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练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1994787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思维与训练 高中(三)第一讲:光学、原子物理一、光的本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宏观上,大量光子传播往往表现为波动性;在微观上,个别光子在与其它物质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牛顿:微粒说;惠更斯:波动说;麦克斯韦:电磁说;爱因斯坦:光子说;1、光学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3)光电效应现象; 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相干光源(频率相同); 等宽等亮的明暗相间条纹。 薄膜干涉:3、光的衍射:光绕过障碍物(或孔隙)而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要观察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障碍物(或孔隙)的尺寸必须比光波的波长小或与它差不多。(1)单缝衍射:中央亮纹较宽,其两侧

2、亮纹的亮度明显递减。(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3)小圆盘衍射:“泊松亮斑”。4、电磁波谱: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后经赫兹实验证实。各种电磁波按照频率逐渐 的顺序构成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 在真空中有相同的传播速度c3.00108m/s。它们的波长,波速v,频率f的关系服从共同的规律vf红外线最显著的是热作用;紫外线最显著的是化学作用;X射线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强。5、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发射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电效应的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0(或极限波长0),入射光的频

3、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效应规律中的前三条,都无法用经典的波动理论来解释。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式中h叫做普朗克恒量,h6.631034焦秒。【练 习】1 (多选)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

4、上是一样的(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B)雨后天边出现彩虹(C)早晨东方天边出现红色朝霞(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出现彩色花纹3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符合实际应用的是( )A现代防伪技术利用激光在图案表面刻细小的条纹,使照射到表面的光发生衍射而形成彩色条纹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C阴极射线管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光电元件光屏d双缝(a)D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衍射

5、现象4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在仅改变某一个实验条件、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干涉图样分别如图(b)中的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选用的光源不同,甲图对应的光源频率小(B)可能是双缝到光屏的距离d不同,甲图对应的d较小(b)甲乙(C)可能是双缝的间距不同,甲图对应的间距较大(D)可能是光源到双缝的距离不同,乙图对应的距离较大5.用a、b两束单色光分别照射到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的图样,则关于a、b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传播的

6、速度较大B若遇到相同的障碍物,b光更容易发生衍射C若a光照在某金属上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照在该金属上肯定能发生光电应D若把双缝中的一条缝遮上再分别用两束照射,都不会产生亮暗相间的条纹6.我们平时从来也没有观察到从两只小灯泡发出的光在屏上产生干涉条纹,其主要原因是 ( )(A)两只小灯泡灯丝的发光面积太大,不能看作点光源(B)平时环境里外界杂散的光太强,干扰了对干涉条纹的观察(C)两只小灯泡的灯丝离得较远,产生的干涉条纹太密,不能分辨(D)小灯泡灯丝发出的光是大量原子被激发后随机辐射的,很难满足相干条件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

7、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8.(多选)如图所示是做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先做操作1:用两块不同颜色的滤色片分别挡住双缝屏上、下两半I和。接着再做操作2:用不透明的挡板挡住b缝。若两块滤色片一块是红色,一块是蓝色,则 ( )(A)完成操作1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b)图案,且甲是红色条纹,乙是蓝色条纹(B)完成操作1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c)图案,且

8、丙是蓝色条纹,丁是红色条纹(C)完成操作2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b)图案,且甲是蓝色条纹,乙是红色条纹(D)完成操作2后,光屏上出现的是图(c)图案,且丙是红色条纹,丁是蓝色条纹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线圈,将金属线圈在其所在的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当金属线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当金属线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当金属线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干涉条纹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的装

9、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色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11.(多选)光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衍射条纹,衍射条纹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相对应,这一现象说明 ( )(A)光是电磁波 (B)光具有波动性(C)光可以携带信息 (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2.(多选)利用发波水槽观察波的衍射现象时,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波谷,实线表示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在挡板后面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B) 缩小挡板间距可以

10、使衍射现象更明显 (C)增大波源频率可以使衍射现象更明显ABO(D) 衍射现象是以原来波的中心为中心继续延伸到挡板后面的“阴影”里13如图所示,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时刻的波峰和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若不考虑波的反射因素,则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水面上的波将分布于 ( )(A)整个区域(B)阴影以外区域(C)阴影以外区域(D)阴影II和III以外的区域14.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鋅板连接,触摸锌板使验电器指示归零,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接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锌板,发现验电器指针张角减小,此现象说明锌板带 电(选填“正”或“负”);若改用红外线

11、重复以上实验,结果发现验电器指针根本不会偏转,说明金属锌的极限频率 红外线的频率(选填“大于”或“小于”)。15.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大光的强度(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16.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应 ( )(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改用紫光照射17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换一种频率更大的光照射该金属,但光的强度减弱,则 ( )(A)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

12、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B)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18.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正极应接在 端(填“a”或“b”);若电流表读数为8A, 则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至少是 个(已知电子电量为 l.61019C)。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实验仪器及线路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_。20.(多选)在右图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

13、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C)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D)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b流向aAGK21(多选)用绿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电流表有一定的读数。若改用强度大一倍的紫光照射阴极,将出现 ( )(A)电流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读数增大(C)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2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子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B)个别光子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C)光直线

14、传播时表现为粒子性,干涉时表现为波动性(D)干涉中,明条纹处是光子能到达的,暗条纹处是光子不能到达的图a 图b 图c23.如图所示,用很弱的红光做双缝实验,图a的曝光时间最短、图b、图c的曝光时间依次增加,图a中的亮点是光子落在胶片上留下的痕迹,长时间曝光后最终形成了图c中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一实验的整个过程说明了光具有 性。如果改用紫光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最终形成的图c中条纹间距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4.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长(B)电磁波和机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C)赫兹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频率、波长会影响电磁

15、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5地球的大气层中,基本不变的成分为氧、氮、氩等,占大气总量的99.96%,可变气体成分主要有二氧化碳(CO2),水气和臭氧等,这些气体的含量很少,但对大气物理状况影响却很大。据研究: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CO2,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增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即:使大气的平均温度上升,从而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可判断CO2 ( )(A)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很强 (B)对无线电波的吸收作用很强(C)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很强 (D)对红外线的吸收作用很强二、原子物理:1、原子:1897年 发现电子,说明 ; 建立原子 结构;实验: ; 2、原子核:1896

16、年, 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 。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衰变:衰变: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而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 mm03、质子、中子:发现质子的是物理学家 ;发现中子的是物理学家 。4、重核裂变、链式反应:中子轰击铀核【练 习】1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有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人们发现质子后认识了原子的结构(C)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原子内部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2.对粒子散射实验,下列

17、描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会明显改变运动方向(B)少数粒子穿过金箔时会被反向弹回 (C)散射角度大的粒子受原子核的作用力也大(D)无论散射角度大小,粒子的机械能总是守恒的3.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于是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学说(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核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D)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放射源发出a粒子能穿透铝箔并发生散射N MAK4.(多选)如图射线管, K是阴极,A是阳极(又称对阴极),管内被抽成真空,当射线管的阴、阳两极接在几万伏的高压电源上,会产生M、N两种

18、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是阴极射线 (B) M是射线(C) N是X射线,是伦琴首先发现的 (D) N是射线,是伦琴首先发现的5. 关于放射性物质,以下正确的认识是 ( ) (A)放射线就是电磁波(B)放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C)其半衰期与温度有关(D)其半衰期与外界条件无关6下列关于原子核衰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衰变既有自发的,也有人工发生的(B)衰变时放出的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衰变时放出的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D)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7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

19、用下分成a、b、c三束,则 ( )(A)a为b射线、b为g射线(B)a为a射线、b为b射线(C)b为b射线、c为g射线(D)b为a射线、c为g射线8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g三种射线的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各不相同,图为这三种射线贯穿物体情况的示意图,、各代表一种射线。则为_射线,它的贯穿本领很弱;的贯穿本领最强,它的电离本领_(选填“最强”、“最弱”)。9.如图所示为粒子穿过充满氮气的云室时拍摄的照片,在许多粒子的径迹中有一条发生了分叉,分叉后有一条细而长的径迹和一条粗而短的径迹,则 ( )(A)细而长的是粒子的径迹(B)粗而短的是氧核的径迹(C)细而长的是氧核的径迹(D)粗而短的是质子的径迹10

20、.(多选)图中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它能放出、 三种射线,虚线框内是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LL是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上只有O、P两点处有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到O点的是射线(B)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到O点的是射线(C)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到P点的是射线(D)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到P点的是射线11.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B)发生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C)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产生的

21、(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 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25%时间(年)未衰变原子核的相对数目50%75%100%016203240486012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A.H.Becquerel)在1896年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右图反映的是放射性元素铀核衰变的特性曲线。由图可知,铀的半衰期为_年;请在下式的括号中,填入铀在衰变过程中原子核放出的粒子的符号: 13关于我国现已建成的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是:(A)发电的能量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C)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深度增大时链式反应速度加快 (D)当控制棒插入反应

22、堆的深度减小时链式反应速度减慢14.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有关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 (B)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C)三种射线中只有射线是不带电的 (D)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15.(多选题)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窗口F处装有银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N(B)充入氮气前,调整银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a 粒子引起的闪烁(C)充入氮气前,调整银箔厚

23、度,使S上能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D)充入氮气后,调整银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质子引起的闪烁1关于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卫星的星球 (B)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发光的恒星(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D)恒星的寿命与其质量没有关系2关于太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液态星球(B)太阳处在银河系的中心位置(C)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运动(D)离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越短,公转速度越大3关于恒星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 (B)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长(C)表面温度比太阳高的恒星呈现出比太阳稍红的颜色 (D)表面温度比太阳低的恒星呈现出比太阳稍蓝的颜色4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 ( ) (A)质量(B)体积(C)组成部分(D)温度5下列关于宇宙及星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内行星都没有坚硬的外壳,外行星都有坚硬的外壳 (B)太阳系中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绕太阳公转速度越大(C)银河系是一种漩涡状的系星,太阳系就位于漩涡的中心 (D)宇宙中恒星都是不动的星球,行星都是绕着恒星运动的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