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938202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情境活动:数一数(亿以内数的认识),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写及比较大小),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森林面积(近似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

2、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材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体育场(较大数的估计方法),神奇的计算器(计算器的认识与运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算式的探索),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本单元又专题安排了“计算工具的演变”的阅读材料,以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

3、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

4、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安

5、排了两个活动情境:温度(认识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正负数(认识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线与角”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具体内容是:线的认识(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平移与平行(认识平行线,并会画平行线),相交与垂直(认识垂线,并会画垂线),旋转与角(认识平角与周角),角的度量(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度数的角),画角(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

6、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2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本单元安排了三个情境活动:图形的旋转(认识简单图形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复杂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图形的变换(认识图形变化的操作过程),数学

7、欣赏(欣赏简单图形旋转中形成的美丽图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3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本单元学习分为两个情境活动:确定位置(一)(用数对表示位置),确

8、定位置(二)(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本单元教材编写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了三个情境活动:栽蒜苗(一)(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栽蒜苗(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栽蒜苗(三)(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

9、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四)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经历了实践活动的学习,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地运用。在教材的编写中继承了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编排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特点,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都安排了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内容。同时,又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活动:走进大自然,走进网络。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

10、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大数的经验,因此,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数一数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第二次数数,数100个“一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数一数,再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先数出一万,再一万一万数的方法,最后引出两个计数单位。第三次数数,是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需要学生数一数,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

11、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十进制计数的特点。另外,教材突出了多位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安排了“我国海洋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火箭速度”、“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等丰富的素材,使学生从生活、社会、科技等多个角度,感受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多位数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如“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教材从学生每天接触的天气温度变化情况着手,通过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引入负数的概念。然后借助“海拨高度”、“收支情况”等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题材,因此,能减少他们学习的障碍,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教材中创设了

12、大量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探索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合单元的学习,安排的探索活动;另一种是专题探索活动;如“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等。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册教材针对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第一,对答案唯一的问题继续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本册教材的乘法与除法的两大单元中,对每个新问题的解决,教材都呈现了各种不同的算法。如“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第33页)中的“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教材安排了多种计算的方法:首先估计乘积范围讨论多种不同的算法,如114202280,11

13、41114114211147379832394,表格的方法。结合已有知识重点讨论竖式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通过充分交流,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第二,对多个答案的问题鼓励策略多样化。如教材第78页第3题,“学生在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3人得第一名,4人得第二名,6人得第三名,12人获得鼓励奖。现在家长委员会奖励35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而各类奖品有6种,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购买的方案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认识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大

14、量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性质,认识图形的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为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教材设计了折叠、剪拼、画图、测量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图形的经验,以利于发展空间观念。如第二单元的线段、直线、射线与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课堂操作活动。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特别是教材将平移

15、与平行、旋转与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图形运动中认识图形的有关性质,这不仅将图形的运动与静止结合在一起,同时为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角度。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标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中提出“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等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栽蒜苗”活动,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在一起。如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进行15天的观察,并能将蒜苗生长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请学生自己整理

16、数据,并填入统计表内。随后,尝试将收集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由于这些数据来自于学生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收集,同样,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材提出“估计一下,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预测一下,蒜苗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两个问题,图上并没有这两个点,这就需要分析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由于学生有了自己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他们就能积极地进行估计与预测。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在第一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在教材中主要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第二学段起,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要是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的。教材中除了在各单元中安排有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探索规

17、律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活动)等外,还设计了“走进大自然”和“数据告诉我”两项专题活动。7、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也应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这种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进行渗透。第一,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注重挖掘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多方面的应用,实现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第二,感受数学美。教材在呈现的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熏陶,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如教材安排的数学欣赏内容,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的旋转,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又如练一练中,一幅七巧板,经过平移与旋转,变换出各种优美的图案,让学生

18、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神奇。第三,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教材通过“数学阅读”、“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等栏目给学生提供了关于数学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的实例。如结合大数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从结绳记数说起”,结合计算器的认识,教材介绍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生动,从远古时代的石子计数,到中国人发明算盘,直至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通过这些材料旨在让学生了解记数方法和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三、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三、五单元,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三。关注算法多样化,但竖式计算是重点。规律的探索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2、难点:

19、单元分析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1、首先,通过数小方块,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然后,通过练习中的数数活动,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十进制计数的特点。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

20、,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因为这两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再讨论写法。需要注意的是,与过去的教学相比,本教材更加重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大数的读和写,而不是死记几条“读法”或“写法”。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

21、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6页上的“试一试”,通过对数据的读写过程,既巩固学生的读写方法,又使他们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第7页的“实践活动”,既鼓励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又促使他们交流所获数据的实际意义。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一些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

22、。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实际情境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

23、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求近似数的方法。3.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4.单元教材重、难点:1能认、读、写更大的数,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建立在对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来认识更大的数,能让学生

24、体会到认识大数的意义和必要性。2从大数应用的实际需要的角度,要掌握简单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或者近似地(近似数)表示大数的方法。逐课分析: 数一数(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数的计数单位。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2)数学思想和方法:集合思想、进位制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数的必

25、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说出大数的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2)数学思想和方法 :归纳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国土面积(大数的比较与改写)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数学思想和方法:转化思

26、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1)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近似数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数学思想和方法:归纳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 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

27、的近似数。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单元分析第二单元 线与角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2. 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

28、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3. 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2. 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

29、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单元教材重、难点:1. 会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能辨析图形中线段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会画平行线与垂线。2. 知道平角与周角,会辨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回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逐课分析: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教材分析和理解:知识点: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数学思想和方法: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

30、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重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平移与平行(认识平行线)教材分析和理解:知识点:1.认识平行线。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重难点:1.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概念。2.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3.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相交与垂直教材分析和理解:知识点:1.认识垂直。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3.应用

31、垂直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问题。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重难点:1.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旋转与角(认识平角、周角)教材分析和理解:知识点:1.知识点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辨认平角与周角。数学思想方法:分类思想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重难点: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32、,能发现几种角之间的关系与区别。2.知道几种角形成的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3.几种角形成的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教材分析和理解:知识点: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叫的度数。画角(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材分析和理解:知识点: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

33、殊度数的角。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2.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走进大自然教材分析和理解:“走进大自然”这节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复习“认识更大的数”和“线与角”,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以一个青少年课外活动营地为题材,让学生在参观中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有三项实践活动。1.通过了解青少年课外活动营地的信息,复习认识

34、更大的数。2.通过动手设计操作,复习有关线的知识。3通过设计“地球村”的房间,复习有关角的知识。知识点:1.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大数,利用线与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大数,利用线与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课时分配:1-2课时教学重难点:1.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大数,利用线与角的知识解决实际

35、问题。单元分析第三单元 乘法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

36、算,本单元的重点是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当然,教材的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的运算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结论。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如“卫星运行时间”的活动,在出示情境图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卫星运行的情况,讨论解决问题的算式,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大约的时间。教材中安排的两种估计方法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

37、可能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都应肯定。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第一学段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上的难度不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再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教材安排了计算商店的赢利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分步出示问题,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归纳估计的方法。估计活动,学生在第一学段中已经经历多次,但如何把估计的方法适当地进行归纳,则成为本单元“估计”内容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体育场”(教材第33页)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

38、后,讨论“如何进行估计?”“你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引导他们对所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在“练一练”的第1题中(教材第34页),请学生估计一张报纸其中一版的字数,对于这一内容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然后再进行小结(估计的方法可以是:折叠后估计、先选择一版某一段的字数进行估计等)。第2题的数据基本都在200附近,所以,以200为标准,立即就能知道10天的营业额。第3题可以采用先估计部分,再估计全部的方法。可以先把整个图形分成几部分(或分成几个正方形),然后估计其中一部分,再估计全部。3.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从本单元起学生将学习计算器,当然,学习计算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

39、地计算,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为使学生打好基本的运算基础,除一些复杂数据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探索的问题运用计算器外,一般的计算仍需要学生笔算)。学生在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内容。探索与发现(一)主要是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含的规律。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发现数学的奇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探索。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逐步展示题目,解决一个问题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索的方法。探索与发现(二)、(三)是探索乘法的结合律与分配律。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对此,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0、然后再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以及探索的步骤。 对于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教材中仅安排了一些可以直接简便运算的题目,目的是淡化不必要的数字“游戏性”操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不需要把相关的内容加深,应避免增加学生的不必要负担。4.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本单元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探索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合单元的学习,适当地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索活动;另一种是专题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体会探索的基本方法。如教材第35页的第5题,这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数学游戏题。学生寻找两个相邻数的方式有多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进行

41、探索。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可以发现某些规律:(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符合的条件;(2)看积的最高位,看两个因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积接近所要求范围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应该说,学生经常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那么,他们就能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又如教材第46页的“乘法结合律”,如何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本活动开展的重点。为让学生能体验探索的全过程,教材的呈现顺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即开始安排由学生估一估所搭长方体需要的小正方体数的活动,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是“3(54)”,有的是“(35)4”。在计算中学生发现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42、,这里是否有数学规律呢?接着,教材呈现了“再举一些例子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并举例来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适合其他算式。在每个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全班可以交流各自的举例过程,从中归纳乘法的结合律,并概括出字母表示的方法。3.单元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4.通过对乘法运算律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规律进行简算。4.单元教材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

43、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运算逐课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的乘法)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估计2.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思想方法:位值制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育场(大数的估计)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知识点生

44、活中具体事物数量的估计2.多种估计方法(2)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2.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使用)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1)数学思想方法:假设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

45、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2.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探索与发现(一)(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和理解:知识点: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归纳思想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学习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重难点:1.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2.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探索与发现(二)(探索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探索发现乘法结合律和

46、交换律2.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理解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1)数学思想方法:类比、符号化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探索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理解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1)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学习目标探索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理解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你知道吗?(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探索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理解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2)数学思想方法:类比、符号化思想2.学习目标及

47、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探索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理解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探索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2.理解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7.探索与发现(三)(探索乘法分配律)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2.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3.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1)数学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2.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会用乘法分

48、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课时分配:1课时3.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单元分析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

49、图形。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1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4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

50、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得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就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

51、步拓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1.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虽然,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如“图形的变换”(教材第57页),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要回答教材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对平

52、移和旋转的知识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有些学生面对类似问题常常会有不知从何着手的感觉,也有些学生心里明白,然而表述上则有困难。这些现象的出现是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的现象,关键是如何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借助模型说一说图形的变换过程,再鼓励他们进行想像。这种“做一做,再想一想”的活动,不仅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也有利于所有学生开展学习。3.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两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

53、能设计简单的图案。4.单元教材重、难点: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两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2.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逐课分析:图形的变换(通过简单图形旋转制作复杂图形)1.教材分析和理解:(1)知识点:1.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3.数学思想方法变换思想2.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1)学习目标:1.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54、(2)课时分配:1课时3.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单元分析第五单元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及应用,商不变的运算规律,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此外,还有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万、亿大数等内容。已学过内容:认识除法,会列除法竖式,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后还要学习小数、分数的除法及混合运算。2、单元编写特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3、单元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

55、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大数的估计,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重点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对大数的感受,商不变规律,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逐课分析:逐课分析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分析及理解:学生已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

56、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相同,不同的是商得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分两课时讲。教学重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路程、时间与速度分析及理解: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和时间与速度。安排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三者关系的认识。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本课分两课时讲。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57、。参观苗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分析及理解:重点讨论两个问题:如何估计算式的得数和怎样试商。结合实际先让学生说,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怎样试商。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合理试商。能运用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本课分两课时讲。教学重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分析及理解:可以先让学生说情景图上的信息然后进行讨论如何安排乘坐,引导学生讨论估商。分析估的商与实际是大还是小。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合理调商。本课分一课时讲。教学重点:掌握“改商”的方法。国家体育场(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分析及理解:由于生活的一

58、些较大数据离学生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实际意义,通过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数据形象地描述这些大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形象地描述大数。本课分一课时讲。教学重点: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分析及理解:本活动是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重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本课分两课时讲。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中括号分析及理解:先复习过去学习混合运

59、算(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然后思考本节课中提出的整数四则运算题怎样计算。得出运算顺序。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认识中括号,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分两课时讲。教学重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单元分析第六单元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包括:在方格纸上用对数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已学过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从本单元的教材编写意图看,反映了本套教材的编写特点,注重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探索用数对确定

60、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单元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结合具体真实的情境和数学活动,学习用数学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理解的能力。通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描述简单路线图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

61、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逐课分析:确定位置(一)(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分析及理解:本课教学分三步走:一、结合具体的情景说图上的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二、引出对数的表示方法,并能用对数表示。三、根据所给的对数确定现实中的位置。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本课分两课时讲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位置(二)(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分析及理解:以前学过了八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基础之上认识两个物体之间任意的方向以及距离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根据方向与距离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

62、路线图。本课分两课时讲教学重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及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单元分析第七单元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包括: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已学过内容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以后还要对小数、分数及负数的意义进一步认识。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及在初步应用中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3、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

63、中一些简单的有相反意义的量。在自主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兴趣,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中一些简单的有相反意义的量。逐课分析:逐课分析:温度(认识负数)分析及理解:创设温度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相反意义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冷热之间的差异的比较有利于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在温度计上学生可以比较容易观察零上与零下温度。学习目标及课时分配:负数的意义。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比较。本节课分一课时讲。教学重难点;理解零下温度的含义,会比较温度的高低。正负数分析及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正负数,以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