城市、碳排放交易等领域。碳排放作为

53、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但应对气候变暖这一现象不能只依据政府出台的政策,更要我们全社会一起努力,使我国碳信息披露与国际同步。本章根据上一章发现的我国碳信息披露的不足,借鉴国际碳信息披露的经验,得到发展我国碳信息披露的一些启示。4.1 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1)积极开展碳治理、碳会计信息披露立法工作,发挥法律的主导作用。我国政府应借鉴外国政府的经验,制定一系列的环境法规,来强制企业进行环境保护。虽然我国现在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出台的较多,但是真正针对碳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还是十分少的。所以,我们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碳治理、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2)出

54、台相关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披露碳信息。国外碳信息披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我国起步早,发展得也比我国完善,出台了很多资金扶助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比如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税、碳基金、气候变化协议等。而我国,由于缺少相关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压力小、动力不足13。为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和制度,对实施节能减排企业以更多的政策支持,调动企业主动披露碳信息的积极性。(3)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政府应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机制,健全登记注册系统、交易场所,落实交易对象、监

55、管主体、第三方鉴证、减排量签发等原则性规定。提升碳交易市场对碳核算、碳信息、碳审计、碳减排、碳管理咨询等服务的需求,提高我国企业的议价能力、规则理解力、国际市场的参与能力,增加定价话语权,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4.2 建立统一的碳核算标准(1)尽早出台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由于我国缺乏针对碳信息披露方面的会计规定,使得碳信息的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碳交易中的排放权的计量与确认也无统一的规定,不能满足当前低碳经济形势下市场对碳信息披露的需求。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探讨建立处理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准则。2007 年12 月 IASB 重新启动关于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研究,并于 2011

56、年发布正式的会计准则。因此,我国可以在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下,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节能减排实践,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碳排放会计准则,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的碳信息披露。(2)规范碳信息的披露形式。目前,我国缺乏独立的披露碳信息的报告形式,碳信息零散地分布在年报、招股说明书、社会责任报告中。编制独立的低碳报告对于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与二氧化碳相关的活动全面的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目前不管是国际上还是在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形成过一份完整的低碳报告。所以我们应该向企业报表那样,设立一份低碳报告,来披露企业的碳排放信息。要求企业既要向政府发布,也要向社会公众公开,还要像会计报表那样经过

57、第三方审计14。4.3 提高上市公司参与的积极性(1)加强上市公司对碳排放的认识上市公司是碳减排的实施主体,是碳交易的重要参与方,是碳信息披露的执行者,必须从认识上、管理上、报告编制上采取一定的策略。也还还应增强对碳信息披露的认识,要高度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要认识到气候变化既是风险,也是机遇。将“低碳”列入企业文化,提升全体员工的低碳意识,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知能力,加强对碳信息披露的认可程度。(2)提高上市公司的低碳管理水平引入碳管理,碳管理包括规划、实施、反馈、改进等一系列过程。形成碳排放报告,碳排放报告是反映上市公司在报告期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书面文件。碳排放报告的编制需要考虑监管当局、碳排放

58、交易市场等的需要。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开展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设置内部低碳管理部门、制定低碳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加强低碳管理。4.4 加强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督 (1)对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进行独立审计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碳信息披露的审计准则,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监督。然而碳审计还属于新生事物,推行碳审计工作存在多种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审计准则,制定标准的审计报告,建立碳审计协调机制,培养碳审计技术人才,使碳审计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15。(2)其他各方共同监督除碳审计鉴证之外学术界、媒体及民间组织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推动上市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一是学术界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59、,加强国际合作,研究碳排放交易制度、碳会计核算与报告等前沿课题,参与到全球相关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二是各类媒体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组织各种论坛,邀请专家举办讲座;设置环保、低碳专栏,介绍碳管理的各种措施,评选碳信息披露的优秀企业,为中国推进低碳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开展一系列的调查,着手研究企业披露碳信息的情况,形成分析报告,以此为基础和企业展开对话,督促企业更好地加强碳管理,发布碳信息。三是民间组织加强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培训和宣传。培训企业的内容包括: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 “碳信息披露项目”的问卷调查,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经济绩效指标、环境绩效指标

60、、社会绩效指标。如何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如何收集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如何选择碳核算的基本方法,等等。结 论本文通过碳信息披露国际发展状况与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再根据 CDP 项目的调查结果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关于碳信息披露的问题,得到提高我国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启示。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国际碳信息披露框架体系比较完善 碳信息披露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方面表现良好。国外部分国家都已经制定了完整的碳信息披露法规制度,使企业碳信息披露从自愿信息披露模式为主转变成以强制披露为主,自愿披露为辅的新披露模式。同时,各国际组织所制定

61、的碳信息披露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如何披露碳信息的实际问题。(2)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虽然低碳经济发展迅速,环境信息披露也得到广大重视。从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重视碳信息披露,但披露的比例还没有太大的提升。并且披露的内容也十分零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由于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缺乏理论指导和准则规范,导致碳信息披露难以量化,上市公司也难以进行准确的披露。这说明我国碳信息披露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框架体系。(3)我国上市公司低碳意识不强在国外,很多上市公司都自愿并主动的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实务研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

62、,有不少企业已经摸索出了具有行业特点或足企业特点的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方法科学。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缺乏披露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CDP 的问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历年回应 CDP 调查的百分比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碳披露的意识并不强。 (4)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 在借鉴国际碳信息披露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参照国外政府和组织的做法,让民间力量参与碳信息披露的监督中去。我国的碳信息披露不仅需要上市公司的自律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团体、学术界、媒体界甚至公民的积极参与,这些社会力量都应该成为企业的监督者,让碳信息披露透明化。参考文献1 张彩平,肖序.

63、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0, (3):77-80.2 江君,陈嫣.环境会计问题的探究-低碳信息披露的思考J.科技风.2012, (2):215.3 张宸.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 (6):1-83.4 祝福东.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碳管理探析J.企业经济.2011, (7):51-54.5 Janelle Knox-Hayes,David Levy.The politics of carbon disclosure as climate governance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1,9(1):1-9.6

64、KPMG.CDP Cities 2011 Global Report on C40 CitiesR.London: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2011.7 商道纵横.碳信息披露项目中国报告 2011R.London: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2011.8 Jane Andrew, Corinne Cortese.Accounting for climate change and the self-regulation of carbon disclosureJ.Accounting Forum.2011,35:130-138.9 郜东芳.我国上

65、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7):1-50.10 田翠香,刘雨,李欧洋.浅议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J.商业会计.2012, (5):15-17.11 汪方军,朱莉欣,黄侃.低碳经济下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研究J.科学研究.2011, (4):515-520.12 穆利萍.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1, (7):58-59.13 谢良安.碳信息披露:各方的策略J.财政监督.2012, (12):3-4.14 谭德明,邹树梁.碳信息披露国际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 (11):126-128.15 王泽

66、田,谭静,张巧良.上市公司碳管理信息披露框架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1, (9):86-88.致 谢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陈德海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陈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对学术精益求精,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教师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希望借此机会向陈德海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室友们的支持,在论文的写作中,他们向我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很难克服论文写作中的种种困难和疑惑。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 09 春行政管理本科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 ,指导老师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